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电影《降临》观后感3篇

电影《降临》观后感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7W 次

《降临》是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发行,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杰瑞米·雷纳、艾米·亚当斯等联合主演的科幻片。该片根据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改编,讲述了12个神秘的外星飞船降临在地球上时所发生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降临》观后感3篇

  篇一:电影《降临》观后感

前几天去看了电影《降临》,我没有看过原著,纯粹是被这款全新设计的UFO而去看的。如果你是抱着看灾难片的预期去看,那可能会失望而归(里面除了一次不具规模的室内爆炸和一些零碎的枪声之外,其他都是文戏),因为我也是抱着这种预期去的,不过我并没有失望而归,反而让我对命运选择方面有更多深思。

《降临》这部电影虽然票房不咋地,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它在国内已经上映7天,票房并没有破亿,但是评论数和豆瓣评分已经远超同期科幻片《太空旅客》。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有点像用外星人作为引子,来包装一个不同种族之间沟通的故事。影片用很大篇幅来讲述与外星人沟通的细节,从声音开始,再到文字符号,一步一步迈入有效沟通为止(获知外星人的来意)。可能导演觉得这样发展下去会有点拖戏,所以直接就帮女主角开挂,让她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让未来的她所有知道的信息,直接传送给现在的女主角,让女主角秒懂外星文来解决危机。为了让开挂更合理,所以在影片中不断穿插她在未来的生活和成就的片段。不过这些不是故事的重点,重点是想告诉你人类最大的问题源于误解。

信息的误解

整部戏最突出的部分是人类与外星人开始通过各自的文字来进行互相识别->理解->沟通的过程,毕竟是两种文明,传递信息中所表达的意思很容易会出现误解,例如片中外星人说的工具,可理解为技术,也可理解为武器。这究竟是想合作还是想开战,这个真不好说,根据众多科幻片的经验来说,大家第一反应当然是想开战,历史上擦枪走火导致战争的事确实不少。

片中特别突出了中国的态度,刻意让中国先发动战争,其实这也可以说明西方对中国也存在误解,这个年代战争并不能获得更多利益甚至亏损,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在只有双赢才是致富之道,跟片中最后外星人表达的理念是一致的。

未来的选择

《降临》除了讲述与外星文明沟通之外,还有一个关于“选择”的插曲埋在剧情主线内,在女主角习得预知未来的能力后,她知道未来自己有一段不幸的家庭经历,但是她依然继续选择按照未来原来的路径来走,这确实让人有点费解,正常来说如果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好结果,很自然会选择避免这个结果的出现。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让我开始重新深思“选择”这个的问题,一个已知未来不算太好的结果和一个尝试改变未来成为未知的结果,当然未知的结果可能会更坏也可能会更好,你会如何选择呢?

  篇二:电影《降临》观后感

《降临》改编自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我没看过原著,但相比之下更喜欢小说的题目,觉得它更符合这个披上了科幻的外衣,谈论自我的故事。

当然,我也很喜欢片中的科幻部分,这次外星人降临地球时终于不再是凭着自己的高智商短时间学会的人类的语言,也不是更加神棍的用“心灵感应”粗暴的解决沟通难题。片中的外星人七肢怪的语言和文字与人类的体系完全不同,因此才需要女主角这样的语言专家来破译,在此过程中,作为观众和主角宜通从初次探索外星飞船,见到七肢怪,和首次通过文字与他们交流并破译,的确是一段奇异的经历。

片中提到学习一个新的语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而七肢怪的语言则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于时间的理解,变成一个看到未来就像回忆过去一样全知的人。但是一个人可以预见未来的话,就会陷入更大的疑问,如果未来已经确定的话,那我们是否真正的拥有自我意识呢。电影原作者特德姜在他的短篇小说《前路迢迢》中描写这这么一个机器:“它是个小小的装置,同开车门的遥控器差不多。外形上说,它只有一个按钮和一个硕大的绿色发光二级管。你揿按钮,绿灯就闪亮。唯一特出之处是灯会在你揿按钮前一秒钟亮起。”

小说中这个小小的装置,使很多人觉得自由意识只是一个幻觉,唯有欺骗自己,才能避免因为不断这样的怀疑而使自我陷入昏迷。与《前路迢迢》不同的是,片中在学会七肢怪的语言后,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与过去,不过并未提到预见的未来是绝对不可改变的,这也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也是电影最后女主角问男主角的问题:如果你能看到自己一生中所有的经历,你会改变它么?

对此,我也曾感到过困惑,我们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了生活,还是冥冥之中命运早已做好安排,而我们只是产生了一种做出选择的幻觉?虽然无法参透这个问题,但是如果面对那个问题,我想我的选择是不会改变。并不是我不愿去探索更多的可能,而是我觉得自己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开心的时刻,悲伤地时刻,愤怒的时刻,绝望的时刻等等所有这些,才形成了现在的自我。这也就是“你一生的故事”。

如果你发现故事的结尾不怎么讨人喜欢而改变了它,那整个故事的主角,还是现在的你吗。就像《蝴蝶效应》中一样,改变一个微小的决定,也许自己就成为了另一个陌生人。当然一定会有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种想法,我是一个患得患失的人,总是想维持一种安稳的现状,如果他们真的可以预见未来的话,相信一定会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吧。就像片中,男主角无法理解女主角明知道女儿的早逝却没有改变这一事实一样。她并未试图反抗命运,改变女儿一生的故事,而是坦然接受它,感受它融入自己生命的过程。

再说回电影,导演在处理穿插对女儿回忆的片段时,一开始刻意让观众以为这是女主角的回忆,在中途女主问道:“这个女孩是谁?”时,让观众对此产生怀疑,在结尾处男主才出现在回忆里,说明了这是女主预见的未来,这时候相信大家早已搞明了故事的脉络,不过还是会为这一反转暗暗称奇吧。在片中也看到了一些隐约和致敬成分,比如12个飞船让人很自然的联系到12使徒,七肢怪来地球的目的是教授人类语言,在基督教中语言则认为是由上帝创造的。原作者特德姜作为华裔也在其中融入了东方宗教元素,除了片尾结尾处“托梦”的情节外(不知道原著小说中有没有),七肢怪所使用的文字看起来很像禅宗中的“圆相”,这一符号含有真理及圆满之意,也预示了他们的语言背后蕴含的力量。七肢怪的样子还让我联想到了克苏鲁神话,尤其是主角看到它们san值狂掉的样子,甚至还有路人因此发疯,不过我相信作者本无此意吧。另外飞船的造型感觉很像2001漫游太空中的黑色石碑,黑色石碑将工具的理念授予人类,七肢怪的语言将时间的理念授予了人类,果然大家都喜欢库布里克。

还有一些与电影无关的吐槽,很高兴这部电影并没有将对于时间全知的外星人归为“高维度生物”,我一直觉得各种创作中对于维度的讨论实在简单粗暴,比如提到高纬度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关乎时间。人类就连对于一维和二维的理解也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如果按照现在理解有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生物却能折叠时间的话,那他之于我们来说算是高维生物吗。

在本片中时间作为一个人类能感受到无法理解的存在,举一个不太贴切的例子就好像一个天生听不到声音的人,他无法理解声音的存在,也无法理解以声音的形式存在的表达事物的方式,但是声音一直都在,只是他无法理解,就像片中的人类无法理解时间一样。这世界上是否有很多就在我们身边却无法感受的东西呢?如果真的存在高维世界的话,我想那其中一定有我们这种低维生物无法理解的奥秘,否则的话岂不是太无聊了。

《降临》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科幻电影,但是它神秘又迷人,我很喜欢,同时对原著小说也充满了兴趣,一定会在最近找来看看。

  篇三:电影《降临》观后感

年前看了电影《降临》,讲述了一群学者与造访地球的外星人沟通的故事。女主角在接触、学习外星语言的过程中,渐渐获得预知未来的能力,陆陆续续看到自己的一生。自己将会与现在一位同事步入婚姻,生下女儿,被丈夫抛弃,女儿早夭……

电影的结尾,女主角对未来的老公,一个尚无预知能力的物理学家,问道:If you could see your whole life, from start to finish. Would you change thing?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不同程度的预知。近如手头的工作任务啥时做完,晚饭几点吃,吃什么;远如自己和身边的人亲人将会经历老、病、死……只是不知道这些事情发生的确切时间点罢了。

正因为不知道,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新鲜、刺激、有趣的,尽情地生命,体验新经历,品尝新食物,玩新游戏,看新书,发现新世界……

也正因为不知道,生命充满了随时会暴发的苦。口渴肚饥是轻微的苦,生病受伤是剧烈的苦。世事无常,欢聚会结束,美食会变质,衣物会褪色破烂,高楼会倒塌,富豪会变穷人,爱人会变心,亲人会衰老死亡,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失,也许下一刻灾难就降临到自己头上。

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这些迟早会发生的意外?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已经遭受的不幸?

去年看过不少抑郁症病人写的内心独白,不少人的想法是:我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是我!能成功走出抑郁症的人,无一例外都抛弃了这种消极的想法。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怨天尤人没有任何意义。把做坏事与生病联系出因果关系,更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人做任何事,都是先有想法再有行为,有行为才有变化。这想法可能是潜意识,也可能是细微到很难察觉的心识。倘若思想打成了死结,放弃自立自救自强,人就只能随波逐流,看天吃饭。甚至情绪也取决于外部环境,尝到甜高兴,吃到苦悲伤,这与动物、植物、死物有什么分别?

人和它们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有思想、会思考,能用理智超越欲望和情绪。这种灵性,即是儒家所谓的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相对于禽兽有这么独特的优势,又如何能修身炼己、行义达道,成为一名君子呢?

但许多人放弃了这一优势,每天所思所想所作,无非是如何满足自己的各种感官和口腹之欲,不如意则难过、恼火、埋怨、慎恨。一生的情绪注定起起落落,得不到解脱。这样的心态,面对女主角的抉择,只会痛苦地过会后半生。

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 and where it leads, I embrace it. And I welcome every moment of it.

女主角的自白瞬间升华了电影主题,深感共鸣。兜兜转转这么多年,直到前段时间才真正明白这既是生活应有的态度,也是修道当秉持的心法。根器愚钝,这么简单的道理,从「会说」到「明白」,花了近八年。也体会到老子「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诚非虚言。

电影中还有句台词,解开了我一个心结:Trust me, you can be very good at communication, but still end up single.

确实是这样。事后看影评得知还有原著小说: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读来别有一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