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农民诗人李国杰散文

农民诗人李国杰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68K 次

此次去参加由秭归县宣传部、秭归县文联联合举办的屈原故里——乐平里诗会,诗会现场来自全省的著名诗人齐聚一堂,为今年端午节拉开一个热闹的序幕。诗人们用各种表演把诗会搞得多姿多彩,把诗会现场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让当地的群众过足了瘾。

农民诗人李国杰散文

在众多诗歌作品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地的一些农民诗人,他们传承着本土文化的吟诗表演,赢得全场一阵又一阵的喝彩。这些农民诗人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李国杰老先生了。

说到李国杰老人,我之前没认识是比较惭愧的。因为他和我都住在秭归县屈原镇凤凰溪村,只是我家在村东,他家在村北,分别在两座相隔较远的山上。我长这么大以来,居然没有听说过他,后来在周主席的书中才知道我们村有个特别会写诗的老前辈。周主席在他的散文集《诗意村庄》这样写到他:“李国杰的样子总给人特别的感觉:高古、清癯,极像庄子。庄子是什么模样呢?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满头银发,一身枯骨,气质高雅,不问世俗,有“真人”气象,具逍遥情怀,一个浪漫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每一次我见到李国杰,他的样子和气质,总给我造成一个幻觉,好像几千年前的庄子就站在我的面前了,总觉得他不是生活在现实之中,而是生活在古代,仙风道骨,是一个没有一点俗气的洁净的古人……”

关于李国杰老人的家袁家岭,我虽然不曾去过,但常听别人说起那个地方。袁家岭是凤凰溪村的一个小组,海拔600米左右,属于半高山,这片土地被凤凰山和袁家山夹在半山腰,山清水秀,唯独就是阳光照进来迟,庄稼长得不是蛮好,所以这里农户不多,一直是一片静土。现在,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这里变得更孤寂了。同样,我在周主席的书中读到描写李国杰老人家的状况:“孤零零的一家,卧在群山之中,红叶包围着,丛林簇拥着。山鸟,长一声短一声,悦耳如笛,在山中奔忙,归去来兮。除鸟鸣和山泉的欢唱,没有任何声音,异常寂静。我看见两间土房子,一片蔬菜地,但是门锁着。或许是走亲戚去了,或许是砍柴禾去了……”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的有一股心酸:李国杰老人为了把屈原诗歌传承下去,他宁愿选择孤寂。

拜读完周主席的书后,我有了想认识李国杰老人的想法,但不知道该怎么认识他?正在为这个问题苦思冥想的时候,有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那就是我知道他每年都会被邀请参加端午诗会,所以我不断地学习写诗,是希望自己也能参加诗会,这样我就能够早点认识他。也许是文联领导感受了我写诗的勤劳精神,或许明白了我写诗的动机,今年,他们就给我这样的机会,去学习一下前辈的创作经验,我作为邀请嘉宾出席了今年的端午节诗会。

前两天,我到了乐平里,安顿好后稍作了一会儿休息,便向诗友们打听李国杰老人的消息,诗友们都说不知道。为了早点能够见到他,我找遍了乐平里所有住宿的旅店,还是没有找到他,周主席见我慌慌张张的,不知道我在寻找什么东西,问清情况后,他告诉我,李国杰老诗人还没有到,你不用急,你晚上可以见到他,他就和你住在一个旅店。我的心情一下子舒服了许多。吃过晚饭后,我没有陪诗人们聊天,就来到我所住宿的乐平里旅店。

我还没有进屋,在门外就望见一个80多岁的清瘦老人家坐在门口处,心里想:这位老爷爷就是李国杰老诗人?再细细观察,花白的头发,黝黑的肤色,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和周主席笔下的形象极其相似。我飞箭似的奔向屋里,从来没有如此之快的速度,快得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紧握着他的`手,笑着问:您是李国杰爷爷吗?他没有回答,只是笑盈盈的看着我。他身后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对我说:你说话大一声点,我外公今年88岁了,你说话声音小了,他听不见。李国杰老人已经88岁?我心里一愣。从他的身体状况来看,是绝对看不出来的,依他现在精神状况,怎么看也只有80岁左右的样子,我又猜想,莫非是写诗生活让他变得年轻?于是,我音调加高了一些,对他说:李爷爷,我们是同一个村的,听说您写了许多诗歌,专门前来拜访您的。他笑了笑,然后对我说:我写得东西算不上诗,只是图了个精神快活。单凭他说得这句话,我便知道他是一个特别低调的人,因为在秭归县学术界,他的诗歌被大家公认为有很高的水准,并且我还在周主席的书中看到昆明著名诗人于坚在一篇长文《秭归祭屈原记》中写道:“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秭归地方农民诗人李国杰的朗诵,会堂里诗人济济,许多人赫赫有名,南调北调地操着普通话。李国杰与众不同,全无所谓诗人风度,就是打谷场边已退休的老农形象。他83岁,身板硬朗,最后一个朗诵,一出来,现场忽然被一掌击中似的安静下来,都被他的声音震慑。他吟诵的什么我也听不懂,他用的是屈原家乡话,声音古老苍凉,节拍悠长。恍惚间觉得是屈原来了。”

由于李国杰老人高龄的原因,他的听力接受能力已经退化了一些。我为了更好的了解他的一些生活和写诗情况,便和她的外孙女卢琴交谈了起来,卢琴告诉我,她外公少年时念了数年私塾,长大后在屈原镇中学当语文老师,一生都在与文字打交道。他退休后,她的爸妈把想把他留在身边,这样好方便照顾他,可他不肯,执意要回到凤凰溪村,种他的庄稼,写他的诗,这一呆就在凤凰溪村呆了二十几年。这二十几年来,他只做两件事,除了种庄稼,就是写诗。只到前两年,她的父母实在不放心一个老人家住在大山深处,劝左劝右,劝了好几天,他才答应跟女儿女婿回镇上住。

我问卢琴:你外公写了那多年的诗,难道就没有计划出一本诗集?

卢琴高兴的回答我:外公在去年七月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叫《屈子耕耘集》,书里收集了他近两百首古体诗。

听完卢琴的话,我的神经忽然变得异常兴奋,连忙问道:那你外公的诗集现在身上带的有么?能否借我一阅?

她从随身包拿出一本书递给我,说:这本书送给你,当你读完了以后,你就会明白他写诗的心声了。

我认真地看着诗书的封面,淡黄色的底面,封面上有两幅图景,上半部分半是乐平里的山脉,下半部分是一个农民拉着一头耕牛劳动的状态。我翻开书页,细细的阅读着他的诗句,他的诗句都是描写屈原和凤凰溪村山水的,一股股暖泪流进我的心田,我被他的诗歌而陶醉:

《屈乡风情》

山溪环绕乐平里,伏虎降钟锁水清。

五指九龙晨雾冷,三星半月晚霞晴。

朝观赤日飞天起,暮睹青牛往蜀行。

仙女哀公长擂鼓,殷修八景献孤贞。

《树叶红落有感》

秋红落去北寒来,恶水穷山结祸胎。

天眼恢恢瞧俗界,心轮滚滚困尘埃。

琼花误谢漂沧海,苦木机逢毓栋材。

莫问愚公多壮志,且看葵花向阳开。

……

读着读着,一幅生动的画面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深山里,一个老者迎着朝阳去农田里干活,夕阳落下,他搬一个小木凳坐在屋檐下,衔着一根旱烟,一边观赏着落日的余晖,一边沉思着美丽的诗句,这种舒适惬意的生活,真的是快活似神仙。

读着读着,我的眼眶里湿润了,被这些纯朴的文字感动了。我或许明白了他为什么酷爱写诗,他写诗的动机是为了什么?大概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经济时代里,大部分的人都以“钱”为中心而忙碌着,把文学文化都抛弃了,特别是如今的有一部分年轻人,吃喝玩赌样样会,一谈到文艺方面的内容,他们就觉得很痛苦,老先生笔下美丽的风光,欣慰人心,是不是在用行动唤醒这个沉睡的世界呢?

第二天上午在屈原庙前,来自省、市、县几十个诗友上台把诗吟诵,全场诗人除了李国杰老人和守候屈原庙二十几年的徐正端老师外,一律的普通话,只有他们都已年过八旬的两位老人,用吟唱的古老方式精彩的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现场千余人的掌声如雷,成为整个诗会的最亮点。李国杰老人在台上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旋律优美,用独特的方式吟诵一首自作的一首七律诗《端午新曲》,获得现场评委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获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诗会结束后,我与李国杰老人握手告别时,他紧紧的握着我的手说:蓝明,我老了,要把诗歌传承下去,就要靠你们年轻人了。你一定要记住,你是屈原故里人,一定要把屈原文化宣传和弘扬下去。我一时无语,只是看着他深邃的眼睛,期盼的目光。我的手,他握得很紧,感觉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