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59K 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1、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风的大小与风车转动的速度有关。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风车转动的速度与风的大小有关,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各种卡纸、纸杯、等材料制作简易风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麦杆、卡纸、剪刀、纸杯、图钉等。

2、风扇、扇子、等。

活动过程及方法:

1、发现小风车转动的原因,做个小风车玩一玩。

2、试试怎样让风车转的快。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出示一个大风车利用班级里面的自然风观察风车的转动(可以在班级开门产生对流风,或是用风扇使风车转动)

提问看看风车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风使风车转动起来。

(二)做一做

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纸杯,麦杆、剪刀和图钉,让幼儿自由选择学习制作风车

方法略

(三)玩一玩

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与发现怎么使自己的风车转动起来。

(四)比一比

谁的风车转的快,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使风车转的更快。

(五)想一想

想一想风车为什么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活动(二)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活动(三)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活动目标也是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把对昆虫特征的感知与不同运动的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还要寻求不同运动的玩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更能适合这个昆虫参加比赛。

还有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活动中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运动,使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表现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经验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两次做伞,探究伞的结构,知道伞有伞面、伞柄、伞骨。

2.能积极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增强关爱小动物的社会性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伞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实物伞若干,多媒体PPT课件(小鸡淋雨的情景),各种各样的伞,《伞舞》音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伞的构造;难点:尝试自制小伞。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做伞的愿望

1.师:小朋友请仔细听一听,你昕到了什么?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群小鸡在干什么?(欣赏多媒体画面:小鸡淋雨并尖叫着四处逃窜。)

2.师:天很冷,淋雨的小鸡会怎样呢?我们赶快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出许多帮助小鸡的办法,许多小朋友想做把小伞送给小鸡,这个办法真不错!

二、幼儿第一次探索制作小伞

1.出示做伞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绍。

师:桌上有许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伞?

师:现在我们就来动手为小鸡做小伞吧。

2.展示幼儿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将做好的小伞插在吸水海绵上的小鸡旁)

师:请你将伞送给小鸡,并对小鸡说句有礼貌的话。

3.幼儿交流,了解伞的结构。

(1)引导幼儿认识伞面、伞柄。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伞?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签,先找块圆形的布,然后用牙签撑在下面。

师:听听小鸡说什么?(出示PPT画面:小鸡说,小朋友做的伞不能挡雨。)问题出在哪儿?

(2)每人一把实物小伞与自制伞比较,认识伞骨。

师:刚才大家自己做的伞与手里的伞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幼:我做的小伞撑不开。

小结:伞都有伞骨,伞骨就像人的骨架,没有伞骨,伞面就撑不开。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制作小伞

1.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

师:刚才我们做的伞因为没有伞骨,所以还不能帮小鸡挡雨,怎么办?拿什么材料做伞骨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做伞骨)

师:第二把伞做好后赶快送给小鸡,仍然要对小鸡说句好听的话。

2.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

师: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

幼:用牙签、火柴棒都可以做伞骨。

师:这次小朋友做的`伞都有伞骨,小鸡能撑开小伞遮雨了,小鸡真开心。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能撑开的伞,并知道伞不仅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四、了解伞的作用

1.师:你们平时用过或看到过什么样的伞?

2.播放PPT,欣赏多种有趣的伞。

小结:伞不仅能挡雨、遮阳,还能装饰和表演,伞,的用处很多。

3.幼儿与老师一起跳《伞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确实,这是实现“幼儿为本”教学理念的正确方法。在追求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有效教学引领我们在教育中实践智慧,在教育中体验世界,在教育中开启新的行程。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实践中,我这样让有效教学行动起来。

1.关注兴趣,有效组织。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比较抽象,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

上面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体动画课件,巧用小鸡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看着雨中四处躲避、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鸡,为小鸡做小伞的欲望一下被激发了。他们利用废旧材料探究制作小伞,并边做伞边安慰小鸡:“小鸡、小鸡别着急,马上就有小花伞啦。”要想吸引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教学所呈现的情景除了能激发幼儿兴趣,还要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究活动中。

幼儿的情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灭”。为使幼儿在导入活动时被激发出来的热情保持不减,我将情境性贯穿活动的始终。虽然是科学探究活动,但孩子们在认知、语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发展区”挑战的机会。

2.关注能力,有效体验。

认识伞,传统教法往往是教师让孩子从观察入手,而此活动一开始就遵循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即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伞,让孩子在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中获取知识。

第一次探索制作后,幼儿交流,再与实物伞比较,了解伞的结构。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伞不仅要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然后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学习与探究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这种体验式学习使教学更有效。

3.关注问题,有效引导。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高质,教师要运用智慧把要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实效性。在科学活动“伞”中,我实施了这样几个策略:

(1)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活动中我注意营造幼儿主动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比如:“为什么我做的小伞撑不起来?”“拿什么样的材料做伞骨更合适?”鼓励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比如:“和实物伞比比,哪里不一样?”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

(2)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合理运用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幼儿第一次做伞送给小鸡后,我设置了小鸡仍然急声高叫的情境,启发孩子思考:小鸡为什么拿到了伞还是急得叽叽叫?此时,再出现实物伞让孩子撑一撑、转一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原因:没有伞骨的伞,小鸡是撑不开的。于是,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为小鸡做伞。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很自然地间接指导了孩子,让孩子发现问题后主动解决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限制幼儿的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比较、分析、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随时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现和发现,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促进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主动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读懂幼儿心灵、创造教学奇迹、共享教育幸福的艺术。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钻研,为平淡增添光彩,将了无生趣引导得生机盎然,让师生都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彼此受益!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的科学探究第一条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4—5岁幼儿喜欢接触新事物,并乐于探索)。结合幼儿喜欢探究动物的兴趣特点和本次"爱我中华——沙漠"这一主题,我设计了别开生面的一课:《沙漠动物的生存本领》。沙漠就是沙漠,沙漠在孩子的生活里很少见,沙漠到底是什么样子?沙漠里有什么动物?它们又有什么生存本领呢?围绕这一主线,逐渐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和想要解开谜底的求知欲望。

活动目标:

1、了解沙漠的环境特征:地面被沙覆盖、荒芜、雨水稀少等。

2、认识沙漠里的六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本领。

3、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沙漠中六种动物的生存本领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ppt、影视资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沙漠,了解环境特征。

1、出示沙漠图片,激发幼儿认识沙漠的兴趣。

这是什么地方?沙漠的地面全是什么?

2、观看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环境特征。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沙漠恶劣的环境特征。

4、猜猜什么动物会在沙漠里生存?

二、认识生活在沙漠里的六种动物,了解其生存本领。

1、出示骆驼图片。

师:画面上的是谁?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讨论它有什么特殊的生存本领?

教师小结:骆驼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眼睛;耳朵有毛,可以阻挡风沙;鼻孔可以自动闭合防风沙;身上的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2、认识沙蜥,了解其生存本领。

教师小结:通过改变体色来控制体温,从而减少身体水分的蒸发。

3、以同样的.方式来认识沙鼠、沙狐、长耳跳鼠、花背蟾蜍,重点了解他们的生存本领。

沙鼠:后肢比较长,能将身体远离滚烫的沙地,每天几乎不用喝水,用锋利的爪子,可以挖掘很深的洞,并在洞里储存大量的食物。

沙狐:挖洞本领高明,几秒钟就能挖好一个洞钻进去,就像鱼儿潜水一样。

长耳跳鼠:白天天热只呆在洞里,晚上出来捕食虫子,听觉十分敏锐,后退有力,在沙漠中跳跃能力强,远离滚烫的沙地。

花背蟾蜍:不挖洞,以鼠类的洞穴为家,白天呆在洞穴里,黄昏出来活动,善于掩藏自已,扑捉大量飞虫为食。

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沙漠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依然生活着许多动物,因为他们有各自高超的生存本领,除了以上几种,还要响尾蛇、猫鼬、沙丘猫、地鼠龟等。等以后我们长大了,可以亲自到沙漠中去观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小蚂蚁过冬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群居的,在地下过冬。

2、初步学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学会协商解决问题。

3、体验与同伴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和快乐感,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收集的蚂蚁过冬资料、看图讲述图片或小故事等、蚂蚁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一天早晨,小蚂蚁跟着妈妈来到树林里找东西。树林里变了样,树上的叶子都掉了下来,只有光秃秃的`树干,一阵风吹来,它感到很冷。小蚂蚁奇怪地问妈妈:“怎么我的好朋友燕子,大雁,青蛙,乌龟他们都不见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蚂蚁妈妈会什么说呀?”

妈妈说:“冬天到了,燕子大雁都飞到南方去了,青蛙乌龟到洞里冬眠了。”

小蚂蚁又接着问妈妈:“那我们蚂蚁怎么过冬的呢?”

“谁来告诉小蚂蚁呀?”

蚂蚁和青蛙都是在洞里过冬的,他们的过冬方式一样吗?

青蛙是冬眠过冬,蚂蚁是躲藏过冬。

风越刮越大,蚂蚁妈妈马上带着小蚂蚁到蚂蚁奶奶的洞里去躲藏。

2、观察讨论:

(1)蚂蚁奶奶的洞在哪里?地面上有些什么呢?

(2)蚂蚁的地下通道是宽宽的还是窄窄的?通道象什么?(四通八达)

(3)那些宽大的地方是干什么用的?有几个储藏室?里面藏些什么东西?

3、相互交流:

过一会儿风小了,蚂蚁妈妈带着小蚂蚁钻出了洞口,他们也准备挖洞过冬,可是天很冷他们人又少,怎么办呢?

帮小蚂蚁挖四通八达的蚂蚁洞,使蚂蚁舒舒服服地在洞里有吃有玩高高兴兴地生活。

4、教师小结:

蚂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们又到哪里去觅食呢?它们是如何过冬的呢?原来聪明的蚂蚁在入冬之前早有准备。它们首先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明年播种用;同时搬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过冬,从这些昆虫身上吸取排泄物做为食料(奶蜜)。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目标

1、复习汉字“兔、猪、鼠”,新授汉字“虎、鹿”。

2、区别各字发音的不同之处,能念准字音。

3、激发幼儿学念绕口令的兴趣。

二、准备

1、布置场景(山、路、树、草、洞)。

2、动物图片、字卡。

三、过程

(一)引发兴趣

1、出示“兔、猪、鼠”。(幼儿自然表示欢迎:兔、猪、鼠欢迎你)

2、猜谜:

(1)“头上长着树权,身穿梅花衣”(鹿)(鹿、鹿、鹿,欢迎你)

(2)“像猫不是猫,森林里面称大王。”(虎)(虎、虎、虎,欢迎你)

(二)新授绕口令

1、提问:“想想这些小动物会躲在哪里?”

2、出示场景(山、树、路、草、洞)。

(1)提问:“这些是什么地方?”

(2)区别“鹿”“路”。

(3)从场景中找出各动物并出示相关的.句子,组成绕口令。

(4)如:“虎、虎、虎、在哪里?”(幼儿在场景中找虎)“虎、虎、虎、在山上。”出示“山上一只虎”的短句。

(5)完整念绕口令。

(三)游戏巩固

1、幼儿任选动物字卡,看看扮演谁?然后玩捉迷藏的游戏。

2、幼儿念绕口令,念到谁,谁站出来,举起字卡(音乐伴奏)。

3、集体游戏。

四、提示与建议

1、活动过程中帮助幼儿区别各字的读音,念准字音。

2、活动过程中注意以老师的情感带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念绕口令,并认识相关的汉字。

附绕口令:

虎、兔、鹿、猪、鼠

山上一只虎,

草里一只兔,

树下一只鹿,

路上一头猪,

洞中一只鼠,

虎、兔、鹿、猪、鼠,

大家别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