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成语 > 庸人自扰成语解释大纲

庸人自扰成语解释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9W 次

导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庸人自扰成语解释,希望有所帮助!

庸人自扰成语解释

  【成语名字】

庸人自扰

  【汉语拼音】

yōng rén zì rǎo

  【成语解释】

庸碌的人无端自寻烦恼。语本《旧唐书·卷八八·陆元方列传》。

  【成语典故】

《旧唐书·卷八八·陆元方列传》

尝有小吏犯罪,但示语而遣之。录事白曰:“此例当合与杖。”象先曰:“人情相去不远,此岂不解吾言?若必须行杖,即当自汝为始。”录事惭惧而退。象先尝谓人曰:“天下本自无事,祗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但当静之于源,则亦何忧不简。”前后为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

  【成语注解】

1、录事:职官名。旧时各官署缮写文件的官员。

2、杖:古代的一种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

3、象先:陆象先(公元665~736),字崇贤,陆元方子,唐·苏州人。历任户部尚书等官职,为政尚仁恕。谥文贞。

4、刺史:职官名。古代纠察地方官员之官,后沿称地方长官。

  【成语出处】

1、《宋史全文·卷二七下·宋孝宗八》:“萧燧言:“自古聚敛之臣,务为欺诞以衒己能,未有不先纷更制度者。”上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耳。””

2、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三○·松江之变》:“南村野史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卓哉斯言也。”

3、元·张养浩《归田类稿·卷二·时政书》:“传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又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前辈亦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伏愿陛下详味斯言,则致治之方有不难见大抵。”

4、《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据我看起来,那庸人自扰,倒也自扰的有限;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他要自扰起来,更是可怜!”

5、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二·诸儒学案·大定张甬川先生邦奇》:“物理自然,人不得以一毫私智容乎其间。《易》曰“易简”,《中庸》曰“笃恭”,《周子》曰“诚无为”,皆是此意象。先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私智是也。”

6、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庚申六十一岁》:“去冬余道过苏州,适吴江县有闹漕事,本系庸人自扰,又复张皇失措。”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比喻庸碌的人无端自寻烦恼。

使用类别:用在“疑心忧虑”的表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