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有关幼儿园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有关幼儿园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96K 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幼儿园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形纸片折叠成三角形并组合拼搭成三角面灯笼的技能。

2、学习简单地装饰技能,初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范例、大小相同的圆形纸片若干、胶水,串绳、珠子等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范例,幼儿观赏。

2、提问:

(1)这是什么?(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圆形)一共用了几个圆形纸片?(有12片、16片、20片等各种样式)圆形中间是什么形状?你会把圆形纸片折叠成三角形吗?(请个别幼儿示范后教师再重点讲解)

(3)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面灯笼,提问:为什么两个灯笼会不一样大小?

(圆形纸片大小不同,做成的灯笼大小也不同,一只球体所需要的圆形纸片大小应该是一样的)

二、示范讲解。

1、圆形纸片折叠成三角形。

重点要求幼儿做到:要折叠出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2、粘贴。

(1)每一张圆形纸片的三处折叠部分要和另外三个圆形纸片的折叠部分粘贴起来就成球体。

(2)涂胶水粘合时要对整齐。

(3)用串绳、珠子进行装饰,制作成灯笼。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数量的圆形纸片进行制作。

2、先将圆形全部折叠成三角形后,然后再一起拼搭粘贴。

3、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结束讲评。

1、幼儿观赏灯笼,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请个别幼儿讲述制作过程,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活动反思:

1、虽然本班幼儿入园至尽已进行了一系列的圆形折叠粘贴活动,但是由于孩子们之间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范例,它们分别是用12片、16片、20片圆形纸片制作的灯笼,使孩子们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制作。

2、活动进行过程中,要启发幼儿互帮互学,同伴之间交流分享制作经验,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百科: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幼儿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准备:

碎纸屑、塑料尺、钢尺、水彩笔、铅笔、毛皮、棉布等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问题。

1、回顾会飞的东西。

教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谈论会飞的东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会飞吗?

这里有许多小纸屑他们也想飞,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飞起来?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小纸屑也能飞起来。

3、介绍操作材料。

教师:我们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请你们想办法,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二、分组探究

分小组,探究如何使纸屑飞舞起来。

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三、教师演示,幼儿实验与讨论。

1、教师演示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让纸屑飞起来,其他材料行不行?你们试一试?

2、幼儿进行实验,尝试用本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纸屑飞舞起来。

这次实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并给大家演示一下。

3、幼儿演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纸屑飞舞起来的材料。

4、讨论纸屑飞起来的原因,了解摩擦生电的现象。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的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电,电能把很轻巧的纸屑吸过来,纸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电吸过去的。这种现象叫摩擦生电。

四、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活动总结

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很强烈。在探索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将塑料物品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彩片吸起来。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塑料物品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彩片,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彩片吸起来。对此,我没有给予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不锈钢杯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发现问题。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在科学实验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为孩子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太空娃娃

活动一:

理解阅读

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蕴含的神奇想象和趣味性。

2、喜欢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顶真的表现手法。

3、认读重点字词:摸、婆婆。

活动重

体会诗歌的趣味性和神奇想象。

活动难点

感受诗歌的顶真的表现手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

2、教师准备:大图书、录音带、大字卡、自制诗歌大句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除了我们居住的地球,你们知道太空中还有什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太空的知识。

2、你们想到天上去看看吗?人怎样才能上天去呢?有一个娃娃就到天上去了,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去的吗?

  二、自由阅读。

1、将小图书发给每个幼儿,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画面内容。

2、师生一起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重点理解画面所反映的神奇想象,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三、大图书阅读。

1、教师用轻松诙谐的语气朗读诗歌,幼儿完整地欣赏。

2、师生共同看大图书阅读并讨论。

(1)诗歌中的娃娃是怎样到天上的?到了天上后他摸到了什么?教师出示大字卡“摸”。太空娃娃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教师出示大字卡“婆婆”。

(2)引导幼儿体会诗歌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3、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1)诗歌播放录音,幼儿跟着读诗歌。幼儿读出一句,教师在黑板上摆放出依据大句卡,直到摆放完整。

(2)幼儿再次跟录音朗读诗歌,教师同时一句句指认大句卡。

(3)引导幼儿观察句卡,初步感知“顶真”的写作手法,感受这种写作方法的趣味性。请幼儿看句卡读诗歌,教师在句末和句首相同的词下面做显著的记号。

(4)用“接龙游戏”熟悉诗歌: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念一句后下一组接着念下一句,循环进行。

四、活动延伸——游戏活动。

游戏:词语接龙

教师或者幼儿说出一个词,其他幼儿用词的最后一个字开头,说出新词。如:天上——上学——学校——校长——长大。。。。。。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2、能独立设计记录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到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

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知识性目标:

1、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

2、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STSE目标:

能举出各种力在生活中应用的更多实例。

二、教学重点:

自主、合作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认识地球引力这种直接作用物体上的力。

四、教法:

谈话、讨论、合作、引导、评价

五、学法:

讨论、合作、探究、自学、交流

六、教学准备:

乒乓球、烧杯、水、木片、松紧带等物品12份;记录单12份;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寻找常见力。

师:同学们,今天我和你们将继续走进《夺宝之旅》,一起成为

生:夺宝奇兵。

师:为了夺到宝物,我们看看今天我们将要解决哪些有趣的问题呢?出示课件!(课件)

师:啊,问题出现了,看样子我们有麻烦了?好,下面我们就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利用这些给定的事物寻找各式各样的力呢?找出一个力,记在宝盒钥匙上一上。注意组长要组织好,人人都想办法啊,边商量边实验!

小组开始实验,记录。

师:我看有的同学连书包都利用上了,可为用心良苦啊。哪个小组谈谈你研究的情况!在说的时候尽量以“我是这样研究的……这个力叫……”形式说吗?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弹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吸力。

师:吸力!这个名字起的'不错。我也给他起个名字叫地球引力,行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摩擦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压力。

……

师:还真多,同学们细致又认真。找出了这么多的力,可以看出力的家庭成员还真不少啊。你们能举出这些力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吗?请小组一起完成宝盒钥匙的第二项,但这次要求我们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每种力与实例填进去!时间5分钟。来吧!(课件)

师:谈谈行吗?

生谈实例。

师:看样子力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呢?

生:非常密切,离不了。

师:哈,那你们想想,这么多力太乱了,能分一分类吗?分成两类,想想你们刚才先实验的情景!

生:可以把压力、摩擦力、压力……分为一类,还可以把地球引力,磁力分成一类。

师:很棒!那这是按什么分的?

生:都是人给的力,另一个是地球或其他人给的。

师:是啊,人给力的时候都是怎样的?地球或其他的物体给力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生:人给力的时候都挨着物体,而地球引力却没有。

师:VERYGOOD。

(二)、探究重力。

师:讲到这,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我们听听?

师放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师:牛顿也遇到了问题?你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他是想苹果为什么落下来呢?

师:同意吗?是啊,为什么呢?这样行吗,用你手中的小物体再试几次,但试的时候注意观察它是如何运动的?并抓住这个幕后凶手!找出原因。记在宝盒钥匙三。好开始吧!

小组进行实验,记录。

师:是谁使他们动起来的?

生:地球。

师:怎么做的?

生:给了他们一个吸引力。

师:说的有道理,那么想更准备的认识地球引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呢?

生:看课外书,上网,向老师,父母请教。

师:是啊,那咱们书上的科学在线上就有它的资料,我们里面学学吧,但学后我们要交流感想,对电视中的小问题进行一下讨论,交流。开始吧!

生自学科学在线。

生交流读后感。对地球引力加深了认识。

(三)、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夺宝之旅即有趣又有成功感,每个小组的宝盒钥匙一定能开启宝盒,得到自己喜爱的宝物。好下节我们继续走进夺宝之旅,寻找科学宝物,因为你们是非常棒的

生:夺宝奇兵。

师:下课。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联系生活,理解什么是快乐。

能够用表演、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欣赏诗歌的快乐感受。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体验共同创造的快乐。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 快乐的小屋背景图〔在一个大纸板上画一扇门,门上挂着牌子:快乐的小屋,在相应位置划开一个小口,可以插图片〕。

2、 萤火虫、蜘蛛、麻雀、纺织娘、蛐蛐、蚂蚁图片。

3、 幼儿已经知道萤火虫、蜘蛛、麻雀、纺织娘、蛐蛐、蚂蚁等小动物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利用背景图,引导幼儿想象描述“快乐的小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诗歌后提问:为什么这是一间快乐的小屋?

谁给小屋带来了快乐?它们都是怎样装扮小屋的?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的小动物根据自己的特点装扮了小屋,如蜘蛛会织网,所以它织了窗帘......

教师边念儿歌边将各种小动物图片插入背景图上。

〔二〕基本环节

1、带幼儿一起学习朗诵诗歌。

2、幼儿分角色、分句朗诵儿歌。

3、教师:“萤火虫给小花屋点亮了灯”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引导幼儿加入一至两个动作进行表达,例如:灯亮了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动作表示?后面的内容依次引导幼儿加入动作表达,幼儿尝试为儿歌创编动作。

4、和幼儿一起仿编一句诗歌。

教师:小动物们用自己的劳动装扮小花屋,小花屋变成了快乐的小屋。想一想,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能装扮小屋呢?他们会怎样装扮小屋呢?

教师:我们可以怎么说啊?带幼儿一起用诗歌中的语言结构说出小朋友想的办法。例如:小蝴蝶给小花屋贴上了画;大象在小花屋门前装上了滑梯。

〔三〕结束环节:

和幼儿一起装扮活动室

教师:我们的活动室也是我们的小屋,我们怎样做也能使它变成快乐的小屋呢?

引导幼儿想出将活动室变成快乐小屋的好主意。

〔四〕延伸环节: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绘画方式描绘还有什么小动物参与装扮漂亮的小屋。

2、和幼儿一起装扮活动室,使它变成大家的快乐小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选择的是中班语言活动《快乐的小屋》,诗歌既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适合幼儿学习。

我认为这节课的优点是在第二环节基本环节,我通过鼓励幼儿参与与猜测和想象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通过组织表演和仿编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利用诗歌中的语言,表达个人的经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同时,我的这节课也存在缺点,最后一个环节,在让幼儿仿编诗歌诗时,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所以没有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表现能力不太强,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讲一堂同样的课,这个环节我会稍有改变,我会提前出示卡片:大象,蝴蝶.....一边插入图片,一边引导幼儿想象进行仿编。

最后的结束环节我设计的是让幼儿绘画装饰自己的小屋,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准确,所以导致结束匆忙,幼儿没有完全设计好自己的小屋活动就停止了。

以上是我对自己这次活动总结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吸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也会认真的准备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活动,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学习散文中的排比句。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及仿编活动,指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并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雨景;散文录音,电脑课件,屋顶、树叶、雨伞图片各两张,幼儿人手一个“小雨点”指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看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小朋友喜欢下雨吗?

(二)欣赏散文

1、看无声课件。

师:今天有个地方正下着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小雨点在干什么?

(1)幼儿看课件。

(2)教师提问: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好像在干什么?老师随着幼儿发言的内容点击画面,鼓励幼儿充分讲述。

2、老师朗诵散文。

设问:小雨点先跳到了什么地方?它把屋顶当成了什么?小雨点再跳到了什么地方?又跳到了什么地方?(后两句重点引导幼儿学讲完整句。)

3、在场景中感受、理解散文中的排比句。

师:我们和小雨点一起来做个游戏吧,一边玩一边讲。

鼓励幼儿手戴指偶,一边做“跳”和“滑”的动作,一边讲述散文中的排比句。

4、完整欣赏散文。

(三)仿编散文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还跳到了什么地方?

2、鼓励幼儿手戴指偶,根据生活经验想像仿编,相互欣赏。

【教学建议】

(一)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散文语言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引导小班幼儿欣赏散文时,需要借助中介方式,如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帮助幼儿接受、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信息。结合多媒体课件欣赏散文,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记忆散文内容。

欣赏散文《小雨点》前,教师可以先制作融动画与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用三个画面分别表现散文中的三个排比句。组织活动时,教师只需根据句子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就能将幼儿带到雨天富有诗意的情境中。

(二)结合动作、帮助记忆

低龄幼儿学习语言是与动作分不开的,当用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时,动作能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语言。视、听、讲、做结合,感知觉的多通道参与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散文内容。教师可以画三幅大的“屋顶”“树叶”“雨伞”,布置在活动室周围。活动前,教师还可以指导每个幼儿自己制作一个指偶“小雨点”,这样,在活动中,幼儿就可以将指偶套在手指上,模仿小雨点跳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三)无声动画,利于想像

如果在幼儿看第一遍课件时,就将散文呈现给他们,就有可能使幼儿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散文失去令人无限遐想的一面。因此,看第一遍课件时,教师可以把声音关掉,让幼儿看无声动画,边看边想:小雨点落到了哪里?好像在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像。

(四)仿编中心句、迁移经验

在引导幼儿欣赏散文,感受文中优美的语句和意境的同时,还应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经验联系起来进行仿编活动,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使得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散文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的迁移。《小雨点》的中心内容是三个排比句,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以前观察到的雨景,改换排比句中的宾语,进行仿编,即“小雨点跳到xx上,哎呀呀!小雨点把XX当成了滑梯”。

幼儿园教案 篇7

一、主题活动的产生:

阳光灿烂的午后,孩子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对影子产生了兴趣,他们边扭动身体边观察自己的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围绕影子展开了一番争论:

高佳:看,我的影子多听话,我往哪儿去,它就跟我上哪儿。

洪佳伟:我的影子也很听话,我做什么动作,它就做什么动作。

毛雨倩:我用脚使劲踩我的影子都不疼。

袁强:快来,我站到老师的影子里,我的影子就不见了。

宋涵:我在黑暗的地方就见不到自己的影子了。

教师:为什么我们会有影子呢?

费欣露:因为影子是太阳光照的,教室里没有阳光就没有影子。

何强:对,我听妈妈说太阳光有7种颜色,是红黄橙绿青蓝紫。

蔡耀东:你骗人,太阳光是白色的。

杨阳:不对,你们说的都不对,光是透明的,不然我们就看不见东西了。

……

看到孩子们对“光”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和争论,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理性的分析其教育价值,我们认为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索活动,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符合新《纲要》有关科学领域的要求。

二、主题准备:

1、材料准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收集光的相关资料、图片和仪器,如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望远镜等,变色陀螺、万花筒等。

2、经验准备:设置“问题箱”,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的有关光的“小秘密”和“为什么”,采用文字、画画、符号等形式表示出来,教师以此来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兴趣点,师幼共同确定研究方案和主题网络。

三、主题活动的网络图(附后):

四、系列活动:

美丽的彩虹

活动目标

1、了解光谱现象并认识彩虹的7种颜色。

2、引导幼儿在探索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色彩的美,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在盛水的玻璃鱼缸两端倾斜30度左右各放置一面镜子,调整适宜的位置让阳光斜射入水中,折射后在墙上出现一段“彩虹”。

2、平面镜、水盆、三棱镜、手电筒等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墙上彩虹”,自由讨论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说一说“彩虹”有几种颜色组成?

2)猜一猜“彩虹”从哪儿来?

2、将盛满水的盆和平面镜放在阳光下,鼓励幼儿尝试调整平面镜和光照的角度,自己寻找彩虹,从中发现阳光与彩虹的位置关系。

不错的

3、观看影碟,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夏季的雨后很少看到彩虹了?从而引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区域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早、中、晚三个时段“彩虹”的位置、大小变化情况。

2、将三棱镜、手电筒等材料投放科学区中让幼儿继续探索光谱的秘密。

家长参与

请家长为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看到的彩虹,要求讲清楚时间、地点、景象,并和幼儿一起画美丽的彩虹。

各种各样的镜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镜片,了解其特性和用途。

2、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细致性、敏锐性,发展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

活动准备

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各类昆虫标本和图片。

活动过程

1、自由观察,发现问题。

请幼儿用不同的镜片看昆虫标本和图片,并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描述。

2、引导幼儿归纳概括各种镜片的特征。

如:中间厚、周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大,是凸透镜;中间薄,周围厚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是凹透镜。

3、思考它们各自的用途,对幼儿的大胆想象给予鼓励。

区域活动

1、利用平面镜、废旧长条纸盒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2、在凹凸不平的泡沫板上粘贴铝箔纸作成简易哈哈镜。

3、用凸透镜、凹透镜、纸筒、橡皮泥做望远镜。

家长参与

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家庭中生活用品,如近视镜、老花镜、汽车反光镜等,说说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镜片?有什么用途?

光的直线传播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及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2、培养幼儿动手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兴趣与习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各种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手电筒、中粗软管、暗室。

活动过程

1、通过开展户外游戏“踩影子”和室内游戏“有趣的手影”,引导幼儿思考:

1)为什么在阳光下我们会有影子?

2)还有哪些发光的物体会使我们出现影子?

2、将孩子们带入暗室,利用手电筒和中粗软管做小实验“光不会转弯”,教师适时帮助幼儿确立“直线传播”这一科学概念。

实验方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拉住软管的两端,一名幼儿用手电筒从管口向内照,另一名幼儿观察软管在拉直和弯曲时,看到的光有何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3、说一说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区域活动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自制“阳光时钟”。

家长参与

1、在室外、向阳的窗台、室内分别种植菜苗,幼儿观察菜苗的生长情况并做记录,通过比较使幼儿感知植物的向光性。

不错的

2、教师利用铝箔纸、塑料水管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模型,请幼儿做“冷水变热水”实验,以此了解光能转化为热能的用途。

3、创编儿歌“光的用处大”。

五、体会与思考:

作为孩子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考虑到孩子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特点,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因此要允许孩子出错,耐心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要接纳每一个孩子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孩子,力求真正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如果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本课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孩子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在记录过程中安排了“玩影子”等的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好探究物体和影子奥秘的兴趣。

孩子以自己探究过程的发现做记录,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和分享,能培养孩子对物体的客观描述,对事实的尊重,使结论和观点建筑在事实之上。本次活动也让孩子逐渐地懂得科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而做人也一样,凡是都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有人说《科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进行实践、观察、交流,并尝试着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通过自身的经历去理解事物,把握真实具体的东西,从而让孩子发现世界的奥秘。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勇于创新的意识。

2.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3.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粮食(玉米、大米、芝麻、花生、黄豆)分装在盘子里,筷子、画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导语:“你们面前都有两个杯子,请你猜一猜杯子里是什么?”

2.试一试:想办法辨别杯子里是什么?

导语:“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是无毒的,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它们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

3.说一说: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油和水倒进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导语:“请你们猜一猜,假如把油和水倒人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1)把“水和油倒人一个杯中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用筷子搅一搅,再次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实验并记录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的沉浮现象

1.做一做:把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并记录观察结果。导语:“今天,来了许多粮食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它们想在油、水中游泳,请你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杯中,每一种都要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然后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观察(当粮食是单个时,芝麻会浮在油面上,花生、大米停在油、水中间,黄豆、玉米会沉入水底。当粮食相互粘连到一定程度时,会一起沉入水底。)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设计的记录方式记录下来。

3.交流实验结果。

(1)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3)活动小结。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知道幼儿园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和小朋友。

2。 产生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

  附故事:

大森林里办起了幼儿园,许多小动物都到幼儿园去。小鸭吃完早饭对鸭妈妈说:“妈妈再见!”然后就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去了。

半路上,小鸭碰到小花猫,小鸭问:“小花猫,你到哪去?”小花猫说:“我去幼儿园。”小鸭说:“我们一起去吧!”

小鸭和小花猫来到幼儿园门口,对羊老师说:“老师早!”羊老师笑着说:“好宝宝,有礼貌,欢迎你们来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小鸭、小花猫、小鸡、小兔一起唱歌、跳舞,玩得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