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中国古代战争汇总

中国古代战争汇总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4K 次

南宫万之乱

中国古代战争汇总

周庄王十三年(前684),鲁庄公在乘丘打败宋军,宋大夫南宫万被鲁庄公卫士活捉。经宋国人请求,南宫万被释放回国。宋闵公对南宫万戏言道,先前我尊敬你,现在你做过鲁国囚犯,不值得我尊敬。南宫万因此怀恨在心。

周庄王十五年(前682)秋天,南宫万在蒙泽(今河南商丘北)乘机杀死宋闵公,又杀大夫仇牧、华督、立公子游为君。国家大乱,宋国诸公子逃往潇(今安徽萧县西北)国避难。本年冬,萧国国君萧叔大心和宋戴公、武公、宣公、穆公、庄公的族人率领曹国军队进攻宋国,南宫万逃往陈国。后经宋国请求,南宫万被友人灌醉,再以犀牛皮包裹送抵宋国,被剁成肉酱而死。

黔中之战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军进攻楚国黔中郡(今湖南、湖北西部、贵州东北部)的作战。

秦昭襄王自白起领军作战,严重削弱韩、魏军事力量后,开始谋取向西南方向进攻。决定由西向东经巴、蜀对楚实行战略迂回,直捣楚国腹地黔中。三十五年,秦昭襄王令大将军司马错率大军由陇西(今甘肃临洮)进入今四川,增补巴、蜀军10万;然后乘坐大脸船万艘,载米600万斛,从巴的涪水(嘉陵江支流,处四川中部)南下,进攻楚国。秦军战胜重重困难,翻越今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云贵高原,终于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国后方。当时,楚军主力集结西北部秦、楚边境前线,后方空虚。遭司马错突然进攻,楚军猝不技防,损尖大片土地。秦军攻占楚国黔中郡(治黔中,今湖南沅陵西)。楚顷襄王被迫㈩献上庸(今湖北竹山)和汉水以北地区给秦。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的一次战略迂回战例。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迂回。

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泰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案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争霸于东南。公元前四九四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七七○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秦、楚之战

楚在战国初期,为七强中领地最广大的国家,它“南卷沅湘,北绕颍泗,西包巴蜀,东裹郯淮;颍泗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吞灭吴越以后,拓地东至海,掩有今湖北、湖南、安徽全部及四川、贵州、陕西、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之一部,号称富大。但楚国除悼王时用吴起变法,稍稍振作而外,长期走下坡路,直至灭于秦。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即位。悼王时,楚连年与三晋交兵。公元前400年,赵、魏、韩伐楚,至乘丘。公元前391年,赵、魏、韩伐楚,在大梁、榆关大败楚军。大梁从此落入魏国版图。楚悼王为改变楚国的不利形势,下令求贤。公元前390年前后,吴起由于在魏国受到排斥,转而投奔楚国。悼王素闻吴起贤,先用为“苑守”。一年以后,任为令尹,主持变法大计。吴起针对楚国的“大臣太重,封君太重”等弊端,实行变法:①削减贵族的爵秩等级,平抑贵族的禄食费用,用节省的钱“砥砺甲兵”。②裁汰冗官冗员,减少百官禄秩,封君子孙传三世者,即收其爵禄,节省的钱也用来“奉选练之士”。③禁绝私门请托,整顿楚国风俗等等。吴起的变法“行之期年”,楚国开始强盛,于是南收扬越,北并陈蔡。但是,一则由于吴起变法时间短,二则由于反对变法的贵族势力强大。周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死,吴起即被杀,新法亦夭折,所以成效并不显著。此后,楚国“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然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因此,在秦、楚战争中,楚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秦国大规模进攻楚国,始于秦惠文王时。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赵、魏、韩、燕、楚五国推楚怀王为纵长,并由三晋出兵伐秦。但秦在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大败三晋联军。随后,秦采取了先制服韩、赵、魏,然后再回头制服楚国的战略。秦在具体制楚时,又采取了外交欺骗与军事进攻互相配合的方针。周赧王二年,秦派张仪赴楚,离间楚、齐关系,说楚如能“闭关绝约于齐”,秦则献“商淤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得土地,答应了秦的要求,与齐断了交。待楚孤立以后,张仪竟说原答应给楚国的土地仅是商於之地六里。楚怀王受了欺骗,愤怒地派屈匄率兵攻秦。而秦国早有军事进攻的准备,即命庶长章率兵迎击。周赧王三年,秦、楚两军在华阳(今河南省陕县西丹水以北地区)展开大战,秦大败楚军,俘虏楚将屈匄以下列侯及执珪七十余人,斩首八万,并乘胜攻取了楚国的汉中。华阳之败,使楚怀王更加愤怒,再次征发大军反攻秦国。秦、楚两军在蓝田(今湖北钟祥县西北)举行大规模会战,楚又败于秦军。韩、魏两国联军也乘楚军之败南下攻楚,直攻到邓(今湖北省襄樊市北)。秦攻占了楚国的汉中以后,造成了关中与巴蜀联成一片的形势,国势更加强大。秦昭襄王为专力进攻楚国,转而对韩、魏采取和平策略。周赧王十三年,秦昭襄王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会见韩、魏之君,并归还了所占魏国的蒲阪,结好韩、魏。次年,即派庶长奂会同韩、魏联军大举攻楚,在重丘(今河南新野县东)大败楚军,斩首二万,杀其将唐昧。周赧王十五年(公元前300年),秦派华阳君再次攻楚,杀楚将景缺,斩首三万。次年,秦又诱骗楚怀王入秦,并予以扣留。怀王被囚以后,客死秦国。楚国立太子横,是顷襄王。楚在秦的一再打击下,国力日益削弱。

周赧王三十五年,秦利用韩魏在伊阙战后国力尚未恢复,齐国正遭受燕国进攻,赵在秦将白起打击下,连失数城,仅能自保的大好时机,发动了大规模的破楚入郢战役。秦兵分三路大举进击楚国。

秦将司马错率陇西之兵由蜀地攻克楚的黔中郡,然后分兵由巴郡东下,出巫峡攻击楚郢都西部地区。另派一路由武关东下,攻击楚国的汉北及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进入桐柏山。

次年,秦将白起统率汉北、上庸之军攻取了楚国的鄢(今湖北宜城县东南)、邓(今湖北襄樊市)、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在攻鄢战役中,白起采用水攻战术,引鄢水(又称蛮水)灌城,楚军民死伤数十万,损失惨重。周赧王三十七年,白起率三路大军合围楚郢都,楚军被歼,楚顷襄王夺路东逃,都城随之迁到陈(今河南淮阳县)。楚国经此沉重打击,国势一蹶不振,再无力参与中原抗秦事业。秦国趁势兼并了楚西江、汉、湘、黔之地,在楚郢都设立南郡。

秦惠文君称王

公元前三二六年秦“初腊,会龙门”(《六国年表》,《秦本纪》只作“初腊”)。腊祭是冬季酬谢有关收获的`鬼神的祭祀,具有庆祝丰收、慰劳劳动人民的意义,这是个群众展开娱乐活动的节日,男女齐集,全国人民热烈参与的。这年秦开始举行腊祭,并在龙门(今陕西韩城东北)集会。龙门是黄河上游的神圣之地,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传说为夏禹治水时所开凿。黄河上游原是河宗氏等部族“游居”之地(见《穆天子传》),从这年起,举行腊祭而在龙门集会,有其特殊意义。因为秦新得河西郡和上郡,这一带原是游牧于黄河上游的戎狄部族的“游居”之地,秦要和这些戎狄部族友好相处,借此可以联欢。此后六年(秦惠文王更元五年)“王北游戎地至河上”(《六国年表》、《秦本纪》作“王游至北河”,《正义》:“王游观北河,至灵夏州之黄河也”)。这就是秦和河上戎族相处友好的结果。后来秦昭王二十年又到上郡、北河(《秦本纪》)。秦这个“初腊,会龙门”的设施,主要目的就在于巩固新得河西郡和上郡的统治,加强与周围游牧的戎狄的联系。

公元前三二五年四月戊午(初四)秦惠文君举行称“王”的仪式,按照齐、魏“会徐州相王”的先例,邀请魏、韩之君入秦朝见,推尊秦君为王,同时秦王也承认魏、韩二君的王号,而且魏韩二君还当场为秦王驾御作为称王标识的坐车,如同魏惠王在逢泽之会称王那样的“乘夏车,称夏王”①,以前逢泽之会有泗上十二诸侯参加朝见;齐魏会徐州相王,除了魏、韩之君参加外,也还有许多小国参加朝见。估计这次秦君称王的仪式上,也还有许多戎狄之君来朝。《后汉书·西羌传》说:“秦孝公立,威服戎羌,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秦孝公时既然有太子驷率许多戎狄之君朝见天子,这时太子驷(即秦惠文君)自己称王,当然必须有许多戎狄之君来朝。上年的“会龙门”,必然曾招徕许多戎狄之君参加,为此次称王仪式作好准备。张仪这样推尊秦惠文君为王,同时又承认魏、韩两君的王号,具有巩固秦与魏、韩连横作用。

秦晋攻郑之战

周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秦穆公率军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

二十一年,晋于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军,成为中原诸侯盟主。原追随楚的郑国遂转而附晋。但时隔不久,郑又暗中与楚修好。晋文公为巩固其霸权,于二十三年春对郑发动试探性进攻,以观察其防御状况。九月,晋文公、秦穆公分率两国军队入郑。晋军驻函陵(今河南新郑北),秦军驻泛南(今河南中牟南)。郑文公采用离间策略,遣大夫烛之武夜缒出城,赴秦军中进见秦穆公,向其指出:秦、郑两国相距甚远,郑若亡国仅利于晋而无益于秦,而晋国实力增强必将对秦构成威胁。秦穆公认为烛之武言之有理,遂与其结盟后领兵回国。秦将杞子、逢孙、杨孙奉命率一部秦军驻新郑,助郑加强防务。晋将狐偃怒秦军背叛,建议晋文公攻击秦军。晋文公为维护秦晋联盟,未予采纳,亦撤兵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