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老家的年散文随笔

老家的年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48W 次

小时候,一入腊月,年就开始从村里那两盘饱经沧桑的老石磨上悄悄地转动起来。那时过年,乡亲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但家家都要蒸上一些白面馒头、黄团子和黑菜角子,足足够过年待客和自家人吃上半个正月的。因此推年磨数量大而集中,全村百来户人家需要抓阄排号轮番作业,几乎整个腊月,两盘坚硬沉重的石磨白天黑夜不停地旋转着,带着父老乡亲们走向新年。

老家的年散文随笔

我家老少四辈,十三口人,是村里数得着的大家庭,因此母亲会及早动手做准备,她把平时不舍得吃积攒下来的麦子全部拿出来,放在院子里压水井旁的大石槽内,淘洗晾干,再从东屋的水泥缸里、柳条囤中弄出许多玉米、谷子、山芋干等杂粮,挑捡晒干,装了满满几大口袋,让父亲、大哥他们扛到家后维科大爷家磨房排队等待。我家的年磨通常需要两天时间才能推好,如果赶在夜里交接,我常常会拖着磨棍打盹,但总又在母亲的哄骗下,想着推完磨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白面馍馍,精神抖擞地攥紧磨棍,跟着大人们围着磨道推起来,似乎觉得是在一圈圈走近新年。

推年磨的同时,家家户户还要清扫整理房屋。挑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把家里的东西全挪到院子里,用鸡毛掸子一遍遍地打扫墙壁和房顶,扫去沉积一年的灰尘,然后一件件地擦拭家具等物品,再搬回去,适当调整位置,立马新鲜许多。收拾好的屋子,也敞亮了许多,买张年画挂上,过年的感觉就有了。

推完年磨,清扫好屋子,接着蒸制发馍馍。在我的`记忆里,老家人过年操办的三大项———蒸馍、过油、剁馅子,要数蒸馍最隆重。每年我家要蒸上百斤面的发馍,父母亲提前多日做好充分准备,开蒸的头天晚上,父亲用温热水和好面,盖上棉被棉袄之类,然后放在锅屋柴火窝里等待发酵。第二天,一盆盆发了酵的面,像一朵朵硕大的蘑菇,煞是喜人。母亲看见直说“真好,真好!一切都发,一年都发”。她高兴地脱掉小棉袄,卷起衣袖,用灵巧的双手揉出一个个俊美的发馍,好似展览馆里别致精美的工艺品。

姐姐、哥哥们轮番负责烧锅,他们双手抱着风箱的把手抽拉,把一捆一捆柴火填进灶膛,火苗吐着红红的火舌在灶膛里跳动,变成袅袅炊烟缭绕在房顶,一股股热气腾腾的五谷香味从厨房里冒出来,弥漫在小院里,飘在村子的上空,飘向遥远的田野,年的气味就有了。

年越来越近,村里有的人早就买好了大红纸,找人为自己家里写几幅春联。每年这时候,村里最忙乎的两个算是贵德大爷和庆珍哥了。腊月二十过后,邻里乡亲就登门向他们求字。贵德大爷是个有大学问的人,老私塾先生,毛笔字很有功底,写春联像写字帖一样认真,要面子的人家都找他写,常常忙到年三十上午,自家的事一点也顾不上。庆珍哥的毛笔字没有拜过师学过艺,是自己创的,写起来随便涂抹,不顾章法,但红纸写上黑字看上去也美观大方。庆珍哥为人写春联既执着又热情,年还没到就老早备好笔墨纸张等着,不论男女老少,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因此村里绝大多数写春联的任务,都由他来完成。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一大早起床,首先把院落里里外外彻底打扫一遍,然后给猪羊鸡狗添上足足的食料,人过年,也不忘让动物跟着享乐,乡亲们很早就懂得与自然界和谐了。吃午饭前,各家拿出写好的春联,买好的门神、灶王爷画像,按顺序一张张贴好,顿时,整个村庄被渲染得红红火火,焕然一新。鞭炮声也噼里啪啦响起来,此起彼伏,年味越来越浓。

三十晚上又称除夕之夜,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大都回来了,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只有这顿饭才叫年夜饭。无特殊情况,三十晚上是不许串门的,辛苦一年的庄户人家,这一晚过得最开心、最踏实。人人希望以前的所有烦心事成为过去,祈祷一切美好如意的生活从此开始,全家围坐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嗑着瓜子,剥着花生,说着贴心话,相互结伴熬年夜。屋外欢庆的鞭炮声响彻夜空,星星点点的亮光在村里各个角落闪烁,年的气氛更浓了。

大年初一,在老家人看来才算年真正到了。天还没亮,声声鞭炮就唤醒沉寂的村庄,各家早早打开户门,接受一波波拜年的人流。亲人邻里登门给长辈们拜年,必须磕头、作揖,这一古老的习俗一直在老家流传,一切真诚的祝福都包含在恭恭敬敬的动作中。

人们不论在赶集上店的大街上,还是走亲串友的路途中,见面都要亲切道声“过年好”,“新年发财”。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底,人们都沉浸在年的祝福声中,家家包裹在年的欢乐气氛里。

在年的轮回中,父母一年年老去,自己一年年长大。自从离开老家,生活在城市里,那些古老的习俗,繁琐的礼节渐渐少了,品尝着一年比一年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只有在心底体味着曾经的老家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