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幼儿园课程教案

【精】幼儿园课程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7W 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幼儿园课程教案

幼儿园课程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本课生字“玩、球、猴、拍”;指导汉字“玩”的笔顺。

2.朗读儿歌能做到不添字,漏字;在朗读中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3.能模仿儿歌中的“我来拍拍皮球,___________________(皮球怎么样)”来说话。

4.能认识、读准复韵母au、ou、iu及它们的四声,练习拼读带有着几个韵母的音节。

教学难点和难点:

能认识、读准复韵母au、ou、iu及它们的四声,练习拼读带有着几个韵母的音节。

教学技术和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儿歌,今天,我们要继续读儿歌识字学拼音。

1.出示课题。

(1)指读课题。

(2)看老师范写课题中的三个字。(重点指导“玩”的写法。)

2.观察“玩”和“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王”字旁的字。

3.交流记“球”的方法。

4.学生交流知道的其它球类的名称。

(根据学生的口述,随机出示球类的名称。)

5.老师对出示的球类进行归类,反复识记生字“球”。

二.听录音,学习儿歌,认识生字。

1.出示儿歌内容。

要求学生边听边看,字字过目,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2.再听儿歌,根据要求听清、记住儿歌中的相关句子。

课文中的我是怎么玩皮球的,皮球上的小猴怎么样?记住儿歌中的有关句子。

(1)学生自述。

(2)同桌互述。

(3)指述。

3.学生自读儿歌,边读边认一认儿歌中的生字。

4.小组交流读。

5.指名几个小组读。

6.用“滚雪球”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7.齐读。

8.抽读儿歌中的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

(3)在班中抽读。

9.交流记“拍”的好方法,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拉、排”,老师当场板书,渗透部首“提手旁”。

10.做叫号游戏,巩固记忆生字。

(1)字的叫号游戏。

(2)词的叫号游戏。

11.创设情景,模仿儿歌中的'句子,拓展说话。

(1)出示画有小狗、小鸟、小兔、松鼠的皮球。

(2)请学生挑选其中的一个边玩边说。

(3)交流。

(4)请学生回家后将自编的儿歌说给家长听。

三.学习复韵母ao、ou、iu,练习拼读带有着几个韵母的音节。

1.通过已经识记的生字“球”、“猴”,学习复韵母iu、ou(看口型,读准音)。

2.看图训练听和说,巩固读准三个复韵母。

出示文中的海鸥图,做“拷贝不走样”的游戏,巩固读准ou 。(学生认真地听、记老师根据图画内容说的一句话,进行复述。)

3.出示文中的游泳图,学生模仿看图说一句话,巩固读准iu 。

4.学习复韵母ao。

(1)跟着老师读准复韵母ao。

(2)看图(奥运五环旗),听老师说一句话,边听边记。

(3)复述老师的话,在说话中强化ao。

5.抽读复韵母。

6.读准复韵母ao、ou、iu的四声。

(1)“开开滑板车”读准四声。

(2)抽读四声。

7.渗透iu的标调规律。

(1)区分认读ui和iu。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iu的标调规律:i、u在一起,调号标在后。

8.练习拼读儿歌中出现的音节qiu、xiao、hou、tou。

四.游戏闯关,复习巩固。

1.第一关:找名片。(练习拼读音节。)

2.第二关:比眼力。(通过观察“猴、狗、猫”,渗透反犬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3.第三关:练播音。(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字、词。)

幼儿园课程教案2

故事《快乐的小公主》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公主有不快乐到快乐的心理转变过程,感受小老鼠可爱、有趣、快乐、富有爱心的性格特征。

2、儿积极的展开对故事情节的想象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幼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真正的快乐在好朋友的关怀中,在好朋友的'微笑里。

活动准备:

课件(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一、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围绕"什麽时候你最快乐"进行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利用课件讲故事,采用关键中断法,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提问1)小公主为什麽不快乐?你能想办法让小公主快乐吗?

(2)小公主送给小老鼠金手镯,它们会当成什麽?会怎麽玩?

(3)小老鼠是怎样玩呼啦圈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的心情是怎样的?看到小老鼠那麽高兴,小公主的心情会怎样?

2、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讨论

(1)宫殿和七彩房子,小公主喜欢哪一个,为什麽?

(2)小公主为什麽会把贵重的金手镯、金耳环都送给小老鼠当呼啦圈玩?它是怎样的一位小公主?

(3)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麽?

3、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让好朋友更加快乐?

二、观察记录:

子,在采用关键中断的提问过程中,"小公主为什么不快乐?"使孩子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可能她的妈妈去世了吧!""可能她没有朋友吧!""可能她丢失了她心爱的项链吧!"孩子们陷入了与故事情节相同的情绪中。"小公主把金手镯送给了小老鼠,小老鼠回把它当成什么?"这一问题启发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会当成铁环,滚着玩。""会当成耳环,戴在耳朵上。""会当成呼啦圈转着玩。""会用它来玩套圈的游戏。"等等。最后小公主的快乐情绪又感染了孩子们,使孩子们为小公主找到快乐而欢呼。

(三)反思:

活动中以情染情的情绪感染每一位幼儿,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为小公主的境遇而悲伤为小公主拥有朋友、拥有了快乐而高兴。应该说情感的共鸣与交流贯穿于整个活动中,使幼儿在动脑想办法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深深地理解有了朋友就有了快乐,好朋友在一起应该这样做才能快乐的道理。为进一步开展活动做好了铺垫。

幼儿园课程教案3

 目标

1.初步了解标志的设计要求,尝试用简单的图案来设计标志。

2.大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标志。

准备

1.小卡片、各色记号笔、双面胶。

2.自制:欣欣设计室标志,简单的场景布置。

过程

 一、欣欣标志设计室开张了。

――出示欣欣设计室标志图。教师以总设计师的口吻说:今天苗苗家苑、苗苗幼儿园、苗苗公园、苗苗汽车出租公司都来要求我们设计一些图案标志,给到他们那儿去的孩子们一些方便。我们小朋友都是设计师,一起来设计吧!

――讨论:怎么画标志?标志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案?想告诉大家什么?

(简单、色彩单一、让人一看就能明白)

 二、设计方案

-――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分成四组各设计一种标志图。

――小组讨论:家、幼儿园、公园、车上需要提醒人们的是什么?需要向人们说明什么?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如:出租车上,可以设计一个表示车辆行驶中不能打开车门的标志。又如:可以设计一个标志,提醒人们车停下来的时候应从右边下车,因为左边来往车辆多,会造成危险。

――教师帮助各组幼儿进行整理。如: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图案,有的标志表示提醒的意思,有的标志表示说明的意思。

――介绍设计方案。每组派代表介绍标志的意思,打算贴在什么地方等。

 建议

1.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标志与规则的关系。只要幼儿的设计能够与规则建立联系即可,不必过于追求完美。

2.设计完标志后,可请幼儿在合适的地方张贴标志。

幼儿园课程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细菌的危害。

2、能说出细菌躲藏的地方,能说出清除细菌的方法。

3、培养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细菌道具一个,已有经验《洗手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手拍拍》导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摆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最后一句藏起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小收藏起来。

二、讲故事《细菌躲猫猫》。

教师:你们的小手会藏,还有一个宝宝也很会藏,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拿出自制教具细菌)你们猜猜它是谁?

教师:其实它是细菌宝宝,细菌宝宝很会藏,它藏在哪里呢?小耳朵听好了,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细菌宝宝是不是很坏啊?它藏到哪里去了?

教师:细菌宝宝藏在指甲缝里,我们要不要把它赶出去?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故事里的小朋友怎末把它赶出去的?

教师:洗手能赶跑细菌宝宝哦,小朋友们会洗手吗?

把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洗一洗。

“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三下,一、二、三”

三、主题升华。

教师:其实,细菌宝宝不止躲在指甲里,它还会藏在别处,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会藏在哪里?

教师:你们真棒!找出那么多细菌藏的地方,那我们怎么才能赶出去呢?

小结:细菌会藏在身上,衣服上,头发里,手上,脚上,肚子里,小朋友们要勤洗手,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

【活动延伸】

老师用粉笔在地上画一安全区,只要进入安全区就算安全。选择一名幼儿做“带菌者”其他人散立场中。老师发布命令后“带菌者”可以随意追逐其他人,用手轻拍身体部位,被拍到的人就变成“带菌者”,可以去拍其他小朋友。

幼儿园课程教案5

【活动目标】

1、将物品配对、按类别特征分类,发展记忆力,促进分类能力的发展。

2、培养收拾物品,分类整理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书包、铅笔,橡皮,尺子,剪刀等各两个,两大箱子(分别将准备的物品分别平均放到两个箱子)不同种类的物品头饰。

【活动过程】

导入:带领小朋友一起唱一首小儿歌,请小朋友坐下,然后拿出准备好的物品以及两个大箱子。

师:小朋友快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东西啦!没错,两只铅笔,两个橡皮,两把尺子,两把剪刀等。看好了哦!老师分别将物品左边箱子放一个,右边箱子放一个。现在小朋友想想左边箱子里有什么呀?(小朋友举手答)右边箱子有什么呀?(小朋友举手答)然后老师假装闭上眼睛,左边掏出一个右边掏出一个问:我拿出的'物品一样吗?(老师故意拿错)小朋友答不一样。然后老师可以请小朋友上来跟自己比赛,老师拿出一个,小朋友也要拿出一个跟老师一模一样的。(拿完为止)

老师小结:小朋友都很聪明,能够找出同类的物品,接下来,老师要出高难度的了。老师拿出不同种类的头饰如:衣物类,玩具类,文具等。请几个小朋友来带上头饰,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然后小朋友开心的拍手跳一跳,音乐停,带着相同种类同时的小朋友就要抱到一起。

(反复玩几次)

幼儿园课程教案6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月儿弯弯》。

2.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闪亮闪亮的小星》。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音乐做出合适的情绪反映,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情景中感受星空的美丽、奇妙。

2.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自然大方;能较准确地用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3.能.自觉地用自然的声音整齐的演唱,不喊叫。

4.能积极与同伴合作,并从中得到快乐。

三.教材分析

《月儿弯弯》是一首采用五声羽调试写成的具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旋律与歌词结合自然,给人以如歌如诉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

四.重点、难点: 能用自然的声音、吐字清楚的,整齐的演唱歌曲《月儿弯弯》,并能将少年儿童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在歌声中表现出来。

五.教学准备:钢琴、收录机、磁带

六.教学过程:

1.音乐律动。(律动音乐《闪亮闪亮的小星》) 整队,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旋律。

2.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闪亮闪亮的小星》。

3.歌曲新授: ①这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亮上想些什么呢?(出示幻灯片) ②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歌词。. ③听录音范唱《月儿弯弯》歌曲。 ④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⑤让学生伴着《月儿弯弯》录音跟老师做划船律动。 ⑥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课堂小结。 (学生在歌曲《月儿弯弯》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幼儿园课程教案7

实验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每只上有五个指。会说五个指的名称。

2、能正确运用词:两只,一双。

3、了解的作用,知道要保护。

活动准备:

《十个朋友出来走》音乐,字卡“两只,一双”。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游戏:听我说,跟我做“小小拍一拍,我把小举起来。小小拍一拍,我把小放下来。小小拍一拍,我把小往前伸。小小拍一拍,我把小往后伸。小拍一拍,我把小抱起来。小小拍一拍,我把小藏起来。”

二 基本部分知道人有两只,两只的.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1)数一数你有几只老师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只(两只),出示字卡“两只”。

(2)知道两只也叫一双小朋友都有两只,比一比你的两只是不是一样大(教幼儿比的方法,将掌合起来,指对指)

小结:两只一样大,所以也叫一双。出示字卡“一双”。

(3)游戏:

1、老师说“一只”、“两只”“一双”请幼儿举。

2、数一数,一只手上有几个指。(从拇指开始,按次序进行,口一致地点数,数好后再换一只数。)小结:每只上有五个指。

3、学习五个指的名称。比一比,五个指长得是不是一样长。(让幼儿自由讲)找出你最长的指,并把它捏住。

老师介绍:“这个指长在中间,所以叫它中指。”

老师伸出大、小拇指,问幼儿:“哪个大,哪个小?”(让幼儿也伸出大、小拇指。)

老师请幼儿伸出一个指点东西(幼儿伸出食指)

老师介绍:“点东西的指叫食指。老师介绍:“还有一个指没有名字,我们叫它无名指。”

以游戏形式小结:请幼儿捏住中指,翘起大拇指,伸出食指、小指和无名指等。 休息: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无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们都睡着了。

4 、手的作用。大家都有一双,那么有什么作用呢?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有一双小小,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小小,一共十个指头。有了一双小小,能洗脸来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歌中说,能洗脸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还能做什么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讲述的作用。)

5、手的本领很大,能为我们做许多事,假如我们没有了,会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弄破,不要咬指头,勤剪指甲,勤洗,冬天还要擦护霜。

三 结束部分

欣赏指游戏 《十个朋友出来走》

幼儿园课程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对图形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幼儿操作的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

1、师: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示范将图形对折。

提问: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

幼:长方形。

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又变成什么呢?

幼:三角形、一个大长方形、一个小长方形。

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

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

对了,只要将图形宝宝轻轻一折,图形就变身了,小朋友你会变吗?请小朋友拿上桌上的正方形纸和老师一起来变。

师:你还会怎么变?看看能变成什么?

幼儿动手操作,可随便变化图形。

2、师:长方形宝宝也要变身了,大家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拿出长方形,引导幼儿折变图形。

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折变示范,表扬折的好的幼儿。

师: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宝宝可以变成**幼儿边动手操作边学说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

3、老师引导幼儿再将三角形、图形、梯形进行折变,分组进行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变的多,变的快。

幼儿分组给三角形,圆形、梯形进行折变。

4、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折一折帮助图形宝宝实现了变身的愿望,小朋友还可以动手撕,图形也会变身,并且变的会更多。

二、组织幼儿自己玩拼图游戏师:下面我们一起玩个拼图游戏吧!看看这些图形宝宝在一起时能拼出什么。

引导幼儿动手拼图形。

师:示范给小朋友看老师拼出的图形。

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由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宝宝组成的?

幼儿回答。

师:我们还可以拼出什么,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拼的好看,拼的东西多,比一比。

幼儿操作展示幼儿的拼图,结束活动。

幼儿园课程教案9

【设计意图】

名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孩子们对它仍然比较陌生。名片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必备的东西,有必要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同时,名片对于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可挖掘的教育价值。为此我们设计了“小小名片”这一系列活动,以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名片的来源、名片的作用及名片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活动目标】

1认识名片,了解名片的用途。

2尝试设计一张名片,理解人与人交往的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老虎的名片》。

2将事先准备好的名片挂在一棵名片树上。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小老虎的.名片》

1围绕下列问题讨论:小老虎来到森林以后,是什么帮助它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后来,小老虎生病了,又是什么帮助它请来了河马医生?

2教师小结:有了名片真好,既可以用它认识许多新朋友,又可以根据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

二、欣赏名片

1教师提问:小朋友平时见过名片吗?见过谁的名片?

2出示名片树,幼儿观察名片的形、色等装饰方法。

3教师提问:名片树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片,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三、了解名片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名片,你们知道名片有什么用吗?

2教师小结:名片有多种用处,认识新朋友、与朋友保持联系、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3请幼儿当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名片,提醒幼儿不志设计名字、电话等名片要素,建议幼儿写上自己的班级。

教师巡回指导:名字、电话号码是否写清楚,并引导幼儿尽量设计得新颖和别致。

【活动延伸】请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各种各样的名片。

幼儿园课程教案10

一、现行说课的基本内容及其要点

说课是由我国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创造的,现行的说课几乎都是按照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编写的《说课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进行的。《说课论》中概括的说课的“基本内容”有四大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教材包括的内容要点有:教材的体系与结构;大纲(现在是课程标准);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教材的“两基三点”;对教材的具体处理。说教法包括的内容要点有:选择的方法是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的根据是什么;运用这样的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对所选择的方法有怎样的改进与创新。说学法包括的内容要点有:本课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作哪些指导;进行这样的学习方法指导的根据是什么。说教学程序设计包括的内容要点有:课型和结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一般包括:教学条件的准备;温故知新,由此及彼的教学安排;新教材的掌握过程与教育技术的使用;新教材的巩固、重点难点的落实鉴定;作业与新学习的指导。

二、对现行说课内容的评析

说课是立足于改进和提升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使广大教师逐渐由教书匠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而创生的。现行说课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因素、方面和基本理论依据进行述说,无疑是正确的。通过对教材体系与结构、教材的“两基三点”、对教材处理的述说,能够使教师扎实、深入地掌握好教材,并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处理好教材;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述说,能够使教师准确、全面地把握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的述说,能够使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等选择正确的教学形式、方法;通过对学法指导的述说,能够使教师克服仅注重知识传授、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片面教学,使学习指导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尽力使学习指导与教学方法协调统一。特别是在说课中不仅说“实”,即说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还要说“虚”,即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理论依据。这样就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冲破狭隘的个人经验与习惯,使教学成为高度自觉的合理的活动。正因为说课具有这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它自产生起就受到教师们的称赞,很快地也得到了理论研究者们的认同,并被迅速地推广开来。

但是,面对新课改和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现行的说课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从“基本内容”上看,缺失教学理念的述说;没有学生分析。其次,从“内容要点”上看,拘泥于教材,咀嚼教材,不谈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设计梯度目标;没有生成性目标;没有生成性的教学策略。这样不完美的说课易导致:教学缺失灵魂;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性不强;教学活动缺乏生机和活力;课堂目标最终难以达成;降低教学的价值。

三、课改下说课内容的扩展

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我国教育教学的一次重大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学上,改革是全方位的:既有教学理论、思想、观念的改革,也有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改革。这次改革,对我国教育教学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取得具体的实效,实现育人目标,课程实施者需要切实搞好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的说课,必须自觉地适应课改的需要,积极地推进课改的深入进行,并在课改中获得发展。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笔者认为,对说课的内容必须作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扩展。

(一)“基本内容”的扩展

1、说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是活动的灵魂。课程与教学理念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是教学活动的先导与灵魂,是教学活动所能达到的状态与水平的精神前提。因此,说课不可忽视述说教学理念。

现行的说课虽然也主张说“虚”──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即说出教学的理论根据、思想观念等。但是,实际情况是:有的教师不重视教学理论、思想的述说,对此轻描淡写;有的教师课程与教学理论修养不足,说不出所以然;有的教师跟不上时代,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思想、观念陈旧。总之,现行说课的理性阐述不足,特别是说课者没有充分发挥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在说课中的主导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同以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同就在于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并在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统领、指导下,对课程与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经验已告诉我们,没有课程与教学理念的改革,仅就课程内容方面进行变动或者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变,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极为有限的。只有先进行理念的变革,运用先进的理念统领、指导课程与教学诸方面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大的、不断得以巩固和持续拓展的成效。

笔者认为,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内容丰富,说课者必须重视这些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全人发展的理念;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科学探究的理念;关注学生体验的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自主创新学习的理念。

2、说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学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说课必须说学生分析。对学生分析得越准确、透彻、具体,教学活动安排得就越恰当,课堂教学的气氛就越好,教学的效益就越高。现行说课之所以缺失了对学生的分析,主要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讲授―接受式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掌握书本知识为根本的教学目标。显然,这些与新课改下的教学是不相适应的。

对学生分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基本内容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对学生能力的分析;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的分析。其中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分析。这里所说的知识、技能是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所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立足点。比如,让学生学习货币的知识,就要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商品和商品价值的知识。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商品和商品价值的知识,对货币知识的学习是难以进行的。对学生能力的分析是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具有的、包括“最近发展区”的学习能力的分析。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学生的能力也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因素与资源。正确、准确地分析学生的能力,既是正确、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设计好教学活动的前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是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重要的学习因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中,主要的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是指随着教学情境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偏差等的分析。由于学生在学习态度、知识技能、阅历体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很正常的。同时要看到,困难、问题也会给教学带来刺激、挑战和压力,适当的刺激和压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以便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二)“内容要点”的扩展

1、说梯度目标

所谓梯度目标,是指为达成课堂教学终点目标而设计的分目标或子目标,它是从教学起点到教学终点的“阶梯”。梯度目标也就是皮连生先生所说的使能目标,是指“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比如,对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的教学,确定的教学终点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要达到这一终点目标,学生就必须掌握以下知识: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个别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的变化等现象。同时,学生还必须具有以下能力:较强的辨别、区分能力,较为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等。如果学生还不具备以上的知识和能力,本课的终点目标是不可能达成的。所以,为了确保终点目标的达成,为了明晰教学的具体任务,为了教学过程中所选择、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策略更加正确和有效,说课时必须说梯度目标。梯度目标越清晰,梯度间的层级越合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就越强,也就越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越利于学生的参与,自然也会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2、说生成性目标

依据不同的价值诉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当下,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预设性,即教师在备课时就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预设性目标。

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预设性目标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可控性,易于预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若仅有预设性目标,教学活动也将有难以避免的缺陷:它不仅容易导致教学的封闭、机械、僵化,限制师生的创造性,从而使教学缺乏活力,也大大降低了教学的价值。

“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非预设性(生成性),它们是在教学情境中,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自然产生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是难以完全料及的。但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又是能够产生这样的目标的。不仅如此,生成性目标应该是教学所渴求的。因为这种生成性的目标是师生智慧的展现,是师生创造性的发挥。这种目标的实现,往往不仅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更好地建构知识,也使师生的思想、情感获得升华。生成性目标是教学中极为有价值的东西。

然而,在现行的说课中却仅说预设性的目标,没有生成性的目标,这是不符合课改教学要求的。虽然生成性目标在备课时是难以完全料及的,但是它又不是完全不可料及的,而且,新教学又是追求生成性目标的。所以,教师在说课时必须说生成性目标。

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既然是生成性即非预设性的目标,那怎么能够在教学活动实施前述说呢?其实,生成与预设除了对立之外,也是统一的。其统一主要表现在: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拓展与升华;预设强调的.是教学的计划性和可控性,生成强调的是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这两方面都是教学活动自身所应有的;预设和生成都是在教学活动中达成的。所以,生成性目标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而是与预设性目标内在地联系着的,是能够“预设”的。比如,在讲授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中的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时,预设性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确商品流通要经历两个阶段,且第一个阶段是既重要又困难的,为此生产者应该生产质量上乘、适销对路的商品。在预设这一目标时,教师又应该想到:商品到货币这一阶段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经济活动,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经历这一阶段的市场规则,反对各种不正当的行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这里的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就是生成性的目标,这一目标与预设的目标是内在地联系着的。当然,生成性目标不是完全可以“预设”的,否则,它就不叫生成性目标了。生成性目标是预设与非预设的统一。说课时述说生成性目标,教师对教学预设得更远、更深、更广,师生的智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展现,教学的效益就会更好。

3、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所谓生成性教学策略,是对应生成性目标的非预设性的教学策略。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生成性的目标并不能“自然”达成,它需要借助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才能达成。否则,生成性目标就仅有可能,而不能成为现实。因此,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要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因为生成性教学策略是对应生成性目标的,所以,要针对生成性目标“设计”生成性策略。比如,针对上面所说的学习商品流通公式的生成性目标──掌握正确的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教师就可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紧密联系现实经济生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商品经历的“惊险的一跳”出谋划策;让学生对“所出之谋”“所划之策”进行判断、评析、区分;让学生归纳出经历“惊险的一跳”中应该倡导和坚持的观念与准则;等等。这里的“联系”“创设”“出谋划策”“判断”“评析”“区分”等等,就是应对生成性目标的生成性教学策略。正因为生成性目标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所以,生成性教学策略也不是完全能够预设的,它也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4、说课程开发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

有人习惯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科书,教师教学即“教书”,且应该“忠于教材”“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教书。显然,这样的课程观,这样的课程实施观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人认为,课程是发展资源,新的课程实施是开放性的和实践性的。在新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实施中,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

所以,课改下的说课,不可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在认真研究和掌握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并善于进行课程开发,积极并善于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在“说教材”时,将文本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运用实际活化文本、丰富文本、完善文本、变革文本,并将文本运用于实际,使教材成为教学的工具,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注意运用学生自身拥有的令他们易于接受、认同和掌握新的课程内容的课程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创新与特别值得赞赏之处就在于:它将课程与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创生、建构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挖掘、利用一切课程资源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充分展现其创造性、生命力和价值存在的过程。所以,课改下的说课必须述说课程的开发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否则,就是丢弃了课改最为有价值的东西,是不符合新教学要求的说课。

总之,课程改革要求说课的内容必须扩展。只有对说课的内容进行扩展,说课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动力,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功效,也才能获得发展。

幼儿园课程教案11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技能表现各种乐器。

2、启发幼儿利用黑色塑料袋制作出不同造型的摇滚小人。

3、体验多人参与美术绘画活动的乐趣,并在活动中懂得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1、黑色塑料袋、报纸、衣服、铃铛、毛线

2、各色颜料,双面胶

3、教师范例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摇滚小人图

1、导入:多媒体《摇滚小人》

师:(1)你在图片上看见了什么?(小人、乐器、音符)

(2)摇滚小人的身上有人么呀?

小结:每个小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颜色、款式等等)

2、播放各种《摇滚小人》的图片

师:(1)图片上的小人在做什么呀?(在弹乐器、唱歌)

(2)摇滚小人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二、整体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

师:(1)你在这幅作品上看见什么了?

(2)画里的摇滚人在做什么?

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

师:这幅作品上有大大小小的摇滚人在玩音乐,有很多的`音符。

三、引导幼儿再次完整的欣赏作品,介绍制作材料

1、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摇滚人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还有摇滚人身上的衣服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幼儿观察后回答

小结:摇滚人的头是用报纸制作出来的哦,身体是用废旧的衣服粘贴出来的,他们手里的乐器是用硬纸板做出来的。

2、教师讲解师范

(1)先做出小人头,在做衣服

(2)制作摇滚小人

(3)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

幼儿园课程教案12

女人穿衣与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很多人非常痛恨说到、甚至是听到。因为,它给很多的园长、教师带来了痛苦。虽然我们很乐意、很努力地在做着其中的一些工作。但我们始终困惑?课程,这么大的事,是我们基层的幼儿园能做的事吗?

女人穿衣,是女人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想就这两个,我们这群女人们所痛恨、所开心的话题放在一起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身材优缺点,既定课程之利弊

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衣服的海洋。女人们根据自己的身材条件、钱包厚度、喜好

风格,在五光十色的海洋里挑啊、选啊。大家有着同一个目标——美丽。但大家的选择一定是多样的。幼儿园的目标是共同的——孩子的发展,但我们的课程应该是怎样的呢?

幼儿教育的百花齐放,就像一个眼花缭乱的服装市场。我们必须用心挑选。我们的上级部门根据地区的特点,为我们做了第一次的选择——《建构式课程》。建构式课程不是一件、或几件衣服。是一条服装街,是一个有一定范围,但选择度较大的一批服装。我们还面临着二次选择,即如何执行课程。在众多的幼儿园中,我们都在努力做着课程的执行。我这么说,有的人可能就会一副不屑的神情:你们幼儿园难道没有课程建设?你们的课程领导就如此不力?请心平气和审视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有几个幼儿园能完成课程方案的编制?朱家雄老师直言不讳:我反对每个幼儿园都自己去编制课程,因为课程编制是课程专家的工作,而不是教师的工作。我们做的确实是执行,但绝不是照本宣读。

女人们在“为衣忙”的过程中,发现哪一类衣服能让自己变得漂亮。手臂粗的人,发现自己穿无袖的很难看,于是尽量避免;肚子有赘肉的,发现选择有遮挡效果的衣服能掩盖缺点……幼儿园的课程,难道不是这样吗?每所幼儿园有自己的利弊,有的有历史底蕴、有的朝气蓬勃,有的幼儿园孩子情绪积极但卫生习惯令人担忧,有的幼儿园老师心灵手巧、有的幼儿园老师能歌善舞、有的幼儿园老师内秀者居多……

我们要像了解自己的身材、肤色一样,知道幼儿园课程中方方面面的利弊。才有可能在这条服装街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摊位。我们幼儿园,孩子大部分来自当地家庭。鉴于当地的抚养方式,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较差。鉴于城乡结合的地理位置,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较好。在前五年,中青年教师居多,相互竞争、学习意识强。但是,近年来新老师补偿缓慢,教师年龄结构呈“老龄化”,教师的发展逐渐呈现出瓶颈。幼儿园周边的资源丰富,原有的农田、农场正逐渐减少,新开辟的风光带、新建的新城逐渐城乡。这些,都是我们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是现实存在的。我们该如何在《建构式》课程与幼儿园既定的课程中找到一个平衡?

二、 服装之修改,课程之调整

修改衣服,在当今,机会越来越少;修改之处也越来越小。最多的大概也就是剪裤脚、

移纽扣了。服装之修改,我想把它比作课程执行的调整。不知您是否能认同?我们做的仅仅是课程实施计划的修改与调整,远远没有到达到“XX化”的程度。当然,有的幼儿园也直接把它称之为课程园本化。

女人的经验:一件衣服一定要穿了才知道效果。没有哪个女人笨到拿起衣服看两三下,就动手剪袖子、加扣子的。改动前的效果如何?改动后,也许还不如以前,那改动还有意义吗?我们的修改必须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大到一个课程方案,小到一个教学设计,你必须清楚地知道是在做什么,才可以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判断它是否适合。有一个自己生活中经典的例子:刚流行羊绒衫那会儿,经不住美丽的诱惑跟朋友一起去订做。本人看中了书上的样衣,颜色款式全都照着做了一件,效果很好,到现在也舍不得丢了,偶尔还会穿穿。朋友也看中了一款,但觉得应该有所变化,以免与她人的一样。于是,对颜色的编排进行了创新与特色化。结果,等成品出来大失所望。这件事,我们常常会谈起。朋友只是觉得不要与人相同、要特色,于是武断地否定原设计,自认为有品位地设计了一把。教育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案例。一个主题,本来内容安排比较有序,但因为改变,偏离了目标。一个设计好的活动,本来是规范的,传递的思想是正确的,却因为老师的创造变成一个有害的活动。这是多大的悲哀!课程方案的编制,专家有一个整体的思考。你没有理解课程计划的内容,就浅薄地评论它的优劣、自作聪明地进行修改,这种改编与设计,有价值吗?

因此,课程之修改类似于衣服之修改,谨慎!也有时尚人士,买了品牌衣服一再试穿后觉得必须修改。那,也是由专门的裁缝来修改。这些裁缝因为专业,所以工价相当高。时尚人士修改衣服,为什么请专业人员?因为需要技术、需要专业,才能成就美丽!

我们的课程调整,必须也要有“专业”水准?专业水准从何而来?

 1. 来自对文本课程的理解。

本学期小班、中班使用新版的《建构式》课程。期初,园长对两本课程用书进行了细

致的学习,并与老版进行了比对。发现有很多主题的内容更加丰富,主题的持续时间可以有弹性,集体教学的数量增多、有选择的余地,集体教学的设计操作性很强。特别是涉及数学的内容,生活化的特点明显。据此,向老师们提出了认真学习、努力消化、忠于教材的要求。通过听随堂课,一方面了解老师们对该课程方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课堂实践加强自己对该新版课程的理解。

 2. 来自园内的课程积累。

① 扬既定课程之所长。

一所幼儿园,既定课程中的一些有利因素会积累下来。如:周边环境的、社区、

教师、家长。我们幼儿园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集体教学的设计、一些有关农村题材的区域活动材料。比如:用竹子做成的水枪、用野草的果实来拓印。有的可能只是点点滴滴,有的也仅仅是一、二个主题。但这是幼儿园的积累,通过老师们一年又一年实践的检阅,一定是有价值的。

② 积多套课程方案之精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幼儿园都经历、使用过好几个版本的课程。我们发现,有些课程中的教材非常经典,特别是音乐的、语言的内容等。比如:歌曲《颠倒歌》《庆祝六一》,散文《云彩和风儿》《秋天的雨》,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小弟和小猫》等。我们把这些材料按照年龄段建立了资源库。作为建构式课程的备选资源。

3. 来自对现实情况的把握

时代在发展,课程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在理解、积累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与时俱进”。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我园“城乡结合部”的定位将悄悄发生变化;随着新园的建成,我园的周边资源也将改变;随着生源的变化,家长的层次、素质、要求也在改变;随着教师们的新老更替,我们的队伍的优缺点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的既定课程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就像每年、甚至每季都要更新衣橱一样。

当然,我们不能为这样的小修小改自豪。我们必须得时时检查、自省,减少上面说到过的错误。我们得清楚知道自己是谁!我们不是课程编制专家。朱家雄老师说:幼儿园教师在实施课程中,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应该的,但是将自己的位置放错了,人人都去创编课程,那就麻烦了。

三、 鹤立鸡群为特色,小小美丽也幸福

刚才说了课程计划的调整,也就是有些人认为的园本化。再来说说课程中另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特色。何为特色?当一群的女人站在一起,总有一、两个会格外漂亮。因为她们身上确实有着非凡的气质、她们的特色显而易见。而作为平凡女人的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可能鹤立鸡群,怎么办?我们没有整天沉迷于特色的寻找当中。我们在“为衣忙”的过程中,总能捕捉到一些可小小的美丽。同事们“这套衣服适合你!”“今天很漂亮!”的点评,让我们自信。尽管,有许多幼儿园使用的是同一个课程版本,但因为各自不同的既定课程、不同的演绎,每个幼儿园的课程,总能有一些小小的精彩。

既然我们不能鹤立鸡群,为什么我们不将这些小小的美丽稍稍放大一些呢?我们幼儿园的关于“农村科学教材”的课题,就曾经是一个小小的亮点。我们也为之自豪。当然,找到这个小小的美丽,是需要智慧、需要尝试的。

讲了这么多,还是觉得与穿衣服一样。找准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设计师、不是裁缝。我们要发现自己“身材”的缺点与优点,扬长避短,才能尽显美丽!我们是幼儿园的老师,我们是课程的执行者,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幼儿园的利弊、优缺,才能把既定的课程、文本的课程完美结合,才能找到自己的一点小小的精彩!

艺术活动中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

作为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在以往的艺术活动中,我们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教师轻儿童”的现象。教师在儿童艺术活动中,多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儿童艺术活动的标准,教育过程中忽视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模仿、训练。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反思自己的艺术活动,我们的艺术教育发生着变化。 以绘画为例,在我们关注“像不像”的时候,绘画活动通常是这样的四步曲:范例、示范、操作、讲评。活动后,我们会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们画的和教师的范例像极了,看起来大家画的都很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很有成就感。但用纲要的理念分析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出,教师的一步步示范,一句句步骤讲解在辛辛苦苦地剥夺儿童的自主观察和创造性表现。“像不像”扼杀了儿童艺术活动的灵魂-创造性在一次次解读"纲要"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 的发生和进行,是追求快感和美感体验的过程,它所反映的只是他身边的、经历过的事物或儿童的想象、幻想。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 首先,美术活动是儿童“另一种语言”的表达过程,儿童用绘画表达情感。“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善于理解、接纳和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要善于为儿童创设“想画、敢画、愿意画”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大胆的表现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也就是要为儿童创设自由、轻松、和谐、积极的艺术活动氛围,支持、鼓励儿童“更好地想”。 其次,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形式,孩子喜欢的是过程,而对于结果是不在意的。儿童美术最大的特点是儿童主观和情感的表达,每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幼儿美术活动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应对幼儿富有个性的表现与以鼓励,要创设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 支持儿童“大胆地想”。 最后,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智力和动作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表现不同,教师应关注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有表现的舞台。 随着对“纲要”学习理解的不断深入,我园在贯彻“纲要”过程中教师观念和行为在发生变化,从关注“像不像”到关注“想不想”是我们转变的一个方面,“纲要”将继续引领着教师成长,引领幼儿园的教育向着科学化、现代化转变。

幼儿穿衣与盖被量的研究

优化幼儿生活护理-----穿衣与盖被量的研究

浙江省商业厅幼儿园 作者: 贾晓燕 衣、食、住、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衣”固然非常重要,但在人们的教育观念中,却不太重视。“穿衣、盖被、还用教?长大了不就会了!”“穿衣、盖被,那是家长们的事!”在传统观念中,这些属于生活护理的琐碎的事情,怎么能与儿童的教育,智力发展相提并论呢?

真的与儿童教育发展没联系吗?幼儿园的具体任务中,把“保护儿童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重要地位。”“体育”的内容也非常明确,“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可见,对幼儿的生活护理是幼儿园教育任务之一,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保证。

一、进行课题研究的认识

1、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要科学

对幼儿的生活护理,光靠老师主观上的热情是不够的。尽管你对幼儿耐心,不厌其烦的呵护,不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收获的成绩肯定不会很尽人意的。因此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要科学,只有科学护理,才能使幼儿和谐、健康地成长。幼儿园生活护理的内容很多,我们主要探讨了,怎样合理的科学的穿衣与盖被。

2、生活护理要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

研究这一课题时,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把幼儿的普遍特点和个别幼儿的特殊差异相结合,幼儿的保育是被动保育和主动保育的辩证统一。

3、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以幼儿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以“增进幼儿基础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从幼儿的生理特点看,幼儿的呼吸道短而窄,粘膜薄弱,免疫能力差,易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要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尤其是合理的衣着、盖被。从幼儿的发展水平看,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生活经验少,又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4、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的保育观

传统的保育,偏重于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而忽视心理健康。现代保育观把保育看作是对幼儿进行养护和保护的教育,即在保育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受到良好而规范的养护,而且也应受到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由于传统的偏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保”和“教”貌合神离。②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生活护理包办代替太多。③有些年轻的父母和青年教师对幼儿的穿衣盖被量心中无数,较为盲目。 二、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重视研究对象——幼儿

幼儿是生活护理的主体。我们的护理应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而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到全面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

1、观察来园时幼儿的精神面貌,身体状况,做到护理及时心中有数.

2、观察幼儿的衣着状况,不合适及时与家长联系.并每天记录室温和穿衣服的量.分一般和特殊两类记载。

3、了解幼儿在家时的穿衣、盖被的护理情况。

(二)合理的穿衣与盖被

穿衣与盖被护理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很多知识,衣服穿得过多,盖被过厚,都很容易“悟”出病来。反之,又容易“冻”坏身体。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需要成人来掌握这个“度”。

我们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摸索:

1、立足全体.观察大多数幼儿的穿衣、盖被情况,并坚持每天记录观察结果。如这天的气温、出勤、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穿衣、盖被量。

2、不忽视个别幼儿。观察部分幼儿(体质较弱或患病儿)的穿衣盖被量,并作记录。

3、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穿衣与盖被情况,使幼儿园和家庭护理基本上取得一致。

通过一年的连续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注意个别差异,“穿衣、盖被参考量表”轮廓初显。认识并不是通过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有意识地把“量表”和幼儿的实际护理相结合,对“量表”进行验证、修改和补充,使“量表”比较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合理护理幼儿的穿衣、盖被提供依据。

(三)变被动护理为主动自我护理

“量表”为我们和年轻的家长们提供较为合理的生活护理的依据,使我们的生活护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幼儿是保育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成人的包办、代替或说了算,而应当在平时的生活护理中有意识地丰富幼儿一些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幼儿养成各种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如对小班的教育可采用观察或示范法,中、大班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法,如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运动前后要增减衣服,为什么天冷了要增加衣服等,并通过游戏方法加以练习。

2、把生活护理和教育有机结合、渗透,让幼儿在学中做,做中学,并通过多种形式如故事、图片等,让幼儿“认识自己”,讨论“人为什么出汗”,“冬冬为啥感冒了?”了解必要的生活卫生知识,从而养成主动的自我保护能力。

3、正确处理家园关系

端正家长的保育观念,积极宣传主动保育的内涵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园联系本和接待家长来访问家长宣传科学护理知识,介绍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改变了大多数家长“包办代替”的生活护理,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了。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与思考

(一)研究的可行性与使用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从整体上看,优化幼儿生活护理的思路是符合“大纲”要求的。“量表”与幼儿的实际相符合,它把我们日常的护理经验提高到了“理性认识高度,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生活护理水平,使幼儿受到了良好而规范的护理。

青年老师感触最深,以前对幼儿穿衣、盖被的生活护理,往往凭着自己的冷热感觉对幼儿进行护理,结果弄巧成拙,热心做错事。现在有了“量表”,仿佛吃了定心丸,提高了生活护理水平。同时也丰富了教师保育知识、经验。

家长们也感慨道:“以前我们孩子三天两头感冒,百思不得其解,看了“量表”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给孩子穿衣、盖被护理不合理造成的,从盲目走向规范化。”

2、提高了“保”“教”渗透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基础生活能力,通过“保”中“教”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小班幼儿能根据天气变化主动向教师请求增减衣服;中、大班幼儿在运动前后能自觉地增减衣服,几乎看不见满头大汗还不知道脱衣服的幼儿了;昨天还只是松松地盖着棉被睡觉,而今天却是裹得严严实实的,问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便会七嘴八舌地说:“今天冷,昨天热嘛!”

“我们孩子懂事多了,懂得了料理自己的穿戴”,“在家让我们少操心,以后进小学让我们放心”。这是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评价。

3、运用量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幼儿体质,提高了免疫功能。对照“量表”进行规范护理后,明显降低了幼儿的发病率,尤其是感冒或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一系列常见疾病,大大提高了班级出勤率,受到家长一致赞同。

(二)在实践中“量表”的不断完善与深入发展

经过一年摸索,一年验证,以及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使“穿衣、盖被量表”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它为平时的日常活动护理提供了较为合理的依据。并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的研究不能停止不前,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在以后漫长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总结、验证,使“量表”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

21世纪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这就意味着高质量的现代化人才大军需从幼儿教育抓起。课程是联结教育制度 与教育过程的枢纽。要提高幼儿保教质量,必须要有一套好的课程。

我园在前两个研究课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用性课程的研究。我们结合本园实际,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幼教发展的新路子,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空间和游戏材料,努力构建适合我园幼儿身心发展的,有使用价值的园本课程。

b、实用性课程的实施。加强对教师的业务指导,教师必须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我们将经常不断地加强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开展兵教兵的练兵活动。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即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做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实行外出学习汇报制。老师外出学习回园后要向领导汇报,向老师进行演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专家学者来指导。以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我们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为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幼教发展的新路子,确立了构建《“实用性”课程的研究》这一课题。对这一课题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现在已有活动设计60余篇论文5 篇。下一步我们以新纲要为准绳,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效果,《“实用性”课程的研究》就是我们的园本课程研究,我们争取在20xx年完成一套适合我园实际的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有使用价值的园本课程。

角色游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重视角色游戏的组织领导。那么,如何因材施教,通过角色游戏是幼儿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呢?这就必须对幼儿的角色游戏发展水平做一个科学评价。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我制定了“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水平评价方案”,以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二、评价标准

根据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教育目标及角色游戏本身的特点,对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可以从游戏的目的性、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对所担任脚色的理解度、遵守职责情况、游戏的表现形式、游戏中脚色间的关系、对游戏材料的使用、领导组织游戏的能力和持续时间等9个方面进行。

三、评价的原则及方法:

角色游戏的评价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是因为,游戏是幼儿处在动态之中,而且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游戏的情节也在不断变化之中,通过一两次观察很难准确地评价好。

在评价过程中还必须遵循下述几个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凭一次观察或主观印象对幼儿作出判断,而且需要在多次观察,全面了解,充分地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再作出恰当的评价。

二、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伴随着教育活动的过程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以形成性评价所获取的信息材料为基础,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行为带有随意性、不稳定性的,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强调以多次的形成性评价为基础,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它可以是评价的结果更具有价值。

三、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每个幼儿来说,他们多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无论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不能片面地追求用定量的方式对幼儿经性评价,这往往会忽视那些较难定量的缺乏客观表现的内容。我们应该将定量的方式与定性的方式结合起来,全面准确地评价幼儿。

如何评价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呢?

幼儿角色游戏发展评价的方法以观察法为主。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充分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不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为原则,要尽量保持幼儿游戏的自然状态,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随机观察和分项目的系统定期观察结合,通过多次观察分析,在对幼儿在这一阶段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作出恰当评价,即特性等级评价。 比如,在期初、期中、期末3次相对集中观察某幼儿在目的性、主动性等9个项目的发展水平,并在观察记录表中记录观察得分,再对观察对象较为稳定的行为特性进行评价,得出评价得分,最后算出9项总分,即为此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水平的实际得分。 为了取得评价的最佳效果,应建立幼儿的发展水平档案,从对每个幼儿的观察评价中可以考察出整个班级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从而为教师更好地组织角色游戏提供依据,看到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浅谈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对幼儿教育的一种反思

谁都不会否认,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应该发展幼儿的能力,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我认为这还不够,幼儿教育还应让幼儿感受到幸福。并且,我坚信,幼儿有没有获得幸福,是衡量幼儿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种理论上的反思。

1.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人类的一切奋斗都指向最终的幸福。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同人生的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机体在生长发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长。儿童来到人世,就开始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如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期。这个时期,不同于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于日后的成人生活阶段。蒙台梭利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时代,而是人生之初,即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正是人的潜能,其最伟大的工具,本身开始形成之时。不仅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儿童开始心理建构的工作。这种工作,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许的确不能缺少成人的协助,但儿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长大成人。“儿童并非毫无能力,并非须事事依赖成人,好似一只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儿童‘创造’了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曾经经历过的儿童时代的创造而长大成人的。”“是儿童自己从周围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儿童用这些材料造就未来的人。”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创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对于儿童来说,不受任何阻碍地投入到自己的创造活动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把儿童在其内在的巨大潜能指引下的创造、建构活动,看作是对整个人类的建构和完善,是人类迈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创造了人类智能的所有要素,以及人类所幸具有一切。”对儿童而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幸福的过程,只有当儿童的精神建构活动不断受到成人的无理阻挡的时候是例外。总之,儿童的幸福是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成长联系在一起的。一切有利于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一切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有可能给儿童带来幸福。一切违抗儿童成长内在力量的、外在强加的 活动对儿童来说均无幸福可言的,甚至是不幸的。必须指出的是,幸福是一种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内藏。所谓真正的愉快是指这种感受是发自儿童内心的,是与其成长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地创造、探究和成长。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不当的物欲、无理的要求、侵犯他人的快感等均与幸福无关。

2.幸福为什么与部分幼儿失之交臂现实生活是否让幼儿感受到了幸福?这个问题涉及到影响幼儿生活的所有方面,本文受篇幅所限,无法对这个问题作全面深入的讨论,而只从幸福为何远离幼儿、至少是部分幼儿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讨论。

首先,我要认定的一点是,许多儿童感受到了幸福,他们生活在幸福中,并为了幸福而生活着。同时,我也断定,还有许多儿童并没有真正地体验到幸福,或者没有充分地体验到幸福。儿童有没有体验到幸福,不是凭成人去问儿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断定的。这需要了解儿童的现实生活,了解儿童的真实感受,要从儿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长的历程中辨析儿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为什么有那么多幼教专业人士在呐喊“发展儿童的主体性,进行主体性教育”?为什么会在我们的儿童教育领域中出现“愉快教育”的术语?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甚至某些教育理论中,儿童没有主体性体现,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确认,儿童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真正的愉快。进而可以说,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与儿童内在的不断萌发的生命力取得一致。因而至少并非所有的儿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社会、家长及教师应为儿童真正的幸福而努力,这是一切真正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那么,在一个美好的社会制度下,幸福是如何与儿童至少部分儿童失之交臂的呢?首先,幸福观的偏差。教师尤其是家长,经常把幸福等同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裕,等同于成人为儿童创设的各种成人认为十分优越的条件。

不可否认,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确是影响人生幸福的一个方面,但这仅仅是外在的方面,物质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儿童同样也是如此。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儿童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条件越丰富,就越幸福。对有的儿童来说,各种图书的确会给他带来内心的愉快感受,使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的儿童在众多的图书面前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图书并没有给他带来积极的感受。同样,有的儿童在钢琴面前积极而兴奋,乐此不疲;但也有的儿童见了钢琴就烦躁不安。成人经常为儿童在不断丰富了的生活中没有感到幸福或没有出现成人期待的结果而苦恼,这是一种偏差了的幸福观导致的苦恼。这种苦恼的背后,是儿童的不幸福甚至是由于被迫顺从而带来的苦难。因此,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个体所从事的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与其生命成长尤其是内在精神成长取得一致,内在的生命潜能得以不断激发时,个体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所以,对于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成人来说,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儿童精神世界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就是“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教师和家长“必须遵循这些法则而行动,因为它们表明了普天下共同的人的权利,”并为儿童的成长、为儿童生命法则的展开提供适宜的而非奢侈的条件。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幸福观偏差方面,还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经常误把儿童的“高兴”、“愉快”当作幸福本身,甚至在生活和活动中刻意去追求这种‘高兴”和“愉快”的效果。在家庭经常能听家长们廉价的许诺;在幼儿园,经常能看到教师以本应属于儿童自身权利之一的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奖赏,经常听到教师在要求儿童“高兴地”说和“高兴地”唱。其实,在这种要求下,儿童脸上挤出来的“笑容”是短暂而廉价的,也是转眼即逝的。那并不是真正的高兴和愉快,因为它们并不是发自儿童内心,并不是建立在儿童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儿童的内在需要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其次,对个体需要认识的偏差。个体能否真正体验到幸福,关键在于当前的活动是否与个体的需要或兴趣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成人经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强加给儿童。有的成人以为,自己需要的,儿童也一定需要。其实,儿童与成人处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他们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儿童在生命法则展开的过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和兴趣。卢梭在其经典名著《爱弥儿》中有一段十分明了的表述:一个成年人确实必须知道许多对儿童似乎无用的东西。可是,成人所应当知道的一切,难道儿童都该学、都能学吗?把做儿童时用得着的东西教给儿童,你可以见到那已是很够他忙的了。为什么要叫他去求那也许终生都用不着的学问,而忽略那些足以满足他现时需要的学问呢?卢梭提出的问题,其实在今天的儿童教育中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断扩展,在每周五天工作制下,还有许多儿童在并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过他们的“星期六”和“星期七”(对他们来说不存在双休日);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断超载,人们只知道往幼儿园课程里不停地添加内容,从没有想到儿童的发展是否真正需要这些内容,也从不考虑是否要从现有的课程中减去些什么、课程的内容对儿童是否适合。人们要在幼儿园课程中注入成人自己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而需要学习的内容。但儿童不是成人,儿童的生活不同于成人的生活。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质,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儿童一切需要中最合乎人道的需要,即他的精神的、心灵的迫切需要,却被忽视了。在儿童心灵里活着的人依然被压抑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解放儿童。要知道,儿童自有其特殊需要,无视这些需要,就是无视儿童的幸福。

最后,对儿童学习认识的偏差。儿童是怎么学习的?3~6岁的幼儿是怎么学习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幼儿的学习是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因此,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如饮食、劳动、游戏、散步、卫生等等都是幼儿的学习活动,也都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幼儿学习这些内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静听,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果缺少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而现实是,幼儿经常地被安置在一个需要端正静坐的环境里。在某些幼儿园,幼儿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的手被要求摆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幼儿在动作中学习。但幼儿动作被控制了,难道不影响幼儿动脑吗?儿童需要活动。蒙台棱利在50多年前就揭示了这一点:“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如果我们给他这个活动场地,我们将会看到,这些从来不能满足的使人苦恼的小孩现在转变成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坏者变成他周围器物的最热心的保护者。一个行动和活动杂乱无章的吵闹喧嚷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精神宁静、非常有秩序的人了。”可见,活动对于幼儿是多么的重要,活动又是多么有效地在改变幼儿。是儿童的生命潜能作用影响着 活动的时长及活动的性质和质量,并使儿童在重复有变化的活动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幸福是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儿童的幸福与成人的作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成人的干预使儿童没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时,我们也可以认定,成人的努力──朝着儿童生命潜能成长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儿童更好地拥有幸福。我认为,幸福是科学的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智慧性的文明事业,它是人类幸福的有机构成部分,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教育是人类包括儿童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类幸福的光辉映照下的伟大工程,而幼儿教育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幼儿正是由于接受了教育,才促进了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另一方面,教育应包容幸福。当然,全面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现代心理科学、教育科学而实施的教育,是确实有助于儿童生命潜能发展的教育,即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的幸福;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儿童的幸福感受,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兴奋。使儿童教育充满幸福的关键在于“在儿童教育中运用隐藏在儿童内心深处的那些力量”,这“不仅可能,而且必须这样做”。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只有这样,儿童教育才可能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联系起来,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最终与儿童的幸福联系起来。为此,我们热切地呼吁,儿童教育工作者切实地关注儿童的幸福吧,儿童今天的幸福,就是人类未来的幸福。

幼儿园课程教案13

活动目标

1.促进幼儿基础动作学习;

2.增进幼儿大肌肉群发展;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太空棒若干

活动过程

热身操

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一起做一段律动操。

主题游戏:运木材

故事引导:

今天小朋友们要去森林,帮忙老爷爷盖小木屋。那么盖木屋需要什么呢?

游戏方式:

1.每个小朋友肩上扛一支太空棒从起点线出发跑至折返点回来,将太空棒交给后面一个小朋友,自己到队伍后面排队;

2.每两个小朋友一起帮忙扛大木材,队列前后两位小朋友一同合作搬运一支太空棒,同样从起点线出发跑至折返点回来,将太空棒交给后面一个小朋友,自己到队伍后面排队;

3.通过身体意识引导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运输太空棒,互助合作环节尝试让小朋友俩俩沟通商量用何种方法来运输。

注意事项:

1.重视情境的重要性,给孩子身临其境之感觉;

2.给予小朋友行径归属感,说清楚起点、终点,折返点;

3.注意提示安全,避免运输时撞击;

4.多多与孩子做问答。

重要概念:大肌肉群发展、身体协调、创造力培养。

变化游戏:出来瞧瞧

故事引导:

木材都准备好了,房子已经帮老爷爷搭好了,这个时候老爷爷邀请我们到小木屋外瞧瞧,可是我们要小心,不能碰到刚刷完油漆的房梁,不然就白忙活了。

游戏方式: 分成若干组,小朋友俩俩拿一支太空棒,请他们设置障碍,一对坐着将太空棒手扶固定在地,一对站着将太空棒拿在肚脐左右的高度,依此类推,其他组别小朋友做钻爬、跨越动作。

注意事项:

1.要规定好摆放障碍的小朋友所站的位置;

2.注意提示安全。

重要概念:平行游戏、身体部位协调、跨与钻的.基础动作学习、大肌肉群发展。

升华游戏:打地鼠

故事引导: 小木屋终于盖好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小木屋没有直接盖在地面上,为什么离开了地面一点呢?老爷爷说:因为森林太潮湿了,直接盖在地上木材会腐烂,说着说着,突然发现小木屋下面有一群小地鼠。

游戏方式: 队伍紧密排列,当有小朋友站起来时,教师就拿太空棒敲击小朋友,被敲到的小朋友要蹲下去,再可以起来。

注意事项: 教师扮演打地鼠的角色,当班级人数过多时,可让保育老师一同来帮忙,也可分组分队进行。

重要概念:平行游戏、大肌肉群与敏捷性发展。

幼儿园课程教案14

幼儿园认识乐器教案,乐器是一样陶冶情操的最佳器具,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音乐了,各式各样的乐器也层出不穷,我们要教会小朋友们认识乐器,辨识乐器。

1、幼儿园认识乐器教案:小乐器

活动目标:

1、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听辨各种声音并进行配对。

2、熟悉一些常见的乐器的音色,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3、听到不同乐器的声音时,能用简单的动作来表示和区分。

活动准备:

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物体图片、一些常见乐器

活动重点:

能熟悉并分辨一些常见乐器的音色,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听听找找——这是谁的声音”引发兴趣。

1、和同伴一起围成一个圆圈,各人手拿自己收集的会发出声音的物体图片,当听到放出的声音时与自己的'图片相符时,立即举起图片。

2、与同伴交换图片进行游戏。

二、认识小乐器

1、幼儿自由摆弄教室内的小乐器,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乐器的开关的形状,倾听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

2、幼儿尝试介绍自己摆弄的小乐器,老师介绍乐器的名称。

三、尝试用简单的动作来表示不同乐器。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各种乐器,如:响板——拍手,大鼓——跺脚等。

2、小游戏“听听做做”

教师用不同乐器发出声音,幼儿迅速做出相应动作进行反应。

四、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2、幼儿园认识乐器教案:乐器大家玩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乐器的多样性,感受“多与少”“静与响”“快与慢”的表达。

2、充分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型打击乐器

2、装乐器的盒子和篮子

3、地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百宝箱

1、听音乐入场

我们听着音乐走进森林,一起去寻宝吧。(音乐慢,慢慢走,音乐快,小跑)

2、打开百宝箱,寻找乐器

我们猜猜这里会是什么?(动一动)

3、布置音乐岛

请你拿出乐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请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戏:音乐岛之旅

1、 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听着鼓声,鼓声响起,你可以在音乐岛之间旅行,鼓声停,请你停留在一座岛上玩玩岛上的乐器。

2、师敲鼓,幼儿游戏,指导幼儿玩乐器的方法

(提醒幼儿选择不同的小岛游玩)

3、师弹奏曲子,幼儿跟随敲击乐器。

4、小结:真的像刚才有的朋友介绍的,我们的乐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摇的。

三、根据指挥的指令演奏乐器

1、这里有块丝巾,我的丝巾会变长也会变短,变长的话可以怎么表示呢?变短的时候可以怎么表示?

(幼儿随着丝巾的变动玩乐器)

2、这里又有块纱巾,风来了她会飘,请你们看着纱巾的飘动玩乐器。

3、请看了我的手敲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

四、游戏:魔法森林

1、规则:森林里长着许多大树,结出奇怪的“果实”。当风吹过,魔法森林就开始歌唱。我们每个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颗大树。老师在“树”上挂满了乐器。丝巾在森林中飘起就被认为是有风吹过,风有大有小,风一吹,“树”上的乐器就会想起。

2、幼儿控制风,角色更换。

五、整理百宝箱

跟随音乐把乐器放入百宝箱。

3、幼儿园认识乐器教案:乐器多多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乐器并学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教学准备:铃鼓、木鱼、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律动进入活动室

2、发声练习

3、认识乐器

老师这里有好多乐器,请你们选择一种喜欢的乐器自己来玩,让幼儿随意敲打,初步感知不同乐器的音色。在幼儿的随意敲打中,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铃鼓、木鱼、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初步了解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游戏:你敲我猜

教师和幼儿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先教师敲打一种乐器,请幼儿倾听,并猜一猜是什么乐器;之后以小组的形式来猜,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不同乐器的音色。

5、演奏

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的乐器练习。之后互相交换乐器体验不同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

6、欣赏:打击乐《好娃娃》

7、随音乐打着乐器出活动室

幼儿园课程教案15

活动目标:

1、 了解换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担心、害怕、知道乳牙和恒牙的分别。

2、 学习刷牙的正确步骤,养成刷牙的好习惯,知道如何保护牙齿。

3、 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换牙的过程

牙刷及牙齿模型。

牙刷、漱口杯人手一份,牙膏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教师讲述故事,导入课题。

2、 鼓励幼儿大胆在同们面前讲述自己的换牙经历。

(1)换牙时你们心里害怕吗,为什么,没有换牙的小朋友,你想换牙吗,为什么。

(2)人为什么要换牙,换牙好不好,老师小结。

3、 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初步了解换牙的过程。

(1)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换牙过程。

(2) 结合挂图向幼儿介绍换牙的知识。

4、 共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牙齿,恒牙长得时候,小朋友千万不要用舌头添,摇,那样会长的不齐很难看。不要用牙签剔牙。

(2) 你们平时是怎样刷牙的,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怎样的。

(3) 出示牙刷和牙齿模型配合挂图进行讲解

5、 巩固经验,鼓励幼儿动手尝试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刷牙。

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小结:要保护牙齿,我们就要天天刷牙漱口。刷牙一定要早晨一次,晚上一次,用正确 的`方法认真的刷牙齿才能更健康。

反思:进入大班后,幼儿出现换牙的情况,他们对换牙并不了解。有的产生恐惧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制定的活动目标,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

首先以故事引出话题,发起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台了,并清除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活动重点放在了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上。配合儿歌等形式让幼儿学会刷牙,喜欢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树叶运动会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掌握正确的游戏方法

2、有一定的团队精神,能够鼓励同伴坚持到最后

3、能够听口令活动,有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树叶若干。

2、长绳两根、人手一本书。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

1、说说我的叶子。

今天我请来秋天的落叶来我们幼儿园做客,请小朋友每人领一片树叶客人到你身边,我们看看你旁边的同伴的树叶和你的树叶,你发现了吗?

幼:我发现我们的叶子都不一样,我的是圆的,他的是像扇子一样的。

幼2:颜色都不一样,还有形状、大小都不一样。

师:说的真好,观察的真是仔细,我们每人的叶子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想请你的叶子朋友一起来玩游戏——比比谁的叶子先落地

2、我的叶子先落地

3、总结:为什么叶子落地有先后?

幼:因为我们的叶子都不一样,有的大就落下来快,小的就飘啊飘落下来慢。

二、树叶运动会

1、今天树叶到我们学校来是有事情的,他们要举行运动会,想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参加,你们愿意参加吗?

2、说游戏规则

3、幼儿第一次游戏

4、总结吹树叶的方法,请第一名幼儿示范如何吹才省时又省力。

5、幼儿掌握方法后再次吹树叶比赛。

三、谁是“叶子王”?

1、说规则

2、幼儿比赛扇树叶

3、教师示范简单有效果的方法。

4、幼儿再次比赛

四、活动结束

今天树叶在我们幼儿园开张的运动会很成功,它们让我感谢你们,会教室休息。

教学评析:大班健康活动《我能够》

大班健康活动《我能够》是幼儿园建构式教材上的一堂关于幼儿形体游戏的活动。活动重点目标之一是定在让幼儿尝试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充分伸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极力引导幼儿充分的伸展身体,让幼儿体验到身体某部位被拉伸的感觉,体验身体柔韧弯曲的感觉.但在活动中,教师忽略了以下两个关键点:

1、关注目标的解读:教师对目标的解读能力决定了教师集体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在建构式教材上,许多活动的目标十分宽泛、灵活性较大,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解读和分解、细化。在解读细化目标的过程中,明确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并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如本次活动中的主要目标是尝试伸展身体部位,执教教师把伸展身体部位的具体目标落实在幼儿柔韧性的表现上,整个活动虽然能够很好地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但是因为目标定位的片面性,可能也就间接导致了幼儿活动的片面性。“伸展身体部位”除了在身体的柔韧性上有一定要求外,还有对身体的延展性、动作的创造性等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片面界定为感知“柔韧性”就颇为片面了。

2、关注领域的特点:幼儿教学各个领域都有其教学特点,尤其是户外健康活动,其涉及到外部环境场地、活动器材、教师策略、活动密度等等,都与常规的室内活动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在组织这类活动时因更加细致地考虑到这些细节问题:如站队应该以横列为主,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幼儿听讲应该背对太阳,以减少阳光刺激烈带来的影响;活动器材提供应该充分,以保证活动量与活动密度;活动规则应提前制定,以保证幼儿注意力的集中等等。细致地考虑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