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游红石峡散文

春游红石峡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6W 次

我第二次到红石峡的时候,是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初春下午。

春游红石峡散文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三公里的长城脚下。距包西铁路线上的红石峡车站也就四公里之余。我们赶到红石峡口的时候正好是中午时分,虽然红日高照,但空旷原野刮来的阵阵北风让人依然感到一种刺骨的寒冷。买了票,从正门进入,门前左侧石碑上的《红石峡简介》和映入眼帘的红石峡外景让我们对这个久负盛名的旅游景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石峡两侧东西对峙,一水中流,石窟相连,曲径通幽。峡间摩崖石刻琳琅满目,蔚为壮观。窟内碑碣镶嵌,锦上添花。峡中清流潺泻,一虹飞架,桥洞相连,亭阁相望、水圃成荫,溪河映影,气象万千,为塞上天成雄秀胜景。

越过门楼,果然扑面而来的是两边东西相峙的赭色石崖,崖壁上布满了星罗棋布的石刻题匾和大大小小的石窟。我们随着导游小姐顺着东岸沿壁根石阶而下。右侧紧挨手臂的是陡峭而完整的石壁,或上凸下凹,或下凸上凹。而一个个石窟就凿刻于这凸凹不平的崖壁下,一个个石刻题匾就题写在悬崖峭壁上。

听导游小姐说,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长107米;西崖高13米,长333米。而我们此时所处的东崖有宋元古刹雄山寺。庙门在峡南,内有石台阶。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殿宇就是这些依壁凿成的石窟,约十多个。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等。我们一一观看着这些凿石成窟的殿宇,惊叹着古人的伟大和巧夺天工。在这样坚硬的石壁上要凿出这么宽敞的石窟,雕刻出这么精细的图案。尤其是要在这坚硬的石窟里凿刻出直径不足一米的上通崖顶、下接崖底的“天门”和“地门”隧道。这要花费多少人力和时间,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和虔诚的决心呀。

也许正是这一名冠边塞的雄奇和伟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旧时文官、武将、儒士前来设宴讽咏唱和,把酒言欢,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在东西石壁上,石窟参差、大小不一,石刻相连,内容丰富。窟洞、殿壁、碑石镶嵌的题词、题字、碑、碣大小多达一百六十多处,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文采飞扬,各放异彩。

看完东岸的石窟题词,我们从通往“地门”的石窟处顺隧道石梯而下,距“地门”四米处,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窟门,便沿着陡峭的石壁往前走。脚下依然是忽上忽下的石阶路,只是比先前的路更窄更陡了,行进时,必须攀附着护身的铁索栏杆。此时的太阳已经偏西,正好朗照在东岸的崖壁上,使大小不一、书法各异的题词、题字金光闪闪、异彩纷呈,也是整个东岸崖壁如霞光初升,赤红如血。据说,“红石峡”之名由此而来。“红山夕照”也被誉为榆林八景之一。

红石峡西崖石壁上的著名书法石刻招引着我们。我们加快了脚下的行进速度。走过东岸的峭壁,步入了横跨东西两岸的普渡桥。此桥长约五十余米,宽两米有余,距今约有600余年。因广泽渠也是从此桥流过,固有桥下有水,水上走人之说。而这一大看点,从另一侧面展示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站在桥上,扶栏俯视,是穿越峡谷的榆溪河,河水非常清澈,潺潺作响,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河的两边长满了各种大小不一、茂密不同的树木和沙棘。虽然是光秃秃枯黄一片,没有一点返青的痕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有蓝蓝的天、静静流淌的河水和那一幅幅文采飞扬、苍劲有力的题词题字陪伴着我们。我们已经感到非常的惬意和享受了。

步入西岸石壁脚下,仰望崖壁上那一幅幅著名的石刻题词,我们又仿佛像置身于书法石刻的艺术海洋之中。在这里有康熙年间的“中外一统”题词,表达了作者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和平共处、一统河山的万分慨叹;有“天边锁钥”的题词,显示了红石峡关峪是塞北边疆上的重要军事要冲;有“兢秀争流”的题词,饱蘸了作者对红石峡风景俊逸的'赞叹之情;尤其是用满文题刻的“天成雄秀”四字和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的对联、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字迹,不仅展示了大家们苍劲有力,文笔不凡的书法艺术,更让这摩崖石刻如鲜花着他的摩崖石刻锦般异彩纷呈。

我见过众多名胜古迹处的碑文石刻,有的在石碑上刻出,然后集中一处供人们观赏;有的在零星的崖壁上题刻,但形成不了一定的规模;还有的在人为斧凿过的崖壁上题刻,更保留不了更长的时间。只有这红石峡的摩崖石刻,既无斧凿痕迹,又无造作之态。天然赭石,坚硬无比,石刻众多,规模宏大,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不仅是一座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宝库,更是榆林市名胜古迹的杰出代表,古代榆林发展史的浓缩,陕北文化精华的结晶。

在这样天成雄秀的艺术海洋和自然景物中畅游,还有什么心中杂念不能放下,浮躁的心情不能平静,对沉睡的知识渴求的欲望不能唤醒,对美好的生活和未来的梦想不去追求呢?!

啊。红石峡,我心中最美的书法艺术宝库和天成雄秀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