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教案 > 人教版第三册《初冬》说课设计

人教版第三册《初冬》说课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2W 次

  教材说明:

人教版第三册《初冬》说课设计

《初冬》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初冬早晨的美景的短文。课文主要抓住了“大雾”这个的特点来描写初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写的是“雾中”的景色,且从远处的塔和小山,写到近处的田野和树林;第四至八自然段讲的是“雾散”过后的景色,先写了塔、小山、田野、树林和太阳在雾散后的变化,再写了雾散后还看到其他的景物。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的教学内容是借用前面的16课《雾》导入,学习生字“初”,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拓展了“初春、初夏、初秋”加深学生对“初”的理解。然后,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接着,学习课文1—3节,抓住“望不见、看不清”让学生生体会到作者写出了“远、近”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用词之准确;在朗读感悟太阳的特点中,知道比喻句的作用是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4—8节,这一部分的学习再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让学生比较塔、小山、田野、树林、太阳在雾散后的变化,第二部分是让学生找找还看到了什么景物,同时学习比喻句“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红灯笼。”体会柿子的多、大和红。在拓展过程中,让学生读读短文《庐山的雾》,感受雾的千变万化的美丽。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从学生的情感、技能及知识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初、塔、模、芒、柿、积、厚、柏”8个生字,积累“初冬、白茫茫、模模糊糊、光芒、柿子、灯笼、厚厚的、柏树”等8个词语,正确书写并记忆“初、塔、芒、柿、厚、柏”等6个生字。

2、 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通过比较,知道雾中和雾散后的景物有何不同。选自己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3、 知道初冬季节自然景色的特点。

  把“继续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课文,通过比较,知道雾中和雾散后的景物有何不同。”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理念:

  1、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

这篇课文中所描写的初冬的早晨,大雾弥漫的景色,是初冬时节常能看到的景色。对于学生来说,我们的教育内容其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为他们的生活服务,也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阅读教学中如能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发展阅读能力。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侧重将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对于初冬的个性化感受,来引导他们认识初冬,理解雾中和雾散后景物的不同。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整堂课我从学生出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展。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语文课应该重视“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教师的指导应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地去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上。只有立足于对文章内容的具体体验,学生才可能得到一种整体的语感把握,从而选择恰当的读法表现出来。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目的的和学生谈一谈雾中,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出雾常出现在“初冬”时节。通过让学生理解“初冬”,引出“初春、初夏、初冬”,加深他们对“初”的理解,从而过渡到今天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既对初冬有所理解,也对雾有了客观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