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初一猴年新年新气象手抄报资料推荐

初一猴年新年新气象手抄报资料推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31W 次

压岁钱的来历

初一猴年新年新气象手抄报资料推荐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汉代:出现了专门用于佩戴玩赏的钱币状避邪品;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

宋元以后: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已成为民俗;

明清: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民国以后:压岁钱衍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包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用号码相连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21世纪:压岁钱数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赋予压岁钱新的内涵。

有关过年吃饺子的寓意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