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下册课文《15.画风》

二年级下册课文《15.画风》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W 次

  15.画风

二年级下册课文《15.画风》

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

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象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难点:分角色朗读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或李峤的《风》)。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有三个小朋友却能把它画出来,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吗?(这句话不要了,因为这是在学生就课题质疑的时候,要涉及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画风》(板书课题)

2.学生就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要求:1.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给自然段标序号。

三、创设情境,识记本课生字。

1.明确谁画风。(课文读完了,知道这三个小朋友是谁了吗?)

2.贴头像。(今天,老师把这三个小朋友也请到我们班来了,想认识一下吗?)

3.板书名字。(先让学生指认,陈丹和赵小艺学生可能难以区分,可指导学生从文中找答案。——眨眨眼睛,想了想说。在板书姓名的时候,要求学生认真看,因为其中6个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强调丹和舟的区别。)

4.指生读它们的名字。

5.交朋友,打招呼。

四、再读课文,用横线勾画他们画风的句子。

1.指生读他们画风的句子。

2.指生贴图画。(今天,老师把这三个小朋友的画也带来了,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把他们的画认出来。)

3.看图说话,师适当板书。(喜欢谁的画,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如果觉得课文中的语言更合适,就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画面。师板书:飘、斜、弯、转。)

4.师小结:风看不见,摸不着,好多人觉得风很难画,可这三个小朋友却画出了这么漂亮的(删掉)风,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出画风的方法的?(指生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了解三个小朋友能画出风的原因。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并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发现大自然中的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善于动脑筋的人才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建议:以上内容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为后面的阅读和理解留下比较充分的时间。)

五、朗读感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1.自由读喜欢的小朋友说的话。(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说话的语气。)(例如: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明了什么?她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怎样用声音读出自己的理解?)

2.指生读,师生评议,教师适当范读。(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读书?或者为什么要强调某个重点的词语?读书要有个性化的理解。)

3.自由练读或同桌互读。

4.分角色读,师旁白。

(建议:最后一个自然段要作为一个深化和总结的内容,进行处理。)

六、拓展训练。

过渡语:老师从你们刚才的声音里听出了你们对课文的理解。这三个小朋友通过动脑思考想出了画风的方法,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同学此时也一定想出了更多、更好的画风的方法,那你能学着这首小诗的样子把你画风的方法说一说吗?

仿照例句“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说话。(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 ,风藏在 里。)

小结: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想象,你们不但能发现风在哪儿,将来还会发现很多很多有用的知识。

七、选择性作业:

1.喜欢画画的同学课下画一画风。

2.喜欢写话的同学仿照前面的小诗写写风。

3.查有关风的资料或文章读读风。(表达不太准确,建议:查有关风的资料或者读一读写风的文章。)

总评:本教案比较准确地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位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是一篇很实用的教学设计。进一步建议:精简教学环节和语言,多让学生活动;不要求教学流程的完整和完美,追求扎扎实实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