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9W 次

 本课时主要学习内容: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思路,理解说明顺序。

2.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连问速答,整体感知,梳理思路,理解说明顺序。(20分钟)

1. 发“导学案一”,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默读理解课文,并在课本上简单批注。

2. 组内质疑交流。

3. 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学案上的各串问题。

附:导学案(一)

问题串1. ①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说明?

③把石拱桥的桥洞比做什么?有什么好处?

④这段中还用了另一种说明方法,知不知道?

问题串2.①第二段说明的事物是什么?

②从第二段中找出点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③石拱桥包不包括中国石拱桥?

④这段中所说的石拱桥的特点。是不是中国石拱桥也具备?

问题串3.① 第三自然段说明的事物是什么?

②从这段中你可以知道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③这段课文中举出旅人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问题串4.①第4、5段在说明什么事物?

②赵州桥和中国石拱桥什么关系?

问题串5.①从第6自然段往下看,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来说明卢沟桥?

②卢沟桥和赵州桥在建筑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③虽然一个独拱一个练功,但它们都是什么?

④课文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目的是什么?

⑤在课前提示中有一句话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能不能找出来?

问题串6.①第9自然段是个设问式的段落。那么这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②答案是什么?

③你迅速找到答案的方法是什么?

问题串7.①第10段在说明什么内容?

②第10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设计说明:1. 此学习环节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了解各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梳理说明顺序。2.指导学生迅速提炼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并适时点拨学法。3. 对学生进行思维敏捷、表达顺畅的训练。)

 二、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并进行应试训练。(25分钟)

1. 出示句子:《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1)“大约”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可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有记载的”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 出示句子:(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 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1)“在当时”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可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 这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也是考试中的难点。怎样用有条理的语言来回答这类问题呢?

(1)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示范表述。

(2)屏幕出示提示,学生表述训练。

(3)同桌互说互听,在说与听中强化训练。

4. 背诵积累上面的两个句子。

5. 学法指导: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往往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6. 质疑课文:本文中有没有语言不准确的地方呢?

(引用田贺书老师文章)

(设计说明:1. 在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说明事物要用词准确的基础山个,结合典型句子,进一步理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课堂教学与考试紧密结合,对中考中的此类题型进行指导训练。3. 把课后“研讨与练习”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并创造性地进行使用——考虑学情有所选择并适当降低难度。4.质疑课文,培养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