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有关诗人的手抄报内容

有关诗人的手抄报内容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13K 次

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手抄报了吧,手抄报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那么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诗人的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诗人的手抄报内容

有关诗人的手抄报

〖古代诗人的故事〗孟浩然

孟浩然(公元 689─740),是盛唐时期与王维齐名的大诗人。他与王维合称“王孟”,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大多以写隐逸和田园生活而著称,其清淡、自然的诗风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匠心独妙”,“神韵超然”,格调甚高,颇受后人推崇。他的许多诗“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换句话说,其高妙之处来自内心的修为,与文字笔墨的巧拙无关。

他的《秋登万山寄张五》即具有上述特点。全诗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他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极富于韵味而被“一时叹为清绝”,且诵读起来“有金石宫商之声”;他的《题义公禅房》情调古雅、潇洒物外,手法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后人誉为“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而《渡浙江问舟中人》则被苏轼评为“寄至味于淡泊”;他的《晚泊浔阳望庐山》,色彩淡素、浑成无迹、“一片空灵”,后人叹为“天籁”;他的《过故人庄》“淡到看不见诗”,“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把艺术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至于他的《春晓》,是任何一个稍稍读过几首唐诗的人都会背诵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千多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似乎这短短二十个字中有着不尽的艺术宝藏。诗人情入于境,深得大自然真趣和神髓。此诗是最自然的诗篇。反复吟诵,不免让人慨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孟浩然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之家,“家世重儒风”,世代读“诗”、遵“礼”,总是以“君子当自强不息”为勉。并且孟浩然在“词赋”方面的造诣很高[9]。在40岁以前,他一直在襄阳砚山附近的涧南园过着隐居生活。后来上京投考落第,游吴越后再度归隐并投入修炼的生活中。除了晚年在朋友张九龄帐下作过几年官外,他的一生都是在隐居中度过。他特别喜欢山水,游览山水、陶冶性情是他一生中生活的基本内容:住在左右空旷的林野中,听不到城里那种喧闹。

在北边的山涧旁钓一钓鱼,打开南面的窗户听一听樵夫们打柴时的“樵唱”。把隐居中心里的想法写下来,找那些善于静思的朋友讨论;在白云飘浮的山上,隐者自我怡悦,登高望远、心境随着远飞的大雁渐入空寂。他对陶渊明特别崇拜,认为陶渊明式的隐居是高雅的林园生活;躬耕垂钓,自逸自足,饮酒取乐,趣味盎然。没有俗人来打扰,培养着古代高人雅士的高风亮节。此外,他还一直象古代隐士那样读书、练剑,书与剑相伴了他几十年时间。他也偶尔种一点菜蔬、培植一点竹木园林,但目的主要是蓄养自己高尚的气质。

孟浩然四十岁时进京考试,与一批诗人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再和他约好日子带他去向那些人推荐。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谈诗,很是融洽。

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不赴约而怠慢了别人怕不行吧。他不高兴地说,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乐,哪管其它事情。一个求仕的大好机会失掉了,而他事后也毫不后悔,其“好乐忘名”的程度实在让人感叹。

这件事情除了表现出他放任不羁的性格外,恐怕也隐含着他的自信:觉得自己用不着别人推荐,凭真本事也一样能平步青云。然而,进士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却出乎意外地落了榜。这一打击对他来说是特别地沉重,因为他曾经“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才华,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等大诗人和大官的宣扬、延誉,已经在京师颇有诗名了。这一下真是“抬得高,摔得痛”。他在懊丧之余想给皇帝上书,但又犹豫不决、左右徘徊,满肚子牢骚不知向谁去发。在这种复杂的心绪中,他写下了《岁暮归南山》一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蔽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表面上他在诗里一连串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层的怨天尤人:“你还向皇帝上什么书啊,还是早点回你那个破房子里去吧;你没有一点才能,圣明的皇上当然要把你抛弃啦;一身毛病,朋友也都疏远你了,真是穷途末路啊;头上都生白发了,求仕心切偏落榜,连美好的春天也都把人往老迈、死亡上推!这排遣不去的愁绪弄得人一晚到亮睡不着觉,而松风明月还偏偏越窗而入,把院落和寂夜的空虚带到已经很空虚的心上!”

据说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恰遇到唐玄宗到来。玄宗向孟浩然要诗看,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很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看来玄宗还是从他那含蕴婉曲的语句中听出了他满腹的牢骚和抱怨,并且认为他在“诬”自己,因而龙颜不悦。不用说,一个最好的、可能得到皇帝赏识和直接提拔的进仕机会又失掉了。

这一个沉重打击成了他思想上重大转折的起点,就象当头棒喝一样把他猛地推到了决心长期归隐的心境上去。他决定离京,先到江南游览一遭后便回家过隐居的生活。他在离京时留了一首诗给自己的好友王维,以沉痛的语言、怨怼的情怀、辛酸的眼泪描述了自己亲身体验到的世态炎凉、人情似水的滋味,感叹知音太少,表达了自己坚决归隐的决心。

关于思念爱人的诗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减字浣溪沙》 ——况周颐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晏殊

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相思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思念情人的诗句《燕子楼》 ——张仲素相思的诗句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赵必豫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诗句《凤求凰·琴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赋别》 。——郑愁予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李商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 ——李清照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晏殊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 ——温庭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俞彦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徐再思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关于爱情的日志《虞美人》 ——纳兰性德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周邦彦

送别诗

(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简介: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写作特点:

托物寓情 形象生动

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名人诗人的爱情语录

1.绮席凝尘,香闺掩雾。——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2.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3.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4.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顾况《宫词》

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7.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8.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元稹《织妇词》

9.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陆叡《瑞鹤仙·梅》

10.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11.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傅玄《车遥遥篇》

12.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13.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1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5.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16.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17.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18.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1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2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21.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郑谷《淮上渔者》

22.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傅玄《车遥遥篇》

23.尽日相思罗带缓。——严仁《玉楼春·春思》

24.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25.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26.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宋之问《七夕》

27.曾把芳心深相许。——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28.佳人独立相思苦。——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29.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30.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31.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范云《送沈记室夜别》

32.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33.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34.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35.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秦风·小戎》

36.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37.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38.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39.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4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41.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42.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43.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宋祁《落花》

44.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4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46.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4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50.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51.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5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3.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许浑诗人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遂为丹阳人。武后朝宰相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特色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在此改正。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评价

从总体上说,许浑缺乏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与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闲适、逃避社会的思想在他诗中显得更特出。所以,尽管他也写过不少咏史诗,如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鹜占浅莎(《姑苏怀古》),行殿有基荒荠合,陵园无主野棠开(《凌歊台》)之类,但他在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绪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华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他更大量地写的是消极恬退的闲适诗。

从艺术角度来看,正因为他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和描写闲适的生活,诗的内容很单调,虽然技巧娴熟,意境却容复。像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送同年崔先辈》),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忆长洲》),这种以鸟禽虫鱼来点缀的句子单独地看还不错,写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谓许浑千首湿(《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的说法,就是对他总是重复地用水、雨之类景物构成诗境的讽刺。

豪杰诗人作文

刘禹锡前辈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出身官宦人家书香门第, 贞元九年(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又中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刘前辈一反唐朝文人墨客遭遇贬官挫折就软弱秃废自甘堕落沉沦,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概,屡遭打击而始终坚持着不屈的意志,保持着一个与命运抗争斗士的灵魂,每一次打击只能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那诗人气质。在淡泊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在生活体验中吸取民歌文学,创作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仿民歌体诗歌。晚年和同龄人白居易结为诗友,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留于后世《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诗作中具有高昂力量和精神的代表作当属《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入笔就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了一种激越向上高昂的淡泊诗情和思想境界。“我言秋日胜春朝”人们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寥萧条萧杀,让我看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后面两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鹤飞之冲霄之风景,诗情之旷远,秋高之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着凌云之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让看客获得的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让看客感受到的是一种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

竹枝词是刘禹锡前辈吸取民俗文学之民歌歌谣体裁的精华,然后改变成了一种新的诗体文学,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对后代影响很大,这一类文人气较浓的七言绝句,仍都冠以统一的诗名“竹枝词”。刘前辈写《竹枝词》的作品比较多,代表作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一首以第三人称她写的诗,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她站在江边正在看着如镜的江面上杨柳树的倒影,水面上几叶小舟忽远忽近在江上打着鱼。岸上少女忽然听到一叶舟中有打鱼郎在对她唱情歌。她从歌声里没有听出来对方明确的表示,但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管他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反正她的心理是一阵子愉悦的感觉。

《陋室铭》是后人书法、绘画、学文常选的励志题材,其实里面有一个典故。那是刘前辈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参加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当官的,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后人多用于勉励自己学习和淡泊名利的警戒。“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铭》开篇以山水兴而起笔,山的名气不在于它的高峻,而在于是否存有仙人,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之不陋。

读刘前辈之七绝《浪淘沙》,顿感作者心胸之博大与豪迈。“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就是无形中给看客来了一个疑问句?看那千万年来奔腾的九曲的黄河,它是不是要带着万里沙流要去天涯呢?然后诗人腾胸撞怀的把黄河的浪淘沙“扯”到了天上的银河,银河是否也是“万里沙”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那你就一同随我前往住在银河上的牵牛织女家去问一问吧。

白居易赞其诗作“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前辈后世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