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那老屋抒情散文

那老屋抒情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7W 次

那老屋可能有几百年历史了,那老屋是我家的祖业

那老屋抒情散文

老家在离县城几十公里的偏远山区,那老屋是一幢三柱二瓜、坐东朝西、盖着青瓦、用木板装齐的两层的三间半瓦房,半间还是接上的偏房,算是厨房和客厅吧。

那老屋占地面积不足百平方,房子前面是宽大的院子,院坝的坎上和坎下是我们家的一排排猪牛圈。挨着老屋有一幢坐北朝南的五柱四瓜、木质的两层大屋子。原来院子的西面也是有房子的,老远看来很像一个四合院。

可是解放后打土豪,分田产,不知怎么搞的,曾祖父和曾祖母摊上了大事———划成了地主,家里新修的大房子西侧的一半就被划给当时所谓"贫下中农",接着家里的田地和其它财产也被分掉了。搬来住的"贫下中农"其实就一个好吃懒做懒汉,靠变卖家产换钱度日子,因此西面的房子陆续被卖的卖拆的拆,所以后来西面的房子也就没有了,属于我家的房产也就只剩下那老屋和大房子的一半,只有六间和两个半间了。

岁月沧桑,日月如棱,那老屋在历史的长河里经历上百年风霜雨雪洗礼,虽然老破旧,且稍微向后倾斜,但仍然像一位上了年纪的、执拗的、穿得破旧的老人站在那里。

那老屋在我们心中占据很重要的位子,它既神奇又神秘,传承了我家几代人的历史文化。

曾祖父那时就住在那老屋的南屋,也就二三十平方的一个房间,说它是卧室,还不如说它是厨房,反正他老人家吃住都在那里面。对儿时的我们来说,曾祖父的房间犹如一个百宝箱,调皮的我们每次去那里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是有煮熟的鸡蛋,就是那香甜红苕麻糖,还有现在很难得见到的真正的蜂蜜,那时有花生、葵花和干红苕片吃就更是奢侈的了。

曾祖父是一个勤劳、勇敢、坚苦朴素的人。他的发家史完全是靠勤俭节约创造的,冬天上山砍柴、烧灰积肥,春播秋收,完全是靠自己辛勤耕耘,农闲时还煮酒熬糖,种麻纺织染造,挑到周边去卖去换,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置下良田百亩,房屋几栋。因勤劳至富,家里人口在当地也算不少的,所以成了阶级斗争运动对象。由于那时年纪大了的原因也就免了拉去参加各种大会批斗,可这样一来就苦了祖父祖母和父亲们那两代人,公社送柴、批斗站队等活则得由他们替代。晚年的曾祖父虽然也免去了参加生产队劳动,但仍然坚持拾肥料种自留地,到生产队收割后的地里拾捡遗弃的粮食,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充实了那个食物严重不足的年代,充实了那我们认为神秘的那老屋。

那老屋北面三间半和大房子东面的三间半则属于祖父母、叔叔、姑姑以及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地方,那时那老屋里有二三十号人,人多劳力少,在生产队拿工分最少,分口粮最少,吃饭常常是个大问题,穿的住的也是大问题,穿的往往是老大穿不了,老二接着穿,依次接着穿;人多屋少,到处都住满了人,所以有时我家猪圈楼上都住满了人。

曾祖父下面是单传的爷爷,爷爷是人民教师,常年在外教书,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操持家里的一切用度的重担就落在祖母身上,祖母也是个善良贤惠、勤俭节约的人,在那生产力严重不能自给自足的年代,要维持这么一大家人衣食住行,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但我的祖母依然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劳作,让我家顺利渡过了难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下放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的日子逐渐有了好转,那时叔叔、姑姑们相继成家,陆续离开了那老屋。八九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家里的人开始新生活,在党的新政策阳光沐浴下,我家又发生新的变化,被历史耽误了的叔辈那代人有了他们作为的新天地,走南闯北,或做生意,或者务工,用他们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使家里的生活发生巨变,一部分人也陆续离开那老屋,有的甚至离开家乡落户沿海大都市。我们这辈人因受祖父的熏陶和党的优惠政策,走进学堂,进入仕途,大多数人也离开了那老屋在城里安了家,留守那老屋的却只有我那九十多岁的祖父了。曾试图从那老屋接祖父到县城来安享晚年,可是多年深居简岀、勤劳俭朴惯了的祖父说什么也不干,其实我们都能理解祖父眷念那老屋情结,眷念那家乡的情结,于是也就顺从老人留守在那老屋。

叔叔是我们家最早离开那老屋,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优异成果的人,恢复高考后,凭借勤奋学习,成为第一批从那老屋"跃农门"的佼佼者,进入仕途工作后,又成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下海经商,在南方沿海大都市里,用他那独特聪明才智在广东撑起了一遍新天地。每每回到故乡看望留守那老屋的祖父,觉得大家都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只留下祖父不愿离开那破旧的老屋,心里黯然,下决心斥资在那老屋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修建一幢乡间别墅,让祖父也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胜利成果。

终于要拆那老屋了,代替它的将是一幢具有现代化设置的、多功能的乡间别墅,展现的将是美好未来生活的新开端。开工那天,站在老屋前,思绪万千,曾经的伤痛、艰辛、快乐和温馨仍然历历在目,感谢老屋!是它给我们带来希望、温暖和机遇。虽然那老屋将不复存在,虽然昔日的喧闹声已远去,但那老屋所传承的优良传统和悠久的文明在我们心中永存!那老屋里曾经的人和事也将在我们记忆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