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成语 > 成语解释:义不帝秦

成语解释:义不帝秦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9W 次

成语名字】义不帝秦

成语解释:义不帝秦

【汉语拼音】yì bù dì qín

【近义词】:宁死不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昂首挺立、不屈不挠、临危不惧、刚正不阿、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反义词】:降志辱身、贪生怕死、苟且偷安

【成语出处】《战国策》 赵策。

【成语解释】义: 道义。 道义所在, 绝不尊秦为帝。 比喻不向武力低头。

【义不帝秦造句】鲁仲连 “义不帝秦”, 气节可嘉。

【义不帝秦的成语故事

《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都邯郸,魏王使晋鄙领兵救赵,止于荡阴(《史记·魏公子列传》谓止于“邺”)不进。又派客将军辛(《史记》作新)垣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赵胜劝说赵王尊秦为帝,平原君犹豫不决。正在邯郸游历的鲁仲连听到“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的消息后,立即去见平原君,要求其为他引见辛垣衍。鲁仲连开始不说话,他听完辛垣衍幼稚的说辞,便举鲍焦的事为例,驳斥辛垣衍对他的错误估计。接着,指出暴秦的实质是“弃礼义,上首功”,“权使其士,瞄虏使其民”之国。并表明自己对强秦的态度,假使秦国一旦一吞并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最后说明他会见辛垣衍的目的是“欲以助赵也”。鲁仲连还引齐威王率领天下诸侯朝见周天子的故事,说明帝秦的利害关系,并举出商纣对待三公的暴行,证明秦王会与商纣相同,来对待投降他的诸侯。终于使辛垣衍“起再拜谢”,表示“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引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