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通用32篇)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通用32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7W 次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通用32篇)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

上学期幼儿园赠送了我们教师每人一本书,此次赠送的书都是经过教科室主任精心挑选的专业类书籍。我挑选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因为之前也读过此系列的语言教育等丛书感觉不错,所以就选择了此书。

本书是由张俊主编,共有7个部分,101条建议。其内容涵盖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到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从数学活动设计到操作材料的提供,从领域渗透教育到日常生活教育,乃至如何评价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对于书中的一些问题都是我们平时经常碰到但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今天在此书中终于找到了非常完满的答案,解决了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读完之后你会感觉哦这件事情原来是这样啊。书中的编辑都是教育理论的专家同时也是从事多年的幼儿园一线教师。他们的建议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交融,而不是专业的控制,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我如饥似渴的阅读着,就像一只迷路的羔羊终于找到了家的方向。以下是书中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

在新《纲要》中提到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作者对正确理解“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做了全面整体的阐述: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获得数学经验;帮助幼儿将数学经验或概念运用于生活之中。然后又理论结合实际从多方面来阐述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估算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简单的统计;巧用“说明书”学数学等等,从实践的角度来引领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专着——《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桂梅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桂梅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小时侯的窦桂梅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桂梅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桂梅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着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桂梅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桂梅老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

7月,正处于炎炎盛夏。我们有幸地成为武汉市教科院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班学员,为期五天。虽然武汉的天气酷热,而且暑期和爱人相聚的时间减少,但我在这几天却又快乐又充实。此次培训形式多样,有武汉市十佳教师雪湘明讲座、华师博士邓猛特校校本教材开发介绍、华师教科院雷江华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心得交流等各种活动。这些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指导,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让我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得更高了。现将在培训中所感所想小结如下:

一、初步接触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校本的开发。

邓猛博士先带着我们一起温习了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现状,以及特殊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美国教育制度很好,提供免费的公共教育,其费用是由当税收津贴的。还设立双语学校,以ESL课程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帮助因为语言障碍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孩子,减轻在过渡期间遇到的苦难。在家教育方式也适合,但是父母要使用经过鉴定的合格教程,而且要由一位合格教师监督。

特殊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首先有特色,必须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必须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材内容的选择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面向未来社会生活;以儿童现有经捻为基础;科学的知识与规范语言表达,寻找典型范例与主题活动等。

以后,我将用这些知识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保护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拓展心理学的点面视野,理解儿童的困惑。

华中师范大学博导雷江华讲的《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没学过这些知识,以为孩子们是故意听不懂老师的讲课,练习时老是出错,接受新知识慢了几拍。现在知道了,他们有认识发展的矛盾和障碍。

如何解决特殊儿童认识发展的矛盾和障碍,我们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他们身上显现的亮点顿时让我开拓了思路,自己平时碰到的难题或许换一个角度就能很好的解决。

其实,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我们老师发现罢了。我暗下决心今后也一定会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残疾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学生身上。

三、展现聋生舞蹈之特色,感悟美

武汉市特殊教育教研院文洁教师带我们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节目,然后介绍我们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舞蹈是一种视觉强烈的课程,所以非常适合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人为本的艺术形式,是表现生命、情感、美这三大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加大模仿练习、渗透意念、气息的方法教授他们,使他们得到心灵美的升华。现在,我知道了聋生具有听觉、动觉对内在节奏的感知,要好好利用这个特点发展他们的优异之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校本培训与时俱进,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当然,有些理论知识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细细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进步!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4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5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的更远”。

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使我有幸读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是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浦远老师所著。孙浦远老师用43年的心血与智慧洒在了教育这块土地上,其态度之严谨、功夫之深厚,《美丽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栩栩如生、纷繁多样的儿童现实生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读了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后,我吸取了许多教学与经验,掌握了许多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它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对我的班级工作管理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一个个班主任工作案例,传达着孙浦远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思想,传播着她从爱入手的教育理念。“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坚强而和谐的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的试金石。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如果把孙浦远老师的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培养了一个好的班集体,让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从《美丽的教育》众多案例中,我学到了两大法宝:

一、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所以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于是思维定势就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懂得欣赏、善于赞扬的教师。

二、学会宽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己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孙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孙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美丽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她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6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和相关成果,并予以分析、概括和梳理,全面、系统、深入介绍了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方法的有关理论和具体技术,观点阐述正确、内容结构合理、资料介绍详实、方法可行性强、行文条理清晰。下篇汇集了30个接受教育干预的各类特殊儿童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自特殊教育的实践,贴近鲜活的生活和特殊教育实际,能为读者尤其是特殊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有关各类特殊儿童特点、教育评估以及康复训练的成功经验。

下篇的案例分析小魔王转变法、松开紧咬着的嘴,通过对文中小彬、小军的训练,使我体会到了对待这样的孩子,在训练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和训练手段,不仅从儿童本人、班级集体、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着手,而且将各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并能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及时纠正,使儿童的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又如案例肚子疼痛的背后,通过读这一案例,让我体会到了对于轻度弱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功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增强自信;要运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感到同学的关心,消除交往的顾虑;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理解孩子的想法,维护孩子的心理需要,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训练要持之以恒,因为智力落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作为老师要有充分的耐心。

再如案例我也会打电脑,文中小青学电脑收获的知识,改变了我认为弱智儿童学电脑是不可能的错误观点。首先,弱智儿童虽然学习能力差,身心各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具有学习电脑的能力。通过以上事实也证明,弱智儿童学电脑是完全可行、可信的。其次,他们有掌握和使用现代化工具的权利。全社会要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提供尝试现代化工具的机会。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他们的发展,爱护、欣赏他们,为他们今后能适应、融入信息化社会打下基础。

案例学习成绩提高了,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教育者自己要树立信心,认识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所以要避免急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宽容地对待学习困难学生,并且信任他们。在教育中,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帮教,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进步。其次,帮教应该从重新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开始。判定一个学生有学习困难后,要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也要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最后,要为学习困难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接纳的学习氛围。

其他案例分析也都带给我不小的收获和不同的感受,但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大略地浏览了一遍,没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今后,我会继续研读这本书,让书中成功的经验来指导我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学生服务。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7

第一次接触华东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是在灌南交流学习期间。还记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县六塘小学教科室相帆主任荣膺灌南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县教育局为了勉励大家,特选赠了几本具有纪念价值的教育专著作为奖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随后,相主任就在每周举行的“主题分享”活动中,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而,在六小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研读“生本”,践行“生本”的改革热潮。

现如今,我县教育局也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为我县教师今年上半年的必读书目,足见这本书的教育指导意义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书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绍到,他是通过以一个低年级成功的教育实验改革实验,作为引发思辨的源点,真实生动地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似乎开创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收获像鲜花怒放。“我们把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随后,提出了“各个年级都行吗?”迫切疑问,继而通过大量的,真实的,鲜活的案例佐证这样的观点“只要保持生本状态,只要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封闭它,只要始终保持情境的适度挑战性,只要让学生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舞台,只要永远使学习带有与他们个体相联系的意义,在他们所认识到的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比较和启发之下,他们的求知和表现的要求就会更为强烈。”

生本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笔者认为,生本,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自己教育为根本,以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根本,以强力保持学生追求的天性为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现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对人性回归的深切呼唤,郭教授作为“生本理念“的呐喊者,倡导者以及践行者,很是关注现行教育是否能够依据“人”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他显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标杆,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随者: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闹、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8

寒假期间,我认真研读《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两本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能够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能够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另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一、用知识武装自己

经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仅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以往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那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厌恶。”老人家之后说:“那你快走,那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之后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那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己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能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主角定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当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异常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异常是构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本事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明白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礼貌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确定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礼貌的成果并不能经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构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当教什么,怎样教经过学习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9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写随笔,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督促,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我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包括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其实,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适合教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晨诵、午读、暮省。

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我们一起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不闯红灯,学会遵守规则;我们一起种树,培养公益意识;我们一起踏青,亲近自然;我们一起扫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我们一起唱歌,学会欣赏艺术;我们一起玩球,学会健身;我们一起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交往;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求知;我们一起写家书,学会感恩;我们一起演说,学会表达,培养口才;我们一起写日记,学会坚持,学会自省。

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是课堂的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和协作者。构建理想课堂,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

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

“三人行,必有吾师。”学习他们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习他们的坚持和较真,学习他们敢于提出质疑……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0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并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当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异常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1

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极大地加剧了教育情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今天的教师,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得多的教育现实,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到各种教育活动困境之中。面对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各类问题,青少年犯罪、道德败坏、心理障碍等严重问题,社会对其往往有较多的关注,也能够让教师有足够的警醒;由于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也存在阻力和困难,尤其在“作业”和“测试”两个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尚未形成深层次的变革,大大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和转变对新阶段的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师的综合素质面临更高的挑战。这些问题自然也成为今天教师群体所共同面临的教育困境。

首先,学生的“问题行为”并非个别表现,它是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简单地理解,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的行为,或不能良好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行为。《学生问题行为 心理道德法制》一书选取学生常见、典型的问题行为5大类24种,包括攻击型问题行为、对抗型问题行为、财物侵害型问题行为、自己损型问题行为和学习困难型问题行为,基本涵盖了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问题行为并不等于问题学生,因为问题行为关注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对行为发生者做出的整体评价。正常学生也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问题行为,因此,不能把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称为问题学生,只有严重的问题行为,且已经泛化、很难改变的学生才称之为“问题学生”。

学生的问题行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应对,因为学生的正常行为和问题行为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能够及时加以调适,问题行为可能转化为正常行为,如果调适不及时,也可能进一步导致违法犯罪行为或心理疾病。转化的关键,还要看外力施加影响的时机和方式。

通过读书,使我认识到学生问题行为综合应对策略不应停留在外在的社会规范上,应该是心理、道德、法制的结合,同时关注社会道德法制与个体心理的综合构建,即在方法上注重整体,在理论建设上强调综合,建立学生问题行为的综合教育策略。具体包括:⑴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仅是道德规范的简单传递与校规校纪接受,其本身也是心灵润泽,心灵点化的过程。 ⑵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简单停留在问题的矫正和预防上,因为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教育方式,应当是积极主动的,以帮助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为理想,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为目标。

对中学生的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尊重他们:

说话要和蔼可亲,保持平等的心态;体现出你是他们的朋友,亲人,但不是家长。 千万不能唠叨,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训斥,忌讳谩骂。

一定要给足他们的面子。这一点特别重要。这些人特别讲义气,你尊重他,他会特别感激你,对他自己的错误会认识深刻,,而且马上改正。他们最反对你高高在上的感觉。

2、鼓励他们:

发现他们的点滴优点,及时表扬、夸奖,给他们自信心。

3、引导他们:

在他们犯错误时,千万不要在外人面前直接批评他们,可以在他一个人的时候,亲切的问候他们后,让他们自己说出来怎么了,错在哪里?在那个时候,你再引导他们分析错误的危害,以及改正的办法。他们会终生难忘,而且你的话会对他们的一生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是新课程教改下教学的作业和测试两个方面的相关问题。

合理布置和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教师歪曲了“减负”的本意和实质,致使作业及批改这个环节更趋淡化乃至名存实亡。随意布置作业、马马虎虎批改作业的现象,在常规教学中屡见不鲜。因此,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必要的教学技能非常重要。

科学命题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命题是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命制出优质的试卷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面对我们命题质量不高的现实,根本的提高方法在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注重理论的厚重,更强调具体教学实施中的可模仿可借鉴的操作方法,提高教师们的造诣水平。

最后,是新课程教改下备课问题的诊断和对策。

在编制一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时,一定要分布合理,不仅要把本学期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把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尽量充分些;另外,对其他预想不到的一些活动,在制定教学进度时要留出机动时间。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看待备课。

一、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看备课: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不在备课上下功夫,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一句空话,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也是一句空话。目前,虽然各校都十分重视对教学常规的管理,特别是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教师工作负担的繁重,造成了部分教师在备课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

1、备课的目的:应付检查。有的老师备课是一回事,上课是另一回事,备课为应付检查服务,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

2、备课的方法:抄搬资料。部分教师视教参教案选为珍宝,不加选择或不加思考的拿来就用。

3、备课的重点:侧重于教学内容。不少教师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化在作业批改与订正、处理事务上。时常匆匆忙忙进课堂,心中无数;凭着感觉上课,也有老师甚至还有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要从改革教师备课抓起,克服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这些弊端将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从减轻教师负担的角度看备课:

针对教师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从减轻教师负担的角度出发,有些地方对教师备课也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加强了备课组的活动,注重集体备课等。在备课管理上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有的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手写备课,备整册教材,而中老年教师集体备课,每人备一个单元或者几节课;有的学校采用修改往年教案的方式备课;有的学校采用电子备课的模式,实施资源共享,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备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但是同时,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教案,原先要备很长时间的教材,现在是几分钟就解决了问题。我觉得“拿来主义”也是可取的,资源的共享是信息时代的优越性之一。但是,很多教师的这些下载来的资料却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去修改。纯粹的拿来主义表面上是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但是由于备课环节的漏洞,紧接着的问题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习水平的下降,学生作业错误率的提高等,不断的批改、补课、辅导......在事实上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此,备课确实需要改革。像传统备课的方式中存在的“今年抄去年的课,明年抄今年的课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只有合理的进行备课改革,才会真正意义上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又同时要注意克服多种新的问题。

三、从借鉴的角度看南方某校的“联合备课”

联合备课类似于我们的集体备课,也就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集体协作备课,让长期以来老师备课单兵作战,教案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得到改善。但是不同的是,联合备课充分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值得我们借鉴:

1.建立一个学校的“联合备课中心”网站,并发布于Internet,教师无论在学校或家中都能通过网络访问到;同时,学校为每个教师开设了不同权限的用户名(用于不同层次的管理)。

2.网站的建设以学科分类为主,所有学科按开设年级全部开齐,共有11个科目的102册学科内容,同时建有“优秀教案推荐”、“参考教案”、“录像课点播”、“课件推荐”、“备课研究”、“教学计划总结”、“检查与反馈”等栏目和专题,用于存放各类相关教案,同时提供大量备课资源,为教师备课服务。

3.平行班的教师任教同一个学科的,可以共同完成本册内容的集体备课。一个人所备的教学内容提供给其他教师教学用,在此基础上提倡修改别人的教案,修改以后的第二稿也发在联合备课中心。

4.从事本学科教学三年以上的教师均可参加联合备课,备课的基本任务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配与调整。三年以下的,不参加联合备课的教师也把教案发在联合备课中心,这样可以一起参与讨论与研究备课。

综上,通过对这三本书的学习研究,使我对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教学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我对教育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更新的认识,只有做好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各类问题、教学作业和测试、以及认真备课等问题,才能应对新形势的教学要求,更好的做好教书育人这份伟大的职业。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2

王晓春教师的著作《今日怎样当教师》一书中有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学校,然而却关系到我们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今日,我们应当怎样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活力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教师是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完美的光辉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欢乐和幸福。那今日,我们应当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我们一向认为: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成绩,做出贡献。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我们崇拜蜡烛精神——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同时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我想,仅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能够以苦为乐,以苦为趣,到达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的境地。做一名教师既是我们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干出事业,干出成绩。

我任教的班级部分学生寄宿,对于寄宿在校的学生,学校就是他的家。当临时班主任的日子里,白天给他们上课,晚上有时要留在学校里陪伴着他们,可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外公外婆管。气温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身体不舒服,提醒学生“按时服药”,打球出汗了,提醒学生“赶紧擦擦洗洗把湿衣服换了”,直至再三叮嘱:吃饭前必须要把手洗干净。为了工作,为了学生的成长,我在工作与休息、工作与家务的天平上,对于前者,加重了砝码,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的追求。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用我的无私,奉献给学生一份欢乐,奉献给学校一份荣誉,奉献给社会一份热诚。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必备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很喜欢一首歌中唱的:“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就像鸡妈妈爱小鸡一样,爱学舌功能也成了我们教师的一种本能,并且又正是这种爱,才得以使我们每一天能满腔热情地迎接他们,无怨无悔地教育他们。20年的教学经历,我们全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温暖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学。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信任和期待目光洒向每个职专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用爱赢得每一位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职业学校学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赞扬,去鼓励,为他们供给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必须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舌功能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生活在学生中间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广大学生看得见的,所以我平时能严于律己,处处检点。仅有这样,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教师们,让我们简便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一样的人才,欢乐地生活,欢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今日,我们做教师,在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今日,我们做教师,在于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今日,我们做教师,在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愿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完美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3

开学初学校给我们每位课改班的老师发了《让教师爱上教学》这本书,利用工作之余我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的感想。

这本书从书名看起来应该是如何让老师爱上教学,但实际上讲的更多的是如何上课,教我们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如何进行课堂讲授,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点拨、方法指导和调控管理等,认真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方法。

反思这一节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但是作为老师也许是工作的繁忙,更多的是自己懒惰导致很少写反思,每次学校组织要求写的时候才逼迫自己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一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光多写课后反思,更多的要写课前反思,只有“三思而后行”方能提升教学效果。要反思课前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恰当,情境是否适用,反思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反思课件的使用是否得当,利用课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等有很大的优越性,利用课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每次上课直接打开课件一步步给学生看,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还是空空,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教学设计,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失去了应用课件的本意,重要的定理定义共识还是需要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因为课件一闪而逝的效果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更有甚者,完全依赖课件,电脑坏了,课件用不起来就不知道怎样上课了,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该板书的还是要板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讲、精讲,讲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讲的是作者自己上历史课上总喜欢在讲台上讲个没完,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我觉得这一节我和作者很类似,也有同样的毛病,同样的感受,课堂上自己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绝,学生却是苦闷难耐,望天发呆,一节课讲完,累得疲惫不堪,可谓口干舌燥,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自己却不明白,读了这一节我找到了答案,我应当选择尝试提问,讨论式,并配合多媒体教学,应尽量做到少说少讲,用材料或者问题去诱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当然材料和提问一定要紧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上,特别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注意恰如其分,还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问题,并且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我按照作者的方法,自己试探性地上了一节课,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节课中我真正做到了少讲和精讲,所以只要老师把知识点讲清,把难点讲明,学生就会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成得尽善尽美。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令我们特别头疼的学生。本书中最后一章是调控管理篇。在课堂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调控,需要排除学生的打断和干扰,在需要的时候还得对付破坏活动。那种传统教学中令教师“头疼”的学生行为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烦人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善于课堂调控的教师不但可以有效的落实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还能大大地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欧冠,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教学任务高效完成,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智力得到启迪和开发,道德、情感得到升华,而且教师本人也从中树立了威信,获得了尊重,课堂气氛融洽。

赵国忠老师教给我们的这些方法,让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爱上教学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为我们每位青年教师成为名师指明了方向,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教育著作,值得大家去读。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4

教师节前夕,收到了在烟台工作的一名学生送给我的礼物——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5

假期里,我潜心研读了朱永新的著作《新教育》一书,使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不是一本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用触动心灵的哲理箴言给我们引领方向,指点迷津。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新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在学校就要读书,学校是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晨读–午读–暮省”,这一儿童学习方式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你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一样,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教育,就要用心去爱学生。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所以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喜欢自己。

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新教育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6

近期翻阅了张文质先生的《慢教育》。我细细地品味着慢教育的每一个实例,我深深地感到每一个实例都在向我传递一个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的教育哲理。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这样阐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视、发现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临场智慧。

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教育的大忌。正如德国哲人所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生命活力与精神灵魂的教育需要耐心、宽容、细心……

以“慢”的心态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长大,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在“慢”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充分的从容和宽容,慢慢地等待孩子的思考与幼稚,慢慢地感受孩子的挫折与成长。老师要拥有足够的童心与细心,慢慢地听孩子讲故事谈理想。同时要学会真诚的欣赏与体验,慢慢地表扬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慢慢地和孩子一起品味纯真的快乐童年。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我很欣赏书中的这段话:“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从今天起,在教学中,我会“慢一点,再慢一点,放慢欣赏的脚步;等一等,再等一等,等到迟来的花开。”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7

爱的教育里到处都体现了最温暖的爱。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万里寻母记》讲述了马尔可的妈妈为了让家里偿还债务,远渡重洋,孤身一人来到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富人家去做女佣,后来与家人失去了联系。马克尔和爸爸十分担心,13岁的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寻找母亲的请求。于是,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他吃的苦头比任何人都多,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

掩卷沉思,马尔克是这样的爱妈妈,为了妈妈,他甚至不顾一切危险,远渡重洋,从热那亚来到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真另人佩服。并且每当他来到母亲曾经住过的地方,见不到母亲时,心是多么难受,但他并没有放弃,依旧没有抛开母亲,真令我感动。

读了这篇故事,我深受启发:马克尔多么爱妈妈,我们一定要马克尔一样考出优异的成绩给爸爸妈妈看,长大后回报爸爸妈妈,回报社会,我的妈妈和爸爸一直在内蒙古打工,他们赚钱是为了让我们上学。爸爸妈妈只有放寒假的时候,才会回来,每当他们回来的时候我会好好孝敬他们。当然,我有时会犯错,每当母亲打骂我的时候,我对妈妈的尊敬顿时无影无踪,回想起来真不应该。

让我们深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手,一起乘上爱的小舟。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8

前几天有幸看了《快乐教育》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这实在是本好书,读着读着自己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豁然开朗了,也更有信心了,更加觉得教育是一种充满趣味的事业。以后,再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也从容应对了。

我们发现通常老师在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往往会采取用权力、压力和惩罚来控制学生,使学生暂时性地服从,或感到气馁,干脆放弃对学生的希望,其实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地改变学生,相反,他以后会变本加厉。此时,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如果教育得法,相信绝大多数所谓行为不良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做一个民主的教师,给学生一个民主式的学生环境。在这里,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第一就是本书建议我们对学生应多鼓励不宜对学生表扬和批评。鼓励和表扬是有本质区别的。表扬只奖励个人,容易使孩子只注意他自己,而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或成就感是很少的。鼓励激发孩子努力,并使孩子把注意力集中于加入团体的能力,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内在潜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表扬认可的是行动者,而鼓励认可的是行为本身。第二是对付教育行为不良的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武器,那就是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融入其中,那么再发挥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这么一个充满团结友受,合作的环境中,不适宜让学生之间有竞争,至少越少越好,竞争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这本书所阐述的原理,今后我要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届时,我们将会是个更快乐、更健康、更随和的教师。孩子们将会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9

当今之中国社会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崇尚自由、享乐,尤以年轻人甚之,就如影片片头所演,那些西化的年轻人纵情的吸烟、喝酒,在他们心中只有享乐至上,但是如果人们活着都是只为了享乐,而把道德、法律抛于脑后,那么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没有希望的。中国几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哲学思想好像一下子不覆存在了,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太快,还是我们已经把祖先的谆谆教诲遗忘了。当今之中国,经济发展确实迅猛,GDP的增长也领先于全球,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我们所谓的GDP的增长是建立在修桥铺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基础上的,而真正关系到民生的又占到多少呢?而且我们还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森林被砍光、江河被污染、耕地被占用……,外表的光鲜不能掩盖内心的虚弱,这样的GDP数据我们为何要看的那么重呢?

大自然是公平的,对大自然的过分破坏早晚会得到惩罚,一场日本大地震主就让我们彻底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地球仅仅是轻轻打个喷涕就可以让人类的文明灰飞烟灭,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简直是太渺小了,神马都是浮云。有时候我们真是应该停下匆匆的脚步,沉静浮躁的心灵,坐下来好好想一想,究竟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中华五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良品德与思想我们为什么会淡忘,会失去信仰,会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渐渐失去自己,我们需要反思。除了自己的自由享乐,我们还有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还有孝道、诚信和自律,我们还有仁、义、礼、智、信,我们还有一颗需要净化的心灵!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0

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盏永恒的明灯。它看着风暴,但不动。爱情是充满生命的生活,就像一杯满满的酒。”只有当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爱的含义。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在思考什么是爱。当我打开书的时候,我和一个意大利小男孩一起去寻找这个未知的答案。在这十个月里,我记录下了这学期的真情和爱,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所有这些都让读者充满了爱。

虽然这是一个简单朴实的文本,描述了非常常见的人物,但文本中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闪耀的美德却被深深地感动了。

当我看到小抄写员的故事时,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

乔里奥的家庭很困难,但他学习非常努力。他的父亲在铁路上工作,他的工资很低。他为别人当抄写员。每天晚上,他都用大印刷体写一张便条,直到12点钟。乔里奥看在眼里,在心里。父亲上床后,他会溜进父亲的书房抄他父亲的笔迹,但他父亲从未发现。但是由于睡眠不足,乔里奥的表现直线下降。父亲非常生气,但他忍受着没有告诉父亲真相。终于有一天,他不小心碰了一本书,吵醒了他的父亲。父亲明白这一切,他的心中充满了爱。他拥抱乔里奥,抽泣着。

多感人啊!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为了减轻他父亲的负担,为了帮助他的家庭挣钱,为了面对他父亲的责骂,已经不愿意说多少次他想说实话,但他没有,一直默默忍受,他没有抱怨。多么宝贵的精神!如果是为了我,我绝对不能忍受这种不公正,说出真相。乔里奥的沉默和理解深深打动了我。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虽然花了我很多时间,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也许,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我们就会在世界各地找到爱。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1

暑假里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的故事有趣而又非常的感人,虽然没有因动人的剧情而落泪,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洗劫心灵的书。在这个平凡而细腻里的笔触中体现出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的是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真是伟大啊!

《爱的教育》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和同班同学之间的喜怒哀乐,以及触动人心的每月例话,书中的人都有着鲜明的人物特点:乐于助人的卡隆,严谨认真的斯带地,活泼可爱的“小石匠”,坚持不懈的耐利,骄傲自大的诺琵,心地善良的卡洛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是让人难忘。例如有人欺负残疾的特洛熙时,卡隆挺身而出保护了他,当同学有困难时帮助他。虽瘦小,但勇敢的耐力在体育课上顽强地爬上了平台的顶端。

虽然每个人的经历都不相同,但当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你就会感受到那些仿佛就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它感动了我们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爱的探索,当看到书面上题目,会想到在这缤纷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爱,仿佛是空气,每天都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它无影无踪常常被我们忽略,但它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就如同父母对我们的爱,老师与身边的同学们对我们的关心,朋友间的倾诉……爱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它不常被发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是对自己而言,更是对所有人而言。

《爱的教育》这本书仿佛融入了我的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里面的人物也让我不时的想到身边的某某某,是同学们朋友之间的友情,是爸妈对我的爱,是对老师的敬爱……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2

有一句说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爱的教育》这本书,则充分讲述了这一点。

《爱的教育》这本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详细的描述了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同学、以及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种种故事。

全书通篇没有华丽的修饰,只有简单朴实的描写。如:卖菜妇女,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等,但却让人感受到爱的重要性。他们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我们感受深刻: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他乐于助人,看见比自己小的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他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钱给他。而且常常帮助弱小的同学,在同学眼中就如同正义的使者。代洛西,他虽然家境富裕,但他非常尊重穷人,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而洛贝谛,为了帮助同学被疾驰而来的汽车压碎了脚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为我们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什么是爱。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月故事”中小马尔可。由于他的父母欠下了巨额的债务,于是他的母亲要去遥远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可渐渐地他们之间失去了联系,于是小马尔可去寻找母亲,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的旅途后,最终找到了他日夜思念的母亲。这篇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小马尔可只有十三岁,年幼的他独自一人来到异国他乡。经历了重重险阻后,小马尔可凭借着心中的爱和对母亲的思念,排除万难终于寻找到了母亲。而我呢?则是那样的无知,不懂事,完全忽略了家人对我的爱,我一定要向小马尔可学习,要懂得感恩,懂得分享,遇到困难敢于面对,让我们的世界多一点点的爱,用爱感化人间。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3

在这个愉快的假期中我又多了一本新书——《爱的教育》。

当我刚翻开这本书时我有了许多疑惑:爱怎么教育?爱教育了什么?爱的教育有用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这本书。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他以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像我们表达了真情,讲述了故事。

故事中有父母与孩子的爱、老师与学生的情、朋友与朋友的义,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字——“爱”。

刚开始我阅读了几页就十分不想看了,一些人名地名实在使人乏味,可后来我有认真的阅读,慢慢的品味发现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处。有时我为它气愤,有时我为它惋惜,有时我为它拍手大笑,有时我为它默默伤心。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洗涤灵魂升华灵魂的好书。

里面最令我感动之一的是每月例话《小抄写员》。《小抄写员》讲述的是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孩子多,父亲白天工作晚上帮别人抄文件,因为长期这样很吃不消经常抱怨。主人公叙利奥希望帮父亲分担一点重担可是父亲坚决不同意,所以他只好在半夜等家人们都睡着了然后悄悄抄文件。晚上抄文件导致叙利奥成绩下降白天打瞌睡惹得父亲对他失望了,尽管这样叙利奥任然任劳任怨。最后父亲知道了真相父子有和好了。这篇文章的亮点就在于叙利奥被误解任然任劳任怨,帮父亲分担重担,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爱,其实很简单。人们总是那么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却让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间,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

爱,就在身边。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4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的诗人埃。德亚米契斯写的,作者通过多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安利柯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爱的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大雪的一天,在雪地里发生了一件可怜的故事,刚一出门,孩子们就把冻的像石头一样的硬雪球,相互投掷,有一个年过花甲的老爷爷正巧路过,帽子被打掉了,人也摇摇晃晃地,老人用双手遮着脸,一个少年在旁边喊着:“救人啊,救人啊!”原来雪球打伤了老爷爷的眼睛,小孩子被吓得四处逃散,卡洛悲被吓得脸色苍白,有个路人说:“是谁打伤的?”卡隆走到卡洛悲面前说:“卡洛悲,快去道歉。”“我不是故意的。”卡洛悲说。老人被送去了医院,卡洛悲和卡隆也跟去了,刚到病房门口,卡洛悲跑到老人跟前抱住老人的大腿跟老人道歉,老人被感动了,卡洛悲还是惭愧,就把几个月收集的邮票全送给了老人,老人和卡洛悲玩得很开心。

我读了《爱的教育》使我想起了还有一首歌叫《爱的奉献》,歌词很感人,歌词又让我象棋了2008年汶川发生的地震。全国人民为汶川同胞捐钱,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捐款活动,我们学校同学们有捐了5元、10元、20元。捐款的同学们表现的很主动,都把自己的零花钱捐出来。人民为同胞们表示哀悼,学校也举行了哀悼会,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变成了废墟,解放军叔叔在废墟中救人,学生们在路边为解放军叔叔送水,人民为灾区送日用品和事物。看到这,我以泪流满面。

爱无处不在,爱像一条链子,永远不会断开,爱是伟大的,爱是无私的,每个人都有爱,真爱无疆!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5

月光照在清幽的窗前。我坐在我自己的椅子上,静静地翻着一本《爱的教育》这本书。

首先,我要想给大家推荐这本《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之所以要给大家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第一,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句优美、成语词语都很多;第二,里面的故事情节非常感动,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问答题和填空题。看了这本书后,会让你增长不少的知识。

《爱的教育》在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这种拥有高尚品质的人。就拿小主人公恩利科来说吧!他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相对富裕,家庭环境轻松、快乐、和谐。父亲是位工程师,父母都是乐善好施的人,常常不但教导恩利科要帮助穷人和有困难的人,也常常以身作则。恩利科有一本与父母共享的日记,里面记载了恩利科平时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父母所写的劝劝诫启发信、老师在课堂上所宣读的每月故事。它告诉我们这些小读者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篇日记是《我们的新老师》。这篇日记里写了老师很亲切,很温柔,不管学生做错了什么事都会原谅他,就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总是不舍得批评他们。作者把老师和学生写得非常亲切、感人,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写得很具体,从中我知道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

同学们,以后请多读一读《爱的教育》这本书,它就好像是把我们带进了爱的海洋里畅游一样。让我们把《爱的教育》中的知识演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吧!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6

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得《爱的教育》,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的每个故事都能告诉我一个道理。

书中九个讲述老师的故事让我懂得了为什么要尊敬老师、爱老师、感恩每一位老师。读了这本书,我感觉我们的老师跟书里的波巴尼老师一样,也跟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和蔼可亲。学校的老师辛勤地工作,教我们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知识。老师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本事,长大为祖国服务。老师关心爱护我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我们。

老师严格要求我们学习和做事要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有了错误的时候,老师总是比家长还要耐心,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帮助我们,为了我们进步,那么忙还经常跟家长交流。记得这学期我们上二年级了,一开学我就上了“光荣榜”:我们十几位同学因为暑假作业的语文书写完成得不合格,香香老师点名要求我们补写。每天在生字本上书写三行,九个词,直到书写合乎要求为止。老师就是为我们好,为我们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才这样严格要求我们的,对谁都不例外。

我在一年级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我是二年级的学生了,我们亲眼看到老师为我们付出的辛苦,亲身体会到老师对我们的爱。我们在学校过得特别愉快。我们长大了,现在已经明白了很多道理。老师就是辛勤的园丁,我们就是一棵棵小树苗。老师不辞劳苦地培育着一棵棵小苗,让我们茁壮地成长。

这本书和家长都告诉了我们要尊敬和感谢老师,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感谢我的老师,我爱我的老师。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7

爱是什么?爱是一种空气,在我们身边,但又不可缺少。爱是什么?爱是人的一种情绪,如果缺失,人生便会乏味。爱是什么?爱到底是什么?直到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才知道爱是何物。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小说。一共100篇,里面都是极具爱的故事,字里行间虽描写扑实,但又让我感到了人间的温情——爱。

就拿这里面令我最感动的,《少年爱国者》来说吧!

主人公为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而拒绝他人的物质利诱。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估计不会拒绝。我想大多数人应该不会放弃嘴边的大肉吧!这又不得不让我赞叹这个少年的品格。或许这就是爱——对祖国的爱。还有《万里寻母》这一篇,主人公为了寻找他的母亲,走过了不知多少个日夜,走破了多少双鞋,翻过了一个又一个“大山”。这不仅是对母亲的爱,更是一种信念,一种持之以恒的信念。

合上书本再来看看我。,既没帮过母亲,为母亲做有意义的事,还只会让母亲帮忙,相观之下,我们是何等的懒惰啊!更有一个故事一直被我铭记在心。《一个不幸事件》罗贝蒂为了救一个和他毫无相关的孩子,失去了一条腿,这是多么勇敢啊!如果我是她,我一定不会去救,因为我不需要用我的一条腿换别人的一条命。与罗贝蒂相比我真是太渺小了!为什么我没有这无私奉献的精神呢?为什么我没有这对陌生人的爱呢?

如果你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爱有很多种。在我看来,爱可以是爱国,是善良,是侠义,是英勇是宽大,是无私,是令人感动。而你用友爱的心对待别人,可以让别人也对你有友爱,正如插班生小男孩那样,他对同学、老师、家长都用心对待,之后别人也被他感动,用爱对待其他人。用爱对待别人,这是书本给我最大的精神财富。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8

当我看到《爱的教育》这本书,书名就令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不断地了解,不断地学习。《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的爱,有感人的力量。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们的一切不幸与苦难。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在眼前;临睡前不忘看孩子一眼,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时,总是父母陪在身边,晚上总忍不住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爱子女的心。

安利柯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的很多学生都在自己的日记上了一个小锁,最简单的东西最容易忽略。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家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的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所折服,我不需要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因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祖国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是博大的,无穷的。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29

笛卡尔曾说过:“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愈多高尚的人说话”现在终于体会到了《爱的教育》以后,我感觉亚米契斯就在眼前和我交流阅读心得。读完《爱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部著作记录了小男孩安利柯在三年级时在校内校外的所见所闻,亚米契斯这个伟大的作家想我们展现了140多年前意大利儿童之间的友情,那种纯真、真诚,不为阶级和社会地位所阻碍的友情。

在书中我认识到一位勇敢,正直的主人公——卡伦。讲述在课堂上;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到别人的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老师身上,当老师质问时,他勇于站起替同学承担错误并讲清事情的原由,在生活中卡伦也时常帮助弱小的同学。我不得不震惊,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在书中也结识了一位舍己救人的小英雄,是他让我学会了奉献、坚强。在开学的第二天,妈妈带着洛佩蒂来到学校,来的时候,有一个一年级小朋友忽然离开母亲的手倒在街上,这时,街车正向他驶来。洛佩蒂眼看着小孩将被轧到,大胆地跳过去,而不能及时抬出自己的脚,被车子轧伤成了拄拐杖的人。

在爱的世界里优秀的戴洛西,最终获得父爱的潘克西。高傲的卡罗。诺比士少年更有对他们疼爱有加的先生……在《爱的教育》中,获得许多快乐,获得不仅是知识,还有心灵上的洗涤。

这是一本永垂不朽的书,它教人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的心,教我们热爱学习,劳动,尊师敬长,同情弱小……让我们学会爱,因为:爱是爱心,爱是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净化人类心灵之语,跨越种族和信仰,爱会让温暖凝聚,给我们带来快乐健康!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0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亚米契斯写的著作,《爱的教育》。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便一口气读完了。

这本书是由一个叫安利柯的日记改写而来的,书的原名叫做《心》。书里有许许多多的每月例话,这都是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少年鼓手和少年爱国者了!

少年鼓手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有六十多个人组成的一队意大利步兵,被派遣到一个空的小屋的里。这个屋子背面就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这是,一群奥地利部队围攻了他们,屋子里的大尉是一位冷静而又严肃的士官,在这个小队里还有一位四十多岁,但是身材只有12岁的少年鼓手。敌人的火力变得越来越猛烈,平常镇定自若的大尉也显得有些焦躁不安。大尉写了一张纸条脚旁摆着一条绳子。大尉立刻把鼓手叫了过来说:“你有勇气吗?”“是的大尉。””你看靠近房子那里有枪刺的光,那是我军的营地你拿着这条绳子,从窗户溜下去快速的跑过去,穿过田地就到了。当快到的时候,奥军发现了他,从高处射击他,突然倒了下来,“遭了!”但是鼓手又站了起来,但是一条腿好像有一点瘸,……最后鼓手终于送到了,援军来了,大家拿起刺刀,准备作最后的冲锋今天胜利了,但是次日作战因为意大利军寡不敌众,退回了阿哥依托大卫来到了野战医院看望鼓手,令他大吃一惊的是为了保卫国家,少年鼓手捐献了自己的左腿。大家一定要学习少年鼓手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这本书告诉我:每个人的心底对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根最敏感的心弦,而能够触碰,拨动到他们的只有真情,只有爱。

这本书是在是太好看了!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1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作者是意大利德?阿米琪斯。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讲述了他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在校内外见到、听到、感悟到的一切。其中贯穿着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还有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其中有一篇故事:勇敢的小哨兵。令我印象深刻。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想看军官如何打败敌人,便留了下来,当军官让他帮自己观察敌情,他义不容辞地爬上了树。因为他是伦巴第安人,要保卫自己的祖国。当自己被敌人发现时,一颗子弹从空中掠过,他并没有着急嚷嚷:“我要下去,我被敌人发现了,我要死了。”而是沉着的在上面继续帮军官观察敌情。无论军官怎么劝他,他也还是不肯下来。突然,一颗子弹不偏不倚地击中他了的右肺,这个小男孩便永远地记在了人们的心里,这个小男孩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了自己的生命而欣慰。

然而就在平时,有一些人遇到危险时,他们总会惊慌地叫喊或逃跑,并不会像小哨兵那样沉着冷静。当有一些人需要帮助时,他们虽然看到了却视而不见。不但不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还嘲笑他们、讽刺他们,使他们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重大的打击。我觉得我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遇到困难时的冷静与沉着,学习他的不畏强暴、勇敢和一颗爱国之心。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盛则国盛。长大之后报效祖国,帮祖国夺回尊严。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32

《爱的教育》是作者德·亚米契斯根据自己的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一本书。在书中以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视角来观察日常生活中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和兄弟姐妹间的关系。

虽然只是一些平凡善良的人,但他们却让我真真实实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在爱中受到教育和启示。如果问我爱是什么,或许我无法确切的回答。但是我认为爱是没有任何限制和规定的,爱更是多种多样的,父母对孩子的爱,老师对学生的关心鼓励,同学之间的友好情谊,都蕴含着爱。其实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很多,那些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人,拯救了许多面临困境的人。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不求回报的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作为宿管老师,给学生的爱一定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为学生的求学之路带来鼓励。

老师的爱是一种视如己出的心境,是一种奉献的精神,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更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希望我和我的同事们能共同努力,带给学生更多的温暖,让学生在爱中学习成长。

首先,我们应该深入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避免宿舍矛盾的产生。其次,我们要用爱来感化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为学生们的生活保驾护航,更应该在生活中成为学生的朋友。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工作中潜移默化的给学生树立拳拳爱国心。无论未来他们的前途多么的闪亮,也希望他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强大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国家!

爱是无私的,爱是纯洁的,爱是实实在在的。作为宿管老师要力求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度、教育有方。给予学生最质朴的爱,做一个真正有爱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