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初二下册语文《铁骑兵》课文原文

初二下册语文《铁骑兵》课文原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1W 次

  铁骑兵

初二下册语文《铁骑兵》课文原文

  杨朔

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就在一个落雪的夜晚,一连活动在左云附近的八路军骑兵冒着风雪,朝南转移,想转到比较安定的地区休息些时候。通过一条公路时,不想日本兵得到汉奸的报告,忽然开来几辆装甲车,把队伍切断,打起机关枪来。

隔断在公路北的只有一班人。他们想冲过来,可是敌人火力太紧,只好像一群脱离轨道的流星,离开大队,单独活动去了。

星群脱离轨道,一定要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自动地打游击。班长是个矮汉子,左脸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不巧敌人这时开始了秋冬“扫荡”,到处出动,他们只好朝北开去,接连十几天,走的全是不熟悉的地方。

这天晚上,他们跑到二更天,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正想寻个宿营地睡觉,班长忽然听见远远的有一片吵叫声,再仔细一听,才辨出是河水的声音。

他们来到河边,星光底下,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班长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夜不十分冷,河水没冻,可是很急,而且越走越深,最后没到马肚子。

班长心里想:“这是什么河,好深!”就勒转马头,退到岸上,沿着河朝上走,要找个浅些的地方过河。上流的水更急,总过不去。他们便顺着另一条路,跑到半夜,不见人家,最后爬上一个山头。在山顶上,他们全都惊住了。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电灯,好像星星。

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嘴里骂道:“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总是敌人的地方。他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里放了一排马枪。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骑兵们却悄悄地退下山头,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

鸡叫时,他们终于来到一个村子,敲开庄户人家的门,不弄饭吃,也不要睡觉,开口先问:“老乡,你们这里是什么地界?”

农民热情地招呼他们说:“这是包头啊。围城就在那边山脚下……听听,炮响呢,不知日本鬼子又捣什么鬼?”

骑兵们都不觉呀了一声,紧接着又问:“那么前边是什么河?”老乡说:“是黄河,水才急呢,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骑兵们一齐惊得瞪着眼,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城里的日本兵大半调到雁北进行“扫荡”去了,竟以为八路军转到外线,要捣毁他们的老巢,吓得急忙退回包头,“扫荡”便停止了。十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

  【八年级下册《铁骑兵》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故事情节;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入课

1、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来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心目中的抗日

英雄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铁骑兵的故事。

3、作者是谁?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下?

(杨朔(1913-1968),文学家,山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开始文艺创作。1939年到华北抗日

根据地访问,后留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文宣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夜》、《铁骑兵》。1956年后,

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有《荔枝蜜》、《茶花赋》、《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等优秀文章称誉文坛。)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①字词 ②谈认识 说感慨 提问题

2、字

陨落 没到马肚子 惹得 骚乱 掷弹筒 捣毁 老巢 扫荡

3、词

陨落:星体从高空掉落下来。

毫不迟疑:一点都不犹豫。

没:课文中指河里的水漫过。

骚乱:纷扰不安。

掷:扔,投。

3、引导学生理解

⑴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⑵写了什么人?

⑶写了什么事?

⑷“铁”是什么意思?

⑸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悬念迭起)

⑹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形成板书。

离开大队 ①天气恶劣 环境险恶 单独行动

②秋季扫荡 形势危急

③夜渡黄河 爬上山头

⑺解开了这些悬念吗?(毫发未损 粉碎扫荡)

⑻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

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

三、研读课文

讨论:

1、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部署,迫使日寇停止“扫荡”?试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

析,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讨论回答后,形成如下板书。

①从我方看 坚定革命信念 英勇无畏 勇敢机智 人民支持

②从敌方看 貌似强大 实质虚弱

2、有人说,这个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歪打正着”,铁骑兵能够粉碎敌人的“扫荡”,完全是一种

巧合,你觉得怎样?

四、品读课文

1、散文有怎样的特点?(抒发感情)

2、散文的感情如何表达?(朴实的语言,水到渠成的叙述与描写)

3、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八路军怎样的感情?(崇敬,钦佩,赞美。)

4、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找出句子、找出词语来加以品读品析。

例⑴:在敌人强大火力逼得掉队的时候,班长“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

撞,想再追上大队。”

分析:“怪巧妙”是“非常巧妙”的意思,赞扬了骑兵班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例⑵:在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时,虽然已是二更天,面对不熟悉的河水,班长艺高人胆大,“毫不迟疑,

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

分析:“毫不迟疑”是“一点也不犹豫”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班长在危急关头时能当机立断、作风果

敢的钦佩。

例⑶:在如此恶劣的天气和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

寻到了大队。”

分析:表达了对骑兵班能顺利回到大队的欣喜,赞扬他们敢于胜利能够取得胜利的气概。

五、探究课文

请同学们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来。

六、想象训练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战士们寻到大队以后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200字左右。