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优秀教案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优秀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3W 次

 一、教学分析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优秀教案

1.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一册最后一个专题是“像山那样思考”,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专题共分“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深思”三个板块,分别侧重于自然之美、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故教学目标分别侧重于感受鉴赏、思考领悟、探究创新。

文质兼美的《江南的冬景》,列板块“谛听自然”之首,自当确立感受鉴赏的核心目标,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多是北方人,对北方的冬季有独特的感受。但对南方的冬天却没有什么概念。这样学习本课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南方的冬天的感悟方面。不过通过图片,网络会更清楚地感受,并且可以和北方的冬天进行对比感悟。效果也不错。

3.教学环境分析

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教学。既有课堂氛围,又有网络优势。可以灵活自如的教学,更加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技能,恰当表达文本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握诗中有画和“隔”的美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3.掌握自然细腻的基本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赏体验江南秀美冬景,谛听天籁,感触其美。

2.品味语言,交流探究,涵咏文本“诗中有画”的意境美。

3.对文本自然细腻、虚实结合的特点能提出个性化评价。

4.写作表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三、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体验文本 “诗中有画”的自然细腻的意境,掌握虚实结合艺术手法。

难点:应用创新,化虚为实。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朗读感受,审美感知

重点鉴赏,审美探究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如梦江南,永远像梦境一般落在每个人的心里。多少行色匆匆的旅人,相逢在山水间,从这道杨柳依依的堤,摆渡至那道烟花纷飞的岸。那些因为来过这个多情之地的人,原本淡然的心性,也开始有了牵挂。总是会爱上了在烟雨小楼中品茗的闲情,爱上了午后阳光下打盹的慵懒,爱上了一朵花的欢颜,一剪流光的浪漫。相信许多人,对江南水乡都有一份难舍的情结。无论是身处江南的人,还是不曾踏足过江南的异客,对江南的风物人情,都有着近乎宿命般的眷念。时间久了,江南就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一个常常想起,却又不敢碰触的梦。因为生怕这个梦会在有生之年,无法成真,怕生命旅途走到尽头,还不能得偿所愿。让我们带着对江南的爱恋来看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2.感知美

(请朗诵作品中你认为优美的语段。)

(1)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个性化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尝试。

(2)用四个字概括所读冬景,并指出其景物总特征,全班共同评改。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微雨寒村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

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

[整合点设计]

从声感出发,因声求气,循气得情,而个性化朗读,倡导学生读我所爱读我所感,再辅以他人评价示范,利于学生互补互动;以概括的形式复呈所写景物,并提炼出其特征,这是审美必有环节。

在此用多媒体展示幻灯片,把江南冬景的特征用四个字小标题展示。让学生明确,又可节省时间。

3.赏析美(重点鉴赏,审美探究)

(鉴赏提示:1、写了哪些景物2、景物有何特点3、创造了怎样的意境4、运用何种手法)

(微雨寒村 江南雪景)“冬霖寒村”是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全段是如何言传这种“悠闲”的呢?

全段诗中有画,妙不可收,可引王昌龄诗《初日》以拓展体验。(“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可参考宗白华《美学散步》第11页)

[组织形式]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分小组探讨问题——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引导体味。

[整合点设计]

“冬雨寒村”这一段,如诗如画,还蕴含着美妙的美学知识,同时,本段侧重正面描写,同时,又有侧面烘托,虚实相生,是全文艺术性的缩影。

这种悠闲明朗的基调用幻灯片展示主要体现在展示一些画面,江南冬季独特的画面感,给学生直觉感受。因为学生多是北方人,用多媒体可以更形象的展示给学生。

井栏砂宿遇夜客

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思考:“微雨寒村”引用“暮雨潇潇江上村”,很妙,你看,目及江南冬景,连强盗都客客气气地求赋诗冶性了,这景不是迷煞人了吗?这是虚写。文中还有哪此地方也运用了虚写手法呢?提示: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儿,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此为反衬;以闽粤之冬来衬写江南冬的恰到好处,也是反衬;以德国散步正衬江南散步,进而侧写江南冬景之宜;引用诗句描写雪景,是为借衬;以己搁笔去散步,侧写冬景诱人。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 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意境: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巧借诗句,避实就虚

[整合点设计]

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独特风格,恰是本文的重要特色。若要学生尝试此法,并能创新,需要先发现,体会。

学生从文中找出虚写之处,并不太难,所以,不能仅仅停留于指出来,还要读出其妙,对此,教师要加强引导。

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问题与答案。能让学生重点明确,达到课堂效果最优化。

4.创造美(化虚为实,应用创新)

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和学习课文的体悟,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得如诗如画,自然细腻? 需要做到三个字,即“悟”“摹”“情”。什么是“悟”呢?那就是用心观察;有颗感受美的心灵。谛听天籁, 感悟自然之美。怎样“摹”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可描摹色彩, 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 可动静结合, 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可以虚实结合, 使文章意韵丰富……),第三情深意切,真挚细腻;文学修养要高;富有爱心和善良。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朝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这种闲适你能感受吗?你能试着写一写<<诗意平遥>>吗?

[设计意图]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学生体验了冬景之美,又体味了虚写之法,自然就会萌生学以致用、表达实践的需求,所以,选择此时来让学生进行书面训练是个好时机。

5.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把江南冬景的可爱迷人、作者心境的闲适,用虚实相生的写法,凭舒缓自如的行文,以清新、纯朴的语言,交融在一起,是那么和谐统一。愿每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在读写中,主动接受美的熏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愿每位同学都能做发现美的人,做幸福的人。

6.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写《诗意平遥》。

7.板书设计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感知美

景 欣赏美 人

创造美

 五、教学反思

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独钟情于散文,为她的荡气回肠,为她的温婉细腻,为她的朴素动人,为她的深邃宽广。因此,每每遇到散文的教学单元,便会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下耗费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品析、去钻研。正因如此,也便有了更多的收获。第四单元,谛听天籁,不仅用眼,用耳,更重要的是用心。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一起去阅读文章,赏析文字,体味美景,感受思想,揣摩情感。不求面面俱到,只为能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过程中有收获,有所得。

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本节课的优势。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有时也有一些脱节的现象。以后要多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