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少先队改革方案心得体会大纲

少先队改革方案心得体会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8W 次

坚持少先队改革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少先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预备队的基本定位,把握少先队组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面是本站小编搜集的少先队改革方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少先队改革方案心得体会

  【少先队改革方案心得体会1】

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少先队是教育的基地。在新课标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是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少先队活动,可以为少先队员提供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总结,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创造展现自我的活动平台

少先队是小学生集体活动的基地,为小学生充分锻炼和展现自我才能提供了良好平台。

1、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坚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的原则。几年来,笔者把班内的事情进行分级管理,一级管理:班委成员;二级管理:学习小组长;三级管理:科代表;四级管理:值日生。工作彼此互助,相互促进,大家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班级的电灯,门窗,图书角,黑板,讲桌,卫生区的管理等。把班内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此外我每天向班委了解当天班内的情况,总能及时地发现问题,然后做出恰当的反应。

2、开展阅读活动

定期带学生进入学校的图书阅览室进行课外书阅读;开辟教室读书园地,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定时间交流读书体会;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学生提供书籍读物,互相交流,互通有九,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以书为友,占占味读书的乐趣。

3、组织好常规活动

学校每天有“三项竞赛”活动;每周有“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课”、“好习惯之旱”;每月有“学习园地”;每年有“校运动会”、“六一童节”“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 等活动。常规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让学生有了普遍参与的机会,凸显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4、开辟班级特色活动,张扬个性

个性是生命的精华,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教师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注重过程评价。《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行动准则。坚持纪律、卫生流动红旗制度。发挥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晨诵、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学校网站、宣传橱窗都已成为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形式与载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书法、绘画、泥塑、剪纸、演讲等兴趣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自由参与,人人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张扬了个性。

二、以活动为依托,在体验中育人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少先队的各类活动是少先队实现组织目标、培养队员成长的主要方式。这与其他学科的育人方式是有明显区别的,尤其是工具性学科。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儿童成长创造了广阔的天地,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1、少先队活动不是教授知识,而是开展各类活动。关于知识对人的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早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正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扩大了人的视野,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引领人们追求真理、探寻规律,并在这一过程中增长向上、向善的力量。在适当脱离具体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少先队的活动更有利于发挥其育人优势,体现其独特性。首先,少先队的各项活动注重儿童的参与,促使主体更多、更深地投入到教育之中,与外在要求达成理解并加强互动,从而使主体与客观事物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其次,少先队的各项活动注重儿童的体验,避免活动的外在化,努力激发儿童内在的感受、体悟与收获。再次,少先队的活动注重儿童的锻炼,在丰富、多样的综合活动中努力激活人的'各种经验与各学科知识,在各种实际锻炼中帮助其形成相应的能力,促使其知能协调发展。

2、少先队的活动不是以接受式开展的,而是采取探究的方式。在知识学领域中,特别是学习间接知识,接受式学习的效率更高。但在社会学习领域,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将有利于思维的拓展、能力的形成与创造力的培养。因而,少先队的活动对未来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优势。少先队活动之“长”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引导学生经历探寻、求索的过程,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少先队的活动可以不受既定知识、某些规定的限制,努力让儿童去经历学习的全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从而自己获得知识、锻炼能力。二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展多样化的智能,展现多样化的特质。我们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既定的知识与能力训练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此基础上,各类活动往往会激活已有知识与经验,唤起难以预见的灵感与创意,而这些无法预设的东西往往更有价值。

3、开展活动眼界要广、定位要准、点子要新。开展活动要关注丰富的社会资源,如自然资源(地域优势、家乡文化),人力资源(专业团体、学术专家、政府领导)。从这样的角度设计少先队活动,可利用天时、地利之便,活动才能开展得有活力。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必须站在儿童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少先队员之所需,充分调动每个少先队员的积极性。

三、培养主体意识,争做班集体的主人翁

互相指责会分解团队的力量,集体努力能救衰败的国家少先队活动在班里提出“零起跑线”口号,激发学生努力向上,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懂得和睦相处,懂得良性竞争,利用竞赛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利用明星栏“周明星”“月明星”,让他们“比一比,谁最棒”,培养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优秀的带动大家,激发落后的奋进直追 让所有人都能够自觉地成为少先队的主人,让集体紧紧凝聚,团结一致,并且力争让这种思想根深蒂固,长大以后必然是一个有为的青年

四、对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产生和体验到的,在组织少先队活动,让队员经常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让他们经常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锻炼坚强健康的身体;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生活,融人社会。这些活动都能够很好地促进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的劳动能力,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帮助他们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发现不良现象,将它们消除在萌芽之中,也是形成正确舆论的好办法。

  【少先队改革方案心得体会2】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时代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急剧增加,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少先队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下面就我这几年的少先队工作谈一点体会。

一、在制度建设中体验“我是班集体的主人”

让班集体的所有成员置身于主人翁地位,保证他们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我在工作中,积极改革少先队小干部任职制度,制订切实可行操作措施,创新少先队组织,让队员在队组织中人人有岗位,个个受锻炼,提高少年儿童独立自主能力,树立“我是班集体的主人”意识。

(一)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工作开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健全规章制度,才能保证队员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才能促进工作的正常开展。我首先要求全体队员严格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行为准则,然后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让全体队员都来为班集体建设出谋划策,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一日常规》、《操行评分细则》、《队干部轮换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于在班集体制度建设中积极献计献策,表现出色的队员给予鼓励,并评选出“积极小主人”。

(二)人人有岗位,个个受锻炼

根据儿童心理特征,让同学们选出八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轮流担任中队长,再由中队长自己组建中队委。每一届队委负责一周的中队管理工作,既体现了责任分工,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我在具体指导时,采用“教—扶—放”的形式开展工作。在一二轮工作中,我组织落实任务,提出工作要求,教会写值周日记,并适时督导中队工作。当队员形成自主管理的能力后,辅导员完全可以放手让队员自己管理,只需抽查工作情况,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不用辅导员事必恭亲,队员们也能自主地开展工作。

二、让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我是活动的主人,我能行”

素质教育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预见少年儿童的天性。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把创新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的教育作用,让儿童亲身体验“我是活动的主人,我能行。”

(一)在活动中树立队员的自信心,形成创新动力

根据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动员和组织少先队员在实践体验的实施意见》指出:在实践活动中要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客观的世界需要通过人的亲身感受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并通过加工形成认识。已经被社会公认的观念和认识,要变成每个个体的认知感受,需要不断的体验来内化和强化,少年儿童更需如此。为此,我在工作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课内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所有的队员亲身体验“我是活动的主人,我能行”。树立队员的自信心,为队员创新能力的形成开辟途径。

(二)精选主题和活动内容,创设创新源泉

主题是活动的中心思想,是整个活动安排、选择活动内容的标准。活动的开展应紧紧围绕主题选择内容。我在围绕主题选择活动内容时,根据《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儿童年龄特征和班级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选精而准,有针对性,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低年级段开展自主管理班级,自理能力,激发兴趣方面的活动。如整理书包,穿衣服比赛,洗手绢比赛等。中年级段开展演讲、书画展、手抄报、小创作等方面的活动。高年级段开展社会调查、环保调查、创设想象“未来家乡的变化”、“二十年后我是什么样”等社会实践方面的活动。如: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习热情,锻炼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设计主题活动时,我把活动主题确定为“漫游可爱的祖国”:为让队员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习惯,我设计了“罗奶奶的一生”情景表演主题活动。这样让活动期期变花样,次次有创新,使学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树立坚强的信心,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骨干,鼓励人人参与,培养创新品质

无论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都离不开得力的主持者和一批能力强的积极分子。有了他们的参与,活动才会有条不紊,气氛达到高潮,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工作中,当儿童跨入校门,进入班级,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去培养,尽量提供各种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我在工作中是将表现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队员筛选出来,进行集体培训,交给他们如何选择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开展方案;教给主持说话的艺术,站、立、行的姿势及怎样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等,并创设情景,鼓励大胆尝试,给他们以锻炼的机会。

队员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活动才会取得圆满成功。为此,组织活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活动前召开全体队员会,听取有意义的、合理的建议;然后让队员围绕主题创设节目,设计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充分准备。活动中要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让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并受到教育。整个活动中辅导员至始至终微笑着观看,并记录下活动中的闪光点。活动结束后,辅导员进行总结,对队员的成绩给予肯定,加强正面引导。这样持之以恒,队员参与活动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在积极踊跃的活动中,创新能力就会发挥出来,也就能培养良好的创新品质。

(四)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体现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中。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是班级教育工作的重点。教育工作者要在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其次要以活动形式去鼓励队员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伟大祖国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大胆去创新,为祖国的明天去拼搏、攀登。爱国主义教育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1)让队员参与升旗仪式,认识国旗、国徽,唱国歌,听国旗下讲话。(2)结合各种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如元旦开展“爱我中华”故事演讲赛,国庆开展“颂祖国”歌咏赛,“心有祖国”知识竞赛,办歌颂祖国的手抄报。(3)开展“了解家乡,爱我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走出课堂,了解城镇建设、感受市场经济、调查居民人均收入、家用电器、房屋更新等真实感、活生生的材料,感受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4)鼓励队员收看新闻,了解时事。明白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创新,才能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挑战,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上述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年龄特征队员的主题活动,让队员的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2、在爱心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物质保障,而忽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以“我”为中心的“小公主”、“小皇帝”确实太多。他们与人相处困难,不能体会别人工作的辛苦,不能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结合现状,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来培养爱心。(l)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增进队员间的友谊,促进共同进步。(2)“三.八节”“文明礼貌月”开展“给妈妈一朵大红花”,“唱支歌儿给妈妈听”,到敬老院慰问爷爷奶奶,给有困难的爷爷奶奶担柴、送水、扫地等一系列爱心活动。(3)给本校身患绝症的殷老师、陈老师献爱心。队员们不但捐出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还定期去探望两位老师,给两位老师表演节目,使她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宝贵,坚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只有让少年儿童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亲身体验,才能给予创新思维的空间,从而促进少年儿童创新能力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