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2W 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 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教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个蘑菇,3条小鱼……)

教师: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教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1、教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2、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

(1)教师: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

(2)先变成数字宝宝

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

(3)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

教师: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3、教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数学符号“>”“<”“=”则是用来指称一定数量关系的标志,可以将数物关系一目了然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数字,中班幼儿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品,初步了解用一一配对的方式可以比较数量的大小,在与同伴游戏中开始通过数量关系比较两数的大小(例:分饼干、分积木)。4-5岁幼儿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但是他们很少接触到数学符号和用词语描述,比较两数的大小的经验(例:比较5和3,能够说出“5大”,但是不能用语言描述“5大于3”;比较2和2,能够说出“它们俩一样多”,但是不能用词语表述2等于2)。为了让幼儿理解“>”“<”“=”意义并更好的运用于实际操作问题中,我选择了用数学符号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大小,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我将活动重点等为:学习用符号和词语比较两数大小。难点定为:在实际操作中以一一配对的方式比较实物的大小。

设计思路

本次通过以下6个环节带领幼儿体验科学活动的魅力。即:说—论—练—比—玩—享。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学符号“〉”、“〈”、“=”。

2、学习用符号和词语比较两数的大小。

3、尝试以一一配对的方式比较实物的大小。

4、体验用数学知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猴淘淘分水果的PPT;数学符号卡“〉”“〈”“=”;苹果、草莓、梨、香蕉、小猴、“>”“<”“=”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发现问题所在

1、播放PPT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小猴子淘淘也喜欢吃,可是今天它面对一堆水果,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咱们一起来问问它。(小猴子你怎么了?)

2、倾听苦恼

(小猴淘淘的声音: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水果,可是我不知道每种水果够不够,也不知道该怎么分)

小结:原来它在为分水果发愁呢。

二、同伴讨论找出解决办法

1、商讨方法

幼儿与同伴商讨如何帮助淘淘分水果。

师:你们有好办法吗?快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说。

2、发表看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办法?

个幼表述自己的方法。

小结:你们的办法真不错

三、课件展示一一配对点数

1、自由点数

师:咱们把散在地上的水果排列整齐,再来点数一下。

提问:看看有多少只猴子?有多少个草莓/根香蕉/个梨?

2、对应排列

幼儿点数一一对应排列的实物。

师:你们还记得这种点数的排列方式吗?(一个猴子对应一个水果排列,一一配对)我们一起数数。

小结:算上淘淘,一共有三只猴子,三个草莓,两根香蕉,四个梨。

四、大小比较认识数学符号

1、操作对比

师:我们就用一一配对的方法,先来帮淘淘分草莓,请拿出草莓和小猴子,其他的水果放在袋里。

播放PPT,幼儿操作小猴和草莓操作卡,点数对比它们的数量。

2、认识“=”

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

师:小猴子的数量和草莓的数量是一样的,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出示“=”)它“=”是等于号,也就是3等于3,你们也找一找。(详细讲解等于号)(淘淘:原来等号两边的数量是一样的,这么看来,我们每个人可以分到一个草莓吃,是吗?嘻嘻谢谢你们。)

师:你们用一一配对的方法帮淘淘分好了草莓,咱们继续帮它分香蕉。

3、认识“>”

播放PPT,幼儿点数猴子和香蕉的数量。提问: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谁大?谁小?)

师:有3只小猴子,2根香蕉,也就是(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出示“>”)这个符号“>”叫大于号,即3大于2,你们也找一找。(详细讲解大于号)(淘淘:你们摆的真清楚,这下我看懂了,大于号张大的嘴巴对着量多的一边,是这样吗?唉,这么看来香蕉不够分,那我就让爸爸妈妈先吃吧。)

师:真是只谦让的小猴子

4、认识“〈”

播放PPT,幼儿点数小猴子和梨的数量。

师:这次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

师:还是3只小猴子,有4个梨,也就是说(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少),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出示“〈”)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即3小于2,你们也找找看。(详细讲解小于号)(淘淘:原来小于号的小尖嘴对着量少的数,是这样吗?这么看来我们不仅每个人能分到一个梨,还能剩下一个呢。猴爸爸猴妈妈一同说:你是个礼让的好宝宝,剩下的一个奖励给你。)(淘淘:这3个数学符号可真有用,用它们就能清楚的比较出数量的大小,看来我也要好好学习它了)

小结:我们用这3个有趣的数学符号“〉”“〈”“=”帮淘淘分好了水果。

  五、幼儿操作,实物配对比较

1、思考问题

师:淘淘请来了他的好朋友们,看一看他准备的水果够分吗?

2、幼儿解疑。

(淘淘录音:原来是这样呀,谢谢你们动脑筋帮了我这么多忙,我吃饱了咱们来玩比大小的游戏吧)

2、操作材料

师讲解比大小游戏的要求,幼儿操作材料,并与教师、同伴交流。

3、表达见解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小结:看来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大小是难不倒你们了,淘淘可羡慕你们了。

  六、分享成功,感受助人快乐

1、感受快乐

(淘淘录音:你们懂得的数学知识可真多,谢谢你们帮助我还让我学到了知识)

师: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帮淘淘解决了分水果的难题,现在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体验成功

结束:你们用数学知识帮助别人,还能玩有趣的比大小游戏,可真棒。

延伸: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好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

活动设计: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中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活动目标:

1、认识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2、在活动中,让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鸭子头饰、图形卡片实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小路、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铺小路》含PPT课件

讨论两个半圆形该放在什么地方,归纳出两个一样的半圆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同时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半圆形。

三、游戏:踩石头

教师手中随机出示图形卡片,请幼儿迅速站到地板相同图形的旁边,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结束

小朋友一起送小鸭子回家。

课后反思:

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踩石头”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

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

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

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二、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

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1)聪明的玩家

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2)给一样多的发花

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3)一样多的放一起

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三、活动评价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动物的实物卡片,幼儿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知道:x数字的屋里放的全都是数量是x的小动物,数量是x的小动物都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等。

中班数学:老奶奶的服装店

一、活动目标:⒈在帮老奶奶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⒉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二、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奶奶图片一张 标记等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㈠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老奶奶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㈡帮老奶奶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⒈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老奶奶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

——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老奶奶年老眼花分不清楚了,你们愿意来帮帮她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奶奶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熊奶奶要杨杨老师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⒉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老奶奶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老奶奶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老奶奶哦!)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

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㈢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⒈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

——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都是×个吗?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⒉帮老奶奶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奶奶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奶奶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出示4至8):奶奶在这里告诉我们了,谁看懂了呀?x x看得这么认真,她一定看懂了!(幼儿自由表述)

——老师小结:上面是4,表示是四个纽扣洞洞,下面是8表示8个纽扣洞洞,这个箭头表示慢慢、慢慢地变,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对,是慢慢变多了……

——带上篮子去找一件自己的衣服,先看清楚老奶奶订纽扣的要求,再把纽扣倒出来摆一摆,想清楚就可以订纽扣啦!

老师巡回关注:孩子能否按图示、按序订纽扣。

——展示个别,集中评价:

这件衣服的纽扣是谁订的?这里,奶奶的要求是:纽扣上的洞洞是越来越……?真是越来越多了,你真聪明,谢谢你哦!

这件呢?是谁做的?奶奶的要求是越来越……?原来是纽扣的队伍排错了,要改一改!

——你们真能干,不仅帮老奶奶找到了纽扣,还做好了新衣服,老奶奶可高兴啦!她说:“谢谢这些聪明、有礼貌的宝宝。下次,欢迎你们去他的服装店卖衣服哦!”你们该说什么呀?(老师:嗯,帮老奶奶做事情我们也很高兴!)做完事情啦,我们出去放松放松吧?跟老奶奶、还有老师们说什么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复习1—5的序数,能用序数词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加深理解序数的含义。

2、能够根据方向卡的提示,沿不同方向给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

情境挂图、动物磁性卡、1—5数字磁性卡两套,方向指示卡,红、黄、蓝三色火车头卡片和配套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观感知。

(一)、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地方,那里有小火车、摩天轮、过山车……猜猜看是什么地方?(儿童游乐场)来,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喽!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

(二)(出示情境挂图)

师:游乐场到了,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幼儿互相交流后,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1、提问:

①火车头是什么颜色?(变换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多方位思考问题)

②从火车头的方向数第一节车厢是什么颜色?谁坐在里面?

③蓝色车厢是第几节?

④第五节车厢是什么颜色?

⑤第三节车厢里没有人,它去哪儿了?(胖胖猪在过山车上),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

2、提问:

①从下往上数胖胖猪坐在第几个座位上?

②贝贝羊的座位排第几?

③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几个座位是空的?

④胖胖猪排在第几?

3、师:我的一个好朋友叫“小美丽”,她穿着一件漂亮的黄裙子,手里拿着红色的汽球,她也在游乐场里玩,可是我现在找不到她了,小朋友们能帮我找一找吗?

提问:

①从售票亭的方向数,“小美丽”排在第几?

②排在第一的是谁?

二、利用教具操作演示。

1、师:还有几个小动物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呢?(教师一一出示胖胖猪、宝宝兔、嘟嘟牛、贝贝羊、乐乐龟,散乱地摆放在磁板上,请小朋友给它们排排队。)

2、出示“→”标志卡,把“→”卡放到小动物的左侧

提问:现在我们从箭头的方向数,谁排在第1?(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放在该小动物的下面)依次给其它小动物排序,送上数字卡。

3、变换箭头方向和小动物的位置,练习双向排序。

三、幼儿体验,巩固加深双向排序

1、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站成一排,其他小朋友的手里拿有一张数字卡片。

师:老师要变魔术了(手拿“→”卡片站在小朋友的左侧)提问:从箭头的方向数,XX小朋友排在第几(第2),请下面手拿数字2的小朋友把数字宝宝送给他。请其他幼儿将手里的数字卡片送出去。

2、将“→”换成“←”,另选一组幼儿练习双向排序。

四、游戏: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是怎么来的?(坐火车来的)现在我们要坐火车回家了,谁愿意来当火车头?(请3名幼儿到前面扮演火车头,分挂上别红、黄、蓝色火车标志卡)。

发给其他幼儿每人一张火车票,请幼儿根据颜色和数字按顺序上车,请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出发喽!”随音乐开车离开。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

数学活动一:蚂蚁搬豆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数数。

2、锻炼仔细观察物体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描述图中蚂蚁的特征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小蚂蚁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看看图片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周围还有些什么?"

重点启发幼儿仔细观察、描述图中蚂蚁的特征

2、找找数数:

(1)师:"你能在图画中找出数量分别为1、2、3、4、5、6的东西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

(2)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分别可以用数字1、2、3、4、5、6来表示的?

3、圈圈画画:

师:"请把找到的结果画在表格里,找的越多越好。(幼儿观察记录,教师启发幼儿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数学活动二:迷路的小蚂蚁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游戏规则及图示顺序寻找几何图形,并正确认识正方形、梯形。

2、寻找图形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小蚂蚁出门去玩,可一会儿在回家的路上迷路了。你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吗?"(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认识几何图形,发现规律。)

2、幼儿讲述发现的规律。

3、幼儿操作:帮小蚂蚁找家。教师提醒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并接着往下排。

4、评价幼儿操作情况。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活动准备:

1、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

2、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数字“0”

1、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

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讨论

1、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幼儿自由讲。

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

“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复习0-10的排序。

2、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8

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结合幼儿教学用书第7页的内容,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难点: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幼儿每人两套操作材料(长短不同的筷子 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动物头饰各一套。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1)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一个人是高还是矮?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2)让一个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个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启发提问:这样比高矮可以吗?引出高矮比较应在统一高度平面上进行。

4、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分组操作: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将长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师问: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让高矮不同的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教师可以参与)

将长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师问: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活动延伸

1、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2、带回家的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是和爷爷奶奶分别比高矮,看看谁高谁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结合《纲要》精神,将知识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特设计了拍气球,举气球,找朋友,排排队等活动,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重视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来怕气球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巩固这一内容知识。最后安排了给动物排队来引导儿童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认为本次活动比较好的是在设计上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愿意参与活动在“玩中学”。教态较自然,能够学习着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活动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

但因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本次活动中失误较多:首先在游戏活动《找朋友》时没有鼓励孩子动起来,使得有些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让我有了一点思想负担,以至于在后来不敢放开手脚,仅仅通过教师启发式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充当了主导的地位,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比,怎么排。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教师没能做好“引导者 ”的角色。在设计时虽然希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准备的材料杯子颜色相近高矮相当,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动时忽略了将孩子操作的结果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活动思路,大胆放开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自己了解高矮的比较,而不是教师给强行灌输。另外还需要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多数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操作材料准备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不是同一颜色等情况,让幼儿有所比较和区别,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问,多学习,甩开大步向前迈进,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运用实物,图形,图片进行操作.比较,发现排列规律并

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观,比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

1教具:<1>挂在活动室的窗帘

<2>春姑娘,小花,小蝴蝶,青蛙和小蝌蚪的图片若干.

<3>印有智力题的图片四张

2学具:<1>幼儿每人一道题,纸,笔;

<2>幼儿操作用的材料(雪花积木,小珠子,小扣子等)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的规律.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观察两幅窗帘的颜色,是按不同颜色和长短排列的.

2通过启发诱导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递增排序规律.

<1>教师出示教具.让幼儿观察发现小青蛙每一排数量都没变而小蝌蚪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增加一个.

<2.>让幼儿前三排青蛙和小蝌蚪排队的方法把第四排排出来.

教师小结:每一排小青蛙的数量不变,小蝌蚪的数量在增加,每一次增加一个,小蝌蚪的数量越来越多.

<3>出示小花蝴蝶的教具让幼儿继续练习递增排序规律.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递增排序规律.

1幼儿操作:提醒幼儿任选两种材料按递增规律排序.

2幼儿说一说: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音乐轻松活动自由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1---5。

2、初步学习按数取物。

3、认识一些常见的医疗用具。

二、活动准备:

医院背景塑料板板(上面画有5以内的医疗器具),幼儿人手一套圆点卡片,雪花片若干,由5块泡沫板拼成的楼梯共4条。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教师以医生的身份出现。

问:我是谁?我在哪里上班? 认识红十字

(二)、幼儿戴上圆点宝宝去医院看看:

1、复习2—3的点数 请幼儿点数后举起相应的圆点卡片。

2、学习4—5的点数 让幼儿数一数。

(三)、去药房

1、上楼梯(五个台阶) 请幼儿边走边数。

2、分药片

(1) 教师报一个数,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药片。

(2) 出示药方(上面有圆点),请幼儿根据配方上的圆点分药片。

3、 下楼梯。(边走边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标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 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 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标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标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游戏使孩子们初步感受和理解一些数概念。

2、培养孩子们对数活动的兴趣,愿意和同伴一起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验。

活动准备:窗花(雪花片)每组一筐,六格窗户底版人手一份(16开纸教师用记号笔分六格),幼儿活动材料(数字卡片),教师用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型歌及相邻数

1、请孩子们正确区分6和9,2和3等数字的开口朝向

2、我的邻居在那里?

教师随意抽出一张1--10之间的数字卡请孩子们找一找它的相邻数是谁和谁?(也可以请孩子来抽取数字卡)。如:3的相邻数是2和4

二、游戏贴窗花

1、猜一猜窗格上的数字(六格中的数字都要求孩子们猜一猜、想一想,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这样可以提高趣味性,使活动更加有趣)请孩子们将猜到的数字用数字卡片和相应多的窗花(雪花片)来表达。如:左边第一格的数字是我们的眼睛加鼻子

(1),中间窗格里的数字是和我们右手手指头一样多

(2),下面窗格里的数字像老爷爷的拐杖(数型歌中的7)。右边第一格的数字像小小鸭子

(3),中间窗格里的数字是我们的双手加双脚

(4),下面窗格里的数字和我们第一组的宝宝一样多

(5)检查孩子们排的数字及窗花是否正确(可以请孩子们相互验证)

2、找规律(单数和双数)

(1)引导孩子们看看左边三格中的数字3、5、7和右边三格中的数字2、4、6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单数两个两个数总会多出一个孤单的,双数能够两个两个数不多也不少。(是今天活动中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

(2)出示数字卡1--10对照窗格中的数字找出还有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延伸活动:

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玩一玩猜数字贴数字的游戏小组结伴自己玩推荐理由:在"寒冷的冬天"主题中,我发现"贴窗花"的活动可以进行一次有趣的数活动游戏,因为我们中班的一些数概念一般在区角活动中陆续丰富下去了,但是发现孩子掌握的程度及差异性很大,需要有集体性的数活动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巩固。实践证明这次的数活动孩子们兴趣非常大,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孩子们的经验得到了交流和分享,对数概念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我推荐我们中班组的另外两个班级也去进行这个有趣的数活动。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3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只有回归幼儿生活,选择其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为探索活动的对象,让幼儿在这其中获得建构数经验,使数教育更能关注孩子的基本经验、当前需要和热点话题,活动才更有价值。当前,我班正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在区域及集体活动中都涉及到了门牌号的概念,由此引发了孩子们对自己家的门牌号的关注及兴趣;同时有部分孩子不住在高层,对住高楼缺乏一定的经验。考虑到孩子当前的兴趣点、实际情况以及门牌号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掌握之后又能回归于生活中继续实践这几点因素,我实施了本此活动。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一、情境感知,理解门牌号和楼层及房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二、实践操作,在巩固和运用中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和楼层、房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感知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愿意积极思考,在交流、互动中努力解决找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够根据门牌号找到正确的房间位置。

  活动准备:

楼房平面示范图一张、楼房平面图人手一张、写有楼层号和门牌号的书信若干、标有幼儿门牌号的大头贴若干、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游戏感知(复习楼层及房间的数数方法)

1、数楼层时从哪里开始数?

2、数房间时从哪里开始数?

小结:数楼层时要从下往上数,数房间时要从左往右数。

3、幼儿贴照片,住高楼。

4、介绍一下自己住在第几层楼的第几间房间。

  二、情境感知(感知门牌号和楼层及房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1、问题引出:只有楼层号没有房间号的信送给谁?

2、得出结论:送东西或者找家的时候,一定要同时写上楼层号和房间号,这样才不会搞错。

3、学习看门牌号的方法:“0”前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楼,“0”后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间房间。

  三、幼儿操作

1、根据门牌号找家。

2、交代要求:

①看“0”前后的两个数字。

②数的时候注意方向。

  四、集体检验。

1、介绍一下自己找家的好办法。

2、幼儿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1、关于活动现场:

①照片的发放时机。活动预设时,照片本应该在活动之前就交与幼儿手中。在教师邀请孩子住高楼时,幼儿直接操作。但现场执教时,我交代了要求之后再分发照片,拖慢了环节的开展。这样的调整影响到了整个活动的节奏,对孩子思维的思考上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日后的教学现场,教师更应冷静思考,调整心态,更好地做好课前的准备。

②操作时对于幼儿的指导。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非常必要和有效。!.快思.教案网!这是师幼之间一对一交流的好时机。但在本次活动中,我对孩子们个别指导的机会很少,偏向于对孩子操作结果对错的分类摆放。以后在处理指导环节时,教师可先收集一部分幼儿做好的结果,选择适当时机至前摆放,一方面不影响指导,另一方面也让先操作好的孩子有检验同伴操作的时间。

  2、关于如何解释几零几这一概念的斟酌。

一开始,我采取的表述是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是第几层楼,第三个数字表示的是第几个房间。但这样的解释过程中我发现不知如何解释中间的“0”这个数字。而且,第一和第三这样的概念,也需要孩子们运用到左和右两个方向的区分。所以,我换了一种方式:“0”前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楼,“0”后面的数字表示住在第几间,以“0”作为一个间隔符来解释,这样的表达对孩子来说似乎更加容易理解。

  3、关于幼儿操作错误率较高的原因。

执教活动之前,我了解了孩子对于数数方向的掌握情况。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从哪里开始数。但在操作门牌号的第几层第几间时,我发现孩子对于横向数数的错误率较高。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反复思考过,原来平时教学中,牵涉到数数时,孩子们都能按照自己的习惯,从左到右的点数,教师也习以为常了,不会用教学化的语言——从左到右来小结。因此,当活动中我以这样陌生的语言小结时,模糊了孩子至前的经验,有的孩子左右不分,不知道教师小结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由此产生了横向数数时错误率较高的现象。这样的情况让我明白到:无论是开放抑或平时的教学,数活动的语言一定要来源于孩子的小结,或是孩子们熟悉的言语,教师对幼儿行为背后的思考一定要更为深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4

活动名称:中班数学:纽扣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意义,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熟悉,知道数字代表的意思,感知数字无处不在。

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数字的有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人手一支笔、一份记录纸

设计意图

用"猜数字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有数字的部分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重要。

通过对数字的变形,变成有趣的动物和交通工区,体现数字的趣味性。

通过之前几个图片的观察,让幼儿自己想象,并用数字做出有趣的画,感受数字的有趣。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

1、出示PPT空白表格师:你知道上面有几个格子吗?

2、出示PPT2师:在每个格子里藏着不同的数字宝宝,我们边看边猜他们分别是数字几?

师:在猜数字宝宝之前呢,先要记住这句话,从0-9的数,一个一个的数,才会发现少的数字。

3、给数字排队师:看一下这十个数字宝宝里,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你能给这几个数字宝宝排一排队吗?从小到大怎么排,从大到小怎么排?

师: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吗?

4、教师出示PPT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排的吗?

二、数字代表的意思1、师:这十个数字宝宝是我们平时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数字,你在生活当中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数字呢?

师:马路上有数字吗?家里有数字吗?

2、出示PPT师:为什么上面有数字,都是干什么用的?

师:生活中到处有数字,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意思,你回去再去找找看,下次告诉我。

三、有趣的数字1、出示PPT小鸡,师:看,这是什么?数字3怎么了?怎么变?除了数字3还有几?

2、出示图片冰淇淋,师:这又有那些数字宝宝呢,他们怎么了?

3、出示图片魔术师师:这次的图片,老师0-9每个数字宝宝用了一次,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记住0-9一个一个的数,你就会发现不见的数字哦。

四、游戏数字、体验有趣1、师:数字宝宝可以做成那么多好玩的东西,现在要请你们自己动动手,动动脑筋来画一画。

2、出示PPT师:你可以照着老师画画,你也可以自己想,要用到数字宝宝哦。

3、教师评价欣赏。

《数字宝宝》课后反思

在目标的设计中,我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但是好像在这个活动中的体现不是很明显。存在着很多问题,一、趋向小学化,二、目标达成度不够,三、操作性不强,等。

在上好课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很热,有种莫名的热,感觉这个课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的范围,有点小学化了。对于整个活动的目标的达成度不是很好,把重点放在的了数字的组合中,应该是着重于对数字的理解,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见到的数字有很多,我的课前准备也不是很充分,没有提前让幼儿了解家中的数字和学校中的数字等所能见到的数字。最主要的是要幼儿了解数字的意思,而我在上的过程中只是一句带过,没有很深入的回答和引导。比如在问道马路上有数字吗?有幼儿说汽车的牌子,我说是的,但是我没有告诉孩子说这是这辆汽车的身份证,代表就是一辆,没有第二辆的。

在第一个猜数字环节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小眼睛都看着我,开始猜数字了,第一个幼儿看见的是1,因为1我放的最显眼。在接下来的猜数字过程中,也是有一些难度的,因为中班幼儿对于0-9这十个数字的书写了解的也不是很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站起来能说好多个,我也采取的相应的表扬,我的表扬是你真棒能一口气猜那么多,但你能告诉我他们分别是在哪个颜色的格子里吗?在表扬的方式上也要采取不同的语言。猜数字的环节幼儿的注意里很集中,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形式,感觉很有趣。在这里我想,吸引幼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发展吸引幼儿兴趣的数学区角。

第一环节后面的内容趋向小学化,可以省去。

第二个环节中的引导不是很深入,所出示的图片布及的面不是很多,对于每张图片的解释也不是很到位。可以把这个环节做为整个活动的重点,再次开展数字宝宝的活动,深入了解生活中的数字。

第三个环节,对于中班幼儿的认数水平,知道数字很简单,但是对于操作就有些难度的。还有图片中出现了一个问题,魔术师的图片中没有5这个数字,在准备的时候没有验证好。

还有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不是很流畅。经过这次的课,发现数学课,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要搜集很多资料,在自己的脑海里有大量的信息存储,在引导幼儿的时候要把自己存储的信息简单化教给幼儿,这样才能达到数学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