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2W 次

  (第一课时)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驮、构”等11个生字,会写“售、卖、驮”三个生字;学习“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四字词语。

3、感受瀑布的壮观和木雕的精美,初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积累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上虞的景点图片,边向学生呈现边简单介绍。

2、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遥远的非洲南部看看,去认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揭示课题)

3、读课题,你有要特别提醒大家的吗?

书写“卖、售”

4、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

v 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反复读。

v 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记记字形,想想字义。

v 课文中有很多生动的四字词语,用“~”划一划,试着用喜欢的方式理解,不理解的打个“?”

2、检查字词:

驮着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爱不释手 掏 钱 犹 豫 诚 恳 遗 憾 宾 馆 标 准 莫西奥图尼亚

自由读,指名读。

说说在字音上、字形上分别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指导读准“宾、恳、栩栩如生”;指导书写“驮”)

 (三)、研读瀑布和木雕。

1、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什么东西特别吸引你的?

2、交流: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瀑布哪里吸引你了?

重点理解“名不虚传”:哪里看出它的名不虚传

看图,师简要介绍,说说看了后的感受。

理解“游人如织”

还从哪里?指导读第一自然段:朋友会怎么介绍瀑布?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木雕

找出写木雕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特别吸引你?

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理解“琳琅满目”(结合偏旁理解)

看木雕图片,指导朗读这句话。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理解“构思新奇”:从哪里看出这个坐凳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你能描述一下这只大象的样子吗?还能用哪个词代替?

指导朗读这句话。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理解“爱不释手”:你平时对什么也爱不释手过?

3、总结设疑:这里的瀑布和木雕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还有什么也深深吸引着我们呢?(卖木雕的少年)少年什么地方让我们吸引呢?下节课重点研究。

 (四)、巩固练习。

1、认读这节课学过的四字词语。

2、在句子中选一选,用一用。

1、 素来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次有空来观赏,果真是( )啊!

2、这间店的饰品( ),真让人( )。

3、我家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刻的真是( )啊 !

4、 绍兴的东湖风景区景色秀丽,一到节假日( ),

好不热闹。

5、 此书为白纸印本,开本小巧,字虽小而点划( )。

3、找出四字词语在作业本上抄一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复习巩固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遗憾、一模一样”等词语。

2、细读描写少年言行的词句,运用联想、体悟等方法感悟文理,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了解中非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两组四字词语,读一读。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2、找找两组词的规律。

3、引入:上节课我们来到的非洲南部,这里的瀑布和木雕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里还有什么也吸引我们?(少年)

 (二)、研读少年。

1.、课文中哪些句子在描写少年的,找出来读一读。

重点指导“诚恳”和“五官端正”

2、这位看起来五官端正和待人诚恳的少年,他的内心还有一种更让我们感动的东西,让我们再走近他看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走进一个人的内心,眼睛是最好的途径。文中那句话是写少年的眼睛的?

(1)、 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读词“遗憾”:什么叫“遗憾”?谁也遗憾?为什么遗憾?

(2)、出示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哪里表现出我很遗憾?

读句子: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指导读出犹豫矛盾的心情。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看“省略号”,想像我当时还会说什么?理解“语无伦次”。

(3)、说说少年的遗憾是什么?

3、面对这一份遗憾,少年是怎么做的呢?在他的言行中又有什么最让我们感动呢?默读课文10——15自然段,读读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一想,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用笔划一划。

交流:

(1)、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点拨:“专门”可以换那个词?(特意)说明什么?他这时可能怎么样?

少年知道我住的宾馆吗?猜猜他是怎么找到的?

指导朗读:体会少年找我等我的不容易。

(2)、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点拨:这是一个怎样的象墩?(一模一样)你能描述一下这个象墩吗?

这个一模一样的象墩少年是怎么来的,他可能会怎么做?

指导朗读并小结:看来少年为了给我这个象墩付出了很多辛劳呀,的确很感动。

(3)、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点拨:“不要钱” 面对钱,前面是怎么样的(恳切地)现在却不要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打个“?”)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好像对中国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你能从前面其他地方看出来吗?(您是中国人吗?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

4、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景区每天游人如织,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而少年却为什么特别喜欢中国人,把中国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呢?(打个“?”)这与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友谊有关,中国人民一向把非洲人民当作自己的朋友,曾多次向非洲各国进行无私的援助和支持。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生了一件让中非人民至今还难以忘怀的事,就是关于中国支援非洲建造坦赞铁路的事。老师找来了这份资料,请每个同学认真读一读,在你特别感动的地方用比划一划,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的。(发资料)

交流:有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到?

你有什么想说的。(少年会说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跟这事会有关系吗?)

引导:建造铁路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份友谊还在延续着,课后可以关注新闻或网上看看中非之间交往的实例。

现在你明白少年为什么会不要钱了吗?(中国人无私奉献)你明白少年为什么把中国人当自己的朋友了吗?(中国人也把他们当作朋友)

5、小结引读:孩子们,这一个朋友包含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是双方的,正是因为这一声“朋友”才使少年知道我带不了心爱的木雕遗憾时,眼里流露出……

正是因为这一声“朋友”才使少年那么辛苦的给我做了一模一样的小象墩,还专门送来说——“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正是因为这一个“朋友”,他会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正是因为这一个“朋友”,让作者会感动的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正是因为这一个“朋友”,让少年心里由衷的发出微笑——“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6、这个“笑”里,你读出了什么?

总结:这笑里包含了少年为朋友达成心愿的快乐,包含了少年为朋友无私奉献的快乐,也包含了少年对中国人民的那份深厚的友情。这就是少年心中那份最让我们感到的东西。

这一笑,抹去了我心中的遗憾,也抹去了少年心中的遗憾,只留下这句让我们感到的话:我们是朋友!、

  (三)、作业

课文学完了,但这个诚恳、友善、带着迷人笑容的少年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你最想对这位少年说什么,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