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必备】高考话题作文锦集5篇

【必备】高考话题作文锦集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46K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话题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高考话题作文锦集5篇

高考话题作文 篇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xx届枝江一中第三次模拟测试题)

写作提示

这是一个关于挤的独字类命题作文,有关挤的基本涵义有:①紧紧挨着;②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③用压力使物体从孔隙中排出。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管窥命题者的意图,当挤成为一种社会实际状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因此写作的重心应该是关于挤的感悟和思考。我们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挤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挤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唯有挤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挤的心态,指出这种挤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挤的人们(民族)。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挤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挤的不足。

阅卷手记

在阅卷中,我们发现,这次学生得分高低关键取决于立意的高与下、聚与散,本文的立意不在于写什么是挤,而在于写挤悟出了什么,要有真切的体验,要有所感悟,具体表现在:

1 形式上是关于挤的文章,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比如有些同学空谈挤是什么,却没有对挤的原因和意义等理性分析,比较肤浅。

2 立意低幼化,无新意,没有引人思考的东西。比如,不少同学选择挤油、挤公汽等肤浅没有拔高的立意,让人无法回味。

3 所举材料游离题目,张冠李戴,牵强附会。比如,有同学写李白因为挤才写出了诗百篇,司马迁因为挤才写出了《史记》等等,这明显是偏离题意的。

4 出现仿作和宿构的文章得分在二类以下。

例文一

孙金立

小玉老师到这个偏远山村的第一天,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与宁静。是啊,在这个人烟稀少、贫困落后的山区,不再有城市的繁华拥挤,她觉得好轻松。

然而,轻松只是暂时的,她需要在这个山村里支教,要呆上好一阵子,她必须忍受这里的艰苦生活。尽管,山里的风景很美。

距离上一个支教老师离开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小玉老师来到这里的消息传开后山里的孩子又才重新背上了书包,走进了山村里唯一的一所学校,其实算不上是学校,几间破破烂烂的土房子便是教室,上学途上随手捡的木板子便成了课桌,没有凳子,孩子们便盘腿坐在地上

小玉老师登上那个用黄泥堆砌的讲台的第一天,便使这些山里的孩子对她充满了喜爱,她教他们识字、数学、用很好听的声音朗读课文,和他们一起做永远也玩不厌的游戏小玉老师不嫌弃他们,他们觉得小玉老师就像个姐姐一样。

然而小玉老师发现,每次上课时,总有小脑袋在窗子外边儿探着,望着教室里的一切,她问班里的孩子是怎么回事,一个女孩子对她说:老师,有好多小朋友都想来听你讲课呢,可是家里穷交不起学费

从那以后,小玉老师讲课声音愈发洪亮,如天簌之音传出教室,窗里的孩子认认真真地听着,窗外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拼命的挤着,都想靠着土墙和窗子,听清小玉老师讲的知识,他们挤在一块儿,身子都倾向着教室,似乎是他们那一个个瘦小的身躯在支撑着土墙,没有一个人因为被挤痛或是挤得喘不过气儿来而大声叫喊,他们都静静地,仔仔细细地听着。小玉老师的心里有什么东西被扯了一下,在城里,只有公汽或是市场才会出现这样挤的状况,吵吵闹闹,喧嚣不已。教室外的土地很广阔,像一片海,可孩子们只是在教室旁挤着,挤着

小玉老师停住了,她用余光看了一眼窗外的孩子们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小玉老师怎么突然间打住了。他们仍保持着微倾的姿势,互相挤着。小玉老师跑出教室,看着他们,他们呆住了,不知所措地望着她。小玉老师用她那温柔动听的声音说:孩子们,不用再在外面挤着,进去听吧几秒钟的宁静,窗内外的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他们挤着小玉老师,拥着小玉老师,踏入了教室。教室也不大,他们挤在一块儿,缩短的却只是心灵的距离,小玉老师和他们挤在一起,却也不觉得压抑。

小玉老师看到拥挤的教室外,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挤满了一地

评点

这篇小小说,读来令人感动。

从内容角度来看,作者以支教为场景,从语言、动作、环境等多个角度刻画了小玉老师的温暖、孩子们的质朴。选点虽小,张力却极大,真情直逼人心,这一项可以得分19分。

从表达方面来看,在叙述视角转换巧妙自然之外,作者善于描写与渲染。环境描写,情感真挚,主题突出。此项得分得分18分;

在发展等级方面,文章情感真挚,叙事生动,只是主旨虽然切题,但略显平常,此项得分17分。

综合以上亮点和不足,根据评分细则,模拟评分如下:内容19分+表达18分+发展17分:56分。

例文二

徐磊

一家五口窝在百来平方米的屋子里,确实有点挤。

早上起来,小小的卫生间挤满了人。有的刷牙,有的洗脸,有的梳头。我喊了一声:上学要迟到啦!只见妈妈拿起镜子梳子走了出来,爷爷端起刷牙的水杯退后了。让出的位子恰够我舒展全身。唉,挤啊!

逢年过节,家里就要整改了,移开沙发,搬走橱柜,铺上圆桌摆上椅凳,够一桌儿。要是遇上什么喜庆的事儿,来的客人多了,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满满堂堂,酒足饭饱之后,拉拉家常,话话里短,闹哄哄的,好不热闹。

由于屋小,我和爸妈住在一个房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负担的加重,我经常抱怨睡不好,晚上只要有一点大的动静,我都会被吵醒。后来,渐渐地,夜晚被吵醒的次数少了,自己睡得也香。一天晚上,虽然早早的躺在了床上,却也睡不着。之后,夜暮更深了,或许是十五,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泻满了整个房间,爸爸提着鞋光着脚悄悄地走进来,没有开灯,没有嗒嗒的拖鞋声。虽不是严冬腊月,但地板也如冰层,丝丝凉意浸入爸爸脚底,也浸入了我的心。

又是深夜,妈妈上夜班,依旧是未开灯,依旧是提着拖鞋,光着脚,悄悄地,推开房门,出去了。

还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爸爸妈妈都这样走过来,开始一直抱怨睡不好的我该是多少惭愧。虽然挤,却也能包容爸爸妈妈无尽的爱。

爷爷常常私下跟我说,要是他和奶奶一开始就和我们分开回老屋住,现在爸爸妈妈也不用如此操劳。爷爷说每当他看到爸爸早出晚归,劳累的样子,他就不忍心了。爷爷奶奶老了,仍和我们挤在一起,支撑着这个家,爸爸妈妈上班后,家里大小事全部都是爷爷奶奶来做。一家五口挤在一起,虽然小,却很温馨。

挤在小家里,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上一辈对后代无私的奉献与爱,我也真真切切享受着这温馨的爱。

挤是一种状态,一种温馨的状态,身处挤的环境,享受挤带来的欢乐与感动,更是一番别样的风味。

将来的某一天,我有能力买一座大房子时,一定要接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一找挤的感觉,找一找幸福的味道。

评点

这是一篇情感真挚、温馨感人的考场记叙文。其成功之处在于:

在内容方面,全文紧扣题意,聚焦家庭中的生活片段,描写了一个温馨、快乐的小家,凸显出挤是一种温馨的状态这个主题!此项得分18分。

在表达方面,文章运用对比、先抑后扬的手法让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注重细节描写,增强了可读性。此项得分18分。

在发展等级上,文章语言鲜活,叙事生动,此项得分18分。

根据评分细则,模拟评分如下:内容18分+表达18分+发展17分=53分。

高考话题作文 篇2

曾在高考中风靡一时的“话题作文”,如今正在渐渐让出高考作文的舞台。刚刚结束的20xx年全国高考,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20套试卷中有19套为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依旧保留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1999年,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开启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时代。这种命题形式甫一出现,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纷纷赞赏,并从此被反复使用——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宽松规定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被人认为标准单一、发挥空间小,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

然而,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现,其弊端也渐渐开始显露。话题作文在题面上一般没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体裁不限,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为模式性、投机性的写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屡试不爽”

“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论坛)苏岳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写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

“这三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特点,不管话题怎么变,总是能沾得上边。”苏岳称自己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反复打磨这套作文模板,并且“屡试不爽”,从来没有失灵的时候。

随着高考临近,作文训练由原先的一周一写改为两天一写,苏岳的模板也随着反复练习而愈发稳定,不仅是文章结构和人物,就连具体内容也几乎不用做改动,只需根据话题的不同,稍微调整若干关键词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场上,几乎就是在默写。”

与苏岳的“自主研发”相比,湖南大学的赵宇则是在语文老师的刻意训练下进行模板化写作的。“我老师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三点最为核心:开门见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赵宇具体解释道,“开门见山”,是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为了显出文采和气势,“旁征博引”,则是展现丰富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

基于这三个要点,赵宇的老师为班上同学总结了一份近一百页的作文写作须知,内容可谓极其详细具体,不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写作素材,就连文章应分几段,每段写多少字,用多少个句子,每句话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赵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几乎是所有受访者的共识。积累背诵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轶事,是许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课。赵宇说,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著作,他至今没有读过,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读,但在准备高考时,这些人却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练地提起。

一位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笔者坦言,他对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论毫无了解,都是来自于高考前的突击准备。而这篇作文获得的评语,则是“知识面极广”,“材料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

专家学者 阅卷方式加剧“模式化”

尽管依靠自己总结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头,但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苏岳却显现出几分失落。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他,在高考过后,却发现自己下笔时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自如,总是不由自主地写成“高考体”,而对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觉大不如前。上大学后一年多,他才慢慢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在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话题作文的盛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违背了它的初衷。不限体裁,本意是鼓励考生们尝试各种文体,但在实际当中,考生却常常会抱定一种文体进行反复训练而不及其余,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体偏废的状况,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熊丙奇认为,高考作文阅卷过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笔者谈到,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正因如此,老师在指点学生写高考作文时不得不迎合这种“快速”评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词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让学生说谎。

对熊丙奇的观点,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程欣感触颇深。他毫不讳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说谎,“不是不愿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高考毕竟太重要,实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与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经据典,但与不少考生下工夫突击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数则显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创”。“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实,要著名,但他说的.话和做的事则可以灵活处理。”

所谓“灵活处理”,就是写作者自己编制出符合话题需要的观点和事例,安排在一个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对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阅卷老师在那样的快节奏下不可能花时间进行核实,他反而还会觉得考生的知识面很宽。”

后话题时代 应试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话题作文问世之初一片叫好,随后质疑声频频的情况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又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连续出现,考生渐渐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写作越来越多,而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命题者、评卷者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创新”一步步地成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经进入了‘后话题’时代。”北京精华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马昕告诉笔者,20xx年高考是话题作文的鼎盛时期,全国15套试卷中,共有14套试卷采用了话题作文。而在此之后,话题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国18套试卷中,仅有2套试卷依然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试卷。

与多数省份纷纷采用话题作文,又逐步回归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却一直对话题作文说“不”。自20xx年起,北京市高考开始自主命题,除当年高考为话题作文外,从20xx年的《转折》、20xx年的《包容》直到20xx年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xx年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近8年来,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题作文。

相比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题和材料选取的不可预测性,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现象。然而,人们对其产生的质疑也一直从未停止。由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建立在透彻理解题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如果考生与阅卷者对题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话题作文有话题作文的问题,命题作文有命题作文的弊端。”马昕说。

熊丙奇认为,这种两难处境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学生在平时用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到了考场上,却必须用另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按照出题人、阅卷人的思路写作文,难以做到“我笔写我心”。在熊丙奇看来,目前情况下,考生不应将作文训练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应该加强日常的写作与积累。

高考话题作文 篇3

秋叶,缓缓落下,似翩跹的叠翅,旋,飘落,在金色的余辉中交错,划下深深浅浅的弧。望着树更疏的叶,心头掠过多遐想

小时候,总任性天真的认为,与小伙伴天天粘在一起,有快乐分享,有苦难同当,这便是挚友。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了你,他与你的关系变疏了,你们便不是朋友了,因为小时片面的理解,因为搬家我们稀疏的见面,渐渐淡却了我们情谊

长大后,听着你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妈妈在田间插秧,调皮的我也爱跟着妈妈赤着脚在田间走,看水田中倒映的星空,看田野间整齐排列的秧苗,感受水田中泥土抚触角揉揉的感觉,不时偷偷在秧苗的间隙中再插一棵。妈妈发现了:“小鬼,这秧再往中间挤就长不快长不高了,疏的空间可以给予它更多的养料,更多的生长范围,它们可以更旺盛的长大,就像朋友,有一定的疏的空间,有一定稀疏的距离,才能让果实结得更大,让芬芳的花朵开得更盛。”我点点头,似懂非懂,那时我才七岁。

而现在,疏是一种媒介,可以将矛盾化解,将冲突解除。次数繁密的见面会冲淡朋友之间浓烈的想念,像一棵浓烈的咖啡,少了几许醇香,更多了几分苦涩,见面次数的稀疏会使我们更加珍惜在一起仅有的时光,会让思念绵延开去,去让关怀恰到好处。以前与你天天呆

高考话题作文 篇4

吴学安

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实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将错就错。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这一次渔汛所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回到岸上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好空手而归了。晚上渔夫抱着饥饿难忍的肚皮,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遇到墨鱼,他都要去捕捞。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可这一次墨鱼和螃蟹他都没见到,见到的只是些马鳗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

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世上没有如此愚蠢的渔夫,但是却有这样愚蠢至极的誓言。

有个孩子挺聪明,平时成绩也不错,他父母就一厢情愿地发誓,孩子将来一定要考上一流大学,非清华、北大不读。结果,孩子压力越来越大,临近高考(微博),引发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连续几个月,每天睡不到4小时。成绩如何,可想而知。许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无论如何,人不应该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活着。

高考话题作文 篇5

8岁那年看家时的情景总让我念念不忘。因为那次既惊险,又好玩。

8岁那年的下午,爸爸对我说:“欣欣,我和妈妈出去办点事,你就自己待在家里吧!”我听了,心想:上次看家都没事,这次也一定会看好家的。我点了点头,说:“好吧,不过你们尽量快点回来。”话音刚落,爸爸妈妈已经穿好衣服走了。为了打发时间,我想起美术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做完,便拿起画笔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不久,夜幕降临了,画已经画完了,可是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只好坐在沙发上啃着苹果,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九点了,该睡觉了,我关掉电视,熄了灯上床睡觉。我躺在床上,想着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时,自己不经意看了看阳台,一个白色的东西在飘来飘去,啊!还有那红色的眼睛,可怕极了!不对,眼睛旁怎么有线。呀,眼睛和白色的东西分开了!天啊,鬼啊!这,这鬼还会“分身术”呢!我开始发抖,全身都发抖了起来,脚都抖得快抽筋了。我心想:不对啊,这世界上怎么会有鬼呢?是不是我看错了?我从床上跳起来,打开灯,睁大眼睛,看了看。原来是爸爸的衬衫,“眼睛”就是白衬衫旁边我裙子的丝带。风吹过来 ,爸爸的衬衫在飘,我的裙子也在飘,白衬衫和红丝带就形成了一个“鬼”。我松了一口气,关了灯,躺在床上想一些勇敢的故事,恐惧感便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十点钟时,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说我已经长大了,可以放心把家交给我看管了。以前我总听朋友说看家很可怕,但我不相信。可自从经历了8岁看家后,我便明白了: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