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苏教版四下《“番茄太阳” 》文本细读

苏教版四下《“番茄太阳” 》文本细读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W 次

  《“番茄太阳”》文本细读

苏教版四下《“番茄太阳” 》文本细读

刚拿到苏教版第八册教材的时候,犹如自己做学生时一样,迫不及待地把文中没读过的文章一口气读了个遍(近几年一直没教过四年级)。一下就被“番茄太阳”这个题目深深吸引,不由地嘀咕:是篇科普文章?读完以后,心中充满了感动:一个盲童,有着水晶般的心灵。她的心灵,纯净、美好,犹如深秋那湛蓝的天空,令人心醉!只是匆匆一遍而已,隐约觉得这篇文章该似一杯龙井茶,值得一品再品!

不久,学校安排我上教研课。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篇文章。夜深人静,捧着这篇文章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内心也再一次被感动。似乎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明明那如钻石般晶莹的心灵,还有她面对多舛生活的淡定、坚韧、乐观。在一遍遍的诵读、思考中不由自主的在课本上画下了明明的笑声:

⒈“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

⒉“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追着人走。”

⒊“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来来回回诵读这三句话,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让自己感慨:她的笑声,面对生活的捉弄,愈发地惹人怜惜;她的笑声,肆意的流淌,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跨越?感谢她给作者的感染,感谢她带给我的精神的洗涤。

目光停留于课文下方的一行小字:作者卫宣利。选作课文时文字有改动。令自己遗憾的是自己从未听过这位作家,心中也有了这样的疑惑:改动了哪些内容呢?为什么要改动?打开电脑,百度“卫宣利,番茄太阳”。作家17岁那年因车祸双腿残疾,04年开始写作,是一个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肯定的当代作家。擅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她的小说曾入选中国最佳小小说,作品多发表于《读者》、《青年文摘》。情不自禁地读了她的《一段路,三个人》《落棋无悔》,自然也读了《番茄太阳》原作。感觉她写的文章,字字传真情,人间冷暖渗于笔尖纸背,总能触动人心底最敏感的情感。课文与原作品先比,少了些许灰暗的色调,省略了作者对辛酸生活的描绘,情节更为紧凑,语言也更直白。原作品更为清晰地体现了作家因为明明而产生的情感变化:灰暗→温暖→快乐→感动。改动以后的作品,完全忠实于这条情感线索,更充分地体现了明明的阳光、乐观、清爽。此时,自觉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全面、深刻了许多。

合上课本,我在思考我该教些什么给学生?编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为什么安排在这个单元?

前面一片文章《永远的白衣战士》,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后一篇文章《第一次抱母亲》则颂扬了母爱的无畏、博大。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我不是最弱小的》又展现了自觉保护弱小的绅士气质。纵观整个单元,以一个“爱”字,联缀了四篇文章:爱他人、爱亲人、爱弱小、爱生活……可以说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崇高力量,这一组文章合力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可谓是文质兼美。通过这组文章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必须的。文以载道,文与情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我应该带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文章之意、作者之情。

再次翻开课本,书后有4题练习:

1、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读一读,抄一抄,再听写

4、默读最后四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心中豁然开朗,这不就是我该和学生一起去学习的吗?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理清了这篇文章的教学思路,明确了教学目标:1、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通、读顺文章,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帮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之理。2、紧扣明明的笑声,感受人物阳光、坚韧、善良的内心,揣摩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方法,内化语言。

课上得比较令自己满意,自觉与课前对这篇课文的研读密不可分。对这篇教材的研读带给了我这样的思考:

1、从文学的视角去读课文。对一篇文章而言,老师首先应是一名虔诚的读者。阅读之初,应抛开一切辅助之物(教参、网络),独立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此基础上,参阅更多的资料,尽可能深广地理解这一文本。这样一个亲历的过程,对于教学思路的形成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独立研读教材的能力,是作为一名优秀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这种能力,从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教者的语文素养,这种能力,也制约着语文课堂的张力。往往一节令人深有启示的语文课,都体现着教者深刻而独具个性的阅读智慧。《枫桥夜泊》,我们能读出张继生活境遇的凄凉,内心的孤苦。而王崧舟老师把这首诗的解读放在了经典文化的大背景下,紧扣“钟声”这一传统的文学意象,学生无论对诗人还是诗歌的理解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传统老课文之前,对三个版本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了批注,洋洋洒洒三万余字!小女孩对幸福的向往众所周知,听完窦老师的课,我们猛然发现小女孩对现实的隐忍是如此深邃!

独特的文化识见,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学修养,是对文本进行正确、独特挖掘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就更应有读书、思考的自觉,经史子集、中外名著、野史杂文、论坛博客,我们都应有博大的容纳胸怀,我们应主动自觉地汲取其中的学养。因为,对于浩瀚的语文课堂来讲,我们不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我们首先应是一名读者,一名学习者,然后才是一名教者。语文课堂应有文人气息,应有书卷气。这不是一种技巧、经验,可以模仿、学习,这只能依赖于教者本身不断地积淀。

2、从教材的视角去读课文。在这一层次上去研读课文,其实就是回答该教什么的问题。收入课本的作品,它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许多作品都作了改动,因为它肩负着小学语文“教材”的使命。对学生来讲,是一篇篇学语习文的例子,作为教者来讲,则应充分开发其所蕴含的“示例”价值。或习字、或积累、或谋篇,不一而足,不同的作品应有教者所认为的适宜的侧重。这样一个目标的确定,首先应源自于对语文工具性目标的追求。按照课文、单元、整册教材、课标对这一年级段提出的普遍性要求这样一个序列,来来回回的斟酌。尤其不可忽视的是教材后的习题,看似简单、平淡,实则可以有效纠正可能偏离的航向。苏教版教材后的习题,第一项一般是贯穿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普遍性要求,是保底的目标。二、三项主要是识字写字、理解运用方面的目标。在《课标》中对第二学段学生阅读能力的阶段性目标作了这样的表述: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课后习题4正是对这样一个目标的具象化。

收入语文教材的作品或者是经典古诗文,或者是现代白话文的典范,让学生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规范,毋庸置疑。但千万不能让学生走出作品情境进行***裂式的枯燥的工具性学习。我们要寻求训练与文学体悟、艺术审美之间的平衡,即《课标》所表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不是个简单的相加,应是充分的融合。比如对《“番茄太阳”》作者情感变化的体悟,既是带领学生对文章之理的探寻,又伴随着对文章内涵的步步深入;“银铃样的笑声,一串一串追着人走”,对于这样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更是在深刻感受人物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

如果说从文学的视角去读课文更多的在关注“课文说什么”,那么从教材的视角去读课文,更侧重于琢磨“课文怎样说”、“课文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应尽可能多视角地去读课文,因为每一次视角的变换,都会带给我们新一层次的认识,站在课堂上的我们才会愈发胸有成竹!

  附《“番茄太阳” 》课文原文

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

附近有一个小型菜市场,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个女孩儿守着摊位。那女孩5岁左右,是个盲童。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音细细柔柔,特别爱笑。

我去菜场差不多总是中午,这时摊上没什么人,那位年轻的父亲拉着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各种蔬菜上来回抚摸,耐心地说:“这是黄瓜,长长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点;番茄很好看,圆圆的……”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

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时间久了,就和这家人熟了。小女孩叫明明,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听亲戚说城里大医院可以换角膜,为了让孩子复明,父母就带着孩子到城里来了。

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

有一次,明明突然问我:“阿姨,你是用双拐走路的吗?”我一愣,这聪明的孩子,她一定听出了我拐杖的声音。

接连下了几场雨,终于晴了。阳光很好,碧空如洗,树叶绿得发亮,明明的妈妈感叹道:“天气真好啊!”

“是啊!太阳总算出来了。”我说。

明明好奇地问:“阿姨,太阳是什么样的?”

我想了想,说:“太阳很温暖,很大很圆,早晨和傍晚是红色的……”我忽然想到明明根本不可能知道颜色,就住了口,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明明的爸爸挑了一个大大的番茄放在明明手上,说:“太阳就是这样的,你摸摸看。”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日子过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怎么飘的,雨什么形状……我耐心地回答着她,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有一天我去买菜,明明的妈妈高兴地告诉我:他们要走了,有人为明明捐献了眼角膜,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

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