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必修课文《项链》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课文《项链》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3W 次

 《项链》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课文《项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把握小说情节结构,感受小说情节构设艺术特色。

2、把握小说从心理、语言、行动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会从情节、人物的分析中归纳主题。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探讨、交流、辩论等步骤,深入把握巧妙构思对表现人物主题主题的作用。

2、 通过从不同的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感受塑人物的鲜明的个性,提升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讨玛蒂尔德形象,引导学生对物质、对人生作一次理性思考。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提高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握小说情节特点、人物形象,领悟巧妙构思对深化主题的作用。抓住人物心理、动作、语言进行分析。

难点:突破文本形象,学会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人物,以自己的头脑思考事件,探讨主题的多元性。

 三、教学方法与课时预设:

 教学方法:

1、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思、析、辩结合。学生上课前须预习,完成预习题、为讨论交流作准备。

2、考虑到情节特点学生容易掌握,不作详细讨论。

3、 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多面性则需要教师为主导,激疑、设疑,诱导学生角度思考。(目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获取新知)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对联导入。

  二、预习检查,归纳情节内容和感受艺术技巧。

  三、人物形象探讨。

A、原性赏析,领会创作原意。

心理描写:

语言、动作描写:

B、 创造性赏析:突破文本筐架,进行再创造,获取新知。{根据时间确定:}四、关于主题的探讨:

 总结:

  一、导入新课:由对联导入。

今天,能和七中的同学一起上一节课,我想起了一句老话:同船过渡,五百年所修。我和大家至少修炼了一千年,才有了这个缘分。

有个人读了《项链》这篇课文后,感叹作者构设故事情节的高超技巧,写了一幅对联,刘老师不才,对了半天,仍不很满意,请大家帮我对下联,上联是:“一夜风头出尽,项链成锁链”。看谁对得又快又好!(投影)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读这篇课文。

 二、预习检查,归纳情节内容和感受艺术技巧。

1、课文围绕项链写了哪些故事,哪位同学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越精练越好。——主要有借项链、戴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识项链(项链是赝品)等情节。

小说《项链》的情节构设可以说是“波澜起伏,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小小的项链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牵动所有读者的心灵。

3、有人认为,小说结尾不够完美,没有说出主人公玛蒂尔德得知真相后的情况。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好不好?说说理由。(1—2个同学回答后)——作者将故事叙述到高潮后就戛然而止,并非不完美。文学欣赏上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假如作者再写下去,就剥夺了我们的思考权利了,让我们接受他唯一的结局,一千个读者就只有一个哈姆莱特了。这样处理正好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设想故事的结局,产生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正如《米洛斯的维纳斯》除了双臂可失,其他都失不得,因为“手”是千变万化的交涉手段。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创造了悬念之美。

4、也有人认为结尾太突然,不合情理,是故作惊人之笔,缺乏前文的铺垫,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具体说说理由?

(学生代表三到四人发言,补充。教师倾听。)最后统一认识:

明确:作者没有故作惊人之笔,没有欺骗读者,联系全文看,我们发现前面有几处伏笔,暗示了项链是假的:(出示投影)

一处:借项链时,佛来斯节夫人显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叮嘱。贵重的东西借给他人时,总要叮嘱一番,此乃人之常情;

二处:当玛蒂尔德拿着空盒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丢失的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

三处: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斯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验明正身。所以,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似乎很意外,但掩卷回思,却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并没有故作惊人,相反,倒显出作者匠心独运,构思巧妙。

活跃气氛

——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下联?出示。

“一夜风头出尽,项链成锁链 十年辛酸熬完,饰品是赝品” 酸涩尝透

过渡:情节的设置都是为 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 而服务的。那么我们在这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又看到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呢?

  三、人物形象探讨:

A、 还原性赏析,领会创作原意。

(一) 心理描写:

1.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请同学们想一想玛蒂尔德的悲剧结局是由她的哪些性格决定的?

——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思想。

2、说话讲求证据,课文哪些地方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思想?

——①课文开头整个部分都是证据。②要求做新衣,伤心没有饰品也是,③舞会上的陶醉也是……等等

3、开头部分的文字是从哪个角度着重介绍玛蒂尔德性格的?——心理描写。

4、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哪一个?(梦想)

5、“梦想”一词有两个义项 ①妄想、空想;②渴望。作者为什么用“梦想”二字,而不是用“联想”、“想象”、或者“向往”等词。

——玛蒂尔德“梦想”的词义既是“空想”又是“渴望”,首先她在妄想、空想,从她的出生、地位、和家庭环境来看,想象的事情不可能实现;其次,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她“渴望”实现。

6、用“梦想”一词为什么反复使用?

——“梦想”使用达7次之多,反复使用,表明她不切实际,爱白日做梦,充分地展示了她卑俗的灵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她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思想。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过渡:除了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表现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之外,课文还从 哪 些 角 度 反映了她的这一性格?——(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二) 语言、动作描写:

1、要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最好让人物走到前台,直接面对观众。所以小说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最能直接地反映人物性格。同学们,让我们以“欣喜借项链”这一情节为例,来分析人物的言行,体察人物的性格。

2、三个同学分角色演读这一部分,(课代表指定 旁白、玛、佛)(形式多样化,好)

3、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的时候说:“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借项链”一节,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请同学们找出来,仔细品味,看看他们是如何准确传神地表现玛蒂尔德的心态和性格的,然后向大家介绍你的体会。

1. ——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思考品味,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发言谈体会。

(1)、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

(2)、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表现她的又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3)、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展示了她空虚爱做梦的内心世界

(4)、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

(5)、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6)、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可太意外了,得到首饰的极度兴奋的心情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总结: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根据时间确定:}

创造性赏析:突破文本筐架,进行再创造,获取新收获。

1、小事改变了玛蒂尔德的命运,其性格有无改变发展?她还有其它性格缺陷吗?她有没有其它值得肯定的品格呢?

——学生数人发言,亮出许多观点,力求自圆其说。

 四、关于主题的探讨:

1.人应不应该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玛蒂尔德的追求错误吗?你怎样看待她的追求?

2.那么作者创作这个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小说的主题怎么归纳?——学生回答。 有其他不同意见吗?

3.小说中有没有对这件事的评价或议论?它代不代表作者的创作意图?

阅读者总是在领会作品原意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理解,你有什么新观点,你认为作品的主题还可以作哪些方面的理解。

如果 学生回答思路不够宽阔,可提供关于小说的主题有很多中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是哪一个?(出示投影)

A、有人认为小说批判了小资产阶级追求虚荣,贪图享乐的腐朽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丑恶现实。

B、有人认为:作品想要告诉我们:在金钱至上社会中,小人物追求被人尊敬,受人艳羡的人格尊严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人们面对物质金钱无可奈何,但对人格尊严应该有不懈的追求精神。

C、有人认为表现的是:路瓦栽夫妇接受教训,面对挫折和打击相互支撑、真诚相爱、共同担负起家庭重担,赞扬他们爱情的诚挚。

D、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的原意应是人生无常,命运往往会作弄人)

E、人生是悲剧。

讨论结束:

我有个学生在探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的主题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孤僻胆小、因循守旧,套子埋葬别里科夫,可憎可怜。”我一听,这也是一副好对联的上联,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了下联。期待你们精彩的下联。

——学生对下联。

气氛活跃至高潮。(学生如果说出诚实、诚信、坚韧、勇敢等词语,可让他稍作解释。)

老师挤干了脑汁,想了个下联(出示):

“虚荣卑俗、诚信坚强,项链改变玛蒂尔德,当鄙当叹”

  最后总结: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要深入领会作者的用意,同时又要敢于超越作者,冲破框框,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文学欣赏课,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让我们共同朝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