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乡味散文随笔

乡味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5W 次

时间充裕,材料齐全,做上几个拿手好菜,是极具趣味性的。做菜,必须得自己去买菜,次数多了,挑拣品质佳的食材成了一种本领。买菜,我喜欢逛百货商场,超市;明码标价,务须斤斤计较;不同于菜市场,甚至有为几毛钱争得唾液横飞,眼看着要动手的节奏(我不赞成小市民思维,买卖双方各让一步又何妨?)也曾经逛过菜市场,似乎每个菜场里面空气不流通都有刺鼻的“五味杂存”(五味杂陈),瞬间影响食欲,影响心情;而做菜是需要走的。

乡味散文随笔

对于自认为是饕客的吃货来说,湖北美食没能入围“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实感叹惜。《舌尖上的中国》莲藕以湖北身份也只是露了个侧脸而已,而非真正意义上具有代表性的菜肴。

作为湖北人,吃着鄂菜长大的游子,我辈须有责任与义务为鄂菜正名。鄂菜;虽排不上八大菜系,却也是十大菜系之一。我湖北, “千湖之省”,以得天独厚的淡水河鲜;菜品香鲜甜辣,同时注重本色,讲究原滋原味,菜式丰富多彩,融合了四川,湖南的麻辣鲜香;广东的清淡鲜美;以及北方引以为傲的面食。或许,鄂菜未必比八大菜系经典,但其融合了众多菜系的精髓,味道的融会贯通,形成鄂菜独特风格,甜咸适中;南北皆有的特色菜系。(比如:清蒸武昌鱼,排骨藕汤,东坡肉,全家福;在此无需一一列举,饕客自会意味。)

我认为《舌尖上的中国》 去到我的家乡采风,必定别有一番滋味收获。

卷煎,我们武穴有独特的做法,是我的最爱 ,只有过年前后才能享受的美食。全家人唯独奶奶做的.最美味,也只有她愿意花时间,付出精力为这工序繁琐复杂的美食用心忙碌(为了家操劳一辈子的老人)。为此,好几天前她便开始着手准备食材:大米炒熟,肥肉,瘦肉切碎过油锅炒熟,蔬菜,花生,豆腐,豆芽,大蒜,葱,生姜。切成丁搅拌均匀后用油炒熟。(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也丰富;卷煎内的菜馅可以五花八门,多达二三十种,全凭个人喜好)内馅做好,选菜皮尤为重要,必须是柔软且耐破,芥菜是上选,叶厚,巴掌大,放在开水中略烫片刻,再将菜馅放入卷成三角形状,送至油锅中煎,火候掌握至关重要,火不能太旺容易卷皮烧焦,不仅品相不好,味道也会大打折扣;要细火慢煎,上下翻动,直至双面焦黄,外硬内软,品尝起来便会又鲜又美。

年糕,我们老家习惯称之为“粑”更为贴切,与江浙地区年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家乡的年糕富有粘性吃起来甜软细腻;而江浙地区富有弹性,虽在外游荡多年,终究没能接受其他地域的年糕(作为晚生后辈自然不能评判任何美食),独独“单恋”家乡的味道。腊月将近,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上百斤的年糕。做年糕不但耗人力,费时间,必须得在村头灶房,有土灶和大蒸笼。需准备大米洗净,用水浸泡后碾压成粉上蒸笼。做年糕就算全家人齐上阵也得通宵一两天,90年代我和妹妹还是孩童,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也会乐此不疲的跟在大人身后,待在灶房里通宵守着年糕。饿了,爷爷会递给我们刚出笼的年糕过过嘴瘾,热气腾腾;玩累了便倒在灶口的草垛上睡上一会儿,暖烘烘的。透过灶房顶上唯一一片透明的瓦看着外面的夜虽寒气逼人,天上星光点点,灶房里的灶火映红了全家人幸福的面庞,热气腾腾的蒸汽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房。

时代的变迁,物质生活的丰富;年糕已成为了商品,缺失了童年的味道,人们不再愿意追寻曾经的味道。村头的三间灶房已拆了两间盖起了新房,另一间依然还在,却是破败不堪。不知何时会倒塌,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找借口占地基为己有。脑海中记忆虽然清晰,可已不存在的东西便会逐渐模糊。散落在岁月长河里的美好,感谢自己能用文字把场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