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6W 次

教学设计和反思能够促使教室工作做得更好,从而让学生学习到的东西更多,学习兴趣提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阅读和参考!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字词积累】

1、需注意的读音:

“勾勒”的“勒”读“lè”,“拨转马头”的“转”读“zhun”。

2、需注意的字形:

“勒”字左半部革字旁的直横要写成提;“吟”字右半部是“今”,不是“令”;“涩”字右半部上边是“刃”,不要丢掉一点;“涯”字右半部厂字头里面是两个土,而不是四横加上上下贯通的一长竖。

3、需掌握的词语: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中指的是草原就像是一幅只用绿色涂抹的中国画那样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奇丽:神奇美丽。

洒脱:自由,不拘束。文中指在草原上行车很自由,无拘无束,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迂回:回旋,环绕。文中指清澈明亮的河水弯弯曲曲地流淌在辽阔的大草原上。

会心: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文中指的是联欢之时,无论演唱者唱的是什么,但听的人总能领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明白其中民族大团结的含义,总会由衷地、发自内心地微笑。

4、四字词语:翠色欲流、襟飘带舞。

【阅读能力训练及句段积累】

1、锻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并联系上下文读重点语句从而读懂懂文章的能力。

能联系下文“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无边的绿毯…”“只用绿色渲染”“翠色欲流”读懂“一碧千里”的意思,体会“一碧千里”的境界;能联系上文“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理解“并不茫茫”的意思,体会“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境界。

能联系上下文读懂“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看似矛盾却又真实的感受: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久居城市的作者来说,确实感到惊叹,但惊叹的原因却是这样的境界非常柔美,是让人感到无比的舒服,出乎意料的舒服;这样的景色是作者怎么也看不够的,可是又早已有了尽情表达、不吐不快的的欲望。

2、练习通过理清文章层次并提炼小标题、合并小标题的办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用勾画全文的中心句的办法明确文章的主旨。

3、练习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办法读懂文章的方法。

联系以下词句“蒙汉情深何忍别”中的“情深”。

抓住“车跟着飞过小丘”中的“飞”字品味主人迎客速度之快、相见心情之迫切,进而充分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抓住“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敬酒…敬酒,…回敬…再回敬”等句子,练习联系人们的具体表现来理解有概括力的句子,体会“蒙汉情深”这一文章主旨。

【表达学习】

1、赏析在本文比喻手法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2、学习归纳“边写景,边写清楚自己的感受”的方法:

(1)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景物的喜爱赞美之情。

“直抒胸臆”,就是把自己的态度、感受、自己想到的内容直接写下来。

《草原》第一自然段:作者在写景物的时候,把自己观看景物、体验草原风情的内心感受和态度,直接表达出来。如“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表达我内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叫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等。

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是作者在直接表达自己对蒙汉人民情意的直接赞颂!。

在写景的同时,直接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态度变化,情景交融,也能带动读者入境。

(2)用比喻的手法,把景物美好的特征表现出来。

“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男女老少穿这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里,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绣出的白色大花”,把“前来欢迎的人群”比作“彩虹”。“白色大花”在人们看来是美丽的,“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是美的,“彩虹”是美丽的。作者这样写,一方面写出了草原美丽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喻体”来表达作者内心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

3、体会作者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语言积累】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写作练习】观察一处景物,将动态静态细致观察并写下来。

【拓展阅读】

翦伯赞《内蒙访古》,交流——作者到内蒙访问了古代什么,与草原在选择材料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老舍《内蒙风光》出了介绍草原,还介绍了哪些地方的风景?有什么特点?。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

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蒙的读音是“m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

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

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

哪里?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2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 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1.完成《同步》。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不忍离别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板书设计:1、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

教学反思:

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