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4W 次

一本引人入胜,学识渊博的著作,完全能够成为每一位商界人士和投资者极具价值的广告必读书。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我坚信读书是一场漫长的心灵旅行,每一次的终点,读至书末,都会让自己有所收获。正如这本书也给了我同样的惊喜——《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喜欢作者,喜欢他的经历,正如我时有在想,假若没有那些历经的故事,或许他也不会成为广告界的一代教皇。也正如我坚信人是环境的产物。

周六的时候去了首师大,原本是跑去采拍作业的风景,可除了景进镜中以外,收获的还有自己的视野,跑到上坚持晨跑的学生,行走道路上他们那种紧张感,都让我惊讶。我与他们的差距,最真切的体验,则是行动。

除了环境以为让我更加坚信的则是信誉,对比经历和书中的故事,我觉得信誉才是最难得的财富。偶尔听人诉说,自己没有朋友,几年的同学也只是同学,从没随意反驳别人观点的习惯,可总觉得这样的人很孤独。人都是相互信任的,不敢相信别人的原因首先肯定是自己的原因,要知道自己做的到才能要求别人。

所以无论现在的你什么身份,扮演什么角色,你最珍贵的都会是你的信誉。

倾家荡产不可怕,天灾人祸也只能影响三年五载,但如果你失去诚信,你的惩罚将会伴随自己的人生。你会失去朋友,更可能会失去最亲最爱的人,也可能失去自己整个人生。

人生没有如果,唯有后果和结果。所以更要不断行动一心向诚。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二

对广告,我不排斥。有闲看电视节目,遇到插播广告,我一样看得津津有味,并不象很多人那样频繁换台。有时,还会以自我的标准在心里暗自评判广告的好劣。一直认为,虽然广告是为商业服务的,是带着枷锁的舞蹈,但好的广告一样能够打动人心,上世纪八十年代看过丰田汽车的一则电视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让我一直记忆犹新。

时光冉冉,一晃女儿都长大成人了。看着她毅然抛弃家乡小城的安逸,跌跌撞撞象一只学飞的倔强小鹰,北漂扎进了广告传媒这个行业,虽辛苦,但看她倒也做得兴致盎然。闲余,电话里我们也经常因为如何提高创意水准,如何帮客户做好推广、更好地服务客户等问题进行争论,这也让我开始想认真地了解一下广告这个行业,于是在网上买了这本据说是广告业的经典之作,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来一读。

大卫·奥格威的这本书写得朴素、坦率、直白。既有如何做好广告的“术”,更有“道”,其中的“道”不仅适用于广告业,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我的体会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广告要回归商业的本质。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和技巧,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广告的本质就是为提高商品流通效率服务的。

大卫·奥格威在书中说到:我们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他认为:一个广告和另外一个广告之间的差异是用销售力的尺度来衡量的,可以是19:1;但我觉得这种差异可能会更大。当代有些商业广告我看后是两眼茫然,没记住产品特性,也没领悟到企业的什么品牌内涵,甚至连企业名称都没记住,完全不知道它想表达、传递的是什么,画面苍白而无力。象这类广告我觉得就是完全忽视了广告的本质,忘了做广告的目的和出发点,为广告而广告。

另外,他认为广告业同样要遵循诚实、守信原则,这也是商业应该坚守的基本原则。在国内,近几年曝出不少关于公众人物代言虚假产品广告的负面新闻,虽然大家关注的焦点更多聚集在这些公众人物身上,但其实这对做虚假广告产品的企业、广告公司及公众人物的道德底线都应该是一种拷问。

二、广告从业人员需要的也是用心。

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用心,需要对细节的耐心打磨。大卫·奥格威提倡:在做策划以前,首先要对代理的产品做深入的了解。现代人普遍浮躁,都想着匆匆忙忙出成果,但最终往往事与愿违。一个好的广告,我想不仅要对代理产品的特性做全面的了解,还要对竞争性产品优劣性做深入比较;同时对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做细致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将代理产品的卖点以最快捷的途径、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到目标受众的心里。

大卫·奥格威还有一句话我也很认同:不要推出你不愿意你的家人看到的广告。这种同理心适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仅在对广告受众,在对广告业主方面,大卫·奥格威也给出了忠告:不要以轻视和敌对的态度对待客户;你的客户迟早会反对你,你切莫灰心丧气;替客户策划广告方案,要假定客户永远经营这种商品业务为立足点,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来为他们的品牌树起明确突出的个性,而且把这种个性坚持到底。应该说他对客户的认知既客观而又睿智。在广告设计上,要正确地看待与客户之间的分歧,在尊重客户的同时如何保持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如何更好地把控这个平衡点,这对广告人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个巨大的考验。

三、广告也是一门需要创意的艺术。

我一直认为,广告也是一门艺术。大卫·奥格威说:你不能让人因为对你不愿其烦才买你的产品,你要让他对你的产品感到兴趣才买你的产品。前几年有一个我们耳朵都听出老茧来的产品就是靠的疲劳式轰炸,不管打开哪个电视频道,经常能听到两个卡通人物在那又蹦又跳地唱着:“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送XX”,虽然从营销心理学的角度,这种广告确实给人很强的心理暗示,让客户在逢年过节购买礼品时,产生联想从而给产品销量带来拉动,但低趣味的广告给企业品牌形象还是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这种产品终将是昙花一现。

而好的广告不仅能给产品带来强劲的销售力,同时也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象戴比尔斯钻石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麦氏咖啡的“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么多年过去了,在特定场合,还常常想起;而每次吃芝麻糊,“黑芝麻糊咧……一股浓香,一缕温暖”,南方黑芝麻糊温馨怀旧的广告画面总在脑海闪现。

好的创意的提炼,我觉得是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如前面所说,对企业、产品、市场等要有深入细致、全面客观的理解,对创意人员的文化素养、内涵深度、包括生活的积累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样才可能在绞尽脑汁,苦觅不得之下,突然在某个点灵光乍现,脑洞大开。

另外,在“术”方面,大卫·奥格威也总结出来的一些看似很小的技巧,却能对广告投放效能带来很大的提升。

总之,书中金玉之言很多。虽然时代变迁,现在的商业环境和奥格威写这本书时变化很大,但商业的本质未变,其中很多论点和经验我相信至今仍可以延用。

广告业是个劳动强度很高的行业,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一个好的广告,可以改变一家企业的命运;同时,也可以给人历久弥新的美感享受。在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如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出优秀的广告策划?我期待,女儿能给我惊艳。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三

打开电视看到听到的是广告,打开电脑弹出的是广告,走在街上听到的是广告吆喝,买的衣服、食物都是广告诱导的结果……无所不在的广告占据了我们的眼耳口鼻舌身意,无可逃循。广告和我们的生活如此密切相关,我们也渐渐对广告产生了依赖,想想如果没有广告,走进琳琅满目的大卖场面对五花八门的商品,是不是有些无所抉择呢?生活中如此重要的广告,究竟是什么呢?广告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有的广告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有的广告却让人恶心反胃?为什么我们认为垃圾的噪声广告却能创造出惊人的营销业绩?如果你读了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一书,都将一一得到答案。

奥格威将他对广告以及整个行业的睿智述作《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被誉为广告学界的圣经,曾经引领无数人进入广告行业,是每一位广告人的必读书。出身英国的奥格威,是现代广告业的大师级传奇人物,他一手创立了奥美广告公司,开启了现代广告业的新纪元。他确立了奥美这个品牌,启蒙了对消费者研究的运用,同时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广告文化。书中,奥格威坦诚地介绍他本人和奥美广告公司的宝贵经验,包括怎样经营广告公司、怎样争取客户、怎样维系客户,怎样当一个好客户,怎样撰写有效的文案、怎样制作上乘的电视广告等。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机智而迷人,他坚持广告必须有助于销售,他的价值观造就出了一个全球性的传播网络,值得每一位商界人士、投资者和职场人士阅读。过去的50年里,奥美广告公司从只有两名员工、没有客户,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集团、全球最大的传播服务公司之一。奥美与众多全球知名品牌(如:美国运通、西尔斯、福特、壳牌、旁氏、IBM、柯达等)并肩作战,提供专业性的策略顾问和传播服务,如广告、顾客关系行销、公共关系、互动行销、促销和视觉管理等,创造了无数市场奇迹。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是一本引人入胜、学识渊博的著作,每一页都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在熊熊燃烧,抓住你的目光,撞击你的思想,值得每个人阅读。奥格威在书中最后一章,对广告存在的合理性、庸俗化和低劣性、广告是否应该用于政治和公益、广告对商品价格和消费者的影响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正名式的探讨。大哲曾说,存在即是合理。奥格威作为一名广告人,本着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的精神,客观、真实地看待和评价问题,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是一连串的励志故事,奥格威的人生经历正是如此。他早年做过厨师、炊具推销员,后移居美国,在乔治·盖洛普博士的受众研究所担任助理调查指导;二战期间先后在英国安全协调处和英国驻美大使馆任职;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做农夫……法国一家著名杂志称他为“现代广告的教皇”,并将他与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并列为对工业革命最有贡献的人物。奥格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对雇员职业生涯的观察,总结了一套据说可以令人迅速功成名就的行为模式,作为对励志向上的年轻人的进言:首先,要有大志但不可咄咄逼人;其次,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再次,善于识别和抓住宝贵的机会;最后,多读书多学习,努力成为那些令人头疼问题公认的权威。这些老生常谈的经验是不是真有那么神奇的效果呢?恐怕也只有“谁用谁知道了”!

读完这本薄薄的册子,掩卷而思,引用一句以自勉:奋力迈进,但要小心,不要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