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反思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范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2W 次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范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范文1

回顾品味是一种收获,在反思中进步,讲课也是这样。

当初,在设计这堂课时,确实煞费了一番苦心。自己感觉其中有几处“别有用心”:

1、《命运》交响曲导入,拉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给学生营造一种感悟的氛围;《命运》交响曲结尾,再次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命运》交响曲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音乐,通过熟悉的音乐拉近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人的距离,给学生们一种亲切感。另外,此交响曲,有一种扣人心门的感染力,随着强劲的音乐,让学生感慨地进入学习的氛围,更加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目标从繁到简,学生思路清晰。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最终的面面不到,所以简洁、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从看似点滴中收获颇丰。所以,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我只设定了一个主要目标:全面认识贝多芬。从而促使需要提炼学习的写作方法尽显其中。

3、还课堂于学生,使他们乐在其中。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课中容易出现的现象。在本课时的授课中,我注意避免老师的侃侃而谈,增加学生自己感悟的机会。给学生明确的思路:认识贝多芬的伟大与平凡,让他们与课文亲密接触,自感自悟,踊跃交流,在交流中对人物总结升华,全面认识,这样人物的描写方法也就跃然纸上。教师无须多言,学生感悟更深。

4、分层作业,对症下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层次,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这样能使学生正视自己,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上课是一种艺术,而我只是一个初学者,需要雕琢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会用心,我会用踏实与自信,虚心与好学唱响心中美丽的歌。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范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渗透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里。近几年,语文教学中比较流行使用音乐。的确,语文教学中使用音乐,既有助于语文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在上《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课时曾三次用到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导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经验之谈,其目的是激趣启思。若能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引言,做到先声诱人,引人入胜,就可以奠定这节课的成功基础,而音乐的恰当运用,有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在走进贝多芬这一环节中,课前,我先设疑导入:“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称为巨人?”同学们七嘴八舌(身材高大异乎寻常的人;童话中指比一般人高大的人,而往往有神力的人;比喻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而贝多芬身材矮小粗壮,病魔夺走了他短暂的生命,他为说你成为巨人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的心灵空间,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请听《命运交响曲》。”听毕后让学生谈感受,而后就自然走进贝多芬,我顺势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像《命运交响乐》等这样伟大作品的诞生。这样一来,学生慷慨地走进文本,迫不及待的想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二、课内高潮轻拢慢念抹复挑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堂好课应该是波澜起伏、高潮迭出的。而音乐能使教材更为生动,使得凝固的教材中静态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充分的表现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效应,激活学生各种心里因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解读名人这一环节,也播放了《命运交响曲》。放在了对语句的理解以上。在师生共同分析了贝多芬的动作、语言所体现的性格特点后,特别是在分析了“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句后我又听安排音乐这个环节。“请学生聆听贝多芬的灵魂之音-------《命运交响曲》,进一步理解‘我心里的音乐’”。这样一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贝多芬的性格,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了贝多芬苦闷、无奈、不屈、抗争的心里路程,有效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三、课后拓展以音乐促其思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叶圣陶)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对智力的表现效果是显著的,持久的,而且都来自于充满乐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运用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挖掘潜能,启发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去思考。

在拓展、感悟名人这个环节,我再次用了《命运交响乐》。“贝多芬不屈的信念,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然而,以顽强意志搏击风浪的人何止贝多一个人?请你说说直面人生苦难的杰出人物。“(张海迪、霍金、海伦凯勒……)“他们都是信念的巨人。请再次欣赏《命运交响乐》,看着贝多芬的画像,凝视着贝多芬的双眸,写出你的感言”。……我觉得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心里,就是说在了解贝多芬的坎坷经历后再听《命运交响乐》,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更好的理解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抗争的精神,同学们在《命运交响乐》中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对学生的心里不也是一次震撼、洗涤吗?

我觉得,在这节课上,音乐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体现对媒体的使用,而是成为这节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了文本;深化了文本。语文和音乐本是水乳jiao融,密不可分的。有了音乐的辅助,语文变得更精彩;有了音乐的辅助,语文变得更生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引入恰当的音乐,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富有情趣与韵味,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听觉、视觉、思维为一体,使平面的无声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有声的语言,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理的启迪,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音乐的作用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坚持,相信语文与音乐的整合一定会为学生的学习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愉悦的空间。但我们在使用音乐时要注意音乐与课文内容是否关联,风格是否一致。若使用不当,画蛇添足;使用得当,锦上添花。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范文3

学完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感触颇多。

学生的课前准备可谓下足了功夫,这也让我认识到:时代在发展前进,当今信息时代,我们的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速度非常快。学生们关于贝多芬的材料积累了很多,展示也同样精彩;教师永远不能低估学生的智慧。现在的课堂,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给学生满堂灌,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应就教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对课堂设计就需要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课堂过后,思考其中细节,心中也涌起阵阵的失落感。是自己的指导不到位,总感觉孩子们还是无法深入进贝多芬的内心看世界,文章中多次出现感人至深的画面,学生却很难品出其中的味道。如有关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分析,学生能找出“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能看出贝多芬不拘小节的性格,但却无法进一步了解贝多芬渴望和外界沟通交流的个性,在进一步的引导分析之下,学生豁然开朗。我想,其实并不是孩子们缺乏思考与感悟,原因有二:

一、教师的引导作用与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在分析大师形象时,如能多给与学生品读的时间,让他们用心细读细品,深入文本,相信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学生文学积累少,所读的大部头文学作品少之又少,结合此课如《名人传—贝多芬传》、《约翰克里斯多夫》等都是有关于贝多芬生平事迹的重要作品。学生无法深入阅读了解,自然仅凭课堂40分钟是无法体会大师一生的经历与苦痛。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与质量是关键。

上课是一种艺术,需要雕琢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会用心,我会用踏实与自信,虚心与好学唱响心中最美丽的歌。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范文4

教完课文《音乐剧人贝多芬》,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还一直沉浸在对贝多芬深深的钦佩的情感中,这得益于我在语文教学情感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用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导入,给学生营造一种情感的气氛。让学生知道这是贝多芬双耳失聪后,忍受命运的煎熬,承受了苦闷、绝望、不屈、抗争后,用心里的感觉写下的内心的音乐。随后他又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作为音乐家,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但他并没有在耳聋的打击下堕落下去,而是直面这一残酷的事实。一方面尽可能独立的处理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坦然面对耳聋带来的孤独和安静。倾听自己内心的感受,用心观察和思考人生,进而把他这种心理的感受化为音符。他诚然孤独,却有“音乐”永恒为伴,使音乐成为贝多芬思想的载体,心灵的归宿。

于是学生为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音乐的成就,对命运的顽强抗争与不屈的精神所感动,所钦佩。情感达到共鸣,堪称音乐巨人。

接下来对文中贝多芬的性格及内心的世界精神就容易理解,于是在学生充满对贝多芬的钦佩之情时,寻找文中的关键句来归纳贝多芬的性格如何,提示学生从文中体会贝多芬的多重性格,从文中最突出的肖像描写中去了解贝多芬的`性格及其他的内心精神世界。

学生自由发言,能从耳聋后他谁都不肯接见,厌恶别人打扰他,无视屋内的人,“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语言中。可以看出他耳聋打击后内心的痛苦。自卑孤独的性格。学生还能从他家中的杂乱不堪,最惹人注目的是两架钢琴,从他与客人共进晚餐时回忆早年学习音乐的情景,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的情形,及大声对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可看出他热爱音乐,视音乐为生命的性格。

学生能从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着,“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的助听器,充满“悲剧”“愁苦”的苦瓜脸,蓬乱的头发,能看出他耳聋后生活的窘迫与痛苦不堪的心里。然而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悲惨命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眼睛”,“紧闭的嘴”能表现他扼住命运的咽喉,与不幸的命运顽强抗争不屈的精神。学生却能在老师情感的激发下,归纳出来,令我高兴。

于是我又问学生人物肖像的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学生能根据贝多芬的肖像描写回答:人物肖像的描写是抓住人物性格特点来描写的,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从中抓住了贝多芬哪些方面的人物肖像描写?学生回答:脚步声、衣着、配饰、表情来表现他既痛苦又坚韧无比的双重性格,学生观察仔细。

我又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在人物肖像描写中让我们了解了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双重性格。语文老师教了你们这么久,熟悉了解了吧!今天我们要当场写《语文老师的肖像描写》要善于观察,真实的写出我的性格及内心精神世界。不能抄,要现货现炒。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写作能力。也很想了解自己的情感激发能否感染学生。了解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对我的观察和了解。

学生热情高涨,纷纷观察我,审视我,抓住各方面来描写我。学生有的描写我“有时脚步轻快”,“有时脚步急促”。描写我秀气的鼻子下面“有一张侃侃而谈的嘴”,“滔滔不绝的嘴”,“唠唠叨叨的嘴”,“一张呈现幸福自信的脸”,“一张呈现严肃包公似的脸”,“深邃的眼睛闪闪发亮,有一种仿佛能看透我们心里的光”。学生观察很仔细。还能从中描写出我幸福自信坚强的性格,令我刮目相看。下面摘抄两段学生对我的肖像的描写:

一位男生:胡老师的脸上时常呈现快乐的微笑,给人第一印象是:慈祥、幸福。炯炯有神的目光略带一些严肃神情,当同学们一旦不认真学习时,老师脸上还会略带一些阴沉,我从来没见过胡老师半点忧愁和悲伤,胡老师上课总是精神饱满。语言生动幽默,总会用一个生动,形象恰当的比喻来概括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事情增加不少的乐趣。

一位女生: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小巧的鼻子下,衬着那张讲课时滔滔不绝的嘴,黝黑发亮的皮肤,显得活泼健康。一头乌黑的头发夹着一个紫色的发夹,脸上呈现着幸福。一身十分有个性的衣服,绿色的皮夹克衫里面配一件黑色毛衣,脖子上系一条绿色的丝巾,显得很有朝气。中等身材,略胖,十分可爱,脸上无时无刻不挂着一张笑脸。乐观的她,有时也会为不爱读书的同学严肃起来,这就是既快乐又严肃的胡老师。

最后我让学生欣赏《月光曲》,甚至当场吟唱他优美的旋律。告诉同学们贝多芬内心世界是善良的、美丽的、充满爱的。这首曲调,仿佛是贝多芬在一个寂寞的月夜向自己心爱的姑娘如痴如醉的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刚好我们学校每天都在贝多芬的月光曲中开始上课,后来我发现同学们每次上课都会认真倾听贝多芬的月光曲。在贝多芬优美、浪漫的乐曲中开始上课,眼睛里流露出对他的钦佩之情。

上完这节课我深深的反思:以前很多学生觉得这篇文章难以读懂,在老师教学中情感的激发下,培养了学生的情商,让学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会了人物肖像描写及作用。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学中情感激发至关重要,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语文,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思维在学习中飞扬,这样的课堂才是活跃多姿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