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品】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精品】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9W 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大熊的储藏室》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把幼儿阶段的分类知识融人到绘本故事中。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和分类,但概括分类的水平还很低,因此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环节的设计主要以绘本情节为主线,以感知与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概括出食物的外部特征,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并感受分类的重要性。发展数学思辨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中,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尝试概括食物的外部特征,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绘本故事PPT、日常物品分类PPT、颜色标记、大小标记。

学具: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人

1.师:天气渐渐凉了,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只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播放画面一至四: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师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

我们来看看大熊是怎么做的。大熊说: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

三、播放故事画面五、六,概括颜色特征,认识颜色标记

1.师提问:大熊他怎么分的呢?是按什么分类的?(颜色)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黄、红、绿三种、

2.认识颜色标记:大熊按食物的颜色来分,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梨子、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游戏“找错误”:大熊按颜色分,好像有一个错了,谁来把错误找出来?大熊按照颜色分类。可是这个方法好像不太合适。储藏室放不下。

四、播放故事画面七、八:概括大小特征、认识大小标记

1.师提问: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大小)

2.认识大小标记: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

3.游戏“找错误”:这回大熊分对了吗?请你把错误的找出来!大熊按大小分类,可是储藏室的空间好像还是不够!

五、操作活动:帮大熊按颜色、大小特征给食物分类

师:大熊按颜色分,按大小分,都遇到了困难,那我们来帮帮大熊吧!

1.交代要求:桌子上有许多大熊带来的食物,请你把大熊的食物既按颜色又按大小来分一分。

3.示范操作(集体与个别),根据操作纸上的.标记进行分类。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看清标记进行分类。

5.讲评: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六、继续阅读故事,了解二次分类的方法

师:小朋友真能干,根据食物的颜色、大小两个特征帮大熊把食物进行分类,可是故事里的小猴子还有另一种方法来帮大熊分食物呢,你们想知道吗’

1.阅读故事后提问:小猴子用了什么方法?第一次是按什么分的?第二次呢?

2.小结:小猴子第一次是按食物的种类,第二次是按食物的大小来分的,这是一种二次分类法,我们以后会学到的。

七、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1.观看PPT,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师总结:原来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让我们回到教室把图书、玩具等物品分一分、理一理,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好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数学符号“>”“<”“=”则是用来指称一定数量关系的标志,可以将数物关系一目了然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数字,中班幼儿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品,初步了解用一一配对的方式可以比较数量的大小,在与同伴游戏中开始通过数量关系比较两数的大小(例:分饼干、分积木)。4-5岁幼儿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但是他们很少接触到数学符号和用词语描述,比较两数的大小的经验(例:比较5和3,能够说出“5大”,但是不能用语言描述“5大于3”;比较2和2,能够说出“它们俩一样多”,但是不能用词语表述2等于2)。为了让幼儿理解“>”“<”“=”意义并更好的运用于实际操作问题中,我选择了用数学符号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大小,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我将活动重点等为:学习用符号和词语比较两数大小。难点定为:在实际操作中以一一配对的方式比较实物的大小。

设计思路

本次通过以下6个环节带领幼儿体验科学活动的魅力。即:说—论—练—比—玩—享。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学符号“〉”、“〈”、“=”。

2、学习用符号和词语比较两数的大小。

3、尝试以一一配对的方式比较实物的大小。

4、体验用数学知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猴淘淘分水果的PPT;数学符号卡“〉”“〈”“=”;苹果、草莓、梨、香蕉、小猴、“>”“<”“=”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发现问题所在

1、播放PPT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小猴子淘淘也喜欢吃,可是今天它面对一堆水果,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咱们一起来问问它。(小猴子你怎么了?)

2、倾听苦恼

(小猴淘淘的声音: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水果,可是我不知道每种水果够不够,也不知道该怎么分)

小结:原来它在为分水果发愁呢。

二、同伴讨论找出解决办法

1、商讨方法

幼儿与同伴商讨如何帮助淘淘分水果。

师:你们有好办法吗?快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说。

2、发表看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办法?

个幼表述自己的方法。

小结:你们的办法真不错

三、课件展示一一配对点数

1、自由点数

师:咱们把散在地上的水果排列整齐,再来点数一下。

提问:看看有多少只猴子?有多少个草莓/根香蕉/个梨?

2、对应排列

幼儿点数一一对应排列的实物。

师:你们还记得这种点数的排列方式吗?(一个猴子对应一个水果排列,一一配对)我们一起数数。

小结:算上淘淘,一共有三只猴子,三个草莓,两根香蕉,四个梨。

四、大小比较认识数学符号

1、操作对比

师:我们就用一一配对的方法,先来帮淘淘分草莓,请拿出草莓和小猴子,其他的水果放在袋里。

播放PPT,幼儿操作小猴和草莓操作卡,点数对比它们的数量。

2、认识“=”

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

师:小猴子的数量和草莓的数量是一样的,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出示“=”)它“=”是等于号,也就是3等于3,你们也找一找。(详细讲解等于号)(淘淘:原来等号两边的数量是一样的,这么看来,我们每个人可以分到一个草莓吃,是吗?嘻嘻谢谢你们。)

师:你们用一一配对的方法帮淘淘分好了草莓,咱们继续帮它分香蕉。

3、认识“>”

播放PPT,幼儿点数猴子和香蕉的数量。提问: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谁大?谁小?)

师:有3只小猴子,2根香蕉,也就是(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出示“>”)这个符号“>”叫大于号,即3大于2,你们也找一找。(详细讲解大于号)(淘淘:你们摆的'真清楚,这下我看懂了,大于号张大的嘴巴对着量多的一边,是这样吗?唉,这么看来香蕉不够分,那我就让爸爸妈妈先吃吧。)

师:真是只谦让的小猴子

4、认识“〈”

播放PPT,幼儿点数小猴子和梨的数量。

师:这次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

师:还是3只小猴子,有4个梨,也就是说(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少),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出示“〈”)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即3小于2,你们也找找看。(详细讲解小于号)(淘淘:原来小于号的小尖嘴对着量少的数,是这样吗?这么看来我们不仅每个人能分到一个梨,还能剩下一个呢。猴爸爸猴妈妈一同说:你是个礼让的好宝宝,剩下的一个奖励给你。)(淘淘:这3个数学符号可真有用,用它们就能清楚的比较出数量的大小,看来我也要好好学习它了)

小结:我们用这3个有趣的数学符号“〉”“〈”“=”帮淘淘分好了水果。

五、幼儿操作,实物配对比较

1、思考问题

师:淘淘请来了他的好朋友们,看一看他准备的水果够分吗?

2、幼儿解疑。

(淘淘录音:原来是这样呀,谢谢你们动脑筋帮了我这么多忙,我吃饱了咱们来玩比大小的游戏吧)

2、操作材料

师讲解比大小游戏的要求,幼儿操作材料,并与教师、同伴交流。

3、表达见解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小结:看来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大小是难不倒你们了,淘淘可羡慕你们了。

六、分享成功,感受助人快乐

1、感受快乐

(淘淘录音:你们懂得的数学知识可真多,谢谢你们帮助我还让我学到了知识)

师: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帮淘淘解决了分水果的难题,现在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体验成功

结束:你们用数学知识帮助别人,还能玩有趣的比大小游戏,可真棒。

延伸: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好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2、3,理解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根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和整理材料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中的动物卡片:1只猫、2只兔、3只鸡;1~3数卡。

2.幼儿用书第1页1~3的数卡,小玩具(2组),幼儿用书第20页《认识数字1、2、3》以及第5页《数物拼版》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相应树立排列卡片。

1.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卡片上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2.引导幼儿按序排卡片。

教师:请小朋友按动物数量的多少给它们排队,最少的排在最前,最多的排最后。

3.师幼集体验证是否按数序排列卡片,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卡片是怎样排列的(1只猫,2只兔,3只鸡)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对3以内数量感知的不错,卡片上的不同数量的小动物一眼就能看出其数量,也能按着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认识数字1、2、3。

1.教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只猫呢?(在1、2、3、4几个数字中让幼儿找出数字1)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整理儿歌(1像什么,2像什么。。。)

2.教师逐一引导幼儿为2只兔、3只及匹配数字,并引导幼儿观察数字2、3的字形。(方法同上)

(评析:现在孩子家教也比较早,很多孩子在家里已经认识过1、2、3的数字,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能将数量和数字进行很好的匹配,也能正确认出1、2、3三个数字,还能正确的说出数字1、2、3像什么,并能正确匹配。在个别交流中,我特意请了对数字不是太敏感的孩子来回答,是出现了两三个宝宝不能正确辨认出数字,其他孩子还是不错的。)

(三)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教师:数字1除了可以表示1只猫,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2除了可以表示2只兔,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3呢?

(评析:在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刚开始对这个问题不理解,可能是第一次接触的`缘故吧?不过当几个孩子回答后,再加上我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们慢慢的明白其中的意义了,就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举起了手,对此,我给予他们回答的机会,让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来说一说,充分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孩子学习的主体性。)

(四)幼儿分组操作。

1.第一、二组,给数卡排队,匹配实物。

教师:请小朋友把数卡按顺序插在分类盒上,再给数卡送小玩具,数字是几就送几个小玩具。

2.第三组,看数字摆积木。

教师:数字是几,就在下面的空格里摆上几个积木。

(原教案是让孩子们看数字画点子,在这我改了看数字摆积木,一是孩子们刚升入中班,从没画过点子,于是就想用积木代替点子,让他们由积木慢慢的过渡到有自己来画点子,于是就改了摆积木。)

3.第四组,看数圈画

教师:数字是几,就圈上几个实物。

(这一操作材料,我把它放到了延伸部分,由于这是第一教时,以前也没接触过这样的练习,于是就放了和第三组一样的材料,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再完成这一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4.第五、六组,数物拼板。

教师:请小朋友为每个数字找到实物卡并把它们拼在一起,拼对了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拼好后再说一说“几个xx用数字x表示”。(活动结束后将数物卡片整理好)

(五)交流与评价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操作发现。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用纸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饼干若干,2只大小不同的熊图片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型人手2个,印泥若干,记录单和笔人手一份,白纸每人2张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饼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题。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出示图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们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饼干。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有大有小)

2.看看大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做饼干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排列疏密的关系

1.熊宝宝们吃了还想吃,熊妈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面皮和模具,选一个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用数字记录纸上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饼干排列紧,数量多;饼干排列疏,饼干少。

(二)、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1.大熊喜欢吃大饼干,小熊喜欢吃小饼干,请你们再帮忙做一些大饼干和小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先用一个大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大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排列整齐,还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大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大饼干后面的格子里。好了以后把面皮反过来,换一个小模具用同样方法印制小饼干,并将数量记录在小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印出来的大饼干和小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饼干小,数量多;饼干小大,数量少。

三、吃饼干

1.师:"熊妈妈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她,特意拿了些饼干让我们品尝呢!"

2.幼儿吃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特征选标记。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活动准备:

1、黄色小蘑菇、红色大蘑菇、黄色和红色标记、大小标记若干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若干。

3、标记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蘑菇的大小和颜色

师:(出示红、黄蘑菇)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两个蘑菇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不一样)

师:用什么办法可以把不一样的地方记录下来?(标记)

师:(出示标记)小朋友你们还认识这些标记吗?现在请小朋友来给蘑菇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什么颜色的蘑菇我送你什么颜色的标记。

二、比较大的红色的圆形卡片和小的黄色的正方形

师:(出示大的红色的圆形卡片和小的黄色的正方形)小朋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给这两个图形宝宝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一句好听的话?

三、看图形找标记卡

师:(出示各种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图形)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图形宝宝一样吗?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图形宝宝,请4个小朋友一组,去找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和你们图形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

师:小朋友找好了把他们贴在黑板上介绍你找的是什么?

四、师总结:

这个长方形宝宝找到了大的蓝的长方形标记卡做朋友``````

五、找朋友游戏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图形宝宝们都找到了朋友。现在我们也来玩一玩找朋友游戏。老师给你们发图形和标记卡,如果你拿到的是图形就去找和你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如果你拿到的是标记卡就去找图形宝宝做朋友。

师:现在我们带着你的朋友一起去玩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并讲出小鸡、小鸭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互相帮助克服困难的。

2、学习词:提、驮、盛、浮;词组:一次又一次。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起对看图讲述的'兴趣。

(二)出示图片,启发提问:

1、出示小河边的背景即角色,小鸡小鸭。

(1)一天,天气怎么样?

(2)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去干什么?

引导幼儿讲出:小鸡提着小桶和小鸭一起出去玩,教新词:“提”。

(3)他们走呀走呀来到了什么地方?

教师并请幼儿讲:一天、天气很好,小鸡和小鸭提着小桶一起出去玩,他们走到一条小河边。

(4)他们想到河对岸去玩,可是小鸡不会游泳,心里怎样想?

(5)小鸭对小鸡说什么?

2、出示小河背景,并改换插入角色。

(1)看,小鸭是怎样帮助小鸡过河的?

(2)小鸡对小鸭说了什么?小鸭又说了什么?

教师并请幼儿学讲:他们走到小河边,小鸡不会游泳,过不了河,小鸭说:“我来驮你过河。”小鸡说:“谢谢你!”

3、 出示河对岸的背景,再改换插入角色。

(1)小鸡和小鸭走上山坡玩得很高兴,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2)这土坑是什么样子的?小鸭能爬上来吗?它心里怎样想?

(3)小鸡对小鸭怎么说?

(4)小鸡想什么办法才能把小鸭救上来。

先让幼儿积极思考、发言,再引导幼儿说出小鸡救出小鸭的方法。

(5)小鸡提了桶到河边做什么?

①教新词“盛”。

②再跑到坑边做什么?

(6)一桶水不够?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一句话把意思说清楚呢?

教词组:一次又一次。

(7)土坑里的水怎样了?小鸭又怎样了?

教新词“浮”。

(8)小鸭高兴得怎么说?小鸡又怎么说?

教师,请幼儿学讲:小鸡走到河边用小桶盛水,再回到坑边,把水到进坑里。小鸡来来回回地提水,一次又一次地把水到进坑里,坑里的水满了,小鸭浮上来了。小鸡和小鸭又可以在一起玩了,他们高兴得说:“你帮我我帮你,我们俩是好朋友。”

(三)教师完整地,并请幼儿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