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汇编1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汇编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W 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汇编1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课文前3个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山里孩子特点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总分段。

教学难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总分方法谈谈自己的愿望。

教学方法:

个别、分组、尝试、鼓励、游戏。

教学组织形式、意图:

文章有3个自然段,分成3组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学情分析:

总分段式学生并非初次接触,但是这篇课文从几方面来写具体总起句较难归纳,所以应引导学生经过有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合作学习提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 了解课文1、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 培养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

教学难点:

第一自然段总起分述的关系不很明显。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

2、 是呀,山里的孩子可真爱劳动,这节课就学习课文;山里的孩子(揭题齐读)

3、 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 自学课文要求

1、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4、问提几个不懂的问题。

三、 检查自学效果

1、 提出不懂的地方。

2、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同桌互读)

3、 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后学生评议。

4、 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 讲授新课

1、 先学第一自然段。找到结实健壮的这句话划下来,齐读。

△健壮是什么意思?

2、山里的孩子身体长得结实、健康、强壮,这是为什么呢?读读第一自然段,认真想一想,轻声说一说。

3、讨论2~4句

(1) 句式:因为……所以……或……是因为……回并板书:爬登采拾

(2) 听老师读第三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每一朵、每一种),为什么不能漏?

(3) 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问,说说哪些地方有他们的脚印。这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4) 他们在这些地干什么呢?说一说

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他们在山冈( ),在竹林( ),在小溪( ),在草丛( ),在( )( )……

(5)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干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读时要稍有力些,不但要读得精神饱满,同时还要读出热爱山乡之情。

(自由读指读评议师生读)

4、小结:这段话,先总写山里孩子是结实健壮的,这叫总起句。然后分三方面具体描写,这叫分述句。像这种写法,叫先总起后分述。刚刚我们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学懂第二自然段。

5、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总起句划下来。

6、课文有是从哪写方面来写他们的热情好客,请同学门读读第二自然段,想好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7、全班集体交流、讨论

(1) 他们的热情好客表现在哪里?(抓主要词语:笑眯眯欢迎每一为当向导请歇歇脚递上)

△ 多热情的山里孩子,该用这怎样的语气读。

(2) 想象一下,客人来了,他们会对客人怎么说,怎么做。(用自己的话说)

(3) 出示句子,自由读,你能说出好在哪里?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

△ 是呀,喝上着甘甜、清凉的茶,客人们多舒服,多高兴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

8、这段话也是用先( )后( )的方法写的,我们也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五、总结

1、读1、2自然段。

2、 说说你学懂了什么?

六、 作业: 抄写生字(自己认为较难的多抄写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边投影移出课文插图边述:昨天,我们慕名驱车来到大山,初识了一群山里的孩子,虽然是初次的见面,但是他们的形象已经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谁愿意来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那群山里的孩子。

1、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热情好客。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出示)

2、把三句话并成一句话,连起来说说山里孩子的特点。

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设计意图〕: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在单元练习中有要求,这里利用课文的例子进行训练,为后面知识的掌握起到铺垫作用,同时也落实了文后的练习。而且从山里孩子的性格特点入手,能够很自然地展开教学。

二、自学课文

1、山里孩子的这三个特点十分可贵,现在让你们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更深刻地了解他们,不过临行之前,我们还要准备一下,先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来全面了解一下所要采访的对象,快速默读全文。

2、选择写自己所欣赏的特点的段落按读懂总分段的方法进行研究。

(1)回忆读懂总分段式的方法。 自行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分组合作学习

有句话说英雄所见略同,那么下面让有共同欣赏眼光的小记者组成一个记者团,共同去完成本次的采访任务。(拿出合作学习提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有效讨论,使独立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并趋向正确,从而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掌握了总分段式,提高了学习质量。

四、集体学习

各记者团都已完成了任务,而且大有所获。下面各团来汇报一下采访结果。

(一)、第二段

1、第二团汇报。

汇报提纲:性格特点(二)

1、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 )具体表现在以下( )方面

(1)客人来了,( )地( )客人,为他们( )。

(2)客人累了,请他们( )。

(3)客人渴了,给他们( )。

2、通过表演来表现山里孩子的这一特点。

3、你们的汇报十分精彩,通过表演让我们见识了山里的孩子热情好客。其实作者对山里孩子的描述也十分精彩,下面我们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再现人物形象。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出示句子: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象清泉,象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

A、体会比喻句B、体会为什么这么甜C朗读

(3)集体合作读第2段

(二)、第1段

1、第一团汇报。

汇报提纲:性格特点(一)

1、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点

(1)因为他们经常参加( )、( )、( )、( )等活动。

(2)因为他们( )家乡所有的动植物,爱好广泛。

(3)因为( )都有他们的( ),到过的地方很多。

2、通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自己对山里孩子的欣赏之情。

2、他们到过的地方很多,你从哪里看出来?(体会省略号)

3、组际开展朗读赛。

(三)、第三段

1、第三团汇报。

汇报提纲:性格特点(三)

1、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 )主要从( )方面看出来

(1)他们想象着,让果树( ),让鲜花( ),让小草( ),让小溪( )。

(2)他们还想给动物们一个( )的家。

2、你也是山里的孩子,你还会幻想什么。

2、山里孩子的幻想是多么的美好,就让我们带着他们的美好愿望来读第三段吧。

3、孩子们想象了大山未来的奇异景象,抒写了自己对大山对家乡美好的愿望,我们也是山里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美好愿望,请展开想象的彩翼,模仿这一段按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来谈谈自己的愿望,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谈几方面。

A、自由准备B、与在座的老师交流C、完成作业本

(设计意图):课文1、2、3自然段虽然结构相同,但语言却是各有特色,所以在按读懂总分段的方法掌握了总分段式后,根据各段的特色寻找不同的训练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以上汇报过程的安排只是教者的一种思路设想,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汇报顺序随机调整。)

五、总结全文

1、本次的采访汇报已接近尾声,通过本次活动,使大家更深刻地了解了那一群山里的孩子,可我不明白的是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

2、出示: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

A、把大山比做什么B、为什么把大山比做母亲,说明了什么C、有感情朗读

3、小结:是的,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的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锻炼了他们那样的体魄,是大山培育了他们那样的胸怀、气魄,他们在大山的怀抱里茁壮成长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朗读指导

山里孩子健壮的身影在漫山遍野游乐时要读出欢快、高兴的语气

山里孩子接待客人时要读出他们的满腔热情;

山里孩子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时要读出他们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语气气。

(个别读抽读齐读)

二、结合板书,说说山里的孩子有怎样的性格?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三、指导背诵

1、找规律:结构相同(总起分述)

2、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分几方面来写?

3、试背。

四、 练习

1、 动词搭配

爬 山

采 数

拾 松果

登 蘑菇

2、 用自己的话把第2段写具体(围绕总起句山里孩子热情好客)来写一段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

4、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诵:读平舌音。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怎样?结果呢?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2、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

教学准备:课件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2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②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③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四、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学习流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天炎热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好闻的气味,还有奇妙的声音。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二、整体把握,细读品味

(一)齐读课文第五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二)找生逐段读思考课后练习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赏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秋雨的颜色吧!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

(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课后抄到积累本上。)

4、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课件展示)

()的银杏树()的枫树()的田野

()的果树()的菊花

5、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赏吗?

(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体画面)

6、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适时鼓励、点评。)

7、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例句说一说。

例: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秋天的雨把()给了(),()像()。

8、小结:秋雨颜色真多!有黄色、红色……,秋雨的颜色真是……,你能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吗?(领悟“五彩缤纷”)

9、把你喜欢的`那种颜色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四)、赏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你知道讲了哪些水果的气味吗?

3、四人小组一个水果,让学生感觉水果的气味。

4、除了课文里说的水果,你还想到有哪些水果的气味吗?(说中扩展)

(五)、赏读第五、六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由学习,解决下面的思考题。

A、有哪几种动物听到秋雨吹起了小喇叭知道冬天要来了?

B、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要冬眠的?

2、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

3、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

4、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三、小小展示台:

1、是啊,秋天给咱们又带来些什么呢?

学生展示收集的好词佳句、自己画的秋天的画,丰收的庄稼和水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能回忆本单元生字组词,并学会分类积累,能根据句子意思。会用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有认真听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注意用法给出一段话续文,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词语。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要求,明白意思。

1、复习本单元生字,自己试做。

2、订正。

二、词语积累。

1、自己试读两组词,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知道那些词语?

3、自己试着写来。

4、加偏旁部首组新字

(1)积累成语(困)

(2)、让学生自己积累明白意思教师订正

三、作业:分类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有认真听和想象的能力,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表现自己,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表现自己,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自己表演

一、习作?

1、想象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2、准备

3、试说,并进行评说。

4、试写。

5、发现典型,进行全班评改。

6、自己试改。

7、同桌互改互评。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能力,学习叙写,并注意能正确的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重点:,张开想象的翅膀,合理的写出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中能正确的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过程:

1、复习自相矛盾,并说说那个人为什么卖不出去他的东西?为什么会哑口无言?

2、假如是你发生了这种情况,回家后你的父母会怎样劝你,第二天你怎么卖?

3、编小品。

4、自己试着写写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

5、指导修改

6、评出优秀奖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设计意图:

1、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诗句语言的美,在读中想象诗意的美,在读中体会葡萄叶的奉献情怀和葡萄成长的快乐,并通过朗读把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2、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具体到本课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扮演葡萄叶和葡萄的情境对话中,在由仿写葡萄叶上升到仿写梦想的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

3、巧用暗示,让学生自悟。比如,播放《小松树》的歌曲,暗示成长的快乐;教师范读第二小节并描述图画,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引用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升华认识等,都能让学生听有所得,读有所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品味诗句的美,体会诗意的美。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诗句的美,感受成长的快乐。

课前预习:

1、读读课文,初步掌握生字字音。

2、查查词典,了解“酿造”在词典中的意思。

启动课堂:

播放歌曲《小松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

由小松树快乐成长引出葡萄叶的梦。→读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先读读词语,再读读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葡萄叶的梦是什么?

2、交流: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叶的梦是什么?②作者用哪句话表示这个意思?

3、品读诗句:葡萄叶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理解“酿造”一词。→读读诗句。

四、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思考:诗人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

2、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价点拨→引读。

3、交流:你为什么喜欢作者笔下的葡萄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4、拓展:你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能像作者这样用一句有诗意的话来表达吗?的叶片,是。

五、学习第二小节:

1、配乐范读:激发学生想象、朗读的兴趣。

2、自由读。透过诗句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闻到什么?

3、交流、创设情境对话,感受葡萄在叶子的帮助下快乐成长。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男、女生比赛朗读→指名读。

5、创设情境:葡萄和葡萄叶会说些什么?

六、学习第三、四小节:

1、引读第三小节,摘一颗葡萄给你尝尝,你觉得怎么样?

2、在学生的赞美中,引出第四小节。

3、质疑:为什么葡萄叶悄悄地笑了,流出开心的泪了?

4、在组织学生解疑中,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情怀。→再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七、巩固、发散:

1、背诵喜欢的小节。

2、写写自然界中小鸟、小蜜蜂、小青蛙、小草、大树、鲜花……的梦想,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梦想。

3、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伴随着梦想快乐成长。

八、推荐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3、从课外书中,读一首喜欢的诗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

2.会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3.会照样子写词语

4.了解我国的物产和风光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

5.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好地将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目标1.5.

教学设计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或最想去哪里旅游呢?(多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那我们就到这几个地方去玩玩吧。

2.按景点数分组,组成“旅游团”,选一个“导游”,其他的“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导游要介绍景点和回答游客的问题。

3.生展示,评出“最佳导游”、“最佳游客”等。

二、习作

1.刚才同学们的介绍真精彩,我们玩得真开心,见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那你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喜欢它吗?

2.选出较优秀的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

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己读读两组句子和学习小伙伴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2.你还能知道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特点?

二、日积月累

1.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写景的美句,鼓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并背诵下来。

2.自己读读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照样子说出其他的词语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开展拓展活动,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方法设计

(1)、 自读自悟法

(2)、 点拨引导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自主识记生字

四,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引导学生自读思考问题:作者和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边读书边画出疑难问题。

(2)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感情朗读.

六,总结全文.

七、课外延伸

一 、以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为牵引,来重点感悟:大榕树的美丽(第一次看到的)和众鸟纷飞(第二次看到的),也就是重点学习课文7、8段和12、13段。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学生加深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直观感受大榕树的茂盛、美丽,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群鸟纷飞的画面。

二、 学生自读课文,标画疑问。

三、 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四、 加强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评价朗读。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美丽的大榕树)

第一次 没有一只鸟 早晨

第二次 众鸟纷飞 傍晚

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2.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体现了文字与形象的结合。例如,研读“群鸟纷飞”“枝叶茂盛”这一部分时,教师动情的介绍群鸟纷飞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课件,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语言,最后为画面配解说词,在这样的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如思路再拓宽些会更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故事生动有趣,内容浅显,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民谷文化的兴趣,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重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用具:

字词卡、十二生肖动物的头饰、小黑板、生肖与年号转转盘教具。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强化记忆。

1、 出示字词卡,指读:答非所问、信以为真、老态龙钟、争先恐后、垂头丧气、悠然自得

2、 齐读记忆。

3、 质疑激趣,引入课题。

师(1)谈一谈你的生肖是什么?你还知道其他人的生肖吗?(各抒己见)

师(2)教师点评,激趣导入学习: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生肖相同,为什么有的人生肖不一样?关于生肖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十二生肖的故事》,并板书课题。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二、合作学习、感悟内容

1、小组内交流读文:思考:十二生肖中主要写了哪几种动物?

[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其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十二生肖”及其由来。(附板书设计)

教师用简笔画,简洁明了地表明十二生肖的排列次序。

[说明:此教学环节中,让课文故事更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3、 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故事前因后果。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体会老鼠的精明与狡猾。

三、拓展训练,深化理解。(出示小黑板)

1、智力热身

花花是20xx年生的,生肖是猴,哥哥比她大五岁,哥哥是年生的,生肖是;妹妹比她小两岁,妹妹是年生的,生肖是。

2、智力闯关。

华华12岁了,属猪,妈妈也属猪,请问妈妈岁生下她的。

[ 说明:拓展训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充分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体现了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9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体会“守信”的含义,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设计理念】

《守信》是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诚实守信”。《守信》一文讲述的是宋庆龄答应了教小珍折纸花篮,而第二天全家准备到伯伯家去,虽然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宋庆龄还是留在了家里等待小珍,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本设计紧扣第二学段目标要求,力求体现文本特点。

1、品词析句,坚守语文教学本色。

针对文本特点,突出语言文字的教学。整体把握各板块间的联系,通过朗读赏析、比较品味、入境体味、文本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品词酌句,习得语言,酿出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课堂。

2、紧扣主线,恪守诚信文化之根。

从破题入手,紧扣“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一句,紧紧围绕“小庆龄是怎样遵守承诺的”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在“充分地准备、倔强地留下、耐心地等待”的层层递进中,逐渐被小庆龄“守信”的执着所感染,诚信的种子融入学生的心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义入手,破“守信”之题。

1、从“信”字入手,结合查字典释题。

⑴(ppt出示:信字在字典中的解释A书信b信息c信用)学生选择“信”在“守信”一词中的意思。

⑵学生结合“信”的意思,谈谈对守信的理解。

⑶小结:守信就是守信用、讲诚信。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晓“守信”之事。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多音字词和难读的词,提醒学生在读时特别注意。

2、反馈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词,重点指导“倔强劲儿、哼歌儿、拗不过”的读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反馈交流,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①指导概括方法:课文中提到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②学生交流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指导。相机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学习表达。

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主要内容。

三、品词酌句,悟“守信”之义。

(一)直入重点句,联系课文释题。

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解释“守信”的句子。

2、学生反馈,师相机板书:“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二)学习第2自然段——角色体验,感受美好的相约

1、小庆龄答应了谁的什么事?(板书:高兴地答应)

2、角色体验,再现相约情境。

师生合作体验,在体验表达中体会小庆龄和小珍高兴地相约。

3、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3~11自然段——层层推进,三步体会坚定地守约。

1、默读3~11段,思考:宋庆龄是怎样遵守这个约定的呢?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守信”第一层次——“充分地准备”。

⑴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宋庆龄是怎样遵守这个约定的呢?(学生反馈。)

根据学生反馈,抓住重点词(一……就、收拾、准备、等着)体会读,引导学生感受“准备的充分”。

⑵小结:小庆龄做了充分的准备,快乐地遵守着约定(板书:守),她答应了小珍的事,正在做到呢!咱们来读读这一段吧!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⑶这种准备就是在遵守约定,回扣“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齐读该句。(板书:充分地准备)

3、学习4~9自然段,体会“守信”的第二个层次——倔强地留下

⑴情境过渡,引读4、5段:

⑵出示补充资料,情境补白文本。

①教师描述:此时妈妈还不知道她和小珍有约定呢!正准备带小庆龄去伯伯家,老师找到了相关资料,大家来看看——(ppt出示:鸽子画面和摘自《我不能失信》的片段文字)小庆龄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②引导体会小庆龄的选择:今天可是难得的机会啊,小庆龄想去伯伯家吗?可是她又和小珍约好了,后来她是去还是留下了呢?

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留下)

③小结:看来她遵守了和小珍的约定,大家自由读读6—9段。体会一下吧!

⑶学习小庆龄和妈妈的对话,体会小庆龄的内心活动。

①师生对读母女对话。

②启发思考:8岁的小庆龄何尝不想去看最喜欢的鸽子啊,是啊,美丽的鸽子似乎出现在她脑海里了,但她还是“摇摇头”(ppt:“摇摇头”加点),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反馈交流。

③小结:答应朋友的事就要做到啊!小庆龄虽然惦记着鸽子,但她仍然遵守着约定!

⑷学习爸爸和小庆龄的对话,品读重点词“改天再教”,体会小庆龄的内心活动。

①引发讨论:“改天再教”,爸爸也这样说,改天再教又不是不教,只是换个时间,有什么不可以呢,你们认为可以吗?学生交流讨论。

②小结:说到做到,信守承诺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去伯伯家,能得到美丽的鸽子,但这样会失去小珍对她的信任。遵守约定就是丝毫不动摇。

③教师引读,体会宋庆龄的坚决。

⑸对比宋庆龄两次拒绝,感受小庆龄守约的坚定。

①找出两次拒绝有什么不同?(ppt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变红:“摇摇头”和“坚决地”;“不行,”和“不!”)

②从两次的拒绝不同体会到什么?

生反馈交流。

梳理:如果说摇摇头时,小庆龄还有点犹豫,那么第二次就是坚决地选择留下了。

③小结:这里,两次拒绝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小庆龄坚定遵守自己诺言,一个不字、一个感叹号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庆龄的决不动摇。

④师生分角色朗读6——9自然段。

4、自读第10自然段,体会小庆龄留下时的倔强劲儿。

师述:就是这样,小庆龄在坚守着自己的诺言(板书:较大的一个“守”字),没有因为父母的再三劝说而改变。这是股什么劲儿?——倔强。(板书:倔强)

5、学习第11自然段,体会“守信”的第三个层次——耐心地等待。

⑴情境体验,教师描述:小庆龄一个人留下来了,空荡荡的房子,只听见嘀嗒嘀嗒的钟声(ppt播放:时钟的嘀嗒声),小庆龄等待着小珍,在等待的过程中小庆龄又是怎样遵守约定的?生自由读读11段。(师巡视指导)

⑵根据反馈引导:这段文字中还有许多次等,画出这些词,体会一下。

⑶学生反馈。(ppt相机将下列词语变红:等了好长时间,再等等,左等右等,一直等)

⑷师生合作读感受等待的过程,体会等待时的耐心。(ppt播放:时钟敲响的声音)

启发体会:时间在等待中慢慢过去了!小庆龄又是怎么在等啊!

指名读第5句。(ppt出示该句)

教师引读,学生体会小庆龄苦苦守候,却依然等待。男、女生读。

⑸ 小结:小珍没来,小庆龄等,还不来,继续等,依然没来,坚持等,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这样漫长的等待,需要的是什么啊?——耐心(板书:耐心等待)这个等可不是简单的等候,而是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回扣句子: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在漫长的等待中,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承诺。(板书:更大的一个“守”字)

四、梳理小结,扣“守信”之旨。

小结:无论是充分地准备,倔强地留下,还是耐心的等待,(板书箭头)小庆龄都做到了(生读)“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守信啊!小珍到底还是没有来,小庆龄该如何遵守自己的诺言呢?(板书箭头和“?”)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守信

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充分地准备

倔强地留下

耐心地准备

守平静地对待

高兴地答应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1

设计理念:

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诗歌,感受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2、通过学习诗歌,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诗歌二至四小节,感受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与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能够读通课文。

2、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在春雨的滋润下,沉睡了一冬的大地伸了伸懒腰苏醒过来了。花儿涨红了脸,柳树笑弯了腰,连草叶也唱起了动听的歌儿。同学们,想不想去听听?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作家高洪波写的一首优美的小诗草叶上的歌。(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说什么?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读后反馈

谁来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

哪一节诗概括地描写草坪的这三个特点?(指名回答并齐读第一节诗)

三、美读诗歌,读中感悟

(一)欣赏草坪,形象感知

(二)感情朗读,读中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小节诗,感受草坪的美。

2、指导朗读、体会第二节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名反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再次欣赏绿茸茸的草坪。

(4)引导想象:大森林睁开了明亮的眼睛,还看到了什么?

(5)引读:多美啊,绿茸茸的草坪,溢出春光的一只瞳孔。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绿茸茸的草坪比作溢出春光的一只瞳孔,说明透过这绿茸茸的草坪我们看到了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读指名读男女赛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节诗

4、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1)学生汇报交流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二至四小节诗

6、美读第五节诗

(三)、配乐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五、齐唱歌曲,升华情感

师生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六、布置作业,延续情感

1、美美地把诗歌读给家人听,争取把它背下来。

2、练习写本课生字新词,比比谁写得最漂亮。

七、板书设计

草叶上的歌

绿茸茸瞳孔

草坪(美)

亮晶晶明镜

大自然(美)

笑盈盈酒坑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2、把本课与本单元学习的其他寓言进行对比,注意课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池子每天安闲地躺在泥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河流背负着沉重的大船和木筏奔流不息、忙忙碌碌。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滔滔”“遵循”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妇、滔”这些生字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涯、循、验”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

形近字对比示例:

涯(生涯)—崖(山崖)

循(遵循)—盾(盾牌)—遁(逃遁)

验(应验)—脸(脸色)—险(危险)—捡(捡拾)

(2)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氵:滔(滔滔)—涯(生涯)—池(池塘)—流(河流)

(3)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6):写池子享受安逸清闲的生活,不理解河流为何那么忙碌。

第二部分(7、8):写河流不顾自身安逸,为人们做贡献。

第三部分(9):写一年年过去,河流至今长流,池子已完全枯干。

第四部分(10):点明主旨——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才能被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明确:

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2、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明确: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泥土比喻成鸭绒垫,突出了泥土的柔软、舒适;一个“躺”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池子积聚在泥土上的情态,表达出池子安闲、惬意的心情。

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明确: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

4、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明确: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年年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了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5、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

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教师点拨: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课文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以池子象征那些贪图安逸的人,以河流象征那些积极进取的人。

6、你从这则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

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贪图安逸的池子,忙碌奉献的河流,你更赞同谁的观点呢?我想,大家还是更喜欢为人们做贡献的河流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学习浪费才能、贪图享乐的池子,要做积极进取、创造价值的河流,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池子与河流

池子:安闲无忧无虑完全枯干

河流:忙碌滚滚滔滔长流不断

利用才能积极进取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 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高强。

学习过程:

一、课前组内帮对检查

学案5、6、7题完成情况。

二、课内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互相检查:学案2(1、6号;2、5号;3、4号),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读得最快、最正确。找一两个组的6号读,其余同学、老师相机纠正指导。集体读。

2、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组长分工),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

集体交流:找一个组同学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齐读课文。

3、质疑、解疑:

(1)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3)小组长汇报(写在各自的黑板板块上)。

(4)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者精读时解决。

4、精读理解,感情朗读:

(1)齐读1、2自然段,说说“神勇无比”的意思。当时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2)下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着李广将军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标画出有关语句。交流:李广将军怎么样?(力大无比)读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出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大家练习感情朗读。

(3)下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着李广将军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标画出有关语句。交流:李广将军怎么样?(射箭本领高强)读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出李广将军的射箭本领高强——大家练习感情朗读。

(4)结合3、4自然段,说说《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自己说——帮对说——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5)背诵并默写《塞下曲》:自己背——帮对检查——集体检查——自己默写——改错3遍。

5、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说一说——自己写——小组交流修改。

6、找出课文中带引号的句子,探究一下这里的引号在用法上有何相同与不同。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引用古诗中出现的词)

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引用人们对李广特别的称呼)

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嗖”的一声。(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或象声词)

7、搜集卢纶的其他诗作,读读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