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水秀乌镇散文随笔

水秀乌镇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1W 次

乌镇是水秀的,大运河的水在这里轻轻地旋了一个窝,打了一个结,便多情地搂住了大唐银杏、六朝胜迹和一片明清古建。

水秀乌镇散文随笔

当船靠近安渡坊时,一种永恒的水姿风韵,似一群温婉、端庄的古典美女从小巷深处款款而来。紧接着,古桥、水阁、牌楼、木坊、马头墙,青门匾,于水中脱颖而出,将乌镇丽而不媚的美演绎到了极致。在初识的那一刻,乌镇那迂回折曲百川环绕的水,就如一曲老歌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

沿着或宽或窄的街巷闲步,踩着或长或短的青石板前行,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屋室民居,踯躅在萧疏淡雅的楼阁回廊,拾遗长河中的古镇之梦,会不由自主地溢出一心水香,披满一身清净,会自然而然地感叹天造地设的水,成就了古镇这水墨丹青的生命画卷。

水,拱起了古镇的桥。有水必有桥,水多桥也多。水滋长灵气,桥平添神韵。水是自然的造化,桥是古人的杰作。不大的乌镇,竟有“百步一桥”之说。古桥遍布,且式样不一,或拱形,或梁式,或单孔,或多孔,或飞越于河港、横跨于街面,或盘旋于要津、点缀于园林。细看这些桥,有青石紫石砌的,有花岗岩垒的,有小巧玲珑的,有高大雄伟的,有露于清波之上的,有藏于绿树丛中的,有桥连着桥的,有桥里有桥的,有裸露着精美雕刻艺术的,有蕴含着对联这一古老文学形式的……历经千百年的座座古桥垂虹一样伏卧在河面上,每一座都有一个短短的名字和一个长长的由来。怪不得人说乌镇最美的.风景是古桥。而最美的古桥是“桥里桥”,它是由通济桥和仁济桥组合而成,令人叫绝的是,两桥一呈南北方向,一呈东西方向,直角相连,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如同井中观月。若站南河岸观看,两桥半圆形的桥孔倒映水面,虚虚实实,似圆非圆,叹为观止。若伫立在桥上而望,岸上人家炊烟袅袅,水中轻舟悠悠荡荡,一派诗意盎然、怡情悦性的水乡风光。观赏这些或恢弘雄伟或纤巧玲珑的桥,登步这些或挺拔高耸或曲折逶迤的桥,不禁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从心底里赞叹:水造就了桥,桥美化了水,水桥相映,美哉,乌镇!

乌镇河港交织,以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依着一条条水路而建,曲曲弯弯,盘绕迂回。沿河民居大多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边用石柱或木桩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门板,成为一种别具风格的建筑,当地人称为“水阁”。水阁是名副其实的“枕河”,是别有洞天的风景,三面开窗,木板底下就是潺潺流动的河水,太阳的光影从水中折射到水阁的木壁上,成波纹状慢慢地荡漾开去,带种千年的沧桑和寂然,平淡中有了些幸福的滋味。游乌镇的人,水阁一定是要看的。晨看,水雾轻拂,恬淡静谧,宛若妙龄,羞中带娇;日观,古朴风雅,玉树临风,犹如绅士,儒相毕呈;夜视,河水悠悠,灯光闪闪,迷离幽远。在那岸边的每一座河埠旁,在河埠的每一条帮岸上,在帮岸的每一条廊棚里,在廊棚的每一个美人靠里,你往往会看到年轻的女子,洗衣淘米,挑花绣朵,一个个含情脉脉,仪态万方。这个时候,坐在水阁,看着风景,再品一品乌镇男人用白水白面白米配制的“三道白”酒,品一品乌镇女人手擀的姑嫂饼,乌镇的滋味就全了。

水,滋养了乌镇的人。水是乌镇演进之源,生存之基。水利万物而不善其身,水居贱下而独生其贵,水性柔美而化“万锐千钢”,水性清廉而淡泊世事名利。这样的水性滋养出的乌镇人,心如止水,清净明澈;智慧淡定,平等博爱。行走乌镇,耳闻目染,湿漉漉的空气里渗透着水的味道、古籍的味道、三白酒的味道、青花瓷的味道、蓝花布的味道,最沉香的还是乌镇人的味道,不张不扬,不卑不亢。就说徐家厅、朱家厅、张家厅那些大户人家,家内虽有几进几出的宫殿气派,家外仍如贫民百姓一样普通,有如小家,亦如碧玉,与整个乌镇浑然一体。由此,不论走到哪里,不管怎么看,乌镇人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打铁的,唱戏的,酿酒的,开茶馆的,办染坊的,穿官袍的,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茅盾先生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等巨著也许就是这么来的,他笔下的那些人物也许就是这些乡亲。是的,乌镇出了不少人物,但有一个茅盾就够了。不然,“茅盾纪念馆”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熙熙攘攘的人群簇拥着先生呢,也想成为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啊。

行走乌镇,真的觉得:水,是乌镇的血脉,灵魂,是乌镇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水,生动了乌镇的沧桑岁月,千年古镇,越老越周正,越老越硬朗;水,生动了乌镇的景致及文化,使乌镇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穿越时空,扬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