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扁鹊治病》的教学片段与随想

《扁鹊治病》的教学片段与随想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5W 次

【教例说明】

《扁鹊治病》的教学片段与随想

《扁鹊治病》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该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自己无病,不肯从医,导致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理解感受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学习为人处事的哲学,运用于生活。所以,解读这篇文章,一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文本中隐匿的含义,提倡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在实际教学中,扁鹊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蔡桓公的评价却往往会停留在他不该讳疾忌医的表面,而忽视了人性的本真。从这个方面来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进行应变并加以引导。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

……

师:课上到这里,大家对课本中的人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蔡桓公这个人吗?

生:我觉得蔡桓公是个固执、不听人劝告的人。

生:他是个不明事理的人。

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文中说,扁鹊一共四次见蔡桓公,前三次都说他有病,可蔡桓公就是不听,结果最后得病死了。

师:你认为蔡桓公应该怎么做?

生:第一次他就应该听扁鹊的话,小小的皮肤病用药敷烫一下就好了。

师:当别人无端地说你有病时,你会是什么反应?(指一个同学)我看你有病!

生:(笑)我没病!

师:对呀,当你自觉身体一切正常时,别人忽然说你有病,你一定感觉是他在吓唬你。

(随想: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人性的常态出发,划破游离于文本表面的思考,才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合情合理地窥视人物心理。)

生:我知道了,蔡桓公在这里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显示自己的高明”,也是人之常情。

生:我觉得蔡桓公还会认为扁鹊想出名,因为给国君治好病可是件大事。

生:还有一点,扁鹊只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说他有病,虽然是名医,也值得怀疑,所以当第一次扁鹊说蔡桓公有病时,换了我,我也不信。

师:是呀,谁也不愿意有病,人之常情。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播放扁鹊对蔡桓公3次劝告的动画视频后,屏幕显示一个大大的问号。)

生:当扁鹊第二、第三次劝说时,蔡桓公应当认真分析,仔细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别忘了,扁鹊是天下名医,他是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胡说的。

生:我觉得蔡桓公不但固执,还不善于分析问题,不会完整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生:其实,蔡桓公也完全可以征求一下身边大臣们的意见,可是他没有,一意孤行,害了自己。

生:也可能大臣们说了,他不听。

生:也可能大臣们知道他的脾气,没有人敢说。

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说国君有病,可是大罪啊!

生:我觉得蔡桓公过于自信,凭感觉就下结论。你看他的态度,从第一次的不在乎,到第二次的很不高兴,到第三次的非常不高兴,说明他已经越来越忌讳这些说自己有病的话了。

(多媒体显示蔡桓公对扁鹊3次劝告不屑一顾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