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大山散文随笔

大山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45W 次

大山散文随笔1

在我生命的词典里,没有“土生土长”这个美丽的词语。那年,我和妈妈生生的撇下爸爸,从那个生我养我的都市大院里,解甲归田,回归自然。

大山散文随笔

坐完车船,剩下山路,妈妈用一担罗筐把我挑进密密层层的大山深处。大山一点也不嫌弃我这个被城市放逐的孩子,不顾一切的把我紧拥入怀。我傍上了大山,赖上了大山。我读他,品他,欣赏他,有时甚至还欺负他。他既没有城市的浮华和趾高气扬的派头,也没有城市耀武扬威和惟我独尊的虚荣。大山,朴实无华,包容万千。城市就像一个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女人,矫柔造作,还瞪着一双有色眼睛。大山就像一个雄壮又豪爽的男人,从不拒人于外。他骨子里散发着阳刚之气和雄性之威,他的每个棱角无不勃发着力的所在。他的大气、他的内涵,震慑着人的心灵!他的美,从里美到外。

大山无时不在宠着我,当我好想爸爸的时候,我就一个人爬上村后的那座山顶,放声呼喊;“爸爸,爸爸!”大山就大着嗓门给我呼应,把我的喊声一山接过一山的传向远方。我想,爸爸一定听到了我的呼唤!我闭上眼睛,躺在草丛中,任由感动的泪水流进土里,去温暖大山的几棵小草,给大山那么一点我的爱,大山给了我无尽的关怀。

当城市忘却了我的时候,大山却倾其所有来呵护我。困了,有开满鲜花的草地和铺满落叶的树阴。渴了,有清溪和甘泉。饿了,有满山遍野各种颜色的野果和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红薯。烧堆篝火,和放牛的伙伴们,一起啃着烤香的玉米棒子,一起美美的分食焐熟的红薯,再品尝野果的酸甜苦辣,再喝口同伴用树叶捧来的清泉,感受大山无私的爱。大山,没给我“土生”的机会,却给了我“土长”的温暖。

那时,村子里所有的孩子都把我当洋娃娃来拥戴。只要一上山,大些的女孩就轮流的背着我,追在牛羊群的后面奔跑,小些的女孩,就采来大把大把的鲜花献给我。男孩子们,有些捉来蜻蜓和蝴蝶,绑根细线递给我,有些就跳下小溪,捉来螃蟹和鲤鱼,用草梗串起,让我拿回家。我好富有,胜过都市的小公主,都市里用多少钱也买不来这一幕。我噙着泪水,幸福着。大山就这样悄悄的走进了我的生命里,一天一天的滋润着我,嘱咐着我——要坚强,要豁达。我爱大山,深深的爱。

大山散文随笔2

柿子是中国传统水果中最养眼的,它那火红的颜色是其他水果无法比拟的,瞧着都让人觉得喜庆。尤其是那翠绿的叶柄更衬托出红红柿子的万般娇艳与妩媚,别有一番风情。

每年中秋过后,正是柿子陆续上市的季节。柿子不同于其他水果,刚采下的柿子又苦又涩不能马上食用,四散里的山里人家传统的催熟柿子的方法是:在木桶中垫一层干净的稻草,铺上一层生柿子,再在上面铺一层从高山上采摘的野生猕猴桃,重复如此操作。末了,在最上面盖上一层棉絮,柿子成熟需要5-7天。在这段时间,对于贪吃的人来说是一个过于漫长的等待。

我小时候就耐不住这份等待的煎熬,过了三二天就仿佛过了一个月,掐指一算,日子过的真慢。终于抵不住强烈的诱惑,轻轻的把小手伸进柿子堆里,哇!里面好温暖。俗话说“柿子拣软的捏”,我用手指凭感觉小心的拨拉着,真希望有奇迹出现,能有那么一二个已经软了的柿子。结果可想而知,柿子还是不争气硬邦邦的像石头,还好野生猕猴桃些许个小的有了变软的迹象。小脑一转,拣二个解解馋吧!快速取出两枚,双手一掰,开了。乳白色的果肉间杂着排列整齐的“黑芝麻”籽,塞进嘴里,眉头顿皱,牙酸的发麻,满嘴的清口水,剩下的一枚还是乖乖的放进去吧。

山里人种柿子树的人家并不多,每户人家的自留地有限,柿子树大了会影响其他蔬菜植物的采光,虽很想吃柿子,思前想后,还是忍痛割爱放弃了种柿子树的念头。

采柿子是一项高难度的体力活,成年的柿子树很高大,起码也有十多米,柿子树的枝桠没什么韧劲,人站上去发脆的枝丫易断裂,摘柿子也有人跌死跌伤的事发生,一般的人可不敢冒这个险,常用的做法是:一根够长的竹竿的尽头绑一个小丫杈,丫杈下面挂一个网兜,举起竹竿看准柿子,利用上面的小丫杈轻轻一折,“咔!”柿子不偏不倚落到小网兜中。网兜中装了七八个就得倒腾出来,不然举着竹竿的手太沉了,可想而知,一个上午的劳累也就采摘五六十斤光景的柿子。

摘柿子也要看柿子的成熟程度,太青了,藏熟后的柿子不绵软,口感差;太成熟没摘的柿子会成为大批鸟类的腹中餐,淡黄色是采摘柿子的最佳期。

催熟柿子有二种方法:用传统方法催熟的柿子,外观红中泛黄,典型的橙红色,外面蒙着一层淡淡的粉妆,叶柄青绿有光泽。揭去叶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窟窿处有一些黄灿灿的茸,对半撕开可见丝丝缕缕橙色纤维,入口绵软甘甜并伴有丝丝凉意,享受极了。用“药水”催熟的柿子外表色泽偏红且暗淡,口感略差带有淡淡的酸味,不太爽口,可惜现在的人吃的大都是这样的柿子。

柿子成熟了,也就是我母亲最忙的时候。山里人没有经商的头脑,也没有经商的习惯,乡里乡亲的家里的水果拿来卖也怪不好意思的。成熟的柿子是不能放太久的,所以把柿子分给亲戚朋友和没有柿子树的人家成了我母亲的头等大事,还好大多数亲戚离家都不远,由于柿子有限,分到柿子的人家一般大人是吃不到的,柿子绵软更适合老年人吃,所以不多的柿子又成了别人家孝敬老人的珍贵礼物,老人们吃着绵甜的红柿子,咧着缺牙的嘴笑了。

大山散文随笔3

山村

大山熬过昨天的黑夜

裹着喜悦的山风

唱着祖上那支唱了又唱的歌

踩着那片刚露脸的红霞

赶在黎明前

在一阵阵疼痛中

哇,一声滚烫的喊声

伴着多情山风接来一轮

湿淋淋的太阳

跑来向山村报到

一道亮丽的晨曦里

大山高兴地举起来

又一个赶山的汉子

亮起山村又一个黎明

梯田

不知是哪代祖先写下

的书,一本本,一页页

整整齐齐地把它们

安放在,安放在大山上

留给后代翻读

一代代人又继续写的诗篇

写下荷犁执锄人

耕种生存的字句

寻找世代追求的希望

书写的华章

而我每每读它的时候

在想,我自己,应该

耕种出什么样的庄稼

才不愧对祖先

篝火边的歌声

点燃睡着的火把

就不分男女老少

用酒的胆气与豪爽

一齐踩着弦子弹响的脚步

放开歌喉

歌唱大山,歌唱树木

歌唱青春和爱情

在这红土地上属于

只长庄稼和思想

和祖上传下来的歌声

来吧,快来唱,快来跳

有什么,什么理由

不把歌声唱得更响

像火一样燎人,灿烂

歌宴

离别大山那年

寨子穿着自家刚缝的新衣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

在那凸凹不平的草地上

燃起篝火,乡亲们为我

举行一场大山歌宴

火,点燃没有修饰的野性

燃烧我性格中的脆弱

歌声飞起血液炽热的噪音

唱响古老而又年轻的生活

点燃着我性格中的欲望

在歌里,在火里,在酒里

在那火一样的希望中

嘱我,好好读书,好好做人

歌手

一把古老的弦子

陪伴着他

踩着弯曲的羊肠小道

从这个寨子唱到那个寨子

在火塘边,火把下

唱古老的故事

唱自己编的歌

唱得山民眼里那团火

跳跃地打开

欲望中的那道门。不过

山民们给不起钱

只管他一天的吃饭,睡觉

外代一把自己种的草烟

是他演唱的全部收入

情歌

山里人表达爱情很特殊

没有火辣辣的语言

说明自己

更没有

春暖花开般温馨的话

扔给你

有时只是一句话

飞过来

就知那颗心

是甜

还是酸……

我接受过她们的爱

不过,那是对

客人的友谊

躲雨

毫无防备,阵雨来了,来得好急

就像一根根竹子往下飞

我跑向大青树

突然双脚失去了勇气

只见她解下身上的蓑衣

憨小伙,还不快来躲一躲

难道是怕我吃了你

我虽然明白她的意思

又怕坏了爷爷说的规矩

只好呆呆地

任雨在鞭打自己

一阵雨过后

她瞪了我一眼

竟成了我多年来说不清的回忆

大山散文随笔4

岁月总是在重复着她的轮回,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爬上山巅那酷似山鹰的孤石,鸟瞰山下樱花遍野的时候,顿时感觉时间似乎又过了一个世纪。在记忆的深处又重现了父亲的影子,那是小时候和父亲一道守护大山的岁月。

大山深处,依然是懵懂的少年,无忧无虑,哪怕是缺吃少穿的我,只要是跟在父亲的身边,都是快乐的时光。满脑子精彩缤纷的幻想。当父亲用廋弱的躯体背着我,说是要去守山的时候,我高兴得再父亲背上摇晃,直把父亲折腾的站立不稳。

夜,月色迷濛,白日里秀丽的群山,已成为一帖帖剪影,此起彼伏的挂在天边;风,轻轻的拂过,穿越山下的包谷林,把包谷叶子抖落得簌簌作响,低吟着我怎么也听不懂的歌;昆虫藏匿着,叫出各种不同的声响,交织绘成了杂乱无章的的乐章。父亲背着我前行,喘息着一路的累,但却快乐着……

大山的夜,注定充斥着怪异诡秘的.气息,我断然被这种神秘吸引。所以,每当去大山守夜便成了我不光是打发无聊的岁月,更是探秘搜奇的一种乐趣。

大山里野兽奇多,每到收获的季节,那满山满坡丰硕的包谷,总是骄傲的挂在腰间,神采飞扬的展示着自己的丰姿。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时间,那些平日里不多见的各种野兽会如期而至,肆意践踏父辈们辛勤的劳动成果。于是,守山便成了那时必须的课题。

攀上大山,来到酷似山鹰的孤石,父亲会把我安顿在用树枝搭建的草棚里,然后叮嘱了我很多:大抵是关于野兽出没后,我必须小心的事宜。那时候压根儿就不知道父亲说的什么。总之,大山守夜的时候,父亲是非得不让我离开窝棚的。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只能透过窝棚观看如黛的群山、挂在山巅的圆月和眨巴眨巴的星星;聆听夜里昆虫的低鸣和夜鸟“呜呼”的叫唤……

父亲总是在安顿完了我以后,才走到平时准备好的控制点,装好“三引炮”(一种通过爆炸响声驱赶野兽的火炮),拿着号角,沿着田边巡视一圈,然后才回到窝棚小憩。

守山的岁月持续了好几年,大约是在我上完小学而上初中的时候,我终于背离了守山的生活,只身在外念完高中,然后上大学,然后踏入社会,然后为了生存生活而打拼。

经过了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让我再次踏上守山的领地,又重新感受到父亲的辛酸和不易,感受到守夜时如银的月色抚摸着我幼稚的脸蛋,显得温柔而妩媚,让我沉浸在溶溶月色的那汪纯洁和娴静之中,枕着月色,慢慢地进入梦乡……。这是何等的境界,总是在一刹那间尽显眼前。

弹指一挥间,岁月就这样快速的流逝。国家号召退耕还林,当年大山上的田地被现时的果林所替代。虽然我看到的是漫山的樱花,但注定召唤着丰收的来临。春天过后,一定是丰收的季节。

守护大山是一段记忆,如今父亲老了,廋弱的躯干佝偻了。但于我,父亲依然挺拔,就像当年守护的那座大山一样,屹立在故乡的原地。

离别故乡,独自生活在他乡异地,每当月圆之际,仰望天空那一轮朦朦胧胧的圆月,回想起守护大山时的圆月,总感觉差一些境界。大山深处的圆月,毫不怜惜的洒下的那一地清辉,总有一丝丝柔柔深情,在冥冥之中轻轻的呼唤我、召唤我……

大山散文随笔5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的确,居住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人们应该没有什么可恨的,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可夏季的南疆仍山花遍野,蜂飞蝶舞,更有草木蓊郁,野果飘香,比那纯粹花开满地的春天还实惠,使人在游山玩水、饱览湖光山色的同时,还能品尝到酸甜可口、养身健胃的野果,真是其情怡怡,其乐融融。

四五月间,行走在山间林莽、原野坡丘、羊肠小道,甚至宽阔马路旁,房前屋后都能看到累累野果,黄的是黄泡、黑的是黑泡、紫的是野杨梅、红的是野草莓等等,更有叫不上名的山珍野果,赤橙黄绿,五彩缤纷,悬挂在绿荫丛中,点缀在千山万弄里,让你见了口角流涎,吃下齿颊生香。

山里人最能享受这上天馈赠的佳果,一进入夏天,满山满岭的野果山珍,如黄泡、黑泡、野杨梅、野草莓、野葡萄、野桃、山梨,还有竹笋、木耳、野菌等都渐渐长成。而这些野果山珍不知养活了多少生命,在饥荒年代,人们还靠它们来果腹,维持生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困难,人们食不果腹,常常以瓜果代饭,而当时因政策原因,很少有人能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因此,在每年野果飘香的季节,人们只能上山釆撷野果来充饥了。记得我七八岁时,就经常跟在哥哥姐姐背后,穿刺丛、攀青藤、爬果树,釆撷野果,品尝各种酸甜可口的野果,既满足了食欲,填饱肚子,又获得了采撷之乐。稍稍长大,已懂得上山釆撷些野果山珍带回家,供全家人食用。因此,在每年野果成熟的季节,我们这些山村毛孩,在放学后或者星期天,常常呼朋引伴,三五成群,浩浩荡荡地奔赴山里,走山川穿林莽,采黄泡、黑泡、野杨梅、野草莓、野葡萄、山桃、山梨等野果成袋成篓(小背篓)地带回家和大家一起分享;有时又穿竹林走山沟,采竹笋、木耳等山货扛回家,除了自己食用,还把一部分晒干留到过年或拿一些出去买,补贴家用;有时又去爬悬崖走老林,采撷木苍子、黄草,挖土党参、何首乌等药材拿回家加工晒干了去卖钱。

总之,大山是一个大宝库,吃的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后,因外岀求学、工作,上山采撷野果山珍之乐事已渐行渐远,但大山的馈赠却永远留在记忆里,且越久越清晰。如今,国家繁盛,世道升平,人民生活富裕,已不指望这些来充饥了,但这些野果山珍仍自我飘香,还在给人们提供丰富的野味和无公害的天然保健食品。

感谢大山的馈赠,感谢大山满山遍野的野果山珍曾给予我们的饱腹和快乐。

大山散文随笔6

金城灵宝南五十华里外,有个小山村叫上刘村。它东临伏牛山系余脉胡山,西望秦岭东缘的娘娘山,南依大青山以为屏,北靠黄河而闻涛声。呈南北走向的两条大沟,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剥蚀。勤劳智慧的张姓族人,祖祖辈辈就生活繁衍在这块黄土地上。小山村自古及今,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乡贤张向群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追溯到张家的上几代人,张向群的曾曾祖张殿傑清代曾官拜六品承德郎,曾祖父张清魁官拜六品功牌,清魁生七子,向群家为四门之后,是当时方圆显赫的名门望族。随着岁月推移,族人染上了洋烟瘾,致使家道中落。解放后成分划为下中农。后人谨记祖训,耕读传家,安分守法,昼夜劳作,过着食仅裹腹的小农生活。

1953年9月,张向群出生在这个小山村。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与小他三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在人们歧视的目光中,苦度日月,备受人生艰辛,所幸还有叔父的照应。他幼小的心里装着一句话:顽强地活着,长大了挣钱,回报救助过自己的好心人。

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更何况两个未成年的少年。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是不容易。十四岁的张向群,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割草换工分,拾柴备炊饮,上山挖草药,养兔剪毛换油盐,维持兄妹二人的艰难生计。叔父可怜俩兄妹,就央求生产队干部给孩子生活劳动的机会。于是他当上了生产队的饲养员,饲养着全队12头耕牛,每天能挣八分工。

张向群天资聪颖,且酷爱读书,但因家境没有机会上学。他就用劳动休息的间隙和下雨天,学识字,读书本,时断时续地读完小学。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他求学若渴,听说谁家有书,他死缠烂打,想方设法都要弄到手,一旦得到,如获至宝。他说:偷闲读书不是痴,无识无知最可耻。一部《三国演义》不知读了多少遍,从中汲取营养,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做人的道理,在苦难的年月里熬日头……苦难的日子,磨练出了他吃苦耐劳、处变不惊、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独特性格。

十八岁那年秋天,靠叔父及村邻的张罗,张向群总算成了家,生活真正拉开了序幕。他办事公道,为人正直,深得村民信任,在村选举中担任了生产队会计,一干就是十几年。在任期间,他没有乱花队里一分钱,没有为自己多记一分工。他明白,如果没有关心照顾他的众乡亲,就没有他这个风雨飘摇的小家庭。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小山村,也吹醒了庄稼人的经济意识。1983年农村土地下放后,张向群看准了药材经营的生意。于是东挪西借,又贷款四千元,开始了中药材经营之路。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在涧东办起了药材收购站。几年间,无论严寒酷暑,顶风冒雪,他都推着自行车夹着麻袋,奔走于五亩、朱阳的山乡村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进村入户,收购药材,组织货源。他上河北下广东,奔波于江西樟树、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全国各大药材市场,了解药材行情,掌握市场需求。多年下来,他的生意越做越活,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九十年代初,黄金开采的热潮席卷豫西,藏金埋银的小秦岭撩动了无数人的淘金梦。张向群在朋友鼓动下,转让了药材收购站,踏上了矿山开采的跋涉路。他与朋友合伙组建了民工队,在秦岭金矿承包了坑口,三年中赔得血本无归。他没有就此罢休,又重整人马,先后在阳平金矿、朱阳金矿、嵩县的旧县等处找矿脉、打矿洞,尝尽了采矿生涯的酸甜苦辣。到20xx年底,不仅赔光了多年经营药材的老本,还欠下了300余万元的债务。最困难的时候,他家徒四壁,身无分文,甚至吃饭都成了问题。逢年过节,债主围门,他白天躲债,夜深回家。如此巨大的挫折并没有压垮他,反而磨炼的他百折不挠,愈挫愈奋。他像一匹满身伤痕的苍狼,舔舐伤口,养精蓄锐,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时机。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张向群忠厚待人、诚心为事的品行,感化了朋友,赢得了信任。20xx年经朋友帮忙,他到朱阳的硫铁矿区黑山采区采矿作业。在黑山的日日夜夜里,他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劳作在两头不见太阳的巷道之中。几经艰辛,终于出矿了。三年时间,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20xx年初,他在五亩乡孟湾建起了铅冶炼厂,因冶炼技术缺乏等因素,赔进了200余万元。他深深地感到:知识就是金钱,科技就是财富。于是了铅冶炼技术专家,与专家共同分析生产过程的道道环节,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进行工艺改造,一举扭亏为盈。他在工艺改造过程中虚心向专家讨教,钻研学习冶炼技术,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20xx年秋,经陕西省潼关县企业局牵头,张向群承包了潼峪镇冶炼厂。从冶炼炉改建到原料配比,从技术指导到生产流程管理,他事必躬亲,现场指挥。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成了资产千万的龙乡致富领头人。

20xx年,在与潼关县企业局合同到期后,张向群带领项目部人员,历经三四个月的考察,与宁夏自治区采用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建成了忠宁、吴忠和青铜峡三个铅冶炼厂,总投入资金1.5亿元,安排灵宝及忠宁周边的富裕劳动力300余人。

20xx年,国家环境政策收紧,对冶炼企业进行治理整顿,张向群忍痛关闭了吴忠、青铜峡两个冶炼厂。在资金紧缺、经营陷入低谷的情况下,他优先保障一线员工的劳动工资,优先解决家庭有学生的员工工资。20xx年5月,几个冶炼厂通过了国家环保局的环评验收,重新启动,企业生产逐步走上了正轨。他靠自己的勤勉与实干精神,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没有忘记龙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给过他帮助的所有人,他办了好些为人津津乐道的实事:

——建提灌站,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以前的上刘村山路艰难,吃水必须下到羊肠小道的陡坡沟底,靠人担牲口驮,辅助以收集雨水的旱窖。他上面奔波游说呼吁,下面号召村干乡贤,广泛发动群众集资,筹资30余万元,建起了坡长770米、扬程250米的二级提灌站,把沟底的蓄潭水送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兴修道路,改变了村民的行路难。20xx年他先后捐资14万元,修通了杜家洼到上下刘村3公里的交通主干道,当年又贯通了下刘村到东淹村1.5公里的次干道。用自己的汽车运送水泥、砂石,雇用铲车挖土填路,支付了修路人员及劳动力所有的工费。

——重修戏台,解决了群众的看戏难。他出资近百万元,重修了古文庙,并连续五年义务为村里请来有名的剧团,公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给小山村增添了浓浓的喜气。

——乐善好施,看望敬老院孤寡老人。逢年过节,他都去五亩乡敬老院送温暖,给孤寡老人们送去煤炭、面粉、棉衣棉被以及生活用品。用自己的善意之举温暖孤寡老人的心田,使他们安度晚年。并捐资10万元改善了敬老院的设施条件。老人们说:向群比亲儿子都亲。

——慷慨捐资,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五亩乡筹建龙湖风景区,打造旅游乡镇,他慷慨解囊,捐资38万元,促进了山乡的经济发展。乡里举办元宵节文化活动,他捐资4万元,活跃乡村的文化气氛。

张向群用大山一样的胸襟,容纳了创业过程中常人难以容下的一切。他办事认真,舍得付出,待人诚心,赢得了周围人的普遍尊敬。熟悉张向群的人,如是说:

他是一个事业心强、百折不挠的人。市场经济大潮中几起几落,但他从不气馁,永不言败,坚定的意志支撑他奋力前行,顽强的毅力助推他为理想而拼搏。

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常说,受过苦的人最知道甜来的不易,别人对他的滴水之恩,他永远记在心上。几个在他困难时帮过他的人,他翻了身后都给与了更大的回报。

他是一个重义气讲情面的人。一位陈姓朋友经营陷入困境,求助于他,他尽管资金周转困难,还是想法资助了130万元,让他给职工发放工资过春节,几年中累计帮助该朋友达3000余万元,并为其提供银行担保,账至今没有还上,法院执行找上了他的门。多少人说他不该办这事,他笑笑说:困难时你借给人家粮食一口,胜过富裕时的黄金几斗。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63岁的张项群并没有停下奋进的脚步,一张宏图勾画出了他的勃勃雄心和凌云壮志:宁夏铅冶炼产业区建设如火如荼,在城东产业集聚区建起了中轻物流公司,在五龙工业区建造12层的灵瑞矿业总部大楼,在东淹村和上刘村建起了药用植物基地和泡桐基地。几年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金4000余万元。

他是大山的儿子,有着大山一样的情怀。他用“包容、舍得”诠释着自己的人生梦想;用创业、奋进谱写人生的精彩华章,用勤恳、智慧创造人生的不朽价值;用平淡、不争修炼自己的美德情操,不负今生,无悔人生。他的作为令人肃然起敬!钦佩之余,赋诗一首,赞曰:

孤苦求生创业难,百折不挠奋争先。

功成不忘乡亲事,乐善好施美誉传。

大山散文随笔7

大山深处

走在这蜿蜒盘旋、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呼吸越来越急促,黛青色的山峦,一脉接着一脉,郁郁葱葱。不到十米宽的路面,几步一转弯,百步一回转,越走越觉得吃力。随着山势的升高,越往高处走,路越曲折,越难行。一面是陡峭的大山,一面是险峻的悬崖,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就这样从山底盘旋着一直到了大山的深处。

一间破旧的房子,坐落在山的半腰,孤单的守着这座寂静的山坡。房子的破旧和苍老,在喧嚣的城市中已经很难见到了。窗棂上的玻璃早已不知去向,或许本来就不曾有过。风可以自由自在的穿梭在屋里的每个角落,屋顶,透过瓦缝可以看见悠悠飘过的片片白云,屋内,一张破旧的草席上散落着一条漆黑的棉絮,地上散落着许多的麦秸草,空荡荡的屋内再也没有其它的东西了。

一个佝偻着背,两鬓花白的女人坐在一块石头上晒太阳,她的身上穿着一件几乎看不见颜色的破烂衣裳,衣袖和前胸几个破洞处露出绛紫色的肉来。她低着头,不时用青筋裸露的手捂住嘴使劲的咳嗽几声,对陌生人的到来没有一点反应。

屋子里,透过窗子探出一个小脑袋,看样子,也就五六岁左右。两只大眼睛惊恐的注视着外面,不停地把两只黑黑的小手放在嘴里吮吸着。我招手和孩子打着招呼,同事迅速把手中的饼干递过去。小孩看都不看我们,从屋里跑到妈妈身边站着,戏弄着妈妈头发。孩子的衣服既破又旧,光着小脚丫,一双黑黑的小手胡乱的把妈妈花白的头发,编起来又散开。可能弄疼了妈妈,妈妈一把把小孩推的很远,小孩咯咯的笑着又跑回来。妈妈到这时,才抬起头来,冲着孩子憨憨的傻笑着,原来是个智障妈妈,浮肿的脸上竟也是一脸的笑意。女人没有丈夫,全村的人都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谁!在女人的世界里,也许只有清纯的白色。后来,家人就把女人和她的孩子送到离村子很远的这座孤单的房子里,女人和孩子就这样一天天相依相伴过了这么多年!

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四五个小孩,嬉笑着走到女人面前大声叫喊着:"疯婆子,疯婆子…"这时孩子捡起地上石块扔向他们。女人看到有人过来,警觉地抱紧孩子,用满是敌意,又满是畏惧的眼神看着眼前的人们,一把搂过孩子,也捡起石块扔向我们,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走,走,走远点。"我们一边躲闪,一边退让。把拿来的东西放在屋里,默默地走出院子。走出几步,回头看看母女两人,孩子正把饼干喂在妈妈嘴里,女人傻傻地笑着,背起孩子,一步步走回那摇摇欲坠的小屋,渐渐隐没的身影,拖着一缕暮色,沉沉的归于宁静,山也安静于她的沉默。

车渐渐的驶出了这座大山,转瞬间,太阳落山,月亮在山的对面升起。轻柔的把清亮的光芒投放到了最深的黑暗中,树叶随风摇曳。远处,放羊的老人挥着鞭,赶着羊儿归圈了。大山,你依旧雄伟,峻峭,依旧朴素,依旧沧桑!

作者垚淼的文集

衰落的乡村

古老的乡村是一个不能被遗弃的历史化石,它记录着一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和信仰,它拥有着独有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DNA,是许多人记忆中的文化之魂,也是一种文化生命的延续。

传统的村落真实地反映了农业文明时代的乡村经济和极富人情味的社会生活,对于历史的传承比文字更为准确、真实。它不仅仅是各具特色的居民建筑,更为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民俗、宗谱系、祭祀礼仪、婚丧嫁娶、饮食服饰、乡规民约、节庆民俗;还拥有令许多人魂牵梦绕的那份古朴与宁静。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目前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传统意义上的乡村似乎正在走向没落,日渐凋零,古老的建筑在坍塌,或被具有时代气息的楼房等所代替,民俗正在淡化,相当多的乡村中只剩下独孤老人在岁月的沧桑中守望着乡土独有的那份纯朴和静谧。

传统乡村中那种“鸡鸣桑树颠,犬吠深巷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悠闲的田园风光、田园生活,今天正与我们渐行渐远,那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那热闹的社火、庙会、祭祀、在延续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正在走向消逝,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正在逐步瓦解,甚至频临消亡。

传统意义中的乡村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灵魂的发祥地,也是梦中灵魂的归宿,是他们心目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牵挂和恋念与寄托。然而,社会进步是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力量,并非某种力量可以改变。传统与现代人的需求矛盾得不到有效地调节,科学合理的调济与疏导,一些应该传承的传统文化,或因为缺乏传承人;或因为与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发生碰撞等,而无以得到有效的传承发扬,甚至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淹没与历史的长河之中。焦虑、浮躁的现代人,忽视了传承已久的文化,只重视外表的发展变化,而忽视了发展的真正内涵,使一些传统村落失去了活的记忆和生命,粗俗化的发展,卑劣的发展过程成为传统村落今天发展的病痛之所在,使得今天传统村落变得极其脆弱。

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是一种可以合理解决的矛盾,在发展的过程中推陈出新是一种趋势之所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得到有效地调和,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让现代文明与传承乡土文化得到融合演变;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乡土文明,规避乡土文化遭到彻底的破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深入展开,不可否认的是,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力的改变和改善,尤其是生活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阴暗潮湿、水电老化、不通风、漏雨……,土木结构的住房正在被富有现代气息的砖混结构的房子替代,无论从坚固程度,还是条件设施都有了一个飞跃。到那我们面临的是千村一面,广场城市化、去农工业化、面子工程等,乡村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独有的特色,农家特色正在淡化;古老乡村中的古老房屋建筑中那些精美的手工艺面临腐烂,但依然清晰可见,飞的凤、游的鱼、威风凛凛的狮子、腾云驾雾的麒麟,还有那雕刻细腻的门廊、雕梁画柱,它们正在面临消失,不由的反思现代人与先辈们的距离,反思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觉得我们有责任用现代建筑技术加固和保护存在久远的古建,让我们的后代看到先辈们的智慧。

中国悠久古老的文明,中华民族之根深深地扎在乡村,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都在乡村,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也在乡村,乡村文明孕育了中国几千年古老的文明史。面对日渐衰落的乡村文明,要正视现实,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与发展,让中国梦同样在乡村这片热土上得以实现,让乡村文明成为现代文明的一朵奇葩。

作者路惠民的文集

感受亲情

我的老家位于商城县南部山区,以前交通不便,我很少带女儿回去。转眼女儿都已上初中了,谈起老家却没有一点印象,对爷爷奶奶及老家亲人的感情也十分淡薄。我自己也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每年只回去看望父母一次,平时只是电话问候一下而已。慢慢地,亲情观念在家中淡化了。去年春节前,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带女儿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联络与亲人的感情,体验老家的过年习俗。

女儿不太情愿地跟我回去了。多年不见,看到小孙女已长成“小大人”了,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和大哥、二哥家一说,要大家一起过个团圆年。

老家的习俗,是中午吃年饭。年饭安排在大哥家,十多年大家没机会团聚在一起过年了,大嫂特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饭。放炮、烧纸、祭祖,传统程式过后,一家十口多人围坐一桌开始吃年饭,边吃边聊,其乐融融。看着满堂儿孙相聚在一起,从不沾酒的父亲也高兴地喝了两盅。

晚上,一家人围着炭火,看着电视,包着饺子,叙说着家常。女儿也和她两个姐姐打得火热。

大年初一,我和二哥带着孩子们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拜年。每到一家,都是热情地泡上一杯茶水,端上瓜子糖果等来招待,长辈们甚至没改传统习俗,一定要留我们吃上一碗饺子或腊肉糍粑挂面才肯让我们走。拜年,让我再次感受到乡村那淳朴、厚道的人情,而这样的人情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几乎已荡然无存。

初一晚上,我陪着母亲坐在火盆边,听她给我讲述村子里这两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舅舅和几个老俵家的事。她说,我的几个老俵这几年在外打工都发财了,把家里的老房子都拆了盖成了小洋楼,舅舅和舅母多次想让她去住一段时间,但母亲知道,自己八十多岁,身体不好,又不能坐车,走小路翻山越岭去二十多里外的舅舅家已是不可能的事了。说这些的时候,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高兴中带着一丝遗憾。看着母亲,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作为儿子,不但不能在她年老体弱的时候厮守在她身边照料她,甚至连她极为简单的愿望都不能帮她了确……

几天的假期转眼就到了,临走,母亲执意要我带点花生和鸡蛋,她说花生是自己种的,鸡蛋是自家鸡子下的,比城里买的好。大嫂也送来一块腊肉和一兜水果要我们带上,我知道侄儿还在上大学,她的家境并不好,说什么也不肯收下,推让中嫂子的眼眶竟噙满了泪水。后来电话中她说,女儿回老家短短几天就和家里人混熟了,真有些舍不得让她走,几年才回来一次,自己却没能力给她买件衣服什么的,感到很伤心。

像往常一样,走的时候,父母一直将我们送出村子,问我们什么时候再回来,直到我们上车,看着车走远了,他们才转身慢慢回去……

记忆中的梧桐树

在记忆的长河中,难忘,难忘那五彩缤纷充满万花筒般的孩提时代,充满着生趣,充满着理想,充满着梦想,充满着希望------

但最难忘,最刻骨铭心,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故乡那充满生命力的高大、挺拔的梧桐树。

我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故乡的那棵古老的梧桐树。那棵梧桐树好高好大,几个人环抱着才能抱得过来。光阴似箭,而我小时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那棵梧桐树下度过。

明媚的春天刚刚来临,温柔的阳光普照着,梧桐树撇下春寒料鞘,舒展着翠绿欲滴的枝叶,抖动着腰枝,在微风中摇身矫情地舞蹈着。那全身的活力宣示了它无比的强大。而我不迷恋它的强大,却特喜欢它那象手掌般大的梧桐叶。还可放在头顶上做帽子戴,不至于晒太阳。那时的我就很知足。那个季节,我和湾里的小朋友在梧桐树下拣子、跳绳、踢键子、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听叔叔讲鬼的惊险故事------玩得不亦乐乎。那时我们童真无邪,那时我们和同年的伙伴无话不谈,那时我们思想透亮单纯,那时我们也盼望着快快长大,好让大人说话自己也有插话的权力------然而时至今日,当我们有发言权,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什么都懂了,我们却什么都不想说,喜欢沉默,这就是人,小时和长大了就不一样。才慨叹人生糊涂难得,难得糊涂!

常忆,常忆那些个热闹的夏天,那美丽的夜晚在梧桐树下乘凉,母亲亲手为我摇着古老的小蒲扇,一阵阵清凉的风吹进心田,然后听叔叔讲鬼的故事:那鬼青口撩牙,红脸,蓝眼睛,伸着长长的舌头,手爪好长好尖,能从窗口伸进房里抓小孩,我当时那个怕哟,听到猫叫就慌了,连忙扑到母亲怀里,反正不敢一个人睡,也经常做着恶梦------那些个夏天好漫长,也趣味盈然,经常听故事,也喜欢听故事,当时是又怕又爱,听到最后就沉沉的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梦中尽是女鬼优美的故事。

那个夏天,我亲眼见到了豺狼把我家喂的猪吃的只剩下猪头和猪肠子,血淋淋的,母亲哭得伤心的那个劲,肝肠寸断。而我只缥缈的记得那豺狼的眼睛是蓝色的能放光,老远看见人来了就跑了。看见母亲哭得伤心,我也哭了,母亲见我哭,怕吓着我,就抱着我回家了。听说母亲一晚都伤心得没睡。还好那个夏天鬼倒没来抓我,母亲安慰说是因为我很乖。我信了,因为我真的很听话。

很快夏天过去了,那五彩斑斓的梦也不再有了。突然感觉到了秋的凉意,秋天真的来了,梧桐树叶也黄了,一片片的飘落下来,一地的梧桐叶在秋风中旋转着,舞蹈着,诉说着------它们不平常的经历和故事。我在风中追逐着那蝴蝶般的梧桐叶,梧桐籽竟掉了下来,一个个欢蹦乱跳的砸在我的头上。我小心的拾起来,默默的注视着那梧桐籽。肚子饿得呱呱叫------真的好想好想能吃点什么,可我不能说,因为每天都没吃饱,不过母亲也没吃饱,如果我说我饿母亲又会流泪,所以就默不作声。看到梧桐籽竟有一种悸动,什么都没想就塞了一个到嘴里,没想挺甜!于是拼命的将梧桐籽拣起放在衣兜里。偷偷拿回家,然后不敢告诉母亲就偷偷的把队里分的油放了一点在锅里,把梧桐籽倒进锅里炒,只到熟了,再放上一点盐,熟了就吃。哇噻!又香又好吃,吃了居然也没死,心里可乐了。没想母亲知道了,便挨了一顿打,说是毒死了咋办。不过我从此倒希望我家能种上一棵梧桐树,可这个愿望总也没实现。澳,我梦中的梧桐树啊!你再也没有成长过。

寒冷彻骨的冬天终于来了,我们一家也在饥饿中艰难的度着日子。那时我无比的幼稚,竟飞奔着来到梧桐树下发呆,也梦想树下要能掉下好多梧桐籽该有多好,一家人也许能暂时充饥,可那又怎么样呢?嗨!------

冬竟是那么的寒冷,那么的萧瑟,那么的严酷,又那么的不尽人情。那个冬天,冬将那个会讲故事的叔也带走了,叔叔的追悼会就在那梧桐树下举行!更增添了几分凄凉!我突然很想念我那个可敬的叔叔。是啊,当夏天再次来临的时候谁会再来梧桐树下给我们讲那优美动人的女鬼的爱情故事呢------唉!叔叔呀,你就安息吧!或许你走了,你再也不会挨饿了,从此在那另外一个世界里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

儿时的梧桐树啊!你可否依然还在,还有我那儿时的伙伴和乡亲们,你们可否还好?我深深的想念着你们,你们可否也如同我思念你们一样思念着我呢?哦,故乡的梧桐树啊------我生命中的树!

向往自然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有人向往热闹的都市,有人甘于农村的静谧,有人崇尚自然,向往自然……

走向自然,放眼青山绿水,每一点的风吹草动,每一阵的微风细拂,都会使你内心震撼,不能平静……

走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验扣人心弦的完美结合,呼吸新鲜清爽的空气,欣赏漫无边际的绿色,触摸坚强不息的小草,聆听鸟儿鸣唱的天赖之音……

在这辽阔宁静的自然境界,尽情地舒展你那迷人的欢笑,敞开心胸容纳这宽广的原野;用那动听的乐音赞赏它们的美丽,用灵巧的小手绘画出它们的完美组合,在这里,让你的思想无束缚地飞扬,让你的心在高空放飞,让你的心灵在这无尘染的环境中净化,让你自己完完全全融入这美景中……

走向自然,走向绿色的田野,享受它独特的风采。这里虽没有高山的险峻,却有厚野的辽阔;虽没有大海的汹涌,却有小溪的优雅,虽没有外界的热闹,却有你所期待的平静。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蓝天的遂道,白云的飘逸;小草的翠绿;果菜的芬芳,蝴蝶的阿娜,蜜蜂的辛勤……

在这里,阳光赋予你朝气,小草给予你启示,鸟鸣使你陶醉,微风使你沉思,溪水净化你的心灵,青山陶冶你的情操……

你会痴迷,神往。

你会放飞梦想,让它在青山绿水中飞扬,在海阔天空中徘徊,在神洲大地中飞驰……

放飞梦想,让思绪不受任何束缚,让决心不再动摇,让目标更加坚定——向往自然,走向自然。

此时,微风轻拂,小草在摇动,内心再次起伏……

真不应该认识你

早晨刚坐上车,就有一个看了一眼就很难忘的人随我后上了车,互相对视一瞬,我发现这个如大叔一样温暖的帅哥貌似在哪见过,可惜的是没坐两站,那个人却闪电般的下车了。恋恋不舍回头看了一眼那位下车的人,不巧的是那个人也貌似在下车一瞬回头看我,错过很精彩的一刻,那也许只是一瞬。

嗯,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行走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不知道会遇到谁,不知道谁是你生命中的常住之客,也不知道谁只是你的过客。

就如一句话说得好: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口,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因为,说不定下一站会有另外一个人会陪你走的更远。

突然感悟,人生不如意的事情真的很多,也不是你想遇到谁就能遇到谁,也不是你想喜欢谁,谁就会心有灵犀的陪你一生。就如,我早晨偶遇这个貌似有缘的帅哥,却连人家的姓名都不知道,或许还真不应该知道,就匆匆的分别了。

其实,有时静下心想想,总觉得人这个名字真的是蛮累的,累得原因,只因为事与愿违的事情很多不说还有一种总不能满足的感觉。

一个人安静的走路,不想打扰任何人,却有时会与某种不该遇见的人遇见。世界看似很大,却不经意间偶然回眸却感觉世界又小的可怜。有句话不说的很好吗:世界很小,一转身,就不知道会遇见了谁;世界很大,一转身,就不知道会失去了谁。

很早那个年代,很青葱时,总觉得快乐真的是一辈子的。所以无拘无束的嬉戏,没有章法的狂轰滥炸。即使那时的我真的很淑女,但也难免让人想入非非的注目。但那时即使遇见了很错误的人,咱也不怕担什么风险,因为年轻嘛,年轻就是资本,咱经得起谎言,受得住敷衍,经得住诺言。你即使是糖衣炮弹装它一火车,咱也不怕有什么损失,咱年轻咱必须的输得起玩的起!

一路走来,虽然遇到了不该遇到的人,虽然给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咱也依然阳光,依然精力充沛。即使有些心力憔悴,有些想想挺难受的,但咱还是勇敢的挺了过来。因为,我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风雨,有些不尽人意的伤害,有些事与愿违的有缘无分,就如大自然有风、有雨、有阳光也有干旱一样。有些事,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种下的种子,即使你风雨无阻的看护,即使你付诸心血的精心养护,也不一定就会收获。

但有时想想有些人一开始真的不应该认识。有缘认识了,却无缘相守会很伤心;但无缘相聚却是一种负担;就如张小娴说过的一句话: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那更是一种悲剧。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阴差阳错的轮回,轮回的有些让人接受不了不说,还让人觉得偶遇也是一种罪过!

风尘滚滚的岁月,带给我的是经历,年轻时咱玩得起输得起,你无情我无意。那年老了的今天,我更不会由此而伤心欲绝的死死抓住飞逝的岁月不放。人生讲究的就是拿得起放得下。人不就短短几十年吗?怎么过也是过,何必为一些一开始就不应该认识的人而费神的去坚守一开始的诺言呢?!何必认识了错误的人就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就时刻谨慎呢。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生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抱着一棵大树说腐朽,说离不开。人生有许多想不开的事你根本就没必要去说清楚。较真,对于有些事有些人来说还不如难得糊涂。就如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该遇到的小人,小人讨厌的原因就是爱无中生有,所以,我们对待小人不是提防小人就会因为你的提防而绕着你走的。因为小人无时不在。有生活,就会有羡慕嫉妒恨,有世界,就会有让世界昏暗的小人。就如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的给与我诽谤的小人,无缘无故的生是非,你都不知道你究竟哪做错了?

搞得我是心痛了好些日子,最后澄清了事实,那个嫉妒小人才自消自灭。

但从那以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真的不能可怜,越貌似很缺心眼很可怜的人,这种人往往会比正常人更阴险毒辣。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嗯,生活就是在不断行走中吸取教训。因为人道主义不是针对任何人,而是针对懂得感恩的有良知的人而言。爱情更是如此,人本无情,却偶遇难忘。本以为念念不忘的东西却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遗忘。一晃神,一转眼。我们就这样垂垂老去。

本不该认识的人,N多年后,但愿已经没有了记忆。

何叶QQ450170601

煤油灯下的聊斋

我总是无端的喜欢黑夜,那种纯黑纯黑的山区的黑夜,没有星月,点一盏煤油灯,清清宁宁的,守着父亲从森林里打马归来。

父亲的白鬃马踩着噗噗跳跃的灯花儿,从我的一个梦里走来,又从我的另一个梦里远去了。我在煤油灯下总是看不到父亲完整的身影,他牵着白鬃马,行色匆匆的来去着,悄悄留下一些稀奇的东西,极力让我的欢乐完整着。

譬如皮球,一拍居然蹦起天高,我爬上泥墙垛子“拍”下来,除了鼻青脸肿,丝毫也弹不起来呀。譬如收音机,方方正正的盒子里居然有人说话,我在墙角里拆开它,哪有人走出来呀。这些神奇,让我痴迷了好一阵子,始终也猜不透其中的奥秘。后来皮球丢了,盒子也坏了,惟一陪伴我的只有那些画册书卷了。

它们真好,没有那么多玄机,静静的躺在煤油灯下,牵着我的手,让我迫不急待从一册里进去,又穿越到另一册里酣然入眠了。

那时候山区没电,没电的夜其实是很静谧很怕人的,满眼里仿佛都潜藏着黑黝黝的我所不明的怪物和生灵,它们瞪大眼睛盯着我,似乎随时要抢去白鬃马驮来的书册,我缠着母亲,催促她快快点灯,煤油稀缺呀,一般人家是不舍耗用的,实在是夜色浓稠了,才慢吞吞点亮,驱赶下难熬的静寞。

父亲不会叫我失望,总能供应我们充足的煤油。灯光一亮,满室温暖。我静静趴在灯下,钻研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发誓一定要打败潜藏在暗夜里的妖魔。

我真是个有心的人,按照灯下所学,寻来一根细细的竹竿,缠上些花花绿绿的烟盒纸,就做成七彩的金箍棒,依依呀呀,开始降妖除魔。许是法力不够吧,当我脱离煤油灯的光亮,壮胆走出黑漆漆的庄门时,总觉得头皮生凉,甚至,连发丝都有倒竖起来的嫌疑。咳,真是非常的失败。

妖魔没有逮着,不过连续几晚,山洼那边刘家屋里的灯光却格外明亮。我敢保证,那绝不是一盏煤油灯的光亮,好奇在暗夜里翱翔,直到刘家新娶的媳妇吹吹打打抬进了门,我才顿悟了他们豪奢的缘由。

我挤在看热闹的人群里瞧去,新娘子鲜红的衣裳和鲜红的脸蛋,在煤油灯下居然那么的好看。回到家里,我就躺在煤油灯下暗想,长大后一定要娶上这样的新娘。

可是第二天,不知谁悄悄放出风来,说新娘子被白骨精附了身,她那白皙的脸蛋根本就不是人间的姿色。我法力不够,怎么也看不出来。不过白骨精,多么如雷贯耳的名字呀,我在煤油灯下拜读过她的,美貌异常,法力超强,连孙悟空都辛辛苦苦三打了的呀。我赶紧驻守煤油灯下,翻书潜炼,决心拯救刘家可怜的新娘。

但我忽然发现,《西游记》里的妖魔都是低级的,心心念念,无非就为吃一口唐僧肉么。我们山里多的是牛肉羊肉,唯独没有唐僧肉,白骨精怎么会糊涂降临呢?

这狂妄的结论并不是我发烧时的呓语。那夜煤油灯下,蒲松龄先生让我大开眼界。我在叹服里颤抖,这世界原来妖魔横行呀。她们一个个幻化着妩媚的外形,有情皆孽,无情皆怨,潜伏在荒寂的山野或衰败的寺庙里,暮来晓去,昼伏夜出,算计清秀的书生。

我这个小小书生,不知合否她们胃口,但对面刘家的书生,定能大快朵颐吧?我不寒而栗,合上书页,哭闹着让母亲把煤油灯彻夜长明。母亲古怪的看着我,夺了书去,说我走火入魔了。

我也暗自犹豫,是继续做灯下书生,还是去山洼里放羊?

放羊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晃荡在天地里,不像我小小年纪便愁眉招展。就在我举棋不定时,放羊的羊倌领工钱时失败的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看着他被村长奚落的满脸臊红,我决心继续修炼,做个会降妖会写字的书生,我要拯救我自己和刘家的新娘。

然而令我苦恼的是,那些妖魔都有自己的结局,根本不需要我来降伏。这样的发现,让我沮丧不已,我在煤油灯下不断咒骂老蒲,他如此安排,害我失业无趣。不过也罢,人有人命,妖有妖命,顺其自然也许才是最好的归宿。

山区的黑夜漫长又漫长。实在呆不住了,东家西家就串在煤油灯下,谈完天气,谈完收成,就要谈谈鬼了。堂叔说,他看见半夜的丫腰里,魏家去世两年多的老爷子总在走来走去。婶子说,那算啥,春上我身上夭折的那丫头,几回了,半夜里就坐在家里炕沿上啃馍哩……每当这时,我干咳几声,极力镇定地把这些怪异消化入耳。同时我坚信,我比叔婶更有灵气,一定能捕捉更大的灵异。

千真万确。奶奶去世后不久,一个月朗星稀的秋夜,忽然有人拍窗,我在睡梦里爬起,借着月光瞧去,奶奶跪在窗台上,穿着去世时的那套黑棉袄,声音幽幽的呼唤我。我捅不醒沉睡的父母,急切的问奶奶怎么了,奶奶没有回答,只用瘦削的手一遍遍拍打窗棂,一如她在世时受尽的委屈,无法明晰的表述给疼爱的幼孙细听。

这是我和奶奶最伟大的跨界沟通。我兴奋不已,窃喜自己功力飙升,要不怎能看见阴间的奶奶呢。我把这事讲给父母听时,他们纳罕之极,认定我在撒谎。我极力辩解,终无济于事。看来,他们并不知晓,煤油灯下浇灌的聊斋之花,早已在我心田恣肆怒放了。

然而我还是大意了。

那晚,刘家的媳妇被人手忙脚乱地抬走了,第二天又覆着白布抬回来,刘家人脸色冷青,间或带出几声干嚎,组织人手,匆匆下葬。山村再次被黑夜笼罩,到处漂浮着诡异的气息。叔婶们串在煤油灯下私语,说两口子吵了架,媳妇喝农药自尽了,留下个可怜的娃。

不对,一定是白骨精下手了!望着幽冥的黑夜,我倍感挫败,把几个弟妹迅速召来,编入降妖队伍里,浩浩荡荡的遍游山野,搜寻一切可疑之物。

几日一无所获后,我突然灵机一动,又把目标锁定在一切白色物体之上。白墙,白纸,白衣,白狗,甚至白毛驴,都成我们攻击的对象。这样憎恨的结果,导致我现在路遇面白风骚的美女,都有揪住想痛扁一顿的冲动,始终就觉得这白皙绝非人间颜色。

寻寻觅觅,煤油灯清冷了山风。我愧疚难当,始终不敢向对面山洼投望一眼,就想,落花般凋谢的新娘,一定在阴凉里怨怪着降妖书生吧?

那夜,忽有怪声在对面山洼叫响,是猫,是白猫!我血液沸腾,满腔愧恨顿有泄处。当即断定,白骨精一定附身于猫,猫又借机毒害了刘家的媳妇。要不,为什么我失落丧气的时候,它偏偏高昂得意的鸣叫呢?

偏偏,父亲带来搬家城市的消息。我只好把这钜任转付几个弟妹,再三叮嘱他们铲除那只来路不明的白猫。可是我一走,山风就把叮咛吹散了,他们在煤油灯下欢畅地嬉闹着,居然把白猫变成玩伴了。

我在城市的霓虹里捶胸顿足。

城市的夜是暧昧的,灯火辉煌,却找不到一丝心宁的感觉。我在白炽灯下摊开《西游》与《聊斋》,却怎么也读不进去了。我常常回过头去凝望山村,怀念煤油灯下的清宁,以及清宁里走出庄门时倒竖起来的头发。我想,在明亮的城市里,那样的窘迫决计不会生发了。瞧瞧,灯光照亮了每一条街巷及角落,妖魔是无处藏身的。

但很快我又发现自己错了。

在雷台以及东关的一条长街上,每走几步,便有小摊。摊主舌吐莲花,能把你前世今生说个通透,她们名曰“神婆”,专为城市除魔。刚来时,我在暗处深情的迷恋过她们,也曾偷偷的模仿过她们“天灵灵,地灵灵,妖魔鬼怪快离开”的术语,但如今在耀眼的城市灯光下,我已逐渐失却了降妖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明晰了“神婆”们赚钱的鹄的,她们早已沦为妖魔的朋友,甚或经纪人,我不能同流合污。

我作别煤油灯,在城市的霓虹下茁壮成长,也终于正确参悟了蒲松龄先生以及聊斋的本真,想起煤油灯下的小小降妖少年,我偷偷一笑,那无可伦比的天真啊,多么美好的填塞了寂寞的青春。

搬家时,煤油灯留在了老屋,而金箍棒,早也不知了去向。至此,我把自己打包,投寄在城市的滚滚红尘中,随波逐流。可我始终坚信,这世上一定有妖魔的。因为一些端庄的人,总是在煤油灯或者霓虹灯下,戴上面具走出门去,做一些妖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