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苏教版初三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苏教版初三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58W 次

  教学目标

苏教版初三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1、诵读课文,积累“憧憬”“龌龊”“考妣”“刬袜”等词语。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主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理解作者对孩子的真性情的赞美,对自身俗务缠身、失去童真的哀叹与无奈,以及他渴望孩子永葆童真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在生活中努力做“真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与别人谈话、给别人写信,总希望能够被理解。而有一个人,给他最亲近的人写了一封奇特的“信”,既希望读到信的人能理解自己,又怕他们能理解。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从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与自己认为关键的词句。

2.师生讨论解决生字词。

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憧(chōng)憬(jǐng)】向往。

【龌(wò)龊(chuò)】不干净,脏。

【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 刬(chǎn)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刬 ,只,光着。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三、课文赏析

1、题目中的“我”指谁?“我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我”指丰子恺。学生结合注释,参考工具书,简要介绍丰子恺,教师补充:热爱孩子的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早期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村儿童题材。丰子恺常用的`烟嘴上刻着近代诗人八指头陀的一首诗: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可见他对孩子的喜爱。

2、题目中的“孩子们”具体指那些孩子?他们有哪些“壮举”?

学生找出作者所提到的三个孩子的姓名,在文中划出孩子们的主要事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教师补充、总结:

瞻瞻

① 为一些小小的失意(如花生米翻落、小猫不吃糕、打破小泥人)大哭。

② 做脚踏车、火车、汽车。

③ 要上月亮上去。

④ 疑心剃头的爸爸是和尚。

⑤ 疑心爸爸腋下的长毛是黄鼠狼。

⑥ 熟睡将香蕉扔掉。

⑦ 要搬动大椅子,要把一杯茶横放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

⑧ 学爸爸裁纸,竟把中国装的《楚辞》裁破了十几页。

阿宝 给凳子穿鞋子。

软软 拿爸爸的长锋羊毫。

详写的是瞻瞻,这样详略得当,突出了较小的孩子瞻瞻的可爱。

3、作者在绘画、文学、翻译、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却佩服孩子们。孩子们有哪些品质或个性让他佩服?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学生划出作者对孩子的赞美的话。

4、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所称赞的主要是孩子们的那些品格?请以“作者佩服孩子,是因为他们……”的句式,说说孩子们的可爱、可敬之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补充、总结:孩子们做事投入、真率、自然、热情,有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有着广阔的内心世界,有着蓬勃的朝气,这些都令作者钦佩。

5、和可爱的孩子们相比,大多数成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划出作者对成人的评价的句子,师生讨论、总结:成人以所谓“沉默”,“含蓄”,“深刻”为美德,而这些其实是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成人遇事往往退缩,顺从,妥协,屈服:成人往往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压抑孩子的个性。

6、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各抒己见,并在文中找出相关依据,师生讨论、总结:作者既有对孩子的真性情的赞美,又有对自身俗务缠身、失去童真的哀叹与无奈,还表达了他渴望孩子永葆童真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四、课堂演练

每个人都曾经是“瞻瞻”“阿宝”或“软软”,同学们小时候一定也像文中的孩子们一样认真地去做一些事,也许在大人看来,这些事是幼稚的,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它们却是整个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回忆你的幼时趣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五、作业布置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写作,仿佛是与孩子们直接对话,显得亲切、自然。请你也尝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写一篇小练笔,记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的童年趣事,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孩子们——纯洁真实 充满活力(赞美)

——终将长大 失去童真(惋惜)

“我”——俗务缠身 失去自我(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