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七篇唯美散文欣赏

七篇唯美散文欣赏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57K 次

难忘的小学赶考

七篇唯美散文欣赏

午后闲暇之时,路过附近的一所小学。正是放学时刻,一列列上车的童真涌入眼帘。不由看了看日历,方才想起,冬季期末考试又快到了。

提到期末考试,我不禁想起了幼时上小学的赶考时段。

小学时,每逢期末考试,我们都会从村小赶往乡中心学校考试。村小的人不多,一个年级一个班,从一年级数到六年级整个参加考试的人也不超过400人。虽然人不多,但是每逢期末考试时,学校都要分两次考试。

因为学校的老师不多,一个年级一个老师,一个学校加上负责老师也就七八个人,所以每次期末考试都会分两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天考,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天考。

每逢期末考试前一两天,老师都会给我们安排一个固定的地点,安排在“崖口”集合,统一从“崖口”站队出发。

从小,我就是一个会被鸡毛蒜皮的事感到兴奋的人。遇到考试,也算是成长中的大事,难免会有一些大大的兴奋。虽然家中没有时钟,但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少不了报晓鸡,听公鸡的叫声,爷爷也知道什么时候天亮。

爷爷常对我说,公鸡叫三次之后天就亮了。虽然如此,容易睡沉的我根本不知道鸡叫了几次,每逢考试时,我总会在早上醒好几次,冒着冬日的寒气走到门外看看天是否已亮。

后来,隔壁邻居梅娟家里有了挂钟,恰好她也是我的同班同学,每逢考试时总透过木墙缝呼叫隔壁的梅娟,问她到底几点了,那样才好早早准备,吃完饭一起去“崖口”等候老师的到来。

读小学的生活,最好不过考试的那段日子。平时上学的时候,吃的是萝卜青菜。可每逢考试时,爷爷都会为我煮一个鸡蛋,给我做的饭也是加鸡蛋的蛋炒饭;平时根本没有零用钱,每逢去乡小考试的那个凌晨,爷爷还会给我二三块不等的零用钱。

特别是冬季,冬季天亮得比较晚。那时没有手电筒,每逢考试,院子里的几个同学,吃完饭揣好笔和草稿纸,一路打着火把兴奋地不畏严寒地赶往“崖口”集合。路过“新房子”,等候同班的同学;穿过“李家湾”,听着哗啦啦的流水声;踏着“七八队”的石路,心里承受着村落的狗叫声;一缕清风吹着桥头的“大蓉角树”,还在倒影着的月光的水池旁行走;看到路旁铺满反正光的鹅卵石,最后才抵达“崖口”。

崖口很大,能容几百人避雨;也很高,高约十米;崖口像老天为赶考学生赐的一个大石头鸭嘴帽,也像山洞一样,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崖口里面都会不停地滴着水。崖口里面有被那些信誓神佛的人摆放的土观音,个别的土观音被一些爱嬉戏的学生用棍棒打成了碎泥。两百左右的同学,站在“鸭嘴帽”下面等候老师的到来。同学们嬉戏很久,天方才渐渐稍亮。

直到暗黑的天变成了蛋白,老师就走到崖口了。每一个班的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之下,开始集合、点名,同学们像军训一样站好了队,时刻准备着从崖口出发。整个学生队伍就像电视剧里红军打仗一样齐整,一个年级的学生与另一个年级的学生之间站着一个老师。由老师带队,轰轰烈烈地赶往乡中心小学考试,一路要走好几里。

走到乡中心小学,学校已经如集市般散落着很多的人。每一个村小,每一个年级再归入自己的领地。最热闹不过期末考试,虽然从村小出发的人不多,但是到乡中心小学的人就多了。因为乡里有好几个村,包括银丰村、斜岩村、马家村、龙须村、乱石村、联合村这些村里的学生都积聚在乡中心小学考试。

在老师的分配之下,我们各自进入了考室。考室约40个平方,考室里坐着来自不同村落的学生。听着考试铃声,在监考老师的号令下开始考试。上午考试结束之后,便被班主任老师领到了饭堂。

村小没有饭堂,上学时一直就是自己用保温桶带着午餐,零食店有也仅有一家,私人摆放的非合法零食店。那时感觉十分的稀奇,乡中心小学不像村小那样简略。乡小中心小学里里外外有很多的零食店,并且还有饭堂。小土碗则是装的5毛的饭菜,大土碗则是装的1块的饭菜。虽然只有5毛和1块的饭菜,但是碗里盛有很多种类的菜,那时没有吃过卖饭的我感觉吃起来十分可口。

吃完午饭之后,与同学到处逛逛,休息一会又进入下午的考试。小学时考的科目不多,就只有语文和数学。有时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有时上午考数学,下午考语文。

还记得,一次考试时,认识了一个其它村同年级的同学。她指着玻璃窗外的供水桥说到:“她就住在那边,说考试完后一起去玩。”可是由于考试后跟着老师走得太匆忙,一时忘记了那位同学约定。

考试结束之后,我们再在老师的组织之下站队,一个班的同学积聚在一起。去考试前,我们都是按着老师指定的路线走;考试结束后,已是下午,老师考虑到有的学生住坝脚,有的同学住山上,不能像考试前那样按原路回家,不然有的学生走到天黑也不能回到家。老师总会把山上的学生和坝角的学生分两批,统一一起回家,高年级的学生带领低年级的学生回家,那样才能分散地安全地回家。

小学连续好几年就是那样赶考,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往日年年出现的赶考事件,真让人回味无穷!

自从小学毕业之后,后来乡校校长考虑到上小学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容易出事。改成了在本村小考试,由其它村的老师赶来监考,村小再也没有赶考事件。

三月的江南雨

三月的江南,小雨淅淅沥沥的撒落着。雨点像串串的珠帘,又像幕布,把时光依稀涂抹在天上,把记忆唤回到飘雨的季节里……

三月的江南,杨柳依依,到处都弥漫着浓郁醉人的气息。远处的山,若隐若现;眼前的水,潺潺流淌,清幽千里。醉了,醉了,醉在这三月的江南雨里;醉在小桥流水,烟雾缭绕,如入仙境的景色里;醉在曾经青春年少的往事里……

我的家乡在江南,但是那里只留存着我童年的气息,成长于西域,生活在异乡的我,会时常想念故乡的小桥、流水、青石板、还有南湖上的一叶乌蓬扁舟。那时的江南,那时的我,雨中而行,手中赫红的油纸伞下,萦绕着一个千年不愿醒的梦……

戴望舒柔美的《雨巷》,不知迷倒了多少痴情人。而我,也曾妄想在细雨霏霏的故乡,在铺着青石板的小路上,撑一把油纸伞,独自走在悠长悠长的雨巷,那个梦中的他,就在这里相遇、相识、相知……一江渔火,一斛浊酒,烟雨迷离的诗意,就这样,循环反复地呈现在一帘幽梦里……

三月的江南,到处都涂抹着斑驳的色彩。如今,在每一个遥想江南的日子里,都渲染着缠缠绵绵的心绪……

聆听着阿炳的《二泉映月》,在伤感的乐曲中,泪水顺着腮边轻轻的滑落。透过镜中狼狈的容颜,历数走过的岁月风尘,斑斑驳驳的哀伤过往,又将思绪拉回到了那梅雨的江南……

三月的江南,雨,没完没了地下着,谁会分清脸上的液体是眼睛里流出的泪水,还是雨水?为什么江南女儿的心总要放在受伤的角落?是江南遗弃了我?还是我遗弃了江南?是中了琼瑶的书毒么?是心中承载了她书的灵魂么?我,无语……

每到三月,我总会遥望故乡的方向,寻觅一种久违的感觉。窗外又飘起了细雨,此时的家乡又到了黄梅时节。看着灰蒙蒙的天,脑海出现的是那个肆无忌惮的岁月;那个梳着羊角辫,长的像青杏似的我。

故乡情,对一个远离故乡的异乡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题目哦,这个题目让身处异乡的游子背负了多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哦!“故乡遥,何日去?”江南,还属于我么?江南,你何时偿还欠于我的一段思念的情债哦!

窗外,月色幽幽,雨水幽幽,对江南的思念更是幽幽,更是悠悠……

读古诗词有感

在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古代诗词在文学领域可谓独树一帜,享誉全球。

在我看来,古代诗词意境深远,至情至性,让我由衷喜爱。

古代的诗词作品言简意赅,用词很讲究,有时一个字,一个词就能生动形象地把意思表达地淋漓尽致,作者的万千情怀也跃然纸上,很多名句也因此流传千古。

宋祁在《木兰花》中写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将枝头红杏争春和作者在赏春时的喜悦心情表露无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用“独”和“望”这两个字就表达了自己离别的愁绪及相思的苦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个“轻”字道出了李白重登仕途的喜悦心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冷落”的“清秋”节里,临别时是如此的伤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的“怯”字写出了作者回乡时又惊又喜又激动的复杂心情。

在古诗词中,也不乏很多修辞手法,这令作品锦上添花,读起来也是脍炙人口。

一、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就是古人所说的对对子,这种修辞手法沿用至今。古诗词中很多,比如: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无言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对偶的修辞手法最经典的要算绝句了,大家都很熟悉的要算这首绝句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拟人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偷”和“借”字用得生动传神,赋予了白海棠灵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潜”字写出了春雨的灵性,知时节而来,滋润万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东坡先生看来也是惜花之人,一个“睡”字以花喻人一语双关,真可谓是情景交融。

三、比喻

“潭面无光镜未磨。”这里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未磨的镜子。“白银盘里一青螺。”平静的湖面像银盘,湖中的小岛似青螺。

还有一种倒喻,顾名思义就是倒过来比喻,比如写杨贵妃的衣服像艳丽的云彩,面容像花一样娇媚而作“云想衣裳花想容”,“江流不尽是侬愁。”我的愁绪似滔滔不尽的江水。

在古诗词中,很多时候都会在句末押韵,读起来是朗朗上口。像五言七言律诗会在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也可不押),像王维的《相思》和《鸟鸣涧》,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白的《关山月》,很多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很多的古诗词是将修辞手法和押韵这些都用上,即便于读记,也能更好地表达感情,实在是经典之作。

古诗词也像现代文学作品一样爱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无论风花雪月,花鸟虫鱼,亭台楼榭,信手拈来,即可入诗入画,遂成佳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暮雨、霜风、残阳、楼台、花、树、江水,一景一物无不表达出柳大词人(柳永)客居异乡的凄凉心情。“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黄鹂的一两声鸣叫也能牵动作者的情思。“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花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山月、水风、碧云无一不关情。

古诗词很多很有意境,读着读着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伊人独立花下,落英缤纷,一双春燕在细雨中飞翔。晏几道把相思都描绘得如此浪漫,真是佩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佳人梳洗一新在窗前美目流盼,遥望归舟,好一幅唯美的花卷,妙哉。

这些古诗词的名句,令我心驰神往,感性的我思想也常常流连在它们的字里行间,有时觉得自己恍如已穿越时空,和作者一起在这些文字里徜徉,与他们一起欢喜微笑,一起忧伤落泪……一起痛并快乐着。

有时兴之所致,我也会偶尔写写诗,填填词,虽然写得不好,有些稚嫩,甚至拙劣,可我仍然会沉迷其中,乐此不疲。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爱好吧。

迎春花开

这个美丽的季节,春意盎然,微风像你的手轻抚我面,那般柔和而温情。小区里的迎春花就像一簇簇金色的小火炬在春光下闪耀,一如你我最初的邂逅

最初我们是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我的旅程中不曾有你驻留,你的世界我也不曾到过。谁曾想到,我的一篇文字触动你心,我倾诉的情感得到了你的理解,轻描淡写的几句客套话,漫不经心的呵呵,哈哈之后,竟然让你我有了故事的开始。接下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随意,一切都是那么淡然,没有半点修饰,以为这只是一段虚幻中的交往。

现在,我确定是当初那一份不经意之间的曼妙之缘让我们今生注定牵手而行!

迎春花的香气扑鼻,将双眼微闭,一缕缕温暖而清新的味道缓缓地沁入体内,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那些曾今看是平淡的一幕幕,此刻回想起来竟然如此美妙。你的健谈,你的生意经,你的理念,在我这样一个迂腐的文人看来,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恍然还是那么的遥远。在这之前,我不曾遇到过像你这样的女子。一直以来或者说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打着一份很是清闲却拿着微薄薪水的工作,既不与人争夺名利也不与人攀比富贵,既不要养家糊口,也没有什么病痛折磨,薪水所不多也够用了,然后沉迷在自己的文字中不问俗世。

而你,很早就驰骋商场,创造过辉煌的财富,经历过大起大落,早已练就了纵横江湖的本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中强人。

我曾想,我们不是同路人。可我们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我们都一样大半生在四处漂泊,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很多相同的感受,很多只有漂泊者才能体会到的情感。如果岁月的腐蚀,世间的冷暖已使得我伤痕累累千疮百孔了,那么你何尝又不是饱经风霜历尽艰难的?俗世堇色的天空下,我们就像那莞杂的野草在别人的践踏下坚强的活着,风雨几度摧残,我们又几度站起来拼命的抗争。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彼此欣赏。曾几何时,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在红尘游离,混混沉沉,看不清前路在何方,人到中年了还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一段段爱灰飞烟灭,一段段情飘逝远去,心像是浮萍,无根无足,空空荡荡不知所以。迷茫中发觉自己真的身心憔悴了。我以为自己有可能就这样孤独一生,我以为自己就这样寂寥的老去。直到你的出现,我平静的心里荡起涟漪,黑暗当中看见了一丝光明。感受着你深情的爱意,我清楚的意识到,你就是我此生可以托付的女人,我明白了自己需要的就是一份安宁,一个温暖的港湾。

知道吗?我一生中经过无数的女人,而你却是唯一让我有安全感的女子。在这些共有的日子,你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的饮食起居,替我烧饭洗衣替我挤好牙膏替我搓背泡脚,一幕幕温情的场景像是一个个镜头在我脑海里反复闪现。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觉得自己的日子好惬意,这样的日子是我大半生漂泊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而你这样的女人也是我从未遇到过的。我尽情沉醉在你的百般呵护中,心,暖暖地。真的,我好感动。你所为我做的一切,是你以前从未有过的行为。你没有下过厨,现在却天天在油烟中为我烧菜,你连自己的衣服都是老妈洗的,现在却每天看见你在卫生间搓衣刷鞋,你是那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人。看着你忙绿的身影,我不经在心中和喟叹,有妻如此,夫所何求?

人间四月芳菲天,一切都因有你的存在使平淡的日子变的那么温暖那么可醉人心,就像这金盏花的香味清透却扑鼻。

你是那样的好那样的温存和善解人意,我时常卑微的想,我这样一个柳絮般的男子怎能给予你想要的幸福?可是,自从相识以来,我努力的改变了很多,我努力的想和你在逝水流年中好好的相亲相爱。我也明白,前方还有很远的路需要我们搀扶着行走。我不惧怕和担忧,你我都经历过人世间无数的风风雨雨,像这迎春花一样,没有月季的艳丽多姿,没有茉莉的芳香袭人,更没有菊花的五颜六色,但它却不畏严寒,冒着寒风,第一个向春天走来。

诚如你我。虽然我的无名指上还留有往日的戒痕,虽然我心深处还有前情的痕迹,可我明白,一切的过往不过是镜花岁月,那些留在回忆中的感伤终是抵不住你温柔的呵护。因有了你,我可以从容的面对前情旧事,因有了你,我可以将往事遗忘,因有了你,我可以把忧伤丢抛在风里。自此以后,我只想与你厮守着这份安宁,与你一起沐浴在暖阳下,来日我们必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居所,不需有多大不需有多华丽,但却安逸温暖,让它爬满青藤,种上很多的花儿,迎春花,金盏花,凤凰木,蔷薇……晚间放一把藤椅于其中,看花儿绽放的样子,听他们悄悄的说着情话。

这些迎春花儿,远远的望去,就像一个个小喇叭,组成一条长长的星河,花儿的周身散放出金黄色的诺言。不远的将来,我们所经之地铺满了鲜花,我将牵着你的手走进我这一生最初最后的殿堂,为你许下誓言,为你披上圣洁的婚纱,然后我们一起好好的活着,幸福的老去,直到永远。

雪落青春,许你一世温暖

你是我,千年又千年的凝望。纵然千帆过尽了,千山看遍了,切切因你,情思依依,眷恋如昔。你是我秋水之上,驻守了千年的渴望。

有些事我们终生难忘,有些话可以温暖我们一生,有些人我们不能忘却。相遇是缘,相识是福,相伴是生命的定数。

黛色的苍穹散下片片花瓣,似乎还带着淡淡的清香。雪悠悠地飘着,将天地渲染成白茫茫的一片。你,静立那里,衣袖翩舞,听风语清浅,看海浪戏耍,几多情愫。

柳絮一般的雪,芦花一般的雪,轻烟一般的雪,流转,追逐,来时纤尘不染,落时点尘不惊。宛若小花,玲珑剔透,无一重样。时光如斯,岁暮残年,花瓣一片片,随风轻舞曼妙,可曾邂逅唯美?泛黄的旧纸笺,褶皱连连,墨香一点点,浮想联翩,可曾诠释遇见?温暖的碎碎语,回响耳旁,想念一句句,璀璨心田,可曾触摸祈盼?

人生就像一场雪,匆匆来,喧嚣闹市中握着苍凉,云中烛火处袅袅炊烟,静守蓝天,雪落倾城。是谁,披一袭素衣,褪尽红妆风华,于岁月流转时,走进颠簸旅途,只为听雪;是谁,山河拱手,碾碎脚下荆棘,于彼岸等待,只为看雪;又是谁,为了这场雪,修葺亭阁,只为守候那一抹淡然的笑。

听雪阁,伊人默,你指尖拔弦,晕染几分不老情,温柔了喜怒哀乐。风中人,雪中语,我挽袖泼墨,狂放几分红尘事,润湿了酸甜苦辣。

冷静的你,低调的你,清醒的你,盈袖翩翩,依旧恋这场雪,听这场雪,于情归处,取一夜霓裳,拈一缕花香,倾一眼深情,给雪,不求十分甜蜜,只为一份情怀。

月,皎洁如芒。舞,华丽魅惑。曲,千回百转。雪,一落倾城。美人夭夭,回眸一笑,衣袖翩飞,舞尽妖娆,丝竹悦身,琴琴和谐,天籁之音,拔尽苍茫。

春泉若明眸,眼底衬悲哀。秋风吹红,散落成碧台。珠帘帐外,红莺绣羽往来。紫娟轻摆,蛾眉未曾改,琉璃灯影外,婕妤倚长台,夜深吟雪飞舞沾衣摆。

犹记当初,那笑语嫣然的时光,那暗香浮动的芬芳,在梦中,散落一地繁华。而今,远离喧嚣,别过闹市,在这雪落时节,你指尖流淌的琴曲,犹如出水芙蓉般超脱喧嚣尘世。于你,那些哀伤浮华早已被覆盖,终成过往,只剩下眼前这片雪。

虽然我不知道爱的世界里,一世是多久,一直有多长,永远又有多远,可祝福和牵挂的期限从不曾有固定区间,可以一直延续延续,到地老天荒。而在爱你的世界里,一世,一直,永远原来与时间无关。

因为有你,这个冬天有了浪漫,一切都很温暖。我要让你懂我全部的心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默契。

用我一生情衷,许诺给你一世的温暖,也是我今生唯的一次许诺,不会有期限!

三苏坟

早先就听说,离我工作不远的地方有一处人文古迹。竟为苏轼,苏辙,苏洵葬衣冠的地方,工作繁忙,请假颇为不易,虽然心窃慕之,却去不成。有点怅然失落之感。

二十九号,刚升井,交班的潘师傅说,学生,书记让你去救护大队学习呢。这次安排的确显得太匆匆,这样的事,事先应该先通知我,征询一下我的意见,霸王硬上弓,让我心中不快。按计划,第二天上午就要去安检科报道,随后矿上发车送我们去国家陆地收寻与救援基地。我情绪有点央央,也没心思准备东西。

同去的伙伴兴奋的对我说“你丫没去救护大队学习过吧,别愁眉苦脸的,你是不知道,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还双休”他这话的确划开了我紧蹙的眉头,“这么说,就是发着工资旅游呗?”我兴奋的回他话。“可不是”他乐呵呵的说。

这是这篇文章的由来,也是去三苏坟的缘起。

事前,我的计划是这样的,我应该在秋天的某个时候去三苏坟,因为,本质上,我还是觉得苏轼是属于“无边落木潇潇下”的秋天的,他的生命是悲凉的,他的灵魂也是悲凉的,所以,作为一个后辈崇拜者,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的季节应该是秋天,那样的气候,那样的氛围更有助于我去感同身受的理解他。

八月二号,周末,我打车去郏县,拜谒三苏坟。三苏坟在郏县伏牛山脉的嵩山脚下一处叫小峨眉山的所在

共和国六十五年夏,河南大旱,土地龟裂,地里的玉米百无聊赖的卷着叶子,似乎不愿意再肩负濡养百姓的职责,实际上,他们的确也无能为力了。有几个老农,拖着长长的水管灌溉田地,其实大可不必,鸡肋而已,即使灌溉了土地,收成也不会好。

六十三年不遇的奇旱,万物枯黄,生机勃勃的夏天宛如秋至。我本能的想,如果事先知道今年是几十年不遇的灾害年,是否还会有人去耕耘。旋既,我就得到了答案,“会!”,正像眼前这毫无作用的灌溉,他们播种,其实是在播种希望。播种了心里就踏实,不播种心里就空虚,至于收获那是另一件事情了。

我呢,我今天顶着毒辣的日头去拜谒三苏坟又是为何?也许也是在寻找一个希望,一个不同与金钱,不同与物质的希望!我心里清楚,此去未必真有所得,却非去不可!

“四海五大家无左无右无前;一门三学士如天如日如月。”我拾级进了三苏园。

三苏园,内容远远比我想象的要翔实的多。中间是介绍三苏父子的三间八角古房,三间房子构成“回”字型,中间为苏轼,左苏洵,右为苏辙。

中国人贬低读书人总是用那么几个贫瘠的词句,“手无缚鸡之力”,“百病书生”等等。苏轼作为一代文豪,作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带头人之一,传统观念上他应该也是文弱的。事实上,我们再一次被自己的自以为是欺骗了,到了苏轼展厅,首先映入眼睑的是十八个透明玻璃罩,玻璃罩下,有一处是一抔土,其它的要么是沙砾,要么是从石头上敲打下来的残石块。

我正为此不解,看到下面的注释上写着,“此土皆来自苏轼所到之地”,我立刻陷入了沉思,是呀,就我读到的史学而言,苏轼一生被贬十八个地方之多。那最为柔软的一处应该是来自杭州的西湖吧“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时候的苏轼应该是柔软的,多情的;这样说来,那玻璃罩着的几块石头定是来自密州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何等的气魄雄混。

令人遗憾的是,苏轼柔软的一面,似乎只占他生命的十八分之一;令人欣喜的是,苏轼柔软的一面仅仅占了他生命的十八分之一,他一路唱着“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的千古绝唱,手里柱着根竹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颓唐着却高歌猛进!

苏轼的才学单单用几句词赋是难以概括的。正如我在展厅里见到的,他还是一个佛学家,道学家,更是儒家的爱好者。里面讲述的有苏轼与佛印的故事,也有苏轼读道藏的事迹。

当然,这些典故即使不在这里展现出来,我也知道,因为这些故事口头相传,妇乳皆知,津津乐道。我们的大学士,其实并不以此为然,他说,他觉得他这辈子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是自己着《论语传》,以及后来集三苏之力共同完成的《东坡易传》。

诚然,我们想起苏轼总是想起他“笔动千字落,词动九州倾”的才华,我们把他作为自己精神上的财富,却不知道,他也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支撑。他太懂中国文化了,佛,道,儒,周易,他似乎都要逐一研究之后才满意,而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杂揉在一起,恰恰给苏轼塑造了一座精神上的丰碑,于是,苏轼又给我们塑造了一座丰碑,我们景仰苏轼的才华,却不知他也曾经是一个“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苦行僧”。

苏轼于美食,医学也很痴迷,在这些方面也有颇高造诣,展览馆里有药膳养生,也有各种美食的做法,于是我们读苏轼,时常被一个巨大的身影所笼罩。那是个巨人的身影!

苏洵与苏辙的展厅决然赶不上苏轼!他们“术业有专攻”学问上也是无可挑剔的杰出者,和大多数文人一样,学问做的好,仕途却充满坎坷。唯苏洵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或可值得一玩味,这种精神,对我们这些一毕业就投身到金钱利益的漩涡,忘记当初梦想的人,何尝不是一种鞭策!“时名谁可嗣,二子皆贤良”,这也许是对一个父亲最高的赞誉!

三苏坟就在眼前。没有庄严的排场,也没有热闹的场面,三个坟头紧挨着,一坟一碑。碑为清代所立,只知道是苏家坟墓,不知道葬的究竟是三苏中的哪一位,因此,碑文也含糊其辞,“苏先生墓”如此而已。如果不是碑文的提示,假若不是在三苏坟中,这样的坟冢随处可见。他们静静的躺在那里,功名利益抛却,词赋诗情抛却,留下一具具白骨给后世。

三位先生气高云天,死后还是这般凄凉,比起那些昏庸朝廷的墓葬,他那矮矮的坟头似乎在倾诉着委屈。哎!有多少人活着的时候去想那些身后之事呢?就这样吧,趁着我书呆子气作怪,给几位先生磕几个头吧,也使得三苏坟墓在面对那些高达气派的达官贵人坟墓时,能够多几分自信的资本!

我一直在想,苏轼为什么要让苏辙把他葬到这里呢?难道是因为不远处的道教圣地——莲花山?还是因为此处地势高,他葬在这里足以望见自己西蜀的家乡?

后来,我终于认同了这样一个说法。不远处,有个四面环山的所在,这里走出来一个西汉留侯张良!他相信,一个能给张良铁一般的意志的地方,也一定能够极大的坚强他的精神,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片土地能给他精神上的濡养!

回走的时候,惊奇的发现,三苏坟场遍地种植着的侧柏,参天的古树,见证了三苏的过往与今日,“高处不胜寒”,许多侧柏被山风吹倒,倒就倒了,倒也干净利落,不折不弯,环境再差也要直直的生长“乌台诗案”后的苏轼就是这样吧,败了,也败的像个英雄!“是处青山可埋骨,佗年岁月徒伤神”罢了,罢了!

游人稀疏,空旷的三苏坟出乎意料的下起雨来!也许这是千古共鸣。有清代的“苏园听雨”石碑为证,这里的确会时不时的滴下几滴上天之泪的,也应该滴几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冥冥之中,天理昭然!

然而,刚出三苏坟就听到有游客说,“不知道谁把苏轼葬这里的,倒是会选地方。”哈!哈!哈!你们不是也参观了吗?难道你们没看到上面明明写着是苏轼让苏辙把他葬到这里的?哎!三苏坟游客少,好不容易来了几个也是来附庸风雅的。忘却这里吧!无论该不该忘却!这里躺着三个寂寞的人,多几个那样的游人,多几分鸦鸣蝉躁,只会使得三苏更寂寞!

好雨知时节

近半个月因事离开家乡一千多里地,听说家乡江西空前地干旱,我心里也和干旱的天气一样焦躁不安起来。

20xx年春末夏初的大旱,让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在丰水期呈现了空前的旱情,身处湖区却仿佛置身塞外。据一位记者报道:“我脚下这一片丰茂的草甸并不是在内蒙古大草原,此刻我们的位置是在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湖底。往日这里本应该被湖水覆盖,但此刻只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我身边的野草已经长到了半人高,这里是鄱阳湖上最小的岛屿落星墩。王安石曾形容落星墩是‘万里长江一酒杯’。往日烟波浩渺的胜景,现在却成了一片荒原,杂草丛生,在杂草中还依稀见得到湖底生活的小河螺。”记者问一位老者:那您见过这样的旱灾吗?老者说:“我已经65岁,我从来没有见过。”记者问:“现在这水大概有多深呢?”老者说:“就这个小小的钓鱼竿这么深。”

鄱阳湖区自古盛产水稻,是江西省主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今年的大旱,鄱阳湖竟然出现“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象,这意味着江西的农业、渔业都将遭到空前的威胁。

其实遭受灾害的远不止江西一个省,涉及南方许多地方,不过,鄱阳湖地区受灾最严重。

仅仅在12个月前,鄱阳湖区的人民还在为抗洪而日夜奋战。怎么又一下子成为干旱区呢?老天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说的。尽管现代科技已经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能力还是显得非常脆弱。人们已经不再相信烧香求,神祈求老天赐恩而普降大雨,可是,这并不意味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有本质的提高。也许在几百年之内,人类探索太空的能力会突飞猛进,交通状况的改变也有飞速发展,可是,在预见和抵抗自然灾害方面不会有大的进步。

自从五月中旬开始,鄱阳湖区的人民望着干燥的水稻田在盼望着苍天开恩,一天、两天、三天,五天、六天、七天,一天天过去,可是,苍天像是有意要考研人们的忍受能力,连一点下雨的意思也没有。

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到了五月的最后两天,天气虽然不再燥热,可是,并没有下雨的意思。人们对即将枯死的禾苗几乎不抱什么幻想了,虽然有人定胜天的说法,但是,如果是遇上超强的灾害,人类还是无能为力的。五六个月很少有降雨,这不是超强灾害吗?天下第一大湖————鄱阳湖的人们竟然要抗旱,大自然太会和人类开玩笑了。人们盼望、渴望、绝望,天气阴天、燥热、阴天,就是不下雨。人们终于彻底绝望了。

忽如一夜龙王来,千里万里雨徘徊。从5月的最后几个小时开始,老天开眼了,他不能让南方的百姓干旱坏了啊。不是吗?年年说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如果南方都没水,拿什么南水北调?也许中国这片天空还是通人性的。中国共产党要举行九十周年大庆,龙王爷就算不拿点礼物,可也不能制造障碍啊。于是,雨,一个劲地下,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一个半天,又一个半天,还一个半天。干旱区的人们还没有够,他们的声音汇成一句话:老天啊,可千万不要停啊。于是,如金子般的可贵的雨下了三天四天五天,似乎还没有够,他要下到人们满意为止。

虽然下了几天小雨,可是还不够,中国的总理亲临灾区看望受灾群众,老百姓抗旱的决心更大了。是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更知道感情,他要为中国共产党献礼呢!他要为千古忠臣屈原献礼。2011年初夏的雨,一下而不可收拾,到端午节那天,整整下了六天。

真好,真好。20xx年初夏的雨,屈原感谢你,中国感谢你。因为有了这几天的透雨,人们又可以赛龙舟了,屈原再也不会寂寞了;因为有了这几天的透雨,中国人民又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了。

于是,雨越下越大。

于是,好雨知时节,初夏尽绵绵,从昼下到夜,人心感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