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日志 > 清明由来日记(精选6篇)

清明由来日记(精选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41K 次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由来日记(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由来日记(精选6篇)

清明由来日记1

每年的4月初就是清明节,我们都要上坟和吃寒食。为什么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传说重耳没有当国军的时候,有很多人在追杀他,他带了一位忠臣名字叫介子推,他们逃来逃去。有一天他们跑到了一个荒野里,重耳突然昏了过去,介子推连忙把把扶起来,重耳慢慢地睁开眼睛,他说:“我好饿。”于是介子推去给他找吃的,介子推没有找到吃的,突然他想到办法了,他拿出刀子……

重耳醒来之后看见介子推递给他一块肉,重耳一见肉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重耳问:“肉从哪儿弄的”?他说:“是从我腿上砍的”。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军,却没有给介子推封官,介子推伤心地走了,最后重耳放火烧山找到了介子推,可他已经死了。在他身旁有一首小诗是让他爱护老百姓等等。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把每年的4月5号改为清明节,而每当这个节日人们都会去上坟。

清明由来日记2

春秋时期,有一个妃子千方百计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上皇帝。于是她设计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途中重耳饿晕在一棵大树下。中尔手下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下去……后来,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他重赏了身边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重而羞愧极了,他立即派人请介子推,可怎么也没倾倒。于是重耳亲自到绵山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不肯出面。有人给重耳出主意:放火烧山,只留一条出路。可没想到介子推被烧死了。重而伤心极了。

第二年,重耳再来此地纪念介子推,发现烧焦的老柳树又复活了。重耳把这棵树起名“清明柳”,又把这个日子定为“清明节”。

清明由来日记3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由来日记4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作为一个节气,在久远的周朝就确定了,它变成祭祀节日的原因还要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避害,在国外到处流浪十几年。有一天,他们一行走到一个很荒凉的地方,重耳累饿交加,疲惫不堪地想吃肉,坐下来休息时,发现随从介子推不见了。

一会儿,只见介子推捧着一碗肉汤,一瘸一拐地献给重耳食用。一问才知,是介子推自割了大腿的肉煲汤。重耳深为感动,含泪对随从们说:“有朝一日我即位,定要重赏大家,不忘今日之情。”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上国君,称晋文公。可是他即位后,介子推却不辞而别了。于是,他急忙派人四下找寻,却不见踪影,后听人说介子推携老母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自到绵山去请。山高林密,遍寻不着介子推的藏身之处。这时有人出主意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如果放火焚山,他怕母亲烧死,肯定会背着老母逃出来。晋文公认为言之有理,就差人放火烧山。熊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其母子逃出来。火熄后,人们在一棵大柳树下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抱而死。晋文公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念昔日之情,将其母子厚葬绵山。同时下令改棉山为介山,把介子推烧死的那天定为“清明节”。

晋国百姓怀念介子推母子,每年从清明的前一两天就不忍举火,宁愿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其后就是清明,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插柳枝,有的还带上食品到介子推墓前祭奠、扫墓。当时,晋国是春秋五霸之一,这一风俗很快传到其他各国,从此清明变成节日。当然,在今天的“清明节”禁火寒食的人已不多见,但利用清明节悼亡祭祖,缅怀先烈,植树造林,踏青旅游,为清明节融入新的内涵,已成为与时俱进的新习俗。

清明由来日记5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没过清明”的农谚。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由来日记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到了,爸爸妈妈带我给阿太扫墓。我们将墓地周围的杂草拔净,落叶扫尽,供上鲜花食品,表达追念之情。

妈妈告诉我清明节的来源和历史人物介子推有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从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为晋国公,奖赏所有跟随他的随从,只有介子推拒绝奖赏,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防火韶山逼他出来,谁知却把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寒食和清明合二为一,清明节也便成了一个清明扫墓纪念祖先的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