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2015年诚实守信手抄报的资料

2015年诚实守信手抄报的资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7W 次

  诚实守信的办报资料:信”是“仁”的必然要求

2015年诚实守信手抄报的资料

孔子的伦理思想,以“仁”为核心和最高的道德标准,“信”是这一道德标准的必然要求。仁者、贤者必然具备“信”这种道德品质,而试图通过修身以“成仁”“成贤”者,在人际交往中也就必须努力做到“信”。孔子提出,做人要“主忠信”,即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他要求学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以便通过孝、悌、信、爱等品质的培养而迈向“仁”的境界。对于古人“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 的重“信”作风,孔子推崇、赞叹不已。

诚实守信的手抄报

孔子的学生曾参特别重视“信”的修养。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哭闹着要同去。妻子就对儿子说:“你在家好好听话,等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儿子信以为真,不闹了。曾参回家后,儿子把妈妈要杀猪的事告诉了他。曾参沉吟片刻,就和儿子一起去把猪绑了起来,准备宰杀。妻子回来了,连忙制止:“别杀猪,我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参严肃地说:“对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孩子年幼无知,父母教什么,孩子就学什么。你要骗他,他就会去骗别人,这怎能教育孩子向善呢?”最后还是把猪杀了。这个故事表现出曾参在“信”的问题上不容丝毫苟且,他既以此教育儿子,其实同时也是自己修身以实现人格自我完善的需要。这正如庄子所说:“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

“信”是“仁”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所以,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即有仁德的人必然能说出好的话,能做到“信”;但能说出好的话、能做到“信”的人却不一定就具备了仁德。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仁”呢?孔子的回答是:“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即“恭、宽、信、敏、惠”,因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除了“信”之外,还必须做到恭、宽、敏、惠,还有忠、敬、智、勇,甚至刚、毅、木、讷等。总之,“仁”既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兼涵诸德的总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做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