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反思 > 《松鼠》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松鼠》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7W 次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松鼠》教学反思(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松鼠》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松鼠》教学反思1

我在教学《松鼠》这篇说明文时,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接着,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地美丽和可爱,如何地讨人喜欢,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这样,对学生进行说明文习作训练大有裨益!

  《松鼠》教学反思2

《松鼠》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使他们获益颇多的好文章。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松鼠,它的美丽、机灵、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也是一篇成功的描写动物的范例。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强调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的阅读教学理念。学生的阅读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以及文本意义重新构建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读和自己感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励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个方面交融一处,不断融合,以求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松鼠》教学反思3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角度看,《鲸》侧重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主要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看,《鲸》语言精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生特别喜欢这篇文章,没有学习说明文时的枯燥感。作为教者教学时也兴趣盎然的。在学习小松鼠的外形描写的段落时,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有的攀援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跟人作交流……它们身上的毛色彩也不一样,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松鼠外形的描写,变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我把描写松鼠活动的句子打在大屏幕上,带领学生品读,如“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他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为了把松鼠搭窝这个过程写清楚,作者准去地运用了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还”,由于有了这样的词语,句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读者读的时候清楚、明白地了解了整个过程。

类似的句子还有“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他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得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他们好像怕强烈的阳光,白天常常躲在我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为了把松鼠的活动写得更生动,作者紧紧抓住了松鼠的动作来进行描写,使小松鼠更加活泼可爱。

学生对小动物都是很喜爱的,进行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最让我感觉得意的是课堂上的模仿写作。学生都很喜欢小动物,但如果让他们去写,却写不出动物的神韵。正在学的《松鼠》这篇文章不就是个很好的范文吗?于是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模仿文章中的段落,写一种小动物,由于时间关系,只写一个方面,可以写熟悉动物的外形,可以写它的活动,或者写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学生开始很是不接受,感觉在课堂上写似乎不是很妥当。但我没有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一句“必须写”让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开始动笔了。巡视中,我发现原来学生很有话说的,只一会儿功夫,大约10分钟,一百多字的小段落就出现在大格笔记本上,有等了一会儿,一半的学生写完了。在下课前的几分钟里,我找了几个学生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受到了学生的表扬。

范文的作用是巨大的,写作的渗透有时候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当很好的范文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老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给学生创制一个好的机会,让灵犀一点就通。

  《松鼠》教学反思4

授课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思维拓展。练习表达的环节:

1、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你补充课外资料。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学生很感兴趣,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松鼠》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一不小心,就会把这堂语文课上成生物课。在备课时,我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生动说明语言。我的初衷是好的,可在教学过程中,我仍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语言赏析、写作片断练习的时间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这样也就导致了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些本来设计了小组交流的环节被迫减掉,例如从文中找出让人觉得松鼠讨人喜欢的句子,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再回答应该会更全面。

  《松鼠》教学反思6

《松鼠》是一篇写动物的说明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介绍了松鼠的三个特点,其中涵盖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习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在上课前,我创设了情境,利用播放松鼠的视频短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看完短片之后,让学生概括地说出对松鼠的印象,考察他们的概括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设计了“做一只小松鼠,介绍自己的特点”这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地理解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文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体会,让学生先读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后出示课件填空,教师进行对本段小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词说一段话,可以同桌试说,再在班上说。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了把学生的认识与创造结合起来,我设计了采访,表演这一环节,使学生体会交流、合作的快乐,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犹如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提高了语文素养。

  《松鼠》教学反思7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本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一、教学效果

1、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出示谜面: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教学本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所以学生一下就猜出来了,积极性很高。然后课件显示松鼠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既直观地显示了松鼠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自主识字,合作共赢。

这节课出现的生字新词比较多,所以在自读环节给足了充分读书的时间。在借助拼音读书时,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生帮生,让学生们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自读自悟,深刻领悟。

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本文写了松鼠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先引导理清文章脉络。再出示相关问题,比如:“请用几个词语概括松鼠的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欢松鼠”“松鼠怎么活动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发现松鼠的特点:机灵。从“没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让学生走近松鼠的内心,体会到着急、担心、害怕的情感,再带着这种情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语言和朗读两方面均有所提升。

4、对比阅读,感悟写法。

读完本文后,引导学生快速自读《鲸》,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来介绍鲸的呢?通过对比阅读来探究不同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以及些写作上的特色。你喜欢小松鼠吗?引导学生谈一谈,激发情感之后再安排选择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背诵,在充分背诵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将来口语和书面语的交流做好准备。

二、成功之处

虽然生字较多,但学生大部分能准确认读,出错很少。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和抓关键词语概括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

三、不足之处

本文教学时还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引导,迁移运用的预设太少。再有就是整堂课显得有点低沉,缺少激情,也缺少朗朗的读书氛围,语文味不浓厚。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聚焦关键句段引导抑扬顿挫朗读的环节,在培养语感上下功夫。增加小练笔的内容,让学生小试身手,将生活中对动物的观察与了解,仿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进行语言交流实践,从而真正体现编者意图,也让学生的表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松鼠》教学反思8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松鼠学生不常见,我就利用课件,先出示一条关于松鼠的谜语,再播放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松鼠。重点学习松鼠的外形描写的一段,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感觉到松鼠的可爱,并让学生看着图片向同学进行介绍,激发了学生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学会描写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然后带领学生归纳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学习,汇报。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但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教学中评价这一环节做得欠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注意对自己语言的锤炼和课堂中的评价。

  《松鼠》教学反思9

今天刚刚执教了《松鼠》一课,下面我谈些我上课时的做法:

其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谜语,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谜语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出理由,同时获得猜谜语方法,抓住特点,得出谜底后引出新课。

其二: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这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课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丽和可爱,如何的讨人喜欢的,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

在这样的环节下教学,学生上的很轻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皆能表达出来。

偶感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大多数没有看过松鼠,加之课前没有找资料,因此个别学生不发言。因此以后,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特别重要。只有预习充分,才能上课积极发言。

  《松鼠》教学反思10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因而在上课前,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性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通过看课文动画,加深了学生对松鼠的影印象,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时明白了文章是从外形、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学习松鼠外形的美丽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松鼠的美丽。如果能够对照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它的外形的美丽可爱,可能会效果更佳。在学习松鼠是怎样活动的内容时通过观看了松鼠活动情景的动画,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了松鼠的可爱。在学习松鼠搭窝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复述塔窝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口斗表达那能力。学习最后一段时,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问: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把知道的踊跃表达,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总之,我觉得还有许多不到之处,比如抓重点词语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如果让学生课前再搜集一些有关松鼠的资料,对松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许效果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