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4W 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7.人类的“老师”)。

1.“老师”二字为什么加引号呢?(这里的“老师”不是我们平时所指的老师,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2.复习课后第四题。(教师概括:飞机设计、轮船设计、薄壳建筑)(板书)

  二、精读指导

1.自读课文3-6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1)蜻蜓:

a.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讲解,出示句子,再读,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

b.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什么语气读?)

(2)鲸:

出示:鲸,讲解流线体。可见鲸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

(3)鸡蛋壳:拿一个鸡蛋,请一位同学上来示范。

a.两种方法捏鸡蛋,一个同学把鸡蛋捏碎,另一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没有捏碎。

b.为什么捏不碎?出示:薄薄的鸡蛋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收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用因为......所以......练习说句子)

C.可见鸡蛋壳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学生接着介绍,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这四位“老师”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比较这种方法和描写鱼儿、袋鼠、贝壳等的方法一样吗?

4.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例子就只有这些吗?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

5.是啊,自然界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吗?(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a.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段体会到这一点?(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B.不同的句子,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分别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这样的写作方法叫(首尾呼应)。

  三、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人类从( )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新式飞机;从( )身上得到启示,改进了船体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从( )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了许多“薄壳结构”的建筑物;模仿袋鼠制造了( );模仿贝壳制造了( )。所以说,( )是人类的好“老师”。

(1)口头填空。

(2)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