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老家的年-随笔散文

老家的年-随笔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5W 次

  老家的年

每年春节我们都回老家过,虽然生活细节方面有些不适应,但老家浓浓的年味儿深深感染着我、打动着我。

老家的年-随笔散文

回老家过年,觉得有年味儿,其中一个原因是老家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老家的婆婆媳妇就开始忙活了。包包子、炸面鱼、蒸饽饽、炸鱼、炖肉、氽丸子等。今年是小进年,老人说:“小进年,忙不完。”确实有这种感觉,我们腊月二十八回家的时候,公公婆婆还在忙着,炉子上炖着牛肉,桌子上摆着刚出锅的大饽饽。完。”确实有这种感觉,我们腊月二十八回家的时候,公公婆婆还在忙着,炉子上炖着牛肉,桌子上摆着刚出锅的大饽饽。

从腊月三十早上开始吃饭就有讲究了。早上吃面条,吃完饭后家庭主妇开始布置挂影,布置祭品,撒尘等,从这时候开始,按照农村的风俗,结了婚的闺女是不能到娘家来的。中午这顿饭很讲究,要炒菜、喝酒,下午开始包饺子,一般要准备两顿饺子,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的。

三十晚上的饺子要包上硬币、红枣、栗子、年糕等,寓意是发财、立子、年年高等。今年三十晚上的饺子,我和老公都是第一口吃的栗子,感觉是很好的彩头,早立子嘛。晚饭后一家人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开始看春晚节目,吃着瓜子、花生、糖等零食,评判着电视节目的优劣,一家人说着笑着,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初一早上,早早地起床,吃了饺子,就开始大拜年了,见面寒暄的第一句话就是“过年好”,哪怕是昨天刚见面的熟人,也要寒暄、握手。我很喜欢老家拜年的风俗,特别是那些人丁兴旺的大家族,拜起年来真是气派,一大家子人呼拉拉来了一大屋子,里间、外间满是,这家人还没走,那家人又来了,只好前拨让后拨,大家说着笑着,看看挂的影,数数这家人还有几支人脉,评论评论这家的饽饽好不好,热闹非凡。不过现在这样的大家庭越来越少了,我们家只有我、老公和儿子三个人的队伍,显得有点不气派,哈哈。

初二是传统的拜姑姑的.日子,有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安排在这一天。初三是回娘家的日子。其他的日子就没有太多的讲究了,各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了。

回老家过年,深深感动我的还有老家浓浓的人情味儿。每当我回家总有邻居家的大娘婶子来问侯我,这个说“媳妇回来了”,那个说“飞飞妈妈你挺好的?”,那个热乎劲儿就别说了,让人心里特别暖,我曾给老公打哈哈说:“你看,别看我是大学毕业,知识分子,到了你家我都没有名字了,成了儿子和老公的附属品了。”老家的人虽然都文化程度不高,但人情味儿很浓。我家的大枣饽饽都是邻居家的媳妇们帮忙揉面做成的,别小看揉面这个活,要有力气,还要有时间,时间越长,揉的面越细越软,老家有句很老很老的话,说“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其中的一个方面说的就是面要好好地揉。我婆婆做面食的技术很好,每到过年过节,总有邻居请她去帮忙,她也乐得去帮助她们,所以我家揉面这样的力气活总有人抢着帮忙。也不是婆婆大人自夸,我家的饽饽确实做得又白又煊又好看。说到老家的年,元宵节也是算在里面的,程序与春节是相似的,只是供品不一样,多了一样“升虫”(寓意是年年升),供养的饽饽的做法也和春节有了差别。

前几年的“升虫”都是婆婆自己做,这几年上了年纪,眼也花了,婆婆就买了现成的,说实话,我婆婆做的比买的好多了。看看婆婆做的饽饽就知道老人家的手艺有多好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私家车也方面,路途也不远,能回老家过年总是件幸福的事,父母在,家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