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13《隔窗看雀》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13《隔窗看雀》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4W 次

  设计思路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13《隔窗看雀》教案

课文语言优美,意蕴深刻。开篇从麻雀最日常的姿态写起,它们落脚、翘尾、轻飞……不亦乐乎。接着,是文章最有力量的一个段落,作者极富情感却又不动声色地描绘了麻雀是怎样的活着。文章最后,则在对麻雀平凡生活的诗意的写照中结束。

静静地读,这被人们司空见惯、曾为“四害”之一的麻雀竟然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别样的神采,过得那样逍遥自在。慢慢的品,发现这麻雀绝不简单,它平凡,普通甚至碌碌无为的常态中竟然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及至查阅资料,赫然发现作者竟是有着“南余(余秋雨)北周”之称的军旅作家周涛,而其作品中,“生命与自然”是他一贯的主题。

这篇文章的内涵与学生的认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是有一定的的困难,麻雀仅仅是一个他们并不陌生的事物,但是要感受和领悟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生活,并不容易。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义,领略到文章深处的东西呢?我采用读悟结合的方法,抓住文章最主要的枝干,紧紧扣住文中能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摩擦和振动的语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展开自主学习,感知、理解、品玩、回味,读出文中情感,从文章的表层读向深层,逐步领悟到作者的用意并感受到优美文字中所传达出的情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麻雀“忙碌而不羞愧,普通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常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文中优美细腻的语言文字,想像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3.学习作者在状物中定点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麻雀的“忙碌”和“平庸”

 教学难点

理解麻雀的“不羞愧”和“不自卑”

 教学准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的练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词

  三、体会麻雀的“忙碌”和“平庸”

  第二课时

  一、引入“不羞愧,不自卑”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麻雀的确是忙忙碌碌、平平庸庸。这也正是麻雀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

但是本文的作者,又看到了它的另一面,那就是“不羞愧,不自卑”。

羞愧、自卑是什么意思?加了否定词,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感受“不羞愧,不自卑”

1.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读出麻雀的“不羞愧”、“不自卑”呢?咱们还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和巨资去感受吧。把你找到的句子划下来。

2.反馈 来吧,把你发现的麻雀“不羞愧”、“不自卑”的地方读出来、说出来。

预设:

句子一:“它常常毫无缘由地“扑棱”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原因地飞回来。”

点拨:飞得不好,也绝不躲着,就要飞,不停的飞。

句子二: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途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眼看着往下栽了,它赶紧扇动几下小翅膀,往高处飞,就像一团仍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

点拨:到底怎么飞?简单的画一画。

它这么飞,是在干吗呢?

它独自玩着自己的小花样,做着有点惊险的小动作,真是悠然自得。谁来读一读?

句子三: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于市井之间。

点拨:市井之间,是指哪些地方?

它会怎么与人共存呢?

句子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

点拨:叫得再难听,也是自己的声音。

句子五:句子六、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韧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点拨:谁再来读一读它的责任?

什么叫“坚韧”?

在环境的变化、四季的更迭中,它要坚强的忍耐些什么呢?

是呀,最难过的就是冬天,许多鸟儿忍受不了,不得不迁徙,成为候鸟。而麻雀,不论春夏秋冬,永远生机勃勃。你们能把这个意思带到句子中读出来吗?练习一下。

指名读。省略号的味儿读出来了吗?

全班同学一起来读。

3.补充老师还收集了有关麻雀的几幅图片,没有配乐,更没有配音。目的是让你们自己了现场解说,行吗?

(图片内容:栖息、觅食、育雏)

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知道读好句子“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三、欣赏“不羞愧,不自卑”

1.作者隔窗看雀,看到的是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也正因为如此,课文中含有几许新奇之处,神来之笔,值得我们好好玩味。你们觉得哪些段落、哪些句子非常精彩,自己来找一找,读一读。

2.同桌交流

3.反馈

预设:

句子一: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树枝落脚,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刚落上的每一根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

点拨;这句话哪儿写得好?

你觉得麻雀不停的跺脚,是在干什么呢?

句子二:“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面墙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追逐翻飞的一对儿,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点拨:

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来轻轻读读吧。

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全班分成四人小组,一组读一种标点符号。

看课件,区别有“小标点”和没有“小标点”的景象。

练习背诵。

4.在这精彩的画面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四、参悟“不羞愧,不自卑”

1.作者用精辟的目光,精彩的语句,给我们描绘出麻雀生活中最潇洒、最优美、最富有诗意的画面。他一直隔着窗户来观察麻雀的生活,这叫做“定点观察”

2.看看板书,关于定点观察,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正是这种定点的、深入的观察方法,才使作者有了独到的发现

3.学了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作者在借物喻人、借物抒怀.

4.总结:俗话说,“一花一世界,一物一乾坤”,从普普通通的麻雀身上,我们却联想到了许多普普通通的人,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在忙碌中不羞愧,在平庸中不自卑!

  板书设计

听 忙碌而不羞愧,

定点观察 想象 平庸而不自卑

感受

 教学建议

仔细读《隔窗看雀》一文,发现这真是一篇颇有意思的小文。

1.文章切入点应紧紧扣住“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这句话。用这样的两个问题,把整篇课文串起来: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麻雀的忙碌与平庸(普通)?哪些地方写了麻雀的不羞愧,不自卑?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序地展开阅读,逐步认识麻雀普通、忙碌、快乐、不羞愧、不自卑等特点,麻雀的形象也渐渐在学生脑海中生动起来。

2.光找到麻雀的特点是不够的,美文是需要慢慢“品”的,教师应用“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是鲜活而精彩的?”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继续品文,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课文,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不光使麻雀的各种形态更清晰地映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而且让学生知晓作者这样写作(这样比喻)的意图,在品读玩味的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自然和谐地、成功地结合在了一起。

3.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之后,老师们应不忘将他们“带出课文”,用“作者写麻雀,其实写人,是写人怎样的生活?”这样一问,又将学生带回到生活中。麻雀的一切特点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普通、忙碌、欢快、不羞愧、不自卑……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在让学生感悟我们的人生。有雀看人,引领学生感悟不同的人生姿态和意趣。

简单的说,这节课的设计主要分为“学习课文”——“学习写法”——“学习做人”这三个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