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日志 >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两则(精选)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两则(精选)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7W 次

导语: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两则(精选),欢迎过来阅读和参考。

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两则(精选)

【篇一:精准扶贫任重道远——县林业局余仁和】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今天下午,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我带领全体局务会成员去扶贫点村岩汪湖镇烂泥湖村,今天的任务主要是看望了解自己的联系户、走访慰问其他贫困户,并和村干部就本村扶贫工作和经济发展进行座谈。

根据前几年的扶贫经验,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因病返贫,有的农户日子本来过的还滋润,但由于家庭成员之一生重病,高昂的医药费一夜导致返贫;有的是因老致贫,农民因年岁大了,劳动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有的是因学致贫,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个别家庭是天文数字,靠几分责任田,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残致贫,有些农民由于智力残、精神残、肢体残等原因,无力耕作或外去打工经商而导致贫困。

和村支两委干部座谈后,走访的第一家是工作组和村委会给我安排的联系户张光升家。张光升,现年62岁,患有老年痴呆病,和妻子彭海燕相依为命。望着痴痴傻傻的张光升,顿时思绪万千:一个农民家庭,如果有一人得了大病,其主要劳力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对这个家庭来说,那就是致命的打击、无法承受的天大的灾难,生活将被彻底打乱,这样的家庭随即就会陷入困顿、陷入无奈、陷入绝望。这样的家庭无法发展产业,唯有享受低保才能保证其生活所需。

陆续慰问几家后,继续往下走来到彭洋清家,简陋的三间平房,家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只有彭洋清一人在家,他们家属于低保户,老两口身体都不好,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儿子由于高中毕业考大学时精神受了刺激,常年在外游荡,很少回家,今年32岁了依然还没有成家。

老人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啊,我两口子身体都不好,田里的活做不了,要不是政府帮我家解决低保,我们早就饿死了。儿子去年出去后一直也还没有回来,也没有任何音讯,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人世。

看着眼前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一脸迷茫的老人,心里涌现出一股心酸:本应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了,这般年纪却还要为子女操心。当老人接过慰问金时,他流下了眼泪,这让我心里很不好受,离开时,我对老人再三表示,一定会想办法帮扶他。

就在离开彭洋清老人家的时候,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大得连眼睛都看不清前方5米的地方,可一走出村子范围,依然是晴空万里。随行的同事们都说,是这次的看望和慰问感动了上苍,上苍都为我们的善心落泪了。我知道,哪里会有什么上苍,只是感觉扶贫工作还任坚道远。

说实在话,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会安排我局联系一个贫困村,每次到点村那些贫困户家里走访,都会受到一番心灵的洗礼。今天,我受到了一次特别的洗礼。

  【篇二:扶贫路上 你我同行】

2015年8月,我被县委组织部委派到擂鼓镇碾盘村任第一书记。自受命以来,昼夜寝室难安。碾盘村是擂鼓镇一个偏僻穷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90户,1444人,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59户,占全村户数的40%。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属全省重点贫困村。在摸准贫困户后,我便深入百姓家庭走访,期望在走访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在此,整理走访民情日记三则,分享与所有扶贫工作队员,期待以此与君共勉。

傻傻的爱

几堵坍塌的墙,凌乱堆积的瓦,令我的心一沉。“这样的户能扶起来吗?”我心底在纳闷儿。听附近的村民说,李文虎现在没住在这里,寄居在他姑父家。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再次见到了李文虎本人——一个中年汉子,1米7左右,憨厚朴实,衣着虽不是很新但很整洁。我说明来意,他笑而不语。他姑父林先胜随即丢下手中碗筷迎了出来。“他今年48岁了,是聋哑人,有些傻呆,患有支气管炎,你要了解他什么,我告诉你。”林先胜说。

“我想了解下他的致贫原因和脱贫规划。”

“呵呵,说来话长……”林先胜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他的父亲1998年因为气喘病去世了。他跟着他的母亲生活到2002年,终因母亲体弱多病无法照顾他饮食起居,整户外迁到远嫁福建的妹妹家。”

讲到这儿,林叔眼里掠过一丝酸楚,顿了会儿,继续说:“住了3年,母亲在李文虎妹妹、妹夫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有所好转,可是他不习惯天天吃面食,死活不在那里住了,整天吵着闹着要回碾盘老家。这下,一家人都慌了神,却犟不过这个聋哑人。当他们回家时,他们的仅有财产——两间土坯房垮了,根本没法住,我就让他住到了我家。当时,好多人都在笑我傻,说是也不能做重活,还要医药费、零花钱,他的母亲和妹妹也不能在经济上支援他,还养的是外姓人……”

林叔喝了口水,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色,“我当时就是一股犟劲儿。我想呀,身为共产党员,还曾担任过村干部,这孩子的事我必须得管。说来容易做来难,这一住就是11年。11年来,他跟着我下地,在我的指导下做些轻松农活,身体也没有再犯什么大病,总是乐呵呵的。”

“哈哈,这孩子还就认定您了,认定要在故乡生活了。”我插了句。旁边的李文虎吱吱呀呀的说着什么,右手的大拇指竖了起来,指着他姑父。

“那他怎样才能脱贫呢?”

“前段时间开会,我去听了你们讲的精准脱贫政策,我回来跟他比划着商量了一下。他家现在有8分田,我和他继续种着,吃就有保障了;两亩多地可以种苞谷,养50只鸡,政府可以补助500元,加上卖的钱,平时零花钱就够他花了。还有1亩地的茶园和2亩地的金银花管好了,再新建两亩茶园,以后每年就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了。条件好了,要是能给他找个伴我就放心了哦!”说到这里,林叔憨憨地笑了,李文虎也跟着笑了。

“好吧!听了您的话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在您的帮助下他一定能如期脱贫”。

回去的路上,我想,“傻傻”的家乡人对故土、对亲人傻傻的爱是脱贫攻坚最坚实的支撑,只要我们愿意返乡创业,帮贫扶困,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战胜。

感恩的心

走过蜿蜒崎岖的田坎儿,来到高瑞芳家时,已近正午时分。几位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到来,让两间近乎危房的土坯房显得有些拥挤。据村干部介绍,高瑞芳常年只有两老在家,一个女儿,远嫁江苏。女儿家庭也不宽裕,两老在家靠自己辛勤劳作,勉强维持生活。近年来,因为两老年岁已高,高瑞芳的妻子患上了严重的鼻炎,一年仅医疗费用就需要两千多,这令原本经济单薄的家庭雪上加霜。

一群不速之客、两老人和回家省亲的女儿围坐在一起攀谈起来。“你家现在常年两老在家,经济又不是很宽裕,你们对这样的现状有什么看法”我问。

“我们听党的话,党的政策好呀!虽然我们家女儿远嫁他乡,身边没有孩子,但还有党委政府,当地干部照顾我们呀!”

“那你现在怎么摆脱贫困现状呢?”

“呵呵,现在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合计了一下,准备先把房子维修一下。那样,我们就不愁热天‘外边大下,屋里小下’了。我们会酿酒,手头的零花钱够花”。

说到酿酒,他可起劲了,“我给你们舀点尝尝,我酿的酒味道可正了。”说着就到里屋去打酒了。随行的一个队员品尝了一口,连连称赞,“嗯,好酒,好酒”。高瑞芳听到队员的夸赞,脸上笑开了花。

“上次开会,你们说引进糯高粱,我今年想种点。等高粱熟了酿点高粱酒,卖个好价钱,那可比种苞谷划得来呀。高粱杆儿粉碎了可以喂猪,我还可以扎扫帚卖,一种作物,多种用途,是宝呀!多亏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致富信息。”

“好吧,我们想办法争取能调运优质的糯高粱种子给您,到时候还可以让我们局农技人员来田间指导您生产,圆你致富梦。”

“那太好了,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呀,我们要好好的响应党的号召,保管好自己的身体,多活几年。”

临走时,高瑞芳还交代,“等明年高粱丰收了,你们可要来再尝尝我酿的高粱酒呀!”

多么朴实的心愿。时刻感恩于党的恩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让百姓的生活似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美好的梦

漫山遍野的茶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浓浓的春的气息。此时的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碾盘村大塘金银花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社章。因为他家是科技示范户,建有茶叶加工厂,所以百姓称他李厂长。

信步来到他房前,正好在厂长在家。他热情的前来握手,“张书记好呀,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家坐坐?”

“呵呵,你是脱贫致富的好手呀,我就想来取经呢。”

“那倒说不上呀,我倒是准备找您说点事呢。”

“好呀,我愿洗耳恭听。”

一阵寒暄过后,李厂长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我流转了100亩茶园,有一个加工厂,附近的茶农每年都在我这里炒茶。我就想呀,现在精准脱贫政策这么好,我想包保几家贫困户,带动他们规范化管理茶园,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生产资料,这样他们茶园效益也起来了,附近农户的示范效应也起来了,我的加工厂的加工产值也自然提高了,可以互利多赢呀!张书记看我这点要求可以吗?”

“当然可以,如果您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还有1万元的奖励呢。您就好好想想怎么带动他们吧。”

“那太好了,奖励倒是其次,关键是能看到父老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我也可以发挥我的带动作用就好了呀。不瞒您说,你们局让我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还想组建一个家庭农场。农场名字都取好了,就叫‘大塘绿源家庭农场’,我还想流转200亩茶园,500亩土地种高粱。我有一个梦呀,就是要让碾盘的土特产走出山村,让城里人喝上绿色天然的金银花、绿茶、高粱酒,让外出务工的老乡们记住家乡的味道。”

“好呀,我们可以协调土地流转、农场组建的事情,您就大胆的发挥您的特长,圆你的美梦吧!”。临走前,他特意把我随身带的口杯换上了他自己加工的茶叶。

走访回来的路上,我想起2014年小品《扶不扶》经典台词:“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是呀,只要人心不倒,胸中有梦,我们所有贫困户就一定能够全社会的关照下,从贫困中走出来,全面建成小康。

漫漫扶贫路,你我同携手。在我任擂鼓镇碾盘村“第一书记”的两百多天里,我不断在农村走访、思索、追寻,我也在不断交流、学习、实践中成长。一路走来,我被淳朴的百姓感动着……我相信有全社会的特别关注、有贫困户的十足干劲、有帮扶单位的倾力相助,一切美好未来不再是梦。(县农业局驻擂鼓镇碾盘村第一书记张鹏)

1.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两则(精选)

2.关于扶贫攻坚的优秀民情日记

3.精选扶贫民情日记:我们在扶贫村的两天

4.2016扶贫记事民情日记:失落的乡村

5.2016下乡扶贫民情日记范文:走访

6.关于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民情日记

7.驻村干部民情日记精选6篇

8.与农村有关的民情日记范文精选

9.2016年驻村连续民情日记精选

10.2016结对帮扶民情日记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