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备课教案(集合15篇)

幼儿园备课教案(集合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3W 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备课教案(集合15篇)

幼儿园备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球和圆柱体,能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观察和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点。

3、寻找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相似的物体,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球体和圆柱体的玩具,幼儿对所居住的城市(特别是较有名气的建筑)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

教具——皮球一个,圆形纸片一张圆柱体积木一块。

学具——圆形纸片、皮球、乒乓球、圆柱体积木、纸棒等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P 9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你认识它们吗?

——教师:在这座城市里,要新建一幢楼房,工人叔叔需要这样的一些材料,你们认识它们吗?

——教师出示球体和圆柱体,请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说所它们的名字。

※ 认识球体.

——教师(出示皮球和圆形纸片):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教师有意转动皮球与纸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纸片从有的方向看是扁的,皮球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圆的。

——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纸片和乒乓球,让幼儿自由操作玩弄,感受乒乓球可以向哥哥方向滚动,圆纸片不可以。

——师幼共同小结提升:乒乓球、皮球、排球等都是球体。不管是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 认识圆柱体。

——教师(出示圆柱体积木),它是球体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不是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请每位幼儿都取一个圆柱体积木进行滚动,发现它只能向一个方向滚动,不是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并得出结论:它不是球体。

——教师向幼儿介绍“它叫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并且是一样大小的。

——师幼共同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教师演示圆柱体横、竖不同的摆放形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摆放状态下的圆柱体。

※ 找一找。

——教师:工人叔叔需要这两种材料做什么呢?我们来找一找房子的什么地方可能会用到这两种材料。

——引导幼儿找找教室以及幼儿园的建筑,哪儿像球体、哪儿像圆柱体。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9页),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各种立方体,讲述立方体的名称,并根据标记的提示,给立方体涂上相应的颜色。再引导幼儿看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用什么积木拼搭起来的?请你在标记旁边记录每一种积木的数量。

幼儿园备课教案2

活动内容:合拢放开(音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和乐句,学会看图谱念歌词。

2.喜欢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对歌唱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2.图片一套。3.小椅子排成竖六排。

活动过程:

一、律动:模仿动作(穿衣、刷牙、洗脸、梳头)。

1.宝宝时间不早了快起床了,妈妈要带你上幼儿园去了。谁能告诉大家,你早上起来用自己的小手会做哪些事情?(穿衣、刷牙、洗脸、梳头)

小结:小手的本领真大,早上起来能自己穿衣、刷牙、洗脸、梳头,我们小朋友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一做吧。

2.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律动。

师:我们去看看小动物起床了吗?小鸡醒来了,在鸡鸡鸡地叫,小鸭也醒来了,怎么叫的?小猫也想来了,是怎么叫的?小狗也醒来的,怎么叫的?哦,原来小动物们都喜欢唱歌,我们也学着小动物一起唱唱歌吧!老师问,小朋友答。

二、练声:小动物叫

1 2︱3 —︱3 2︱1 —︱︱

师:小鸡叫,鸡鸡鸡(依次小鸭叫,小猫叫,小狗叫)

师:吃好早饭了妈妈要带你们上幼儿园去了。

三、游戏:“合拢放开”,理解歌词前半部分。

1瞧,老师的手在干嘛?(做合拢放开的动作)你会做吗?

2.教师喊口令,合拢放开,幼儿练习。

3.老师边做动作边提问:(1)小手干什么?(幼儿边做模仿动作边有节奏地回答:小手拍拍拍)

4.教师再此边演示边提问:小手放哪里?(幼儿边做模仿动作边有节奏地回答:小手放腿上)

5游戏“合拢放开”,师问幼答。

(1)师: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干什么?幼:小手拍拍拍。

(2)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放哪里?幼:小手放腿上。

6.小手除了拍手、放在腿上还会干什么呢?请听歌曲。

四、学唱歌曲。

1.老师边演唱歌曲边结合动作表演。提问:歌曲里小手做了哪些动作?(拍手、放腿上、爬到头上、指眼睛、鼻子和嘴)

2.教师再次演唱,仔细听一听歌曲里的小手在干什么?一共唱了几句?

3.看图学念歌词。

4.跟随琴声边做动作边念歌词。

5.结合图谱,学唱歌曲。

(1)教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

(2)教师唱前半句,幼儿唱后半句。

(3)集体演唱。

五、跟随琴声演唱。

1.集体演唱。

2.面对面演唱。

六、跟随教师边做动作边演唱。

小结:今天小朋友从早上起来到进了幼儿园学到了很多本领,和老师学习了一首歌曲名字叫“合拢放开”,小手不仅会做事,还会边唱边表演,下次我们一起到表演区玩一玩好吗?

幼儿园备课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红、黄、蓝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这三种颜色相互调和可变化出橙、绿、紫色来。

2、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会巧妙地运用三原色。

二、活动准备:

1、大故事书1本

2、红、黄、蓝色片每人一份

3、红、黄、蓝的颜料每人一份

4、宣纸每人一份5、清水3杯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故事书教师讲《会变颜色的小兔子》的故事。

1、故事内容:

小兔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小红、一个叫小黄、另外一个叫小蓝。这三个孩子都特别淘气,有一天,它们和妈妈一起到熊猫叔叔的染坊去玩。小红不小心摔到了黄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红:“你是谁?”小红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红呀。”可是妈妈不相信;小黄摔到了蓝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黄:“你是谁?”小黄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黄呀。”可是妈妈不相信;小蓝摔到了红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蓝:“你是谁?”小蓝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蓝呀。”可是妈妈也不相信。

2、教师提问: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红、小黄和小蓝来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吧!

3、带着问题,引出下一个实验的环节。

(二)小实验:红黄蓝的奥妙

1、发给幼儿红、黄、蓝的色片,让幼儿进行实验。

A、红色和黄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橙色)

B、黄色和蓝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绿色)

C、蓝色和红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紫色)

2、老师通过利用清水和红、黄、蓝三色的颜料,对幼儿进行A、B、C项实验进行检验,引发幼儿对颜色的突然变化产生兴趣。

3、通过实验让幼儿解答故事最后的疑问:

A、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红来?(因为小红变成了橙色)

B、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黄来?(因为小红变成了绿色)

C、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蓝来?(因为小红变成了紫色)

(三)美劳:漂亮的小手帕

1、教师演示:将方形的宣纸(生宣),对角折两次把它折成三角形。把宣纸的三个角分别成在红、黄、蓝色的小盘子里浸泡一会儿,让三种颜色互相渲染在一起,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形成另成一种颜色,即橙、绿、紫色,然后把它轻轻的打开,就变成漂亮的小手帕了。

2、发给幼儿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

(四)结束部份。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认识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它们可以变化出很多漂亮的颜色来,我们还制作了很好看的小手帕,回家以后,教爸爸妈妈来做好吗?

幼儿园备课教案4

设计意图

故事《好长好长的名字》构思特别,借助小狐狸的形象反映了幼儿阶段一个很典型的心理特点:常常羡慕他人拥有的东西,并且求多求全。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欣赏自己,接纳独特。

在大班阶段,阅读教育更加注重提高幼儿对图画符号的理解能力。《好长好长的名字》绘本中几乎每一幅图片都有一些值得解读的符号,而要完全读懂,不仅需要仔细观察画面,还要积极调动联想能力,甚至需要结合书中的文字,这些对提高大班幼儿独立阅读能力特别有帮助。我在设计绘本阅读活动“好长好长的名字”时,尝试借助“图示支架”来帮助幼儿接受并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书中出现的各种特殊符号,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能合理推断角色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并准确、完整地表述画面内容。

2.了解小狐狸特殊名字的由来,知道名字是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号,学会欣赏、接纳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之处。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多媒体课件,人手一本《好长好长的名字》,演示图片(云朵、波波蛙、红叶鼠等),小组操作教具(名字图卡、云朵图),个体操作教具(小图卡、插入式学具)。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讨论名字,引题激趣——确定支点

1.幼儿说说自己的名字。

2.导入图书《好长好长的名字》。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书里也发生了关于名字的有趣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环节解析:组织关于名字的谈话,可以让幼儿建立起“名字是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号”这一经验支架,为下一环节支架点的确立奠定基础)

二、师幼共读,问题引领——搭建支架

1.教师导读故事的前半部分(1页~4页)。

预设提问:

(1)你看到书里的小动物有什么特别的名字?

(2)为什么它叫波波蛙(红叶鼠)?——揭示名字与动物生活环境的关系。

(3)蓝狐狸听到波波蛙(红叶鼠)的名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4)波波蛙(红叶鼠)为什么愿意把名字送给蓝狐狸?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云朵符号图示卡,按照故事顺序排列。

预设提问:

(1)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发生了什么变化?

(2)蓝狐狸得到名字后,心里可能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来的?

3.情节猜想(5页)。

预设提问:蓝狐狸遇到了绿草蛇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环节解析:教师采用导思式的层层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让幼儿合理推断角色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并准确、大胆表达,从而实现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出示云朵图示卡意在引导幼儿关注图片中的提示性线索,猜想、推测故事的发展,接受并理解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完成整个图示支架的搭建)

三、自主阅读,小组建构——再现支架

1.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的中间部分(6页~8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阅读姿势正确,有序地翻阅。

预设提问:蓝狐狸又遇到了哪些动物?蓝狐狸的名字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回忆情节,小组合作用图卡排序,将蓝狐狸好长好长的名字排出来。

预设提问:

(1)蓝狐狸的名字最后变得怎么样了?(好长好长)

(2)蓝狐狸得到这么长的名字,他的心里可能会怎么想呢?

(3)小动物们没有了自己的名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名字是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符号,没有符号会分不清。

(环节解析:让幼儿从自主阅读中实现“发现式学习”,不仅要求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还要积极调动联想能力从书中获得相关信息。运用小组建构策略,幼儿阅读后的思维成果在小组中碰撞,支架在共同的排序操作中再现,并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最终完成了对好长好长名字的建构)

四、完整阅读,经验梳理——撤离支架

1.幼儿阅读图书的后半部分(9页~13页),提出自己的疑问。

预设提问:

(1)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或觉得特别好玩的地方?

(2)最后蓝狐狸的名字又变得怎么样了?

(3)为什么会变短?(辅助提问:最后蓝狐狸为什么决定把名字还给大家呢)

2.图片配对:为小动物找到对应的图片进行名字配对。

预设提问:你还记得这些动物的名字吗?请你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名字。

3.完整阅读。

预设提问:小动物们的名字都是特定的符号,都有独特的意义,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环节解析:设置质疑环节,同时采用倒叙推理的提问,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达到真正有效的阅读。通过图片配对,培养了幼儿独立理解、记忆的能力,让幼儿从依赖图式支架到最终真正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

活动反思

1.注重支架的支持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一种“后面扶持.前面引导”的搭建方式来支持、扩展幼儿的学习,既实现幼儿与环境、材料(图书、图片等)的互动作用,又实现幼儿与他人(同伴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

2.科学把握支架的撤离。支架在搭建之后必须有撤离的环节,教师应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判断,巧妙应用支架撤离的策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用夹子这一辅助工具将幼儿阅读的每本小图书分隔成三部分,引导幼儿逐次阅读,使支架不断变化,而在最后环节中的图片配对就是教师撤离支架,让幼儿进行自我建构。

幼儿园备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所展示的快乐情趣。

2.通过图夹文的形式,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爸爸、妈妈、奶奶。

3.喜欢主动和大人打招呼,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2.“爸爸、妈妈、奶奶、娃娃”汉字卡片以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交谈,语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甜的吗?

2.你们说了这么多好吃的甜东西,今天,我也想说一样甜甜的东西,我要说的和你们说的都不一样,它不是吃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二.教师朗诵儿歌《甜嘴巴》,幼儿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提问:

1.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2.小娃娃有一张怎样的嘴巴呢?

3.她喊了谁?大家高兴吗?

三.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阅读以图夹文的形式出现的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内容。建议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小娃娃是甜嘴巴呢?

2.你喜欢小娃娃吗?

3.小娃娃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呀?

四.师生一起阅读儿歌《甜嘴巴》。

五.帮助幼儿观察图夹文,边指汉字边念儿歌,鼓励幼儿感知、认识汉字“爸爸、妈妈、奶奶、娃娃”。

六.为图片找汉字卡片朋友。“爸爸、妈妈、奶奶、娃娃”图片和汉字,启发幼儿为汉字卡片找图片朋友。

七.幼儿学习并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老师再次朗诵儿歌。鼓励幼儿跟念,并组织幼儿讨论: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启发幼儿在平时遇到熟悉的人要主动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幼儿园备课教案6

主题名称 :

我就是我

课题名称:

乌鸦喝水

活动目标

1、理解《乌鸦喝水》故事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尝试在新的问题情景下创编故事。

2、通过实验验证,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乌鸦喝水》、图片两张。

2、小石子、沙子、橡皮泥、玉米粒、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

3、饮料瓶子若干、

4、统计纸

活动流程

一 、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1、观看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没有)

2、“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

二、幼儿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

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

“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用石子和沙子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实验,并记录。

1、提出探索要求:一组中两个小朋友当选材员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水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水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陈列台上,一名记录员要将实验结果与原先的猜测是否一致做上标记,还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实验汇报。注意不能把材料掉在桌上,(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幼儿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现几名幼儿争当同一角色时,让他们用猜拳形式来解决。

2、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探索,教师以噪音控制员的身份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名幼儿将记录结果进行讲述(哪些材料实验成功哪些材料实验不成功)

四、教师进行小结,并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奖励小贴画。

五、让幼儿完整看课件并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想的办法和哪一组小朋友的想法是一样的!让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六、根据实验结果、创编故事

(价值取向:借助传统的故事和实验的验证,以此作为幼儿创编故事的基础,让幼儿在说中巩固实验的结果)

小朋友能根据我们刚才的实验来编一个不一样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请幼儿看着前两幅图片和自己的实验记录的结果进行讲述,讲述时注意要提问:小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时是什么样子的?小乌鸦是怎样找到水的?找到水后是什么心情?当遇到困难喝不到水时是什么心情?小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活动延伸

1、让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册第35页的图片,给图片进行排序。并把故事讲给爸妈听。

2、在区角中开展设立《乌鸦喝水》的内容,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水、石子与能否喝到水的关系。

小结及反思

《乌鸦喝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刚看到这个故事时,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太熟悉了,而就是因为太熟悉,又让我感到了把握这次活动的难度。作为传统的语言活动,要给予幼儿的可能更多的是理解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按照原先的预设思路,我是准备先欣赏故事,再做小实验。但这样的想法很快就被自己推翻,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得到一致的实验答案:扔石头,那么实验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将这两个环节互换一下位置,或许故事的.内容能在实验的过程中被理解,被再现。调整后的预设环节果然效果颇佳,幼儿不仅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次尝试和体验到了小组实验的成功,而且创编故事时能根据实验结果创出不一样的故事情节,效果很好!

幼儿园备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小青蛙叫声的感知。

2.帮助幼儿感受故事优美的情节,体会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青蛙,照片:青蛙

2.故事磁带。

声音

活动过程

一、播放声音:青蛙

1.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叫?

2.小青蛙怎样叫?你喜不喜欢小青蛙的叫声?为什么?

二、故事欣赏

1.教师讲故事:小青蛙的叫声

2.听完故事回答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都有谁?

3.出示照片:青蛙,帮助幼儿丰富词汇。

(1)小动物喜不喜欢小青蛙的叫声?为什么?

(小青蛙只会呱呱的叫)

(2)小青蛙感觉怎样?

(小青蛙心里不服气)

(3)小鱼说小青蛙的叫声是怎样的?

(我真喜欢你的叫声,我在水里都听的入了迷了)

(4)最后怎样了?

(小青蛙的叫声好象动听了许多,小动物们的脸都红了。)

3.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听故事。

三、启发幼儿说一说

1.你喜欢小青蛙的叫声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听到小青蛙的叫声,会对它说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和体会大家要和睦相处的关系。

故事:

《小青蛙的叫声》

小青蛙不会叫,只会呱呱的叫。

“讨厌死了,那声音。”小兔说。

小青蛙听见了小兔的话,不服气的说:“哼,讨厌我呱呱叫,你还不会呢。”小青蛙不和朋友们好了。但他心里还是很在意朋友们说的话,尽量不再呱呱叫。再说,他也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叫声。

天越来越热,小青蛙实在受不了了。他蹲在又大又圆的荷叶上,让微风轻轻一吹,觉得特别舒服——呱呱呱,他叫的可欢了。远远的,他看见小兔匆匆走过,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仍然开心的叫。一条小鱼游过来说:“我真喜欢你的叫声,我在水里都听的入了迷了。”

是吗?”小青蛙感动的问,小鱼点点头。小青蛙跳进水里,亲了亲小鱼。小鱼不好意思的游开了。

第二天,小青蛙回到岸上,很自豪的对朋友们说:“小鱼说了,我的叫声很迷人。”

“可我们一点也没被迷住呀。”小老鼠阴洋怪气的说道。朋友们都大笑起来。小青蛙伤心的想:“看来,只有小鱼理解我。”他有回到了荷叶上。

一个月亮很圆的晚上,小青蛙在荷叶上呱呱的叫着,鱼儿们游在荷叶边,静静的听着,一切都那么美好。岸上的小动物们好奇的说:“咦,小青蛙的叫声好象动听了许多。”

“那是他在为爱他的朋友们亮嗓子。”熊伯伯一说,小动物们的脸都红了。

幼儿园备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欣赏龙的形象、色彩和姿态,了解龙的象征意义。

2、通过看看、学学、玩玩,了解有关龙的民族风情,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龙的传人》音乐磁带。课件《龙》。

2、带有龙图案的物品,如:被面、唐装、扇子等。

3、舞龙道具红稠布、彩球,音乐《金蛇狂舞》。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想一想,你听过没有?会不会唱?"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国的两大河流)歌曲里还唱到了什么?(龙)

2、寻找龙,初步感知龙的特征。

(1)提问"你在哪里见过龙?""请你找一找,龙藏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2)寻找带有龙图案的装饰。

(3)播放音乐,集合幼儿,说说你的发现。

"你找到龙了吗?它在哪里?你愿意学一学它的动作吗?"

小结:龙可真多呀,衣服、被面、扇子上有,还有掉坠、印章呢,龙呀是一种吉祥的图案。

(4)欣赏龙的图片,观察龙的特点,模仿龙的动作

提问:"龙长什么样?(它象什么?什么地方最象?)"(龙的头和什么动物非常象?身体象什么动物?爪子、角、身上的鳞片呢?)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小结:马的头、鹿的角、蛇的身、鱼的鳞、虎的爪。

3、看课件,了解龙的象征意义。

(1)回忆自己的经验:请大家想一想,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龙?

(2)看课件,了解更多带有龙图案的东西。如:九龙壁、华表、龙舟等。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龙图案的东西,用你的小眼睛仔细看一看,你见过吗?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边看边认。(过度:哇!有龙图案的东西可真多呀!)

(3)思考: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真的龙?到底有没有真的龙呢?听一段录音你就明白了。

(4)听录音,了解龙的由来。

小结:生活中由于没有真的龙啊?那它是哪里来的?(人们想象出来的)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龙,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外国人经常把我们中国称为"东方巨龙",我们中国人呢,就是龙的传人。)

4、了解民间风俗:赛龙舟、舞龙。体验舞龙游戏的乐趣。

师:在我们中国,还有一些民间的风俗和龙有关呢。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呀?(赛龙舟--庆祝美好的生活)我们中国还有一种民间风俗:舞龙,你看见过吗?老师这里有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观看录象,了解舞龙的风俗。"舞龙好玩吗?他们怎么舞龙的?(徒手学一学)这是我们金港镇全民运动会上,表演的节目,象征着欢乐的气氛,祝愿我们的运动会圆满成功。再过几天就是元旦了,它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我们也来舞龙庆祝一下,好吗?"

(2)游戏:舞龙。幼儿分成两组舞龙,老师手举彩球带领幼儿游戏。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去寻找龙的图案,龙的神话传说,进一步加深对龙的认识。

幼儿园备课教案9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服饰。

2、观察民族服饰的饰品、腰带、花纹,了解藏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这四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3、感受民族服装的丰富多彩和美丽,激发尊重和热爱民族同胞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藏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图片若干

2、根据民族服饰做的4_2的拼图材料

3、歌曲《爱我中华》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礼物,用你们的小耳朵听好!

2、播放《爱我中华歌曲》

3、教师提问:

(1)我们中国有几个民族?

(2)老师的衣服和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民族服饰)

二、欣赏四个民族的图片,初步了解四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1、运用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从服饰的颜色、款式、头饰、腰饰、花纹图案五个方面观察:

你们看看她头上戴的是什么样子的?她腰上系的是什么?好看吗?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衣服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在幼儿的观察结果的基础上加以五个方面的总结:

(1)重点讲述各个民族的代表性特点(帮助幼儿加深认识和区别):

如蒙古族的衣服多红、黄、深蓝色,用玛瑙珊瑚等装饰;藏族的特点在于裙子;苗族特点在于银饰。

(2)将这些部位张贴在特点之后,使幼儿能够一目了然的感知这些服装的特点。

三、小组操作,进一步了解四个民族的服饰。

1、将幼儿分成每2~3人一组,将准备好的拼图(一个民族+其他民族的一些图片)一组一种服饰的拼图,让幼儿选择并合作拼图。

“请小朋友们和你身边的朋友一起来做个好裁缝,看看谁做的衣服又好看又完整!”

2、拼图展示:

(1)请小朋友上去展示并大概描述自己的作品;

说说你是怎么想到把它拼起来的。

(2)教师给予点评,并再次强调民族服饰的特点

“小朋友们像裁缝一样,做了这么好看的衣服!”

四、结束:教师和幼儿交流感想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看了很多漂亮的衣服,也做了衣服的拼图,而且在我们生活中很少看到的。我想问问小朋友看了又拼了图之后有什么感想?”

幼儿园备课教案10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了解说谎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良后果。应该做个诚实的人。

 活动准备录像带:木偶片“狼来了”有关图片三幅。

 活动过程:欣赏故事,帮助幼儿了解说谎的危害。

讨论题;大人为什么不相信小孩子?(解释说谎的含义)小孩子说谎后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小孩子不说谎会怎么样?

通过观察和讨论图片,让幼儿明白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说谎。

介绍图片:红红将姐姐的画带给老师看,说是她画的,希望得到落实的夸奖。

讨论题:红红对吗?为什么?这样做了以后会怎样呢?她应该怎么做?

介绍图片:东东将图书撕破了,妈妈问他时,他说;“不是我撕得。”

讨论题:

东东对吗?如果你是东东,应该怎么做?

介绍图片:幼儿园发了新玩具汽车,小云很喜欢,将它悄悄地带回了家,对奶奶说:“这是老师送给我的。”

讨论题小云做得对吗?为什么?他应该怎么做?

与幼儿共同小结:大家都一个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幼儿园大班备课教案:《手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幼儿园备课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进一步体验成就感。

2、培养幼儿初步创编歌词及表现歌曲的能力。

3、教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创编第二段歌词。

二、活动准备:

课件、磁带

事先丰富幼儿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做律动入教室。(放音乐,根据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

(二)发展:

1、发声练习

2、“磅磅,沙沙沙”小朋友听什么声音?是谁啊?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1)小朋友咱们一起问一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

小雪花回答:“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

(2)小朋友知道小雪花是从哪来的?(幼儿自由的说)让我们听一听小雪花是怎样回答的?(点击课件)

(3)那小雪花为什么要来?它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幼儿自由的说)让我们听一听小雪花是怎样回答的?(点击课件)

3、教师配乐完整朗诵,幼儿看课件跟诵

4、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

5、看课件欣赏歌曲,“你听到了什么?”

6、听教师演唱,幼儿拍手

7、幼儿完整唱三遍

8、启发幼儿进行创遍第二段歌词

(1)“冬天过去了,什么季节来了?你听滴答滴答,谁来了?”(小雨滴)

(2)“小雨滴为什么要来,来告诉我们些什么?”

(3)小雨滴是特意来告诉我们春天来到,它可真好,为了感谢小雨滴我我们为它编首儿歌,好不好?

9、编完后完整的说,小朋友你们都非常的棒,为小学化编了这么好听的儿歌,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10、老师把小朋友的儿歌陪上了旋律,小朋友听一听好听吗?

11、幼儿和教师一起唱

分组唱分组、个别进行演唱

12、“雪花和雨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么”?

完整的唱两编

13、“这首歌好不好听?我们给它起个名字?”(《雪花和雨滴》)

14、加动作进行演唱

三、结束:

好了,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你们能告诉我现在的心情吗?

那我们一起把这种快乐画下来,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其他的小朋友好不好,表演歌曲出教室

四、活动延伸:

美术:画冬天景色或是绘画歌曲的内容

幼儿园备课教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并学习用脚部动作加以表现。

2.启发幼儿利用十六宫格相互合作,共同创编并表现新节奏。

3.让幼儿分享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脚印若干;十六宫格板五张。

2.音乐:放你的小脚丫

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舞蹈。你们想不想看?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教师:录像中的叔叔真厉害,他们用脚踩出的节奏好听吗?

那你们的小脚能不能踩出这么好听的节奏呢?

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二、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组成的节奏

1.出示十六宫格板,教师摆节奏谱。

教师:瞧,老师特地请来了这些小脚印帮忙,看看我是怎么摆的。

教师演示。

2.引导幼儿讨论并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三种节奏。

(1)教师引导幼儿对三种节奏逐个学习。

教师:这么多的小脚印该怎么踩呢?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好吗?

(一个即四分音符,踩一下;一个即八分音符,踩两下;空格即休止符,不踩)

(2)教师带领幼儿边朗诵语音谱,边用脚踩相应的节奏。

教师:那我们就看着这些“小脚印”一边念一边踏脚,好吗?

(嗒嗒 嗒嗒 嗒)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看图谱,边朗诵边踏脚。

教师:真好听!要是来点音乐就更好了。加上音乐试试看,怎么样?

(4)幼儿看图谱随乐踏脚,教师用手指着图谱。

教师:真棒!那我们站起来踩节奏,好吗?

不过,有个要求,在踩节奏时能象录像里的叔叔一样就用脚踩出节奏,

嘴巴不发出声音,在心里念节奏,能不能做到?

三、启发幼儿创编并表现新节奏

1.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节奏,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脚印”和十六宫板,由你们自己来贴“脚印”,编节奏。

几个人一起合作,看看哪一组编的节奏最好听。

记住了,编好后,一组的几个小朋友要看着自己贴的“小脚印”,先来试着踩一踩节奏,好吗?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出较为协调又便于自己踩的节奏。

2.请各组的幼儿展示自己新编的节奏谱,并带领全体幼儿一起随乐踩节奏。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

将四组新编节奏连起来完整的练习一次。

教师:看来,你们的小脚也很厉害,也能踩出好听的节奏,对不对呀?

最后,我们站起来,听着音乐把我们自己编的节奏连起来表演一次,好不好?

四、结束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带上这些“小脚印”去找小伙伴们一起玩,好吗?

(教师带幼儿出活动室)

幼儿园备课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

2、通过多个游戏活动,练习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3、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对小动物的热爱。

活动准备:

1、画有2个圆点、3个圆点、4个圆点、5个圆点的纸制瓢虫若干,小虫若干。

2、场景“树林”。(树上分别画有2个、3个、4个、5个点)

3、儿歌《小瓢虫》。

4、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进程:

一、游戏《小瓢虫》导入。

师:上次我们玩过一个《小瓢虫》的游戏还记得吗?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地数5以内的数。

1、出示一只瓢虫。

提问:瓢虫宝宝长得什么样呀?身上有什么呀?数数看有几个圆点呀?

师幼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4。

2、出示另三只瓢虫。(身上的圆点分别为2个、3个、5个)

让幼儿来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圆点,集体或请个别幼儿来手口一致地数数。

三、利用游戏,练习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1、游戏“找瓢虫宝宝做朋友”,巩固手口一致地数5以内的数。

(1)师:你们喜欢瓢虫宝宝吗?告诉你们哦,今天树林里可来了很多瓢虫宝宝呢,它们都躲起来了,想不想去找他们做朋友呀?待会我们每人去找一只,看看谁最先找到,找到后,轻轻地拿好它。(自由找瓢虫)

(2)引导幼儿进行交流。

师:比比看,你们找的瓢虫宝宝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伸手数数看呢!

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瓢虫宝宝?

2、游戏“瓢虫宝宝捉害虫”。

(1)师:你们知道瓢虫宝宝最喜欢吃什么吗?我们带着瓢虫宝宝到树林里去捉害虫吧。

(2)提出要求:可是瓢虫宝宝说了,我身上有几个圆点,那么就要捉几条虫来吃,这样我才能吃饱。

老师集体示范。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4)交流、验证。

3、游戏“送瓢虫宝宝回家”。

(1)师:瓢虫宝宝都吃饱了,也累了,要休息了,我们把他们送到树上去休息好不好?

(2)讲明要求:不同圆点的瓢虫宝宝要送到相应圆点的树上休息。

(3)幼儿操作。

(4)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幼儿学小猫走路轻轻地离开。

幼儿园备课教案14

活动内容:我爱洗澡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洗澡成为孩子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设计了一节音乐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游戏中将生活中的情景反映到艺术活动中,从而爱上洗澡。

活动目标:

1、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2、逐步积累幼儿洗澡的经验,产生喜欢洗澡的愿望。

活动准备:1、音乐磁带《我爱洗澡》、《喜唰唰》。2、宝宝玩偶一个、洗澡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宝宝洗澡,引起幼儿洗澡兴趣。

1、有段非常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让我们随音乐来跳一跳。幼儿随《喜唰唰》音乐做律动。

2、好热呀?你们热吗?怎样才会舒服?

3、洗个澡凉快凉快吧!教师扮妈妈,给宝宝洗澡: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该洗澡了!” 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盆。“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扑腾扑腾!”宝宝乐得玩起水来了。

二、交流洗澡的方法,积累洗澡的经验。

1、宝宝是怎样洗澡呀?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

2、配上音乐,妈妈再次为宝宝洗澡。

3、幼儿跟音乐做洗澡,教师观察幼儿肢体动作,及时给予肯定。

4、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并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5、引导幼儿注意洗澡时保护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让脏水进入。

6、宝宝洗澡时用到了什么?我们洗澡的时候会用到哪些东西?

7、刚刚洗好澡感觉怎么样?表演结束,教师给幼儿“抹爽身粉”,并闻一闻幼儿,欣喜告诉幼儿“香极了”。

的稍粗糙,挖门时有些困难,不过小朋友们都比较兴奋。

幼儿园备课教案15

教材分析: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飞出来了,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自然界中的昆虫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生物,有趣的昆虫会引发孩子无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用昆虫作为教学活动的素材定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是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下册《有趣的昆虫》主题中的一个活动,主要通过昆虫搬新家让幼儿找出各个昆虫家所在的位置,从而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使幼儿获得一些空间方位概念。

活动目标:

1、利用昆虫排队、昆虫回家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能用序数词表示昆虫在楼层中的位置。

2、通过昆虫搬新家,学习区分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建构二维空间方位概念。

3、培养幼儿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重点: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会用序数词表示。

活动难点:学习区分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建构二维空间方位概念。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各种昆虫,知道各种昆虫的名称。

物质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套;2、带有门牌号标签的各种昆虫图片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3、纸制多层平面楼房4幢(1幢2层2间,2幢5层2间,3幢3层3间,4幢4层3间)。

活动过程

一、昆虫排队,感知横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

1、课件:昆虫飞到草地上,说说昆虫飞来的先后次序,数数有几只昆虫?

2、观察排成横排的昆虫。看看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昆虫排在第几?

3、将这组昆虫交换位置,继续判断它们的位置。(视情运用)

二、昆虫回家,感知竖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

1、课件:出示5层单间楼房,数数这幢楼房一共有几层?

2、小昆虫要回家了,它们分别住在几层楼?

三、昆虫新村,感知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

1、蜻蜓的家在哪里?

2、出示4幢楼房,昆虫新村里造了很多新房子,数数有几幢?每幢各有几层几间?

3、蜻蜓回家,出示蜻蜓家的门牌号,分析、讲解图卡上的几个数字各表示什么?帮蜻蜓找家。

4、蚕宝宝也要住到昆虫新村来了?蚕宝宝住哪里?请个别幼儿帮蚕宝宝找家,一起检验是否找对?

四、昆虫搬新家,幼儿操作练习。

1、昆虫们要搬新家了,请小朋友们帮昆虫们找家。

2、全体幼儿操作,帮昆虫们找家。

3、幼儿交流自己帮哪个昆虫找家了,它住哪里?

4、集体评价,校对纠错。

五、延伸游戏:排队

学昆虫飞出室外玩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

利用昆虫排队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学习从左往右数,说出昆虫排在第几个。

运用昆虫回家提示幼儿从下往上数,引导幼儿感知竖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请幼儿运用序数词表示它们在序列中的位置。

通过昆虫搬新家,在帮昆虫找到新家的过程中巩固对序列的认知。

4幢房子难度不一,运用两个昆虫例子帮昆虫找家,重点让幼儿分清几幢几层几室,这是难点,允许幼儿学习过程中出错。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幼儿自主交流,让操作快的幼儿先相互交流评价。

集体交流评价,检验幼儿操作结果,巩固学习。

游戏延伸,将学习运用到日常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