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日志 > 我的母亲日志

我的母亲日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53W 次

我的母亲日志1

我的母亲,不像别人作文中写的很漂亮,也不向别人口中多么伟大,也许在我眼中我的母亲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

我的母亲日志

我还很小的时候,妈妈调到乡镇工作,每周只回来两次,所以那时候大多时间都是我奶奶和我姑姑照顾我。到了大班,考虑我要上小学了,妈妈调回了县城机关工作,那样可以每天接送我。上了小学,她总是每天晚上指导我写作业,把我的学习看的很重要,所以一直依赖我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这里有我妈非常大的功劳,如果没有她天天的督促和唠叨,我想以我弱弱的学习自觉性,现在不会很轻松地学习好各门课程的。到了初中,妈妈不是经常管我了,但是她有时也会唠叨几句,我也会不耐烦,也许是到了青春期,偶尔也会和妈妈顶几句嘴,尽管我知道她都是为了我好。

说实话,我没有什么特别记忆深刻的大事关于我妈的,也许我只是不在意,可是就是那些生活中的小事透露着妈妈对我无法言说的爱。当我熬夜写作业时的那杯热咖啡;当我伤心时对我说的几句激励的话;当我高兴时静静倾听着我的温暖的微笑;当我……我总是不在意那些细节,然而回想起来总是觉的心中很温馨,但是我却不是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我从小到大一句“谢谢您”都没有说过。只是在心中默默的感谢。

就像这几天,我因为没听妈妈的话,给冻感冒了,她嘴上说不管我了,唠叨来唠叨去的 ,可是还是给我买药,夜里喊我吃药,虽然没有大半夜背我去医院那么感人,但是这的确是真实的。妈妈给我的爱,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做作,这是最真实的情感,而有时我还会和她顶嘴,现在想起来才觉得很后悔。

我的母亲,也许没有多么伟大,但是这些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即使平凡,却透着她对我无私的爱……

我的母亲日志2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朴实,带给我们的是天地间最高尚,最纯洁的爱,这份真挚的爱也是最平凡的爱————母爱。——题记

母亲给予我们生命,自打我落地的那一刻,母亲就一直陪伴在我身旁。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教我识字。以前,我们生活在偏远的山村,没有太多的书让我识字,于是妈妈就去别人家把古诗抄在本子上,拿回来给我和姐姐教,那本子上大概有五百多首古诗,在我三岁时,我就会背三十多首古诗了。后来,我们一家人搬到了城镇。母亲偶尔拿出那本子给我教古诗,后来,母亲就很少再拿出那本子给我和姐姐检查查古诗了。现在,有十几年了,那本子还被妈妈保存着,偶尔也会拿出来看看,给我们讲讲小时候的故事。

母亲的爱是世上最可贵的爱,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爱,无论在什么地方,这份爱都永远不变。

20xx年3月8日,今天我妈妈一起去街上买东西,这是我们从家乡来到镇上我第二次和妈妈上街,这天是三八妇女节,街上的人很多,因为我太高兴了,就到一边去玩了,也没和妈妈说,当我记起妈妈时,妈妈已经不见了。我的心顿时跳了起来,砰砰砰。“我该怎么办,妈妈呢,在那,干什么去了。”我哭了起来,大声的叫妈妈,可街上还是不见妈妈的影子,我等了一会,还是没有。于是我便凭着记忆,向回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遇到好多陌生人,以前妈妈就对我说:遇到陌生人,一定不能和他说话。我记住了妈妈的话,一个人向前走,正好,我看到爸爸正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飞奔而来,向我身边冲来,一把揪住我。‘干啥去了,怎么都找不到你,你快吓死我和你妈了。’快回家去,你妈马上就回来了。回来不久,妈妈便回来了,看到我,顿时松了一口气,问道:刚才你去哪了,怎么都找不到你,吓死了我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虽然那时,我才五岁,但我能看出母亲对我的深深的爱,我心里美滋滋的。

现在,我十四岁了,母亲有四十多岁了,母亲的头上已长满银丝,脸上也有了很多皱纹,但是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永远不变的。

有的时候,我和母亲会发生争执,但我都很理解母亲的心情,不管她说什么,做什么,我都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

我的母亲很平凡,但是她和亿万母亲的心一样伟大,这,就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日志3

我的母亲是一位很普通的人,文化不高,却时常以圣训教育我们。从小就教我们孝亲尊师的道理,我身上的点点孝心,就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母亲很节俭,邻知的人都会夸她,我总是引以为豪。而且使我更欣慰的是:母亲良好的生活习惯,已经成为我的生活典范。

母亲很独爱我,因为我从小就体弱多病,但从不娇惯。记得在那个年代,母亲总是每天凌晨1———2点钟就起床了,因为那时她要在早晨4点就要赶到班上。每次当我们睡足了起床后,总会有煮好的饭菜放在锅里,热乎乎的,现在想起来还一直暖在心里。

记得我刚毕业时,出外去打工,每天下班也是很晚,而我天生就很胆小,害怕一个人走夜路。记得第一天下班,那是一个很黑,很寒冷的夜晚。我从单位出来,走在一个人的街上,昏黄的路灯很远才会有一盏亮着,我的寒毛和竖起的头发,把我拔得很长,内心却蜷缩着,不敢向外窥探一眼。黑,真的是一种幽深的黑!

我在刺骨的北风中行走,脚步是那么滞拗。心,好冷,好怕!可是当我还在自我伤害的恐怖里,我看到远远的目光中,母亲蹒跚的身影,缓缓的在我的眼前晃动。那一刻,我加快了速度,飞进母亲温暖的怀……

母亲一有闲暇,就会给我们读一些名着,古文,诗词,教我们唱她们那个年代的歌曲,让我懂了不少道理。尽管童年的往事淡忘了很多,可那句:“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依然刻在我的心里!

我知道,尽管现在的人都早已遗失了这句名言,但却是我从小树立的远大抱负!

母亲是个工作很负责的人,很多时候她都会把工作上着急的活带到家里,一直忙到深夜。(那时可没有我们现在的计件加工,可以多得薪水)

有时因好奇,偶尔也会关心一下母亲,于是问母亲为什么这么辛苦,母亲总是笑着说:“干点活不累,人就怕闲着,闲起来就会懒惰”。

由于母亲潜移默化的教育,我很少让自己懈怠。母亲总是在我们面前那么谨言慎行,现在想想,她是在给我们做好的榜样,点点滴滴中,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这是我一生都回报不了的。

这就是我的母亲,我心中伟大的母亲!

我的母亲日志4

捞饭粒

我出世的时候,正碰上了闹饥荒的年月。因为吃不饱,我瘦得跟只小猫一样。母亲看到我这样,心疼得直流泪,她担心我活不下来。所以,她每天一回家总是紧紧地抱着我,哭着说:“儿啊,你来的不是时候啊,现在到处闹饥荒,你怎么赶到这时候来呢?”说着,泪水像断了线似的直往下掉,掉到我的嘴里,我感到咸咸的,涩涩的,有点像没有熟透的柿子。

为了能让我吃饱,母亲带上大姐,到很远的山坞里寻找野菜。大概是找野菜的人太多了,她们每次去要找上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小半篮,而且都是带有黄叶的。不过,这对于母亲来说,能找到这些黄叶已经是很不错了,因为有时候连黄菜叶也找不着。怕我饿了,母亲急急忙忙地把挖来的黄野菜清洗干净,再用菜刀切得细细的,然后拌上一点打浆糊用的面粉放到锅里一煮。煮好之后,母亲就舀点给两个姐姐,剩下的全给了我。

和母亲一样,我奶奶也一直在担心我。有天夜里,我睡在床上,忽然听到有人说话,仔细一听是奶奶。奶奶焦急地对于母亲说:“益桂啊,得想法子弄点米饭给孩子吃,不然,这孩子是怕躲不过这场饥荒的。”母亲说:“这荒年荒月的,我们到哪去弄呢?”她们都不说话了,过了好一会儿,奶奶才叹息地说:“这样吧,我去食堂阴沟里捞捞,或许能捞出一些米粒来。”母亲说:“能行吗?那可是队里的'东西,万一被人发现了怎么办?”奶奶说:“管不了那么多,孩子要紧。再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就是被他们发现了,他们也不敢把我怎么样。”

母亲看到奶奶出了门,也跟了出去,说:“我去帮你。”

母亲她们走后,屋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只有木格窗上雪白的月光。如果那月光是米饭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可我们家没有米饭,只有队里食堂里有。后来我又想,队里的水沟里那么深,她们怎么捞啊。想象不出,她们是第一次捞米粒,那该是多么的紧张啊。她们的脸上因为紧张,一定有很多的汗,在月光下,那些汗一定像珍珠一样发亮。

我边看着那月光,边想着母亲和奶奶她们,不知不觉,睡意又爬到眼皮上来了。

第二天,我发现我们家那只搪瓷里有白乎乎的饭粒,伸手就抓,却被母亲止住了。母亲说:“不能这么吃,要把它们晒干磨成粉才可以吃。”我闻了闻,果然有一股浓浓的酸腐的味道,呛得我喘不过气来。然而,正是奶奶和母亲从水沟里捞来的这些发酸的饭粒救了我,才不致于让我饿死。多年后,只要有月光的晚上,我都会站在窗前默默地看着那地上的月光,因为那月光让我想起了奶奶和母亲在水沟里捞米粒的情景。

后来,奶奶眼睛不好,看不见,就由母亲一个人去捞了。

过了不久,我们家分了一点粮食,是队里照顾母亲的。所谓的一点也就是一搪瓷缸而已。在当时,这点不多的粮食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分得到的,只有那些家里有女人生孩子的人家才有。我们家母亲刚生过孩子,只是因为母亲营养不良,那孩子还没生出来就夭折了。母亲没怎么难过,她知道碰上没吃的荒年,还不如这样的好。

这点粮食原本就是属于母亲的。

然而,母亲却没有动,她吃野菜吃树皮,把她吃的粮食全都给了我。有一次,父亲从外面干活回来,饿得实在是不行了,看到锅里有一小碗稀饭,拿起来就要吃,却被母亲拦住了,母亲大声地吼道:“这是孩子吃的,不能动。”父亲从未见过母亲这样,当时就被母亲的气势镇住了,半天才醒过神来,说:“你是江山不要,要保太子。”母亲也知道父亲是因为饿才这样的,就说:“孩子他爸,孩子还小,他饿了只知道哭,我们大人还可以想想别的办法。”

由于母亲在产妇期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致使她落下了头晕的毛病,后来那次在菜地里摔倒,跟她头晕的毛病有很大的关系,也正是那次摔倒,母亲的身体才越来越差的。

当然,这是后话。

打草鞋

打草鞋也叫编草鞋。

这是乡下人的说法。乡下人土气,说出话来也是充满着土气味。比如,这女人编毛衣,我们那里不说编,却偏说打。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叫习惯了,祖祖辈辈也就这么叫下来了。

母亲打草鞋完全是迫于生活。想想也是的,那时我们一家有九口人,我们兄弟姐妹都还小,奶奶也已是八十三岁的人了,能到队里挣工分的却只有父母,再加上那时队里的工分值又低,一年干下来,也分不到几个钱。如果不想想办法,无论怎样这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可是,办法又在哪里呢?……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究竟。最后,母亲只好选择了打草鞋。

打草鞋是很辛苦的。白天要出工,尽管队里的工分值很低,但挣几个是几个。再说,这打草鞋毕竟是副业,在当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要是因为打草鞋而影响出工,扣工分不说,还要把你当典型来批。母亲是要强的人,不想被别人说这道那的。所以,打草鞋只能在晚上进行。

厨房是母亲打草鞋的地方。

我们家的厨房很简陋。在老屋外侧的空地上挖了一个平台,上面横几根木头,一边斜搭在土磅上,一边搭在老屋的土墙上,上面盖着褐色的杉木皮,就算是厨房了。厨房里没有橱柜,平时碗筷都放在土磅上一个凹字形的槽沟里,由于不是与地隔离的,下雨天,常常有各种各样的虫子光顾。记得有一种叫粘粘罗的虫子,最喜欢半夜里出来,它们有的巴在那些碗筷上,有的在木板上,天亮就走。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只要用灯一照,就会看见一条条白拉拉的痕迹,纵横交错,像是密集的交通线。好在我们吃饭前,母亲都要把所有的碗筷清洗一遍。

紧靠厨房门边是一个大土灶,平时是不用的,只有在杀年猪或者遇上什么喜事才用一下。往里一点就是烧火做饭的小灶台,呈半月形。灶台口前有一个极粗的树墩,因为时间久了,被磨得光溜溜的,已看不出来是什么树了。母亲从来不上饭桌,就一直坐在这个树墩上吃。再往里就是堆放柴伙的地方,这里相对宽敞些,除了堆放柴伙,再就是母亲打草鞋的工具。一架草鞋盘,一条长板凳,还有一捆捆的稻草。草鞋盘是母亲的心爱之物,被母亲挂在柱子上。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黑油油的,像是上了一层油漆。小时候,我一看到它油光光的样子,总是禁不住地要用手去摸,常常有一股凉意自指尖蔓延开来。

那时候,村里打草鞋的妇女也不少,但都没有母亲打的草鞋结实美观,穿在脚上又柔软又舒服,走长路,一点也不打脚。我们也常常为此感到奇怪,问过母亲,母亲告诉我说,草鞋的好坏主要是在选择材料上。背阴地方的稻草水份足,不易干,容易发霉;太朝阳的稻草又过于干燥,容易断裂。只有阴阳适度的地方长出的稻草才最佳。光这些还不够,还要对于稻草进行细致加工。先要放到太阳下晒干,清理杂乱的断草,然后用木锤锤打,用力要匀称,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说白了就是用暗力。锤打到稻草松软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打草鞋了。记得厨房的墙角下有一大堆旧草鞋,都穿好几年了,一点也没破,还是好好的,父亲舍不得扔掉,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些旧草鞋还能穿。”我们干活的时候,就到那堆草鞋里捡一双穿。这样,那些新打的草鞋就可以多换几个钱。

正因为如此,母亲打的草鞋,不仅村子里人来买,就连外村人也来买。队长家是不缺鞋的,但听说母亲的草鞋打得好,有时也来买几双穿穿。我经常听到他对我父亲开玩笑,说:“你老婆那草鞋打的是没说的。要是以前红军的时候,她准是一个打草鞋的能手。”

为了多挣几个钱,母亲睡觉越来越少,有时忙到凌晨还没休息。也不知道多少次了,我起来小便,常常看到我们家厨房里的灯还亮着。有时,我悄悄走过去,对着门缝往里看,在昏暗的灯光下,只见母亲一个人坐在板凳上,一下子往前,一下子往后,金黄色的稻草像一束金色的丝线在昏暗的灯光下飞舞着,几根草屑落在母亲有些发白的头发上,像是顶着几片白云。

但她浑然不觉。

有一年冬天,母亲的关节炎发作了,痛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我心想,这一下可好了,母亲可以不用打草鞋了。然而,我一觉醒来,又看到母亲在厨房里打草鞋了。大概是累了,又加上关节炎还没好,她打草鞋的动作明显慢了下来,而且看上去很吃力。只见她一会儿在草鞋盘上趴一下,一会儿又拿手在背上不停地锤着。这时候,我推开门进去,发现母亲的脸色有些蜡黄,便说:“娘!你还疼吗?”母亲听到我的声音,转过头来笑笑,说:“好多了。儿,你快去睡吧,娘没事。”

现在想起来,如果不是母亲没黑没夜的打草鞋,我们家是很难度过那段艰难岁月的。她转过头来微笑的样子,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总感觉到她的微笑里有一种坚韧不屈的东西,并影响着我后来的人生。

读书

在我读书这件事情上,母亲是付出很多心血的。这一点,我是非常感激她的。如果没有母亲的倾力支持,很难想象我今天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更不用说坐下来写文章了。

我六岁的时候,母亲就想让我上学,但我的年龄还没到,学校不肯收。母亲看到村里别的孩子一个个都高高兴兴地上学了,她心里就急,说:“我就不信!”她放下手头上的一切事情,跑去找学校。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他们大概被我母亲的真诚感动了,最后才收下了我。

上了学后,母亲又多了一件事,就是晚上陪我背书做作业。那时候,我们家的日子很困难,买不起煤油,母亲就上山砍松明,把它们劈成一小块的条子,我晚上背书做作业的时候,就拿出来一根二根地点,那昏暗的光照着陈旧的老屋,也照着我和母亲。母亲看到我低头做作业,她则把针线面篓拿出来,坐在我的对面桌前,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补衣物。因为她把松明火往我这边移得多,她那边的光线就暗,每次换线母亲都得站起来,把身子向我这边斜着,她脸上的那些皱纹在光的映照下,像沟壑一样纵横着,眼睛也眯得细细的,似乎要把光集聚在一块,但还是穿不进去。看她吃力的样子,我就说我来,但她却说:“你管你做作业,娘还能做。只要你好好读书,娘什么样的苦都能吃,什么样的坎都能过。”

由于有母亲的严格督促,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我顺利地考上了中学。消息传来,母亲高兴得直流泪,一个劲地对我说:“儿啊,你还要用功,争取考上更好的学校。”我知道母亲的心思,尽管我仅仅是考上中学,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母亲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她似乎看到了希望。

中学是在公社所在地,离我们家有三十多里路。因为路远,我就住在学校里,和我一样,住校的还有村里几个孩子,我们一周只回来一次,周六下午放了学回家,周一早上回学校。由于人多,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的,走起来倒也热闹。只是后来,村里的几个同伴不想读了,他们的父母也正好希望孩子回家争钱,到初二下学期,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夏天还好,回家还能看得见,一到冬天,我就有些怕了,因为天黑得早,还没到家就黑了,何况又是三十多里山路。于是,我心里也有了不想读的念头,便对母亲说:“娘,我也想回家。”母亲一听,发火了,说:“你也想回家?你回家做什么?娘就少你一个人做吗?娘不需要你做,你尽管读书。”

那天晚上,母亲没吃饭就上床了,半夜里我起来解手,看见母亲一个坐在月亮地里发呆。我知道,母亲一定是因为我才这么伤心的。我走到母亲身边,说:“娘,不要这样,我答应你上学好了。”母亲一把把我拉到她怀里,说:“这就对了,娘就只指望你了。你不读书,娘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娘知道你上学走路怕,放心,有娘送你!”说着,眼泪在她眼眶里直打转。

从那以后,每周回家母亲都要到路上接我,周一早上,母亲早早起来给我做饭。我吃好,母亲就替背上书包,一前一后,母子俩出了村。记得冬天天亮得迟,每次出门的时候,我经常看见屋顶上一片白白的霜粉,在月光下,煜煜闪光,村口的那几棵古树像沉默的老人注视着村子。

这样的情景一直到我中学毕业。

其实,我上中学那些年,母亲是最不容易的,不仅要为一家人的生活操心,还要顶住来自外来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因为我的读书。那时候,村里已没有小孩子读书了,这样一来,我就成了很多人议论的对象,其中很多是出于妒忌。而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周未回家也好,学校放假也好罢,我一般都呆在我家旧屋的阁楼里读书写字。时间一长,村里就有人给我取了一个绰号“小地主”。有一次,我父母在田里除玉米草,村里有几个人打从那里路过,看到我父母就说:“你们也真是的,也不把儿子叫来帮忙。现在都提倡学生劳动。可你们倒好,让儿子在家闲着……”

母亲知道他们在说风凉话,但又不好意思拉下脸皮,就笑着说:“孩子喜欢读书就让他读,我们还能干得动,再说我们也不缺他一个人。我们那么苦的日子都挺过来了,还怕什么。”说得那几个人灰溜溜地走了,但那些风凉话却像利器一样剌痛着母亲的神经,让母亲闷闷不乐。

那年全国恢复高考,校长通知我们要推迟半年毕业,并且说在校的学生都可以参加高考。这个消息,无疑是令人鼓舞的,但同时也让人感到忧虑,因为以前没学到什么东西,一切都得从头来,要想在半年内把没学的都补上,可想而知,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因而时间对我们来讲,简直比金子还珍贵。

这时,村里又开始有人说不冷不热的风凉话了,还到工作组那里打我的小报告。工作组找我母亲谈话,要求我参加劳动。母亲知道我到了关键时候了,如果把时间用于劳动,那我的高考就会泡汤。母亲面对工作组长的责问,一点也不慌乱,说:“好,我听你们的,他回来我就叫他干活去!”

大家以为母亲真的改变了主意,就等看我的笑话。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母亲的那番话完全是搪塞工作组长的。事实上,母亲每次叫我上山,她都要用麻布袋背一大袋子的书,到了山上,就把那些书拿出来,让我一个人静静地读书写字,太阳下山了,她又把那些书背回来。说来也怪,很多东西在学校里老记不住,可到了山上看一遍就记下了。我的很多古文诗词,都是在一片明丽的阳光下,和着清灵的鸟声一一背出来的。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年我还是以较高的分数考取了一所师范学校,实现了母亲一生的心愿。

我的母亲日志5

我的母亲去世于今年八月二十一日凌晨四点二十分,母亲永远的走了。我像掉线的风筝,感觉失去了方向。

母亲老实忠厚。父亲因为长年在城市工作,无法照顾家里老小,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全靠母亲操持。由于母亲老实不会来事,更由于总是生女儿,很不招奶奶的喜欢。但是奶奶长年卧病在床,母亲毫无怨言照顾直到奶奶去世。

母亲一生勤劳忍耐。从记事起,母亲就是白天出工,晚上照顾我们休息后又衲鞋底、做衣服,有时一觉醒来母亲还在劳作。到奶奶过世后,因长年的劳作积劳成疾,母亲也倒下了。后来,母亲一直种田到六十八岁高龄,那时母亲腿脚手已经有些不灵便了。她说,“事事都买难,能节约一点是一点”.母亲的忍耐对我的影响更深,母亲一人在家带五个子女,白天出工,深夜入睡,从未听母亲叹息过;父亲是个孝子,对奶奶是百依百顺,对母亲倒是忽略得很多,可是母亲不曾对此抱怨,倒是我这个作下辈的常常“心有戚戚焉”!

母亲教我们做人。母亲虽然读书很少,却一直鼓励我们读书,她认为读书让人明理义,母亲经常过问我们的学习;老师家访时,借鸡蛋做给老师吃,那种真心的感谢另人感动!哪怕是后来结婚后,母亲经常说“孝敬老人会有福气的”!我与爱人有了争吵时母亲也绝不护短,而是说:“嘴唇与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要我们夫妻互敬互爱,相互理解。

母亲自己勤俭一生,从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每当我们要给她添置衣服,总是推三阻四,说自己衣服很多。

我的母亲,您一生只为他人,老来又受病魔折磨!我们却因为工作不能常陪左右!临到走前,还是为我们着想,从发病到走,一共只有七天!我的母亲,您一生清苦,不求点滴回报,叫儿女好心痛!

我想您,母亲

我的母亲日志6

我的母亲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慈爱·宽厚·善良·勤劳·聪慧·以及她对我们的爱是我无法用准确语言能够表达的。也许因为想说的太多,也许总觉得言不能尽意,我很想又很少写母亲。

从我记事的时候母亲就是一个一直在忙碌的身影。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母亲一边去生产队做工,一边操持家人们的三餐冷暖。除了这些母亲还要照顾奶奶,这也正是她深受压抑委屈又最无能为力的事。因为奶奶可以说是那个时代里,极为苛刻严厉的婆婆 。为了父亲不被责骂,为了孩子们有个安宁的家,母亲只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她很小就没了父母,连一个倾诉的人都没有。我永远记得那次,母亲在柴房做饭,烧着火,流着泪,小小的我不懂为什么只是用手替母亲擦眼泪,但是越擦越多,因为怕,我也哭,母亲搂着我泣不成声,那个画面记忆犹新,却是好多年后才领会到母亲心里那种支撑的苦和累。

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因为总在忙,她没有时间想过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直到我结婚的时候她好像忽然有了灵感,竟然拿起红纸自己为我剪喜字,剪鸳鸯戏水,双蝶采花,龙凤呈祥,我们都很惊奇,以前哥嫂结婚的时候还是请人去剪得,怎么剪这么美的窗花母亲一下就能无师自通了呢?哥羡慕的说我,带上妈妈的祝福结婚,觉得幸福吧!是啊,母亲带着最温馨的笑容,满含着甜蜜的慈爱,用心用手把祝福送给出嫁的女儿,母女连心,我怎能感觉不到呢?

母亲心里有多少未曾展现的灵气,也许她自己都不知道……后来我们都有了孩子,她一如既往的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为了她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我知道在母亲的满头白发里,沧桑的褶皱里的也有一个深深的遗憾,她从小喜欢读书,学习很好,可是当年考上的学校被无端取消了。弱小无依的她只能听天由命,满怀的希望,美丽的憧憬就这样在岁月的飞尘里被慢慢遮盖……盖住了叹息,无奈……只是,无法在走的年轻谁又能重来?亲爱的妈妈,让我轻轻为你唱歌:唱懂你,唱妈妈的吻,唱母亲,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节过了,虽然我们从没当面说过一句:我们爱您,但是您的心里一定能感觉到,您的儿女您一直知道。

假期又快到了,孩子放了假 我还会陪你们去玩,去更多你喜欢的地方,给你和父亲再照牵手的照片,看你们满脸的笑容是我心底最温暖的幸福。

我的母亲日志7

母亲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一次明白,三十多年前的那天下午,在我们老家那座小小的宅院里,母亲为什么突然间地号啕大哭。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听到母亲那痛彻心扉的哭声,我吓傻了,我不知道是什么事竟让母亲这样的伤心悲切,我甚至都不敢走到母亲身边去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时,手足无措的我忽然想起了奶奶,对,赶快叫奶奶过来问问或者是劝劝母亲吧!想到这,我象一只奔狂的野兔向奶奶家跑去…

当奶奶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赶到我家时,妈妈的哭声已经停止,只是脸颊上还不时落下泪珠,两眼无助地看着远方,若有所思。“咋了兰(母亲的名字)?”刚到院门口,奶奶便急切地问母亲:“有啥过不去的事了”。看到奶奶来了,母亲赶快用手拭去了脸上的泪水,淡淡地说:“没事妈,我刚才想起俺爹啦。”我伫立在母亲身边,看到母亲又恢复了平静,心中如释重负。

虽然不能完全明白母亲伤心的原因,但懵懂中我知道,她是忽然想起了她的父亲,也就是早已去世的我的外公了。

也许,那时,母亲再也控制不住情感的闸门,虽然当着孩子的面,自己也象个小孩子一样让思念的泪水肆意横流,却全然不顾。

其实,母亲是一个坚强而有内涵的人。17岁时,她初中毕业不久就参加了1962年到1966年当时国家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能力。教育运动刚一结束,她便担任了我外公家所在村(当时叫“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兼小学校长,而后在农村基层干部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

母亲心胸宽厚。

母亲姓杨,叫杨运兰。但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叫“大兰”,这不仅是因为母亲待人真诚,处事大方,更是因为母亲始终怀着一种朴素的“大爱”。

谁家有了难解大事小情,只要找到她,她都象自己家的事一样,不管有多么困难,都想办法帮助解决。我记不清楚,有多少个夜半之时,无论是生了急病手足无措的乡亲,还是那些发生矛盾生了“家气”的夫妻,抑或是被儿女嫌弃的老人,只要听到敲门声,母亲都毫不犹豫地赶到现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扶解决。

因此,无论是在街巷邻里,还是在田间地头,无论是白发老人,还是刚刚懂事的玩童,只要看到妈妈,“大兰”的称呼就脱口而出。小时候,我不理解,在我心中母亲的名字是神圣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却随便叫来叫去,长大后,我才懂得,原来母亲的名字,在乡亲们的心中,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那是一份发自内心的信任,那是一种困难之时可以信赖的支持,那是物质相对匮乏年代能够得到的或多或少的帮助。

母亲朴素正直。

“朴素”两字是母亲最好的写照。1976年,我们由一个家族,也就是爷爷带领四个儿子儿媳组成的大家庭,分离出四个小家庭时,由于家境艰困,除了三间新建的草瓦房外,家里只有一口烂掉一半的陶瓷贮粮缸和仅有的一些生活用品,母亲没有任何的抱怨,反而是把愁苦压在心底,乐观地规划着我们全家以后的生活。

有时家里急需要办事,甚至连一分钱都拿不出来,母亲那怕东挪西借,也从不让我和弟弟看到她因生活的困窘而伤心流泪。除了外出开会时能够拿出门的两件衣服,母亲甚至连一条象样的腰带都没有,即使家境好转后,母亲依然节俭,但仍旧干净、朴素、整洁。

本来,母亲做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更好的人生,但她从不轻易地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与她一起参加社教运动的同事,通过各种途径,大都安排了工作,有的也当上了领导干部,和她同一时期的村干部,有的也有了理想的前程,但母亲却说,无论干什么,只要心安理得,就不会后悔。

母亲仁孝悲悯。

外婆只有我母亲一个女儿,可以说是从小疼爱,母亲对外婆更是至为孝敬。我小时候,外婆不时会在我家小住,只要不外出开会办事,母亲每顿饭都要亲自端到外婆的手中,从不让我们代劳。外婆生过三次大病,都非常的严重,每次都是在母亲和其他人精心照料下转危为安,外婆去世时已是93岁高龄。

不仅对自己家里的老人,对邻里乡亲甚至素不相认的人,母亲也同样斋心仁厚。那还是1986的一个夏天,母亲到县城开会,在宾馆住宿时偶遇一位十几岁的外地少女,母亲看她满眼泪痕,不由得心底生疑,经过耐心地开导询问得知,原来姑娘是山东荷泽人,与同在贵州做生意的父亲发生了矛盾,私自跑了出来。得知此情,一种从心底升腾的母爱,让母亲对小姑娘怜悯有加。通过彻夜长谈,母亲说服姑娘先到我家里暂住,并通过信件与她远在贵州的父亲取得了联系。一个多月后,他们父女终于在我们家中相见,抱头痛哭,看到他们团聚归好,母亲除了激动的泪水,更多的却是一种久违的释然。

母亲在我心中,是一个普通的人,更是一个完美的人。

然而,今天,母亲离开我和我的家人已经22年了。

1992年的那个冬季,我的心随着母亲的远去而变得惨淡而寒冷。

母亲离世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那是在我参军入伍刚满一年,正在部队参加骨干集训时得到的消息,部队领导甚至都没有让我看到家里发来的电报就把我送上了返乡的列车。

仅仅也就在那半个月前,我还收到了母亲的亲笔来信,她在信中一再嘱咐我要好好锻炼成长,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在部队有所作为。我不敢相信,难道这就是母亲临别时最后的“叮咛”吗?难道这就是母亲放不下远在他乡儿子的一丝寄托吗?直到今天,每思及此,都让我情难自已,睹物思人,更让我夺泪千行,沾湿襟衫……

母亲是在带领全村老百姓修筑公路时,因公去世的,那年她47岁。母亲是县、乡人大代表,她的追悼会庄严而隆重,县里,乡里,村里和亲友们送来的花圈摆满了整个院子,十里八村的上千乡亲都来为她送上了最后一程。

在那个哀伤的冬季,我莫名地控制了自己的泪水,不知道是因为我要表现一名士兵心理的坚韧,或是为了不让亲朋好友因我的悲恸而更加伤感,更或是怕母亲因为我的泪痛而难以安心走好,直到今天,我仍然为此难以释怀。

但那个冬天之后,我却千万次的在睡梦中哭醒,无数个夜晚,母亲悄悄地来到我的身边,微笑地望着我,未及和我说上几句话,却又飘然而去。

我知道,母亲放不下我,但我的心中,也从未放下过母亲。我想,母亲放不下的是儿子今后的漫漫人生再无母爱相随,再无母亲的寒暖相问和倾情抚慰,而我放不下的却是母亲的养育恩泽今生今世永难报答。

多少次梦醒时分,我的内心都在煎熬、挣扎,迷蒙的泪眼却再也追寻不到母亲远去背影;多少次夜半难寐,我的心底都在默默地呼唤——母亲,你是儿子心中永远的痛!

多年后的今天,我也早已为人夫、为人父了,家庭和睦,孩子乖巧,生活美满。母亲还会时不时来到我的梦境中,每次看到母亲脸上绽放的笑容,我也不再总是陷入无尽的伤痛了。因为,看到儿子今天的幸福生活,母亲肯定也会倍感欣慰和满足了。

也就是在母亲节前那个普通的晚上,和往常一样,我和妻子边聊天边看着电视,电视节目中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为了不想再连累家人,选择跳楼轻生,当他的儿子赶到现场撕心裂肺地哭喊说:“妈,如果您不在了,你的养育之恩我向谁去报答啊!”。是啊,养育之恩如山重啊!一刹那,我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脑海中又浮现出了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泪水便不自觉地涌满了双眼,看着电视中那感人的一幕,我竟然象母亲当年想起去世的外公那样,情难自已,当着妻子的面也同样的号啕大哭起来……

原来,面对难以割舍的亲情时,人们的情感之海是那样的容易潮起潮落。当年,母亲想起外公时,哭得是那样的畅快淋漓,无所顾忌,今天,我想起了母亲,依然是瞬间崩泪,双眼迷离……

母亲节到了,我祝母亲在天堂快乐安好!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我的母亲日志8

她并不漂亮,却很真实;她文化并不高,却是我人生中第一位老师;她并不伟大,却给予我无私的爱;她就是我的母亲。

记得有一天,早上本该要上学的,我却还躺在床上,我觉得全身软绵绵的,我微微感觉自己的头很痛、很烫。我心里想着:“该死,又是昨天晚上没有盖好被子弄感冒了,我今天还要去上学。”我试着从床上爬起,却怎么也不能从床上爬起来,这时,妈妈在楼下喊道:“晨曦,快起来吃饭,都七点十五分,你八点还要上课。”我再一次用全身力气勉勉强强从床上支撑起来,我觉得头晕晃晃的。我用尽力气呼喊道:“妈妈,妈妈。”妈妈听到我的声音就跑上楼打开我的房门进入房间并来到我的床边。

“你怎么了,你的脸那么红还在流汗。”妈妈看着我问道。

“天啦!你怎么这么烫,不行得马上去医院。”妈妈又用手摸摸我的额头说道。

“学校那边怎么办?”我软弱无力的说道。

“你都病成这样了,还想着学校,先把你送去医院然后给你的班主任打电话请假。”她说道。

妈妈一说完,就给我穿好衣裤鞋袜就背着我去医院,来到医院的急诊室。妈妈喊道:“医生、医生……”这时,护士跑过来问道:“怎么了?”妈妈急急的说道:“我孩子发高烧。”护士把妈妈带到治疗室,妈妈把放到病床上躺下,随后护士叫来医生。医生经过一番诊查之后就对护士说道:“给他打一支退烧针,观察观察没事后就可以离开了。”于是护士就给我打了一支退烧针,我躺在病床上妈妈给我盖好被子妈妈守在床边,几十分钟后,我的烧退了,妈妈才放心下来。

记得我七岁那年有一次,妈妈考我十以内加减法,于是妈妈就对我问道:“九加一等于多少?”我并没有马上回答妈妈,我在那里心里默念九加一数着手指头过了一会儿回答道:“十。”接下来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三加二等于多少?我用了同样的方法来回答妈妈。妈妈对我说道:“学了这么久了你还要数手指。”妈妈又给出了一个我还是同样方法,妈妈看着我说道:“不许用手指。”我听妈妈这话顿时束手无策了,接下来妈妈又给我出了几个都没有回答上来。

妈妈生气了就说道:“你在学校学的什么,连十以内加减法都不会,我懒得管你,让你爸爸教你吧,他可没有这样有耐心。”妈妈一说完,转身要离开,我立马抓住妈妈的手就说道:“你不要不管我,我会好好的学,我会努力的学。”妈妈听了我话就留了下来,妈妈就在书本上找到了十以内加减法口诀就对我说道:“我给你两天的时间把这个口诀背熟。”于是我就开始背了,两天过去了,妈妈检查我背得怎样就一一抽问,她见我都能答上来。妈妈说道:“不给你施加压力,就不会真正做。”就这样妈妈经常督促我学习,我努力的前进直到今日。

啊!是您经常教导我、督促我、关心我……我想对您说我爱您。

我的母亲日志9

清明节前夕,一踏上乡间的小路,就想起往昔从这里经过的一幕,同样的路,不一样的情。以前,骑车踏上这条小路,就能很快回家见到日夜操劳的母亲;能吃上伴我成长的可口饭菜;能听到母亲唠叨乡村的趣闻。那个喜悦劲时常是溢于言表的。如今,也是在这条小路上母亲踏上了不归之路,离我们而去的日子近四个年头了,驱车驶在这条小路上,只能是来去匆匆,没了往日的乐趣,我的心只能跟随着母亲转移到她安息的墓地。烧香磕头,祈祷完毕,凝视着这一抷黄土,擦拭着不由自主溢出眼眶的泪水。

天空飘来淡淡的雨滴,心好凉好痛,这清冷的雨滴,能冲刷掉我心中哪苦涩而又甘甜的回忆吗?

那年的农历3月初,也是在清明节前夕,母亲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时光匆匆,恍若如梦。 渐渐地,记忆中母亲的刚毅和忍耐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我儿时的记忆深处,母亲多时在太阳还没有露脸时,肩上就扛着犁,拿着鞭子,赶上一对毛驴和村里那些男人们一样去耕地。母亲除挣工分外,还要操持家务,一年四季很少歇息。一个大家庭三代人的生活过得虽然很清苦,但由于母亲的勤苦和宽容,家庭一直和睦相处,很少听到争吵声。

在我们姊妹五人相继出世后,父母亲也被另立门户。那时候的家院,就用土抷箍两个窑洞,盖两间土木平房。母亲也因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对生活更充满了信心。白天除劳作而外,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我时常在母亲“嗤嗤”納鞋底的声音中进入梦乡,黎明被叫醒时,母亲早已开始新一天的忙碌了。那个年代的春节,是我们孩子最向往的日子。大年三十可以穿新衣服,晚上可以享受一顿带点儿肉丝的“团圆饭”,春节早晨还能美餐一顿“水饺”。每每穿新衣服时,母亲总是左右仔细端详,生怕哪儿不合身,生怕比别人家的孩子穿的差。那个贫困的年代却造就了母亲刚毅不屈的性格。

母亲就在这样的家境中含辛茹苦地劳作了几十年,母亲从不图儿女的回报,只期望给她争气。母亲事事关心别人,很少照顾自己,每每感到身体不适时,就买几片“安乃近”缓解疼痛,一声不吭地硬撑着、忙碌着。

数年后,我们姊妹相继成家立业,待我们的日子逐渐好转时,母亲因病情的延误却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那次在省城医院,我看到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时,便安排弟妹要照顾好母亲,急忙返回上班。那时我在县城一所中学当教务主任,又兼代毕业班。准备上课时,弟弟来了电话:医院已下了病危通知!我急速返回。那天,我才真正懂得母亲的病情好转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回光返照”的迹象。弟弟说:“母亲清醒时,念叨我哪儿去了?”听后我顿时泪如雨下。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却因工作忙碌而没有陪伴在母亲的身旁,没有喂母亲一勺汤饭,没有搀扶母亲蹒跚一步,没有给母亲端一屎一尿。这是何等的不敬!在几百公里回家的路上,我始终握着母亲尚有一丝生命迹象的手,泪流满面。那年,母亲才68岁。

往事历历在目,我却被泪水蒙住了双眼,纵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也在那时曾想过:小时候,母亲为我挡风遮雨,长大了,我也要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可如今,眼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了。

在这个没有母亲的清明节里,顿感雨好凄凉,风好彻骨……

我的母亲日志10

儿子梦同跟着妻子和母亲从县城来乡下看我。好久没见儿子了,我们在嘻戏打闹之后,我叫儿子找个地方给他留下我心中光芒万丈儿子形象,儿子很高兴,走到门口石梯下蹲着望着我笑着,左手放膝,伸出右手比了个茄子手势,定格成了一张天真无邪的成长瞬间。

儿子才三岁零八个月。

他刚满一岁时,就跟着我的母亲一起生活。我和妻子因为工作在外工作常常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每每回家,儿子就挣脱奶奶跑进我们的怀里,问这问那。也许是受我家遗传影响,儿子说话迟,到现在还吐字不太清析,常常将伯娘叫着白狼,加之其性格急,情绪激动时语速快,往往在有人激怒他时,他咧着小嘴指着人家大声说:打死(写)你,打死(写)你,滚滚滚等,一连串含糊不清的话,逗得大人们除了笑还是笑,连管教他的任务都忘于脑后。在大人们的笑声里,儿子有时是莫名其妙跟着笑,有时是气得大哭,更多的是无所谓地只管做自已的事。

为了好好陪陪母亲和儿子,吃过晚饭,我和妻子陪着母亲和儿子在上镇上散步转悠。深秋的小镇飘着的野菊花香淡淡清香,快落到后山粱上的太阳软软的柔光撒在人家的青砖黑瓦上,花间的蜜蜂正忙着回家。母亲走得慢,我们让她老人家走在我们前面,儿子不懂事,常常爱疯跑,我和妻子拉着儿子并排着走。小镇没有我们住的小城管理规范,偶尔路边留下人家扔掉的空矿泉水瓶,母亲总是弯下身去捡在手中。儿子在我们中间,小眼也常常四处搜寻,每每看见母亲没有发现的旧塑料瓶,他总是兴奋地挣脱我和妻子跑过去用小脚将旧塑料瓶踩扁后捡起来交给母亲。妻子是城里人,爱洁净,总是小声对着儿子的耳朵唠叨着弄脏了小手。儿子似乎不在乎妈妈的话,总是我行我素帮奶奶捡旧塑料瓶。第一次陪他们散步,我没有准备,路走长了,母亲手里捡的瓶子也自然多了起来,她老人家双手拿不下,我又帮他拿,后来我也拿不下了,我们就干脆在人家那里要了条大方便袋来装。我们回家时,母亲已捡了二十多个塑料瓶放在袋中。后来,我们陪着母亲散步时我特意带个袋在身上,一家人帮着母亲捡瓶。

我们一起的日子,儿子大多让我很开心,不过也有不开心的是他总爱和我争电脑和电视节目。我长期在乡下工作,白天没事看电视,晚上无聊就上网已习以为常。儿子自然爱看的是动画故事,常常为电视遥控器和电脑主权和我发生争夺战,战争的结果自然是儿子战胜。战胜方守着胜利果实眼睛不眨关注十分,战败者还要站在一旁为其充当待者。情节精彩处,儿子的发笑时,我作为战败方在胜利者的笑声中真正读懂了童真、童趣和干败下风的无争快乐。

妻子的假期结束了,儿子跟着妻子和母亲要走。我叫母亲将捡来的一百多个塑料瓶卖到小镇的废旧回收店,母亲和我去问价后坚持不同意卖,她说城里的回收店回收价要比小镇每市斤高五角钱,我顺从了母亲的看法。送他们上车时,儿子小手伸出车窗大声喊着:“爸爸,再见,爸爸,再见。”,儿子走了,他的笑声、他的游戏、他的顽皮、他的成长经历时时刻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夜深了,远方的儿子也许在做着童话故事里的梦,我知道,你一切都好,就是我不好,还在想你,想你了,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