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五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后反思范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后反思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1W 次

今天的课,感觉还不错,想了一下,觉得主要原因应该是这样几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后反思范文

一、引入的环节引得比较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没有跳跃和干涩之感。

我想,这和我平时比较注意,课前谈话贴近学生心理有关,使学生很好地从已知的状态转入待知的状态。

二、 感悟环节,在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做了比较有效的指导,使学生从原有水平顺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课上引导学生体会孟浩然对李白说的一段话中包含的情谊。“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己能感悟到孟浩然对李白的情谊很深。但这只是很浅显的,或者说是很粗略的一种直观的感觉,并不是深层次的,真切的感受,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这段话中包含的感情。我是这样引导的:“上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过李白和孟浩然当时的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了十几岁,而且当时孟浩然已经是一个誉满天下的大诗人了,而李白却还只是个热情满腔的年轻人。当李白听到这样一个令人敬仰的.大诗人称自己是知己的时候,他的心情会如何?”学生们说:“很激动。”“感觉很荣幸。”“幸福之至。”“因此你觉得孟浩然对李白怎么样?”“很尊重年轻人!”“给予他鼓励”“很喜欢和李白交往”“充分地肯定了李白。”“是啊,因此这时的李白对孟浩然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是很感激”“更尊敬孟浩然了”“受到很大的鼓舞”“觉得这个人真好,真希望能和他永远在一起”。由此可见,老师对有关背景的有效的补充,能使学生对有关文本的感受更深,对人物之间情谊的感悟更丰满、更到位。

“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由于前面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对话已经理解到位,学生能够能清晰地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怀有崇敬、向往、感激……交织着多样的情感。因此,这时就能很自然地理解,李白为什么在小船已经消失在蓝天尽头的时候,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此时此刻目送这样一位友人的离去,他的心里一定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的。再加上课文写到这儿用了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省略号,所以我抓住这样一个空白点让学生进行练笔,写一写此时的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写得不错,然后老师针对学生的练笔及时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李白的心情,有感激、有向往、有留恋、有希冀、有崇敬……来丰满李白对孟浩然的复杂情感。然后很自然地承接下一段:“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至此学生也理解了此时为什么李白会激动不已。

但是在这节课中我感觉有一个不太顺的地方:学生交流自己感悟结果的时候,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而先交流了孟浩然接过酒杯对李白说的那段话的理解。然后再回到前面去。在教学的时候,我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的,但是总觉得不是很顺手。如果说尊重学生的话就应该让学生想说哪就说哪,但是这样的话又感觉教学顺序上有点乱,老师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究竟应该以尊重学生为准还是以教师教学方便为准,这已经不值得再探讨了。可尽管这样,仍然有一种感觉告诉我:完全跟着学生走,并不是完满的办法。又苦于找不到理论的依据可以说服自己。因此只能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