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通用8篇)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通用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5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通用8篇)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篇1

有幸在年幼时读到这本书,诚如作者所说就像开启了一场沿途风景绝妙的旅程。

本书从”波粒之战“写起,这场争端贯穿了前半部书;而来到20世纪,随着波粒二象性被广泛接受,后半部书转而以双缝干涉实验为切入点,介绍各种量子理论对世界本源的解释和探索。庆幸的是以我的贫瘠功底,借着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竟也开启了这个全新领域的探索。

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乘坐莫比乌斯纸环,体验高速世界的奇境,寻找那股神奇的青春之泉,触碰皇冠上的明珠,这一切的一切是如此令人神往。

多想回到那个伟大的年代,量子论横空出世,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倒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各路高手华山论剑,我仿佛看到普朗克导出能量不连续时的吃惊与犹豫,仿佛看到海森堡推出不确定性原理时的激动与兴奋,仿佛听到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激烈的论战,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如此让人激情澎湃。

如今重谈物理再无当年的汹涌,也未曾想过短短几载一个人的心境能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但愿这颗赤子之心长留,仅以此献给年幼的我。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篇2

一句话短评:趣味性很强的量子力学相关的历史与科普类读物。

本书前半部分主要是关于量子力学的建立,其中的知识点及推论在本科的专业课学过,尤其是作为一个学渣对这些知识半懂不懂,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整理重构了过往的知识,读起来一气呵成。

没有直接对理论进行解释,而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一点一点展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科学家们怎样遇见一个又一个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次次地三观尽毁,而后重新建立起新的三观。为什么这么假设,怎么进行的推理,争锋相对的辩论,量子力学就这样一点点地建立起来,而读者也对量子力学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思想有了最基本的认识,读起来可谓是酣畅淋漓。

后半部分则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依旧很有趣。其中,各种理论繁多,果然只有脑洞大的人,才适合搞科研,作者对各种理论的解释简单明了,略显泛泛。

在我看来,理论从来都是一种简化,研究则是往更深的地方去,然后发现以前的简化不适用了,恍惚间,只能重新建立起新的理论来解释世界了。

综上,科学大概就是不停地证伪而后重建吧。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篇3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一书作者曹天元先生对量子论是十分投入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研究量子论在科学领域上有什么重要贡献,但是他对量子论历史的精彩描述却吸引了众多门外汉的兴趣,并开始对这一理论略有所知。

从书名来看,我们不难知道这启发于爱因斯著名的“上帝不掷骰子”的否定式呐喊,尽管事实已经证明了它的错误,霍金也如此说:“上帝不仅掷骰子,而且他总是把骰子扔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但是,整个量子论的发展历史却都是围绕这么一句看似简单却难以解答的话在进行着艰难的论证。而让人赞赏的是作者的书名就足以成功地引发了我们这些入门者对这样一本科普读物的兴趣,渴望从书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当然,好的书名充其量也只是个引子,更重要的是书里面的内容。我想除了一些专门的学者,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认可这本书是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至少从我所知道的信息来说是的。它主要讲述那段让人本觉得晦涩难懂的量子物理历史,然而事实证明,幽默的笔风、生动的语言描述却让《上帝掷骰子吗?》更能为大众所接受,让普通的人们也能尝试去一探量子论发展历程的究竟。

不过,虽然我是读完了这本书,但是说实话,也只是记住了个大概而已,这就好比说当年我们初高中时候学的历史课,也只是留下模糊的印象。但是不得不说,曹庆元先生的文笔着实让我深刻记住了我以前只从课本上看到名字的科学家。因为他不会像我以前所接触的教科书一样,只是简单地将人的生平简介列出来而已,他把他们的性格加以夸大化、趣味化,让科学家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当我看到爱因斯坦与波尔之争时,我是有点惊叹于爱因斯坦的执迷的。毕竟,我所接受教育似乎已经让我几乎相信伟人们是完美的,他们的思想似乎都是正确的,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孩子在年幼时的困惑。另外要说的就是书中“饭后闲话”的部分,通过这个部分,我才知道原来我初中所认识的浮力定律的来由的故事是这么的薄弱无力的,自由落体实验是否在比萨斜塔出现也是无从考证的……它让我推翻了之前很多在认知上有巨大错误的地方,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在学校课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

尽管诚如作者所言,这部书只是一篇非专业的科普文章,但是我认为他做到了科普文章最想要做到的事,那就是以科学普及大众。虽然说《上帝掷骰子吗?》并不具备最严谨的语言,但是作为让大众了解一些科学常识的平台,它做的十分杰出。仅从作者运用如此巨大的心血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详细描述出量子物理历史的行动中,我就可以感受到他对量子物理的热爱,他广阔的知识面更是让我深深地为之折服。我们阅读书籍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拥有像作者一般的知识量去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在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吗?我渴望着能有更多这样的读物让我能在阅读中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科学知识!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篇4

这是一本朗朗上口,语言风格特别诱人的“科普史话”,难怪那么多人推荐。

看到豆瓣上一致的好评,加上中亚大减价,于是果断买了这本,趁着这段时间工作不是很忙,想着赶紧看完它。怎料到,作者居然能把深奥的物理科普文写得如此的生动有趣,捧起来简直欲罢不能。

后记中,作者一再的强调,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仅仅是爱好而已,原本这个系列只是在新浪连载,成书大约也是巧合。但是看了全书,打心底感慨,能把量子物理的发展和原理理解到这个程度,作者本身也快成神了。不得不由衷的赞叹一句,高手在民间啊!

为人类所有那些敏锐聪慧的大脑鞠躬!

补一句:莫名地被全书最后一句话击中了。突然有些莫名的感同身受,不能体会再多,唉。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篇5

就像很多书评已经说过的一样,这是一本非常感性的、有趣的有关量子力学的书。作者很努力的让普通读者对量子力学这种深奥的东西产生兴趣。但是既然涉及到了量子物理,这本书肯定也不会太容易懂,枯燥和数理性的东西不会因为叙述语言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难懂的东西还是非常难懂。

如果没有什么理科常识,这本书还是会让你云里雾里的,我已经看过两三遍了,不懂的地方还是不懂,而且看过了以后你绝对不能把这本书拿来炫耀你的知识面,因为你很难记住具体内容。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本好书,因为他能让我窥见另一种不同的风景。我一直学的是所谓的文科,对于文学、艺术这片浩瀚星空的大师们我从来不陌生,尽管知道也许有别的星空存在却很少探询过,或者说从来不曾找到过路径。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却发现科学界也一直那么热闹。从破到立,从立到破,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真理。

那些昔日遥不可及的大师们也有着很鲜活的性格,牛顿不是一个拿着苹果严肃的天才,却是一个有些小肚鸡肠的性格强硬的科学界的权威,而薛定谔不仅仅只有他的猫,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先驱在最后却沦为了保守派……这本书至少让我看见了另一片星空,虽然因为自己的局限,视线朦胧,仍能被星光照耀和感动。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篇6

从三月初到四月中旬,这本书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个半月,在最近终于看完并有时间能够回忆总结一下了。选择看这本书也是自己从小对物理特别是天体物理的爱好,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量子物理。看完这本书只能感叹一句:太牛逼了。这个世界上最接近上帝的人就是--物理学家。

刚开始看的时候都是一些物理学的基本常识以及发现各种物理现象间有趣的实验和物理学家的故事,而且书本也是按照物理学的发展史写的,所以开始时比较易懂。作者以光子是波还是粒子,这样一个终极大问题贯穿全书,可以说量子论的发展就是基于物理学家在光子到底是波还是粒子这个问题上发展起来的。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有时候波派发现了新的理论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占了上风,那个年代的人就更偏向于相信光就是波,而同理粒子派也会采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反击。所以读者从头到尾都会带着一个疑问,到底最后是波还是粒子胜利了呢?

高中物理告诉我们,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记得当时我还问过我一个同学:“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不是就是光子在做正弦运动,一会上一会下…”。依然记得那个同学鄙视我的眼神。后来我就都知道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下出现的,光子波的性质是在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实验中发现的,因为光波在这些经典实验中,完全符合光的性质。另一方面,光电效应实验却又说明了光完全具有粒子的性质。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家真是难以接受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印象中的物理就应该和数学一样,精确无比,只要有物理理论,能够算出几万光年以外恒星的运动轨迹。但是,后面的故事才是真正让人大跌眼镜。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高中没有好好学习物理,反正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后就再没有往深处学习过物理。“哥本哈根解释”绝对是颠覆我想法的。哥本哈根派说,我们所学习的经典物理的观测方式都是有一个使用范围的,在微粒的领域里,如果还采用普通的观测方法,这种不确定性就会扩大,所以观测到的结果就不精确,就不是粒子原本应该有的属性。还有更厉害的不确定性原理,这个原理说,一个粒子的所有物理量,比如动量和位置,我们不可能同时观察到这两个物理量,但是一旦观测时确定了其中的一个,另一个的不确定程度就会变的无限大,从而影响到真正的数据。所以说,上帝有时候会扔个骰子让大家猜猜概率。

不管怎么说,书是看完了,似乎平常简单的生活中并没有这么多复杂的物理现象,也不会让你去做薛定谔的猫的实验。即使上帝在掷骰子,也不会影响到经典物理奠定的现实世界。学会了量子物理我的股票也不会大涨。但是人不就是应该这样的吗?充满好奇心,希望能够认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任何规律。或许再前进一小步就能够真正明白到这个宇宙的终极规律,那又为何不去做呢?朝闻道夕死足矣。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篇7

看完了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科普书,尤其是前半部作者写得非常生动,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物理学,都值得你看看,当然并不是说这本书就简单易懂了,毕竟这是一本介绍量子物理发展史的书。

第一个感受,原来科学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并不是说科学就都是正确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正确的科学知识,若干年后却发现是错误的,科学是在演进的。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人类不断通过自我否定,不断反思,探索与拓展,让我们的认知不断迭代、不断进化的过程。所以怀疑一切,所有的知识都要敢于去怀疑,但这种怀疑不是让你去否定一切,而是不盲从,审慎对待我们接受的一切知识。更进一步,就是永远不要向别人证明你是更聪明的那个人,你所有的'知识都有可能会过时,会被推翻,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去倾听、去理解不同的观点与想法。

第二个感受,我们未知的世界远远大于我们已知的世界,对自然、对这个世界永远要有一颗敬畏的心。今天我们在讨论量子物理,讨论弦理论,这些理论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奇妙,可这些却很可能只是沧海一粟。对我们的宇宙,我们所了解到太少了,何况在我们的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宇宙。我们是如此的渺小,每一个人相对于我们宇宙是渺小的,而我们的宇宙在所有的宇宙可能也如同我们与银河、与宇宙相比一样的渺小。

第三个感受,科学家是伟大的,正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不断探索,才让我们可以对这个世界了解越来越多。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寻找答案,才有了今天的量子物理学。生有涯、知无涯,我们不能因为知无涯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无论什么时候,即便死亡临近,也不是我们放弃探求知识的理由,人生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第四个感受,哲学与数学是最基础的知识,哲学可以让我们有严谨的逻辑,而数学才是表达这个世界的最美语言。

简单的说说一些感受,今年看了两本关于量子物理的科普书,另一本就是《宇宙的琴弦》,都非常的棒,推荐所有人都应该看看,尤其是学生。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篇8

本周看了《上帝掷骰子吗?》一书。

讲道理,我现在已经发现书不能瞎读。啥叫会润物细无声的提升我的文字功底和艺术情操啊。其实这就是屁话。读书的目的还是在于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变现。也就是说,读一本杂物,只能起到消磨时间的作用,因为你也不会去记住其中的情节、文字技巧之类的。

书中写了量子物理的发展史,通过诙谐的风格,把本身距离我们很遥远的天才物理学家们,写出了其骨肉,让人感觉他们从书本中走了出来,成为了一个立体的人,而不是中学物理书中的照片,那个给学生们制造无数作业的照片。

整体知识用并不繁杂的解释介绍了其意义和影响力,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但实际对除了物理学家的普通人来说,都是读过就忘的公式体系和意义。相反,其获得的诺贝尔奖和带来的社会变革,倒是让人对其有了新的认知。相比来说,量子物理学还是更加适用于对宇宙的探索。但是宇宙真的太大了,也不知道出了地球后,会不会所有现在人类拥有的知识体系都会被推翻。

对于人物生平的描写是非常生动的。立体展现了科学家也是会暴怒、也是会痛苦、也是会色情等等。人嘛,总是逃不出这些东西。所以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活了28年后已经明白,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去取悦自己,怎么样都是不过分的。

从我开始学习理财开始,见识了太多金融方向伟大的发明和创造。PE、PB、ROE、四分卫、分位点。感觉天才为了自己方便而创造的工具真的太神奇了!!

小时候总想征服世界,把世界踩在脚下之类的,真的是电视剧看太多了。直到现在认知的越多越感觉和天才之间的差距。

但我也不会因此有任何自卑感了。认清自己我很重要。

天才负责创造,我去学习天才的创造并融会贯通一部分,就足够我打败身边的人了!

就像一群人遇到熊,你不需要跑的比熊快,只需要比别人快就行了。

只需如此,我就可以一直生活在“狂欢”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