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窖池里的春秋散文

窖池里的春秋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6W 次

酒肆有些年代了,柜台显得几分陈旧,酒坛、大碗,纤尘不染。坐在板凳上吆喝一声:“小二,来半斤宋池老窖。”瞬间,酒香扑鼻,一饮而尽,再瞬间,江河翻滚,飘飘然也。我就是一个不擅酒的男子,每次在宋窖酒庄,只能舔一舔宋窖的历史与酒香,不敢豪饮。

窖池里的春秋散文

一池宋窖,满河芬芳。只有赤水河才能厘清她的脉络,我不过是酒庄的一位宾客而已。

那个深秋的上午,我匆匆赶到赤水河畔的土城,在陪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老师简单参观完古镇后,我们径直来到宋窖酒庄。虽然不见“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那种畅饮豪情,但是,我可以临窗而坐,细品酒香与茶茗,然后,吐一口烟雾,弥散在酒庄的每一个角落,与亿万数千个酒分子随赤水河奔腾而去。

宋窖,一个拴在历史长廊上的名字。我很喜欢,总感觉她身怀大宋的芳香,一直朝现代逶迤走来。

距今约三千年,这里荆棘丛生,一个名族在大山中开疆拓土的时候发现一种植物,漫山遍野,挂满枝头。没人知道这东西是否有毒,于是,人们伸手摘下一枝,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略涩、微酸、带甜。因为形如弯弯拐拐,味如大枣,就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拐枣诞生了。族人采摘回家以作食粮,没隔多久,拐枣尽化作一滩酱汁,满屋芳香。第二年,族人们有了先前的经验,把拐枣采摘回家,置于瓮中,数日后,滤去渣滓,酱汁盛于碗中,以敬宾客,其味甘美留香。

这就是“酿酒三千年,僰人开先河”的一个片段。

赤水河沿岸盛产的拐枣,每年入春开花,霜降之后果实成熟,果实形态酷似楷书“万”字,因此又称之为万寿果,果实熟透可生吃,果肉多浆,无果核,种子裸露在果肉之外,味浆甜略有甘涩,亦可做汤,汤味独特醇香,有益气补血功效,老少皆宜。

天下铸九鼎,黄帝分九州。赤水河中游一带属梁州以南,自古就是蛮荒之地。先民以拐枣发酵成佳酿,谓之“枸酱”,换取粮食、布匹、牲口。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唐蒙出使南越,这个汉朝大臣在南越听闻鰼部有一种特产,故此沿赤水河来到土城,鰼部人拿出最好的“枸酱”热情招待唐蒙,随后,他带着“枸酱”朝长安路上去了。汉武帝本就是一位性格豪爽的帝王,畅饮后脸颊绯红,飘飘然中大声说:“甘美之、甘美之!”

“不知狗酱为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土城自古就是酿酒源头。

(你)往事越千年,魏武帝虽然没有在土城挥鞭,但是土城却有一位叫张能臣的人,他冥思苦想,发现了粮食可以通过蒸煮、发酵后酿造成酒。如此,蒸馏酒诞生了,当时叫做“凤曲酒法”。历史资料证明:“凤曲酒法”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酿造工艺。

于是,土城便有了宋池、景阳春。

酒,沿着赤水河转入长江,直通中原大地,成为文化交流的符号。在人们苦苦寻找历史遗物的`时候,一位酿酒人在狮子山下面发现了一群古老的窖池,窖池乃石块镶嵌入地而成,方方正正,淹没在大地的历史之中。

土城,顾名思义,以土为主。坊间盛传:光秃秃的山、青幽幽的水,几颗酸枣树、几颗大麦柑。何来石块?此乃千古之谜。宋窖如何修建?看来只得问问经年不息的滔滔赤水河了。这些窖池,可是从宋朝而来?在土城狮子山下,一躺就是几百年、上千年,宋池老窖因此而名,后来,更名宋窖。

听说,北京饭店也有宋窖。旅居北京多年的习水人谭智勇先生既是商人、又是学者、还是作家。对赤水河研究多年,他不仅把贵州习酒送进了西藏,还把宋窖放在北京饭店的餐桌上,告诉了人们:赤水河是美酒河。从北京回到故乡,故乡的一切都变了,唯一没有变的就是赤水河与赤水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