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文秘知识 > 年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方案

年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方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W 次

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贫困地区一村一品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牢固树立市场引领的理念,坚持做好特色产业这篇文章。以下语文迷网整理了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方案,一起来阅读吧。

年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方案

  2017年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方案【第1篇】

为充分发挥农牧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农牧产业脱贫致富,根据《化隆县精准脱贫攻坚方案(2016—2019年)》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五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根据农业部、省、市农牧部门相关“一村一品”建设和家庭农牧(渔)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产业扶贫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我县农牧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振兴川水果业,壮大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夯实精准脱贫基础。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渔则渔,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产业发展扶持一批的要求,通过在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一村一品”和家庭农牧场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贫困村、贫困户的自身发展优势,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贫困村、贫困户有自己的产业,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增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实现农民逐步致富目标。

  二、建设规模

项目总投资1.9亿元。其中在全县摘帽贫困村实施“一村一品”项目144个,投资7200万元;在全县摘帽村及非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施家庭农牧场2360个,投资1.18亿元。

  三、资金来源及还款保障

项目资金来源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金融扶贫贷款和贫困村互助资金。其中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还款来源于省级切块下达的涉农资金为主。

  四、建设标准及要求

(一)“一村一品”。“一村一品”指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以及更大的区域范围,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或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1.“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农产品生产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总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

②涉农服务型及非农产业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总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

③极具地方特色的专业村,可适当放宽标准。

④专业村5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

⑤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明显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2.“一村一品”实施单位

(1)村委会:经上级政府批准,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组织群众从事本村主导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村一品”项目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形成的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2)专业合作社:在专业村(乡镇)管理区域内,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通过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本村特色产业。

(3)龙头企业:在专业村(乡镇)管理区域内,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通过集体投资、村民投资及外来力量投资等形式,兴建农产品加工或流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龙头企业年销售额一般在500万元以上。

(4)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中要紧密结合贫困村、贫困户,采取分红收益,吸纳贫困户到公司、合作社务工等多种形式的收益方式,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受益。村委会、贫困户与公司、合作社签订相应利益分配协议并公证,确保补助资金使贫困村、贫困户长期受益。

3.一村一品及家庭农牧场建设内容

①养殖业:主要以养殖牛、羊、冷水鱼、鸡、驴为主;

②种植业:主要以适宜在我县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为主;

③林果业:以杂果、杏、梨、核桃、沙棘等适宜在我县的林果为主;

④涉农服务业:能突出我县农牧业产品的农牧产品加工、农产品产销、休闲观光农业。

(二)家庭农牧场的申报和主体条件

1、申报。农户自愿申报家庭农牧场,县农牧业主管部门负责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和家庭渔场的资格审查及认定申报工作。

2、主体条件。①具有我县户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②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工商营业执照;③家庭农牧场生产经营用地要有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流转期限不低于3年,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家庭农牧场生产经营用地相对集中连片,坚持规模经营。

  五、实施要求

(一)“一村一品”以村为单位实施,由村委会具体实施,每村补助50万元;家庭农牧场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施,每户补助5万元。

(二)项目的选择要充分考察所在村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劳动力、技术、市场等要素,要结合全县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要重点发展高原有机、绿色、无公害产业,可适当选择新品种的引进,与拉面“中央大厨房”食材供应基地相结合,重点发展牛、羊、鸡养殖。有条件的乡镇发展“一乡一业”。

(三)项目建设按照全县脱贫攻坚“3+20”方案分年度实施。力争2016年实施27个“一村一品”项目,491个家庭农牧场建设项目(从2017年根据实际情况实施);2017年实施42个“一村一品”项目,600个家庭农牧场建设项目;2018年实施51个“一村一品”项目,697个家庭农牧场项目;2019年实施24个“一村一品”项目,572个家庭农牧场项目。条件成熟的摘帽村,经报县精准脱贫指挥部同意后可提前实施。

(四)项目实行先建后补原则,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后先拨付50%的补助资金,项目完工后拨付30%的补助资金,验收合格后再拨付20%的补助资金。

(五)项目建设从3月份开始,10月份完成。

(六)各村要召开“两委”会议、党员会、村民大会、贫困户会议充分征求村民、贫困户意见,公开、公示建设相关内容。项目选定后,将项目建设内容先在村里公示三天,无异议后在乡镇公示三天,乡镇公示无异议后再报县产业扶持项目办(县农牧局)。

(七)严格资金使用、审计监督,不得向村及村民搭车收取任何费用。

(八)“一村一品”项目以村为单位,由乡镇制定实施方案,报县扶贫产业项目评审委员会通过评审,县扶贫产业项目办报县精准脱贫办公室审定后方可实施;家庭农牧场建设方案由驻村第一书记及村“两委”帮助农户制定,经乡镇审核后报县扶贫产业项目办公室、项目监督办审定后实施。

(九)严格按“一村一品”和家庭农场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实行先认定后补助的方法,如达不到认定标准,则不予补助。

(十)土地、草场按相关规定,规范流转、申报,审批手续必须完善,并到县畜牧兽医站、县农经站备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要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安排专门业务干部负责,为确保项目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县农牧局分建设年度向项目建设村派一名技术指导员,会同乡镇兽医站,实行联点技术指导责任制。各乡镇主管负责同志也要联点抓好项目的落实和督导工作,务求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2.加强资金管理。各乡镇要本方案结合实际,做好项目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认真做好项目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项目资金的检查和监督。县农牧及相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做到合理有效、专款专用,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3.加强督查考核。县农牧局将与发改、财政、审计、扶贫、工业和商务、文化旅游等部门开展项目检查与督导工作。各乡镇要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县扶贫产业项目办公室负责制定项目考核工作方案,做好项目考核和验收工作。

(二)明确任务分工。

县农牧局:负责项目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标准的制定、认定、技术服务、畜种、良种的引进、防疫和检疫,项目的监督管理,负责项目的建设,资金的管理等。

县发改委、扶贫开发局: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方案进行评审、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

县财政局、审计局: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工业和商务局:对适宜建设“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村,做好工业项目建设标准的制定、认定标准,加强服务和管理。

宣传、文广部门:及时做好项目建设的宣传报道工作,扩大群众的认知覆盖面。

各乡镇:乡镇党委、政府是项目实施的主体,认真做好宣传,组织村“两委”选项目,指导贫困村、户开展项目选择、公示等工作,指导村、户方案的制定,协调村与县扶贫产业项目办关系,督促项目进度,处理好项目建设中的信访等问题,并与村委、项目实施农户签订目标责任书。负责项目及资金的发放、管理和报账。

村“两委”:因地制宜,选定适合本村的“一村一品”产业,选择有劳动力、有种养特长的贫困户建设家庭农牧场,组织村民和贫困户按要求实施项目,产业形成后要建立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筛选确定“一村一品”产业、家庭农牧场农户。督促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协调做好项目建设方案的制定、项目进度上报、补助资金的报账及建档工作。

(三)整合项目资源。积极争取联点单位帮扶资金,整合贫困村互助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等各类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涉农资金的整合作用,统筹优先发展“一村一品”和家庭农牧场等扶贫产业的培育;搭建农业融资平台,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鼓励引导金融资本投入项目建设。

(四)确保建设质量。项目承担单位要科学合理制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建设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施工,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各项指标符合项目建设要求。

(五)明晰产权管理。项目建成后,“一村一品”产权归贫困村所有,所在乡镇政府要结合“一村一品”和家庭农牧场等扶贫项目的实施,指定专人,加强项目形成资产的合理使用与管理,确保资产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长效作用。

(六)健全档案管理。在项目实施中要建立严格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项目实施所形成的设计图、资料、文件、表册等要及时整理归档保存,最后由县扶贫产业项目办公室审核。

  2017年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方案【第2篇】

为扎实推进我县特色产业扶贫行动,全面提升贫困村的产业竞争力,提高贫困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收益,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以县委、县政府《两年脱贫攻坚行动规划》为引领,把“一村一品一主体”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以贫困村为单元,立足当地资源比较优势,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 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资源比较优势,找准产业扶贫切入点,积极培育发展适宜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坚持市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推动贫困村发展特色农产品,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坚持农民自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贫困户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稳定脱贫、长久致富。

  二、目标任务

力争2017年底,全县贫困村基本确立“一村一品一主体”,达到“五有”标准,即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经营主体,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脱贫标准。

  三、帮扶模式

(一)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资金投入模式

新型经营主体帮扶一个或几个贫困村,与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签订资金投入协议,拿出一定的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共同受益。

(二)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资产受益模式

新型经营主体帮扶一个或几个贫困村,利用新型经营主体的资产优势,加上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利益共享。

(三)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工资收入模式

新型经营主体帮扶一个或几个贫困村,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出工多少付给贫困户工资,使贫困户有稳定的的资金收入,摆脱贫困。

(四)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金融投入模式

新型经营主体帮扶一个或几个贫困村,以贫困户的名义,享受优惠的金融政策,贫困户可以用贷款入股,按股份分红。

(五)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技术投入模式

新型经营主体帮扶一个或几个贫困村,对有劳动能力,又有发展产业愿望的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或技术承包,与贫困户共同获利。

(六)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产品销售收益模式

新型经营主体帮扶一个或几个贫困村,与贫困户签订帮销或包销协议,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帮助贫困户销售产品,增加贫困户的销售收入。

各乡镇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的更好的帮扶模式。

  四、实施步骤

(一)摸准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