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征文 > 校庆征文4篇

校庆征文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2W 次

导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母校教导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写校庆的征文,欢迎大家参考。

校庆征文4篇

  有关写校庆的征文1

前几天巧逢母校百十华诞,有幸参加了这个盛大的节日,除了有节日的高兴喜庆之外,心中也有好多以前没有过的感受。

一个人杂样才算成长呢?我觉得首先他的人生不能太平坦无崎,必须得经历几次对他的成长过程有重大意义的阶段,换句话说就是的经历几件足以能够引以反思的经历,其中这个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成长的过程。这中经历有时候单凭个人是无法创造的。必须得依靠集体来创造那种氛围的。如果你在一个比较庄严的场合参加升国旗仪式绝对比你单纯坐在电脑前听过个有感觉;如果没有入党的经历,单凭从影视作品上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我想你也不会感觉到国际歌想起时的那种庄严和肃穆的。因此,我们要想成长,既不能错过你的人生当中的那些重大经历,抓住就会,在这些经历中历练,成长。

周年纪念大会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庄严的升国旗,校友及各界代表的激情演讲,开幕式的礼炮、烟火,大会结束时想起的校歌……每个环节都会激起内心的一次震撼。自豪、欣慰、重任、使命,责任感顿时涌到心头。第一次真真正正的近距离的与学校肩并肩的站在了一起。

依稀记得校庆时的那些老校友,他们的慈祥温和沉淀了太多的阅历和智慧。历经沧桑仍不忘母校,百忙之中赶赴母校为母校的生日献上自己的祝福。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在分别多年之后仍然不忘母校呢?

反哺之情,可以算是一种驱使的力量。母校培养他们成人成才,如今他们有所成就,以自己优异的成绩给母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其次我觉得学子与母校之中关系是比较特别复杂的,是一种难以说的清楚的关系。曾经有话这样形容这种关系:母校是什么呢?母校是一个只允许你而不允许别人对它吹毛求疵的地方。仔细想想这样的解释很是恰当。我们可以抱怨学校这不好那不完善,可以随意的抱怨,随意的挑毛病,但是,当别人在你面前说起这些的时候你就会不高兴。表面上是抱怨,甚至厌恶,但是,其实我们从内心上还是喜欢自己的母校是,还是衷心的希望自己的母校越来越好的,表面上的抱怨其实是一种爱的另一种方式的表达。我想这种特殊的校与生的关系是联系母校与学子的一条纽带,在这条纽带的作用下,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但不会疏离,反而会越发紧密。也是在这种纽带的作用之下,驱使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们心系母校,为母校的前途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的校庆不光是学校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作为一件大事,引起了学校和学子的深刻反思。学校的反思会让学校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好的把握方向。学生们的反思让他们充满了斗志和激情,有了杰出校友的模范榜样作用,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甚至以后的工作之中有了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有关写校庆的征文2

每当电影《浪漫樱花》的主题曲在耳际萦绕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久违的“三十二步”,它是母校的老师为学生编排的一套健身舞。一届届校友们在母校可爱的土地上舞出了青春的印记,他们借鉴了樱花的绚烂,摒弃了樱花易逝的弱点,犹如那西印度群岛的日日樱,永恒地诠释着美丽、炽烈、活力、生机……

淮外,这一家乡民办教育的先锋似乎在肇始时就被注定与众不同。上善若水,学子临波晨读,晓风揉着琅琅书声轻拂细柳,在湖面上荡起点点涟漪。大家在好似湖畔派诗人的栖居地“耕耘”不息,伴水成长,汲取水的纯净与灵动。小径、石凳、凉亭如繁星散落校园,各色花草千姿百态地拥抱大地,万物并没有落入鳞次栉比的俗套。《茉莉花》调子的上课铃声,调节着大家的情绪,拨动起心弦,褪去疲惫,让人愉悦地走进课堂。

不光这硬件独具匠心,育人理念与师道也独树一帜。我入校时,缘于后由走读转为寄宿,所以军训就餐时按理只好落单,军训班主任明根老师得知后便和我坐到一起用餐。短短几日,老师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且常有对我日后学习与生活的点拨,着实让我受益匪浅。这点颇像古人求学时风行的“从夫子游”。“读书”不如“受业”,“受业”不如“从游”,“从游”更讲求耳濡目染,且以修养而不是学识为中心,可谓“完全人格教育”。陈平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对古人“从游”的艳羡洞开了我回忆的闸门,暑假我重翻作文本,老师的鼓励之词极其亲切,高珺、马琳老师点评我作文的情形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课下,我常“从知双老师游”,每每诸如就餐前的一些空闲时分,都能随意交流讨论,亦师亦友,他还在我的同学录上留下临别赠言,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我前行;联欢会、体育节、踏青之旅,有多少老师在欢快中潜移默化了我们,实在不胜列举。当然,社会的竞争、教育的现状,不可能重起连研究生都无法体验的“从游”之风,但母校的点点滴滴似乎依稀地映出些“从游”的影子,此已足矣,真是不得不让人欣慰。

淮外让我感动的还有“热衷于公益事业”,在集团助地方农民画兴废继绝,给国家男排雪中送炭等大环境的影响下,捐款捐物、无偿献血、义务劳动、助残敬老等已深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翻阅母校近年大事记中的公益篇,更是振奋人心。采“红土”培植奥运树、接纳四川灾区学生就读,去北川中学进行教育支援,汶川地震周年祭诗歌朗诵会等,看来热衷公益的义工文化已融入师生的生命,逐渐成为了一种自觉。我以为,这些还缘于一种精神的推动。很显然,淮外的精神离不开一位伟人,他就是周恩来。学校依偎着周总理纪念馆,时刻提醒着师生像总理那样学习、工作与生活;用总理手迹集字的校名,让我们自豪的同时也承担起了一份责任;校园矗立的总理铜像底座上镌刻有“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吸引了许多来访者的眼球。毕竟在这求财的喧嚣年代,集体以一伟人作偶像实在难得,并非作秀的真诚追随就更加可贵了。师生们在总理祭日点亮了千盏烛灯,其实更是在灵魂深处点亮了“以恩来精神为典范”的心灯,为的是将缅怀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是的,伟人怀抱里的淮外人没有理由不“鸾翔宇内”。

在文末,我想对淮外的学弟学妹们说几句真心的话。卢总说过“天下兴亡,我之责任”,我理解为在广义的扭转世界兴衰中,我们要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担当起应尽的责任。这是一个远大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我们要想实现它需在一个个小目标前付诸行动。叔本华曾有言“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在成规矩成方圆、不破坏大原则的前提下,希望学弟学妹们能“认识你自己”,并在校方、老师提供的良好环境和智力支持下,不落窠臼,大胆地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试着独立找寻生活的规律,还不妨试着以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为参照、为目标,以求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一个并不成功的学长在和你们共同学习、探索、完善和成长。

困于笔力不足,文章极为繁琐零散,但句句皆发自内心,一片真情。谨祝母校十周岁生日快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祝老师们身体康健、工作顺利,校友们都能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有关写校庆的征文3

一年前,我怀着无比热情来到了这里——盘锦市高级中学。为了可以来到这里,我在初中整整奋斗了三年。当我受到挫折时,我总会来到市高,因为这里市我的梦,是我未来人生的起点。

我们现在的学校好美啊!幽雅的环境是那绿油油的小草和那葱茏的树木,是那各式各样的健身其次和那洁净宽阔的操场球场,是那干净明亮的教室和那整整齐齐的桌椅……美丽的风景,同学们一张张笑脸和老师们脸上会心的笑容,是那朗朗的读书声和那晚自习迷人的灯光,是那老师同学讨论问题时热烈的场景和课间操时协调一致的动作……

回望过去,母校一路走来是多么不容易!您用整整60年的时间,从只有几个班级到如今扩招后全校90多个班级,从只有几百名学生到今天校园内6000多名同学,从我们熟悉的北校区老南校区再到今日的新校区,从过去很低的升学率到今年98%的本科升学率,这些只有您心里最清楚,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也只有您知道又多少人为此作出了努力,流出了汗水!母校,您今朝真的很棒!60年的风霜血雨,您以一位顽强拼搏的母亲,呵护着这个打家庭,让您的孩子茁壮成长,让代代英才服务社会,这些您怀抱中走出来的天之骄子们报效祖国!

今朝的我们也很棒!我们的课间操在全省都享有盛名,我们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我们的严格管理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我们的成绩年年创新高。这些是不争的事实,是让人骄傲的事情!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母校近日辉煌您是盘锦市所有学校的楷模!相信我们,您的孩子们,我们也会像您一样做今朝的风流人物!我们会努力学校,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向您证明今日的誓言,证明您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

母校,您和我们都很棒!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叙写自己今朝的辉煌,用盘锦市高中人特有的精神品质在市高这片神奇的沃土上播洒明天梦想的种子,等待那秋收的季节里丰硕的果实

母校,在您60岁生日来临之际,您的一个普通孩子真心地希望“妈妈”生日快乐!今朝更美好!

  有关写校庆的征文4

岁在辛卯,序属仲秋,岁月更迭,屈指六十整年;因水而建,缘水而栖,江河寄意,丹心日月可鉴。秋风徐来,心歌萌动,引得情愫万千,拙立新赋一篇以贺之,其词曰: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时至今日,六十华诞。适时而生,挥毫学子青春,华水美名流传;数易校址,开创水利纪元,水院风采赫然。忆往昔,燕赵大地,凝重之笔。看今朝,甲子华水,昂首中原。情系水利,薪火年年相继;自强不息,精髓代代相传。校庆盛会,塞室盈廊,精英踵肩。昔日华水学子,如今北斗泰山。政界骄子,学术名流,商海精英,企业高管……,百舸争流,已为人先。借此盛事,把盏言欢,忆过去,话蹉跎,谈母校,表真言,共话美好蓝图,同绘豪迈明天。

当此良辰,凡事锁身,未能亲往贺之,为吾过,为吾憾。遥想过去,别母校三年有余,漂泊于世,至今尚无建树。此所以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恐所学不精,以伤恩师之寄,难当母校之望。三省吾身,不禁汗如雨下,顾影自怜,当厚积而薄发。寄予来日,千里共婵娟。

校庆之际,感慨之深,学疏才浅,不堪笔墨。作此文,涕零不知所言。

是为贺,亦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